[郊山]雙獅縱走...虎年沒抓虎用獅子代替

[郊山]雙獅縱走...虎年沒抓虎用獅子代替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0 分鐘

活動時間:2022.01.16

天氣:晴天,略炎熱,有蚊子

參加隊伍:祥雲

路線行程:捷運文德站→郭氏古宅→獅頭山(內湖)→碧湖山→新坡尾山→竹嵩山→金面山→尖刀石→登山口→小金面山→西湖山→大崙尾山→大崙尾山東峰→碧山步道→獅頭山(士林)→公車

雙獅縱走就是走兩個獅頭山,從內湖獅頭山走到士林獅頭山,抓到兩隻獅子。士林獅頭山之前有去過,倒是不曉得內湖也有獅頭山?(只知道新店有獅頭山)
領隊說剛好中午下山當作新年聚餐咩!嗯~中午聚餐,半天的行程我就懶得先做功課看路線,一路走才發現,啊~怎麼一路走過去經過好幾個山頭啊!我本來只想抓兩隻獅子耶!今年是虎年,不少人開春就去爬跟"虎"有關的山,沒關係,我有兩隻獅子,反正都是貓科(有夠隨便),而且找隻虎來代班基點吉祥物不就好了。

7:35 早上在捷運文德站集合,走到旁邊就有個紅磚牌樓,還掛了紅布條寫:汾陽王郭子儀誕辰1325周年祭祖,欸~1325周年耶!瞬間覺得那些百年誕辰的都是小朋友了!

raw-image

樓梯走上去就是汾陽王他家,欸~郭氏古宅啦!由於在辦祭祖活動,庭園有搭建棚子和紅毯,所以空間有限無法拍全景。
郭氏古宅為台北市市定古蹟,日治時期的內湖名紳郭華溪於大正六年(西元1917年)斥資興建,時稱紅樓厝的居家豪宅。古宅坐北朝南,民國88年時劃為直轄市市定古蹟,外觀紅磚、洗石子、泥塑與彩色磁磚裝飾等多種建材,閩南搭配巴洛克式混合的二層磚造洋樓。以下為入口處放置的修復前後照片。

raw-image

郭氏古宅後來捐出產權,作為郭子儀紀念堂(原來郭子儀是大唐汾陽王!),郭氏宗親總會得到台北市府和宗親會的贊助,2011年修復完成。就是現在看到的漂亮紅磚古宅。因為當天郭氏宗親會在準備祭祖活動,我們也不好意思進去參觀打擾,反正就在捷運站旁,改天有空再來仔細欣賞這棟美麗的混合風格建築。

raw-image

7:40 郭氏古宅旁邊有階梯可往上走,爬上去就是內湖獅頭山。

raw-image

7:43 很快的,3分鐘就可以到山頂。階梯上去右側的空地是基點,左側則是繼續走的山路。雖然是獅子不是老虎,反正都貓科,且因為要做為虎年的代表,叫了一隻虎來(很敷衍的做法)。

內湖獅頭山

內湖獅頭山

獅頭山,H60M,北市三角點(No.B18)是說那個基點編號B18寫得歪歪的很有塗鴉風格。

水泥基石寫著B18(而且字還歪歪的...)

水泥基石寫著B18(而且字還歪歪的...)

7:52 摸完第一個獅頭山,就順著這個小山頭(丘陵)的稜線上走,路徑其實蠻清楚的。

raw-image

山徑右側有一兩處展望點,站上去看,下面的湖泊就是碧湖。有處觀景點還是崖邊的大岩石,上面有綁拉繩,讓站上去欣賞湖光山色的人可以確保。雖然站在上面看不出碧湖的形狀,不過若沿著碧湖周圍的步道走一圈,是一個小心型喔~去年走內湖心心相印(將山徑走成兩個心型),碧湖就是心心相印的小愛心。

碧湖:內湖心心相印(或稱雙心)行程的小愛心

碧湖:內湖心心相印(或稱雙心)行程的小愛心

8:00 看到下方的柏油路,走下來就是碧湖邊的馬路(內湖路)。下來要右轉順著柏油路走。回頭看看這一側的登山口。

內湖獅頭山,靠近碧湖一側的登山口

內湖獅頭山,靠近碧湖一側的登山口

路邊有彩色大象耶~原來是間早午餐店(此時尚未營業)正在想不然改天規劃個內湖爬山行程,下山來吃早午餐?隊友斌哥說他帶小孩來吃過,就...像網路上打卡的早午餐啦!

彩色的大象,碧湖旁早午餐店門口的擺飾

彩色的大象,碧湖旁早午餐店門口的擺飾

8:06 經過戲曲學院,左轉內湖路二段179巷,咦?我有沒有看錯路牌,路這麼大條跟我說是XX巷?(反正就是戲曲學院旁邊那條馬路)

raw-image

8:09 順著馬路走,右轉民宅旁的小巷弄

raw-image

8:10 進來走到底,經過民宅區的停車場,後面可以看到土徑,往土徑走。這裡很容易搞混,因為在停車場前另一個階梯,看起來真的也很像步道,我們就有位停在民宅前拍盆栽花朵的隊員,轉錯階梯,等我們到碧湖山才發現人沒跟上,回頭找人。

碧湖山登山口,要走到底,直直往前方山坡的山徑

碧湖山登山口,要走到底,直直往前方山坡的山徑

因為入口(登山口)被樹木遮住不顯眼,如果找到登山口進來,就是很清楚的土徑,跟著小山徑往上走。

raw-image

8:16 一上來到稜線,有片空地,就來到碧湖山。基點在大樹旁。碧湖山,H61M,北市三角點(No.78)。地上都是相思樹的葉子,我覺得碧湖山的名稱很耳熟,回想起來,啊!是內湖心心相印的行程,我們在叉路口看到碧湖山的路標,指著問要不要去,嗯~要知道撿山頭的看到有山名就會心癢想去一下,那時領隊趕緊阻止我們,說不能彎去碧湖山啦!這樣我們畫的心形,上面會插一把箭。

碧湖山,北市三角點(78號)

碧湖山,北市三角點(78號)

8:30 由於等了快10分鐘都沒看到某隊友,但登山口上來路很短耶!猜測可能在民宅間轉錯,下去找人,大家都湊齊了,沿著稜線繼續往前。這條路徑樹木高大有遮蔭,不過當天氣溫略熱,在基點旁就被蚊子攻擊了,估計夏天可能蚊子會很兇猛。

raw-image

沿途經過多個叉路,都是通到山下不同的登山口,不過叉路口的樹上都有掛牌子,就順著路徑往前,往金面山步道的方向。
路過根系裸露延伸,緊緊抓住土壤岩石的樹木,就像是水母觸手抓住食物。

根系努力伸展生長的樹木

根系努力伸展生長的樹木

快接到上面的路時,山徑變成分散著大塊岩石的稜線。

山徑上要經過一些岩石

山徑上要經過一些岩石

8:55 接到主路左轉順著走就是新坡尾山。H115M,有個沒字的水泥柱。從這裡一路往大崙尾的路,就是去年走內湖心心相印的路線,接下來就簡單帶過,這裡也算是熱門路線,而且有很多走法。

新坡尾山,H115M,無名水泥柱

新坡尾山,H115M,無名水泥柱

8:59 順著稜線走來到優勝美地(就是山頂上一片空地,但種植了多種花草盆栽),此處看出去的湖泊應是碧湖公園?(每次在這邊山上,我都搞不清楚是大湖公園還是碧湖...)還有不遠處在霧氣還是霧靄中隱約的山稜線。

在新坡尾山附近的優勝美地眺望內湖地區,那是碧湖吧?

在新坡尾山附近的優勝美地眺望內湖地區,那是碧湖吧?

優勝美地有人在細心維護,花朵開得美,有些盆栽還有掛上植物名牌,之前經過看到就覺得維護的人要拿水上來澆灌辛苦耶~

raw-image

9:03 來到竹嵩山,基點被周圍大石頭擋住,如果走太快就容易忽略囉!竹嵩山,H125M,北市142號基石。

被岩石包圍的竹嵩山基石(照片中在白色字卡後)若走步度快速通過就容易忽略。

被岩石包圍的竹嵩山基石(照片中在白色字卡後)若走步度快速通過就容易忽略。

9:17 往前繼續走下到鞍部是十字路口,右邊往金龍產業道路,左邊下環山路三段,反正就是一直往前走囉~爬一小段木棧階梯和岩石路,來到泰安亭,休息一下吧!亭中已經有遊客休息,防疫期間大家還是不要太擠,下面還有空位。

泰安亭

泰安亭

泰安亭有步道可直接下去環山路二段的巷弄內,下方的平台空地,現在也被整理成一片休息區,除了設置板凳外,還釘了背包架,好貼心啊~不過當天發現蚊子開始活動了,等到夏天,山友要自行防蚊啦!

泰安亭下方休息平台,貼心的設置了背包架,簡單的構造發揮巧思,大家開心試用看看。

泰安亭下方休息平台,貼心的設置了背包架,簡單的構造發揮巧思,大家開心試用看看。

9:30 早上太早起,趁此時補點糧食進肚子。集合時我還想,爬個內湖小山怎麼還這麼早集合啊!(因為計畫是中午要下山聚餐咩)休了十幾分才出發繼續往前,朝金面山前進。
9:37 走一小段岩石上坡後,來到小金面山...等等~這牌子不對吧!記得上次來這裡是金面山,基石旁的金屬說明牌也是被手寫上金面山,然後高度怪怪的,剛剛竹嵩山如果是125M,爬上來一段了怎麼還是125?小金面山的牌子被拿來這了嗎?(好笑的是也懶得掃QR Code去看看官方怎麼說)
金面山,H181M,土地調查局圖根點。席間Tommy大大說這附近零零總總有5個金面山的樣子,我們笑說要不來個尋找金面大縱走。

金面山,H181M,圖根點。紙牌應該是誤植的,旁邊的金屬牌(有QR Code的那個)右上角有麥克筆寫上金面山

金面山,H181M,圖根點。紙牌應該是誤植的,旁邊的金屬牌(有QR Code的那個)右上角有麥克筆寫上金面山

經過鐵塔後,繼續順著稜線,走岩石上坡路朝剪刀石前進。中途路過一處枕木平台搭建的觀景點,大家正在眺望欣賞環山的景觀,隊友看到懸崖下方的樹枝上纏繞了一隻蛇,紋路還真美,後來問Tommy大說是:黑眉錦蛇(是二級保育類啊)。

黑眉錦蛇,保育類

黑眉錦蛇,保育類

10:00 來到山頂布滿巨岩和人群的剪刀石山,現在這條金面山步道上剪刀石的路線和山頂,已經成了很多人打卡的地點,要拍照還要排隊,大家都想搶這顆大石頭。

剪刀石山

剪刀石山

10:07 滿足了大家要拍網美照的心願後繼續往前,就會遇到叉路口,右邊往大崙尾山,就是內湖環山縱走的主路線,去年走內湖心心相印是從大崙尾過來。左邊往論劍亭,也是下金面山步道的登山口。往左邊走(咦?要下山了嗎?)

右邊往大崙尾山,左邊往論劍亭和下去登山口

右邊往大崙尾山,左邊往論劍亭和下去登山口

10:14 金面山步道,從登山口要上剪刀石這段,路程多是傾斜的大石壁,爬起來好似驚險(其實都有架繩),岩石壯觀高處視野又好,所以這幾年很受到網美喜好。順著岩石稜線一路陡下。

剪刀石山裸露的岩石稜線,現在此路線很受歡迎,嗯~常常可以看到運動內衣登山少女喔!

剪刀石山裸露的岩石稜線,現在此路線很受歡迎,嗯~常常可以看到運動內衣登山少女喔!

10:25 一路陡下岩石路,來到右側有個採石場遺跡。內湖這邊的山形都是巨大岩石,有採石場似乎也很合理,進去參觀一下遺跡,地上還散落著大小不一但形狀略規則的石塊,旁邊有設置解說牌。
清末光緒年間,因要進行台北城築城,尋找適合的石材進行建城用,金面山除了石材適宜外,也緊鄰基隆河有利水運,所以這一代就是清代的打石場,仔細找似乎還有當時運石頭的斜坡道、打石鑿孔等遺跡。

金面山步道上的清代採石場遺跡

金面山步道上的清代採石場遺跡

10:33 走下來登山口,如果往前一直走出去,可以去捷運西湖站。可是我們中午吃飯不是在西湖站附近(沉思~)
下到登山口的柏油路右轉,會有條大排水溝,要沿著大排水溝的邊緣走,去找另一個山的登山口,嗯~還有其他山頭要摸摸。

金面山步道的登山口,往前直走出去可通內湖路和去捷運西湖站。不過我們還要爬上山!所以要右轉沿著排水溝走去另一個登山口。

金面山步道的登山口,往前直走出去可通內湖路和去捷運西湖站。不過我們還要爬上山!所以要右轉沿著排水溝走去另一個登山口。

沿著大排和圍牆邊的小徑走,走到前方反正遇到民宅沒路,就要順著路右轉(也只能右轉)為內湖路一段91巷102弄。

raw-image

10:41 穿過住宅區,走來到往聚湖宮的叉路,右轉上去走柏油路往聚湖宮。

右轉上往聚湖宮方向

右轉上往聚湖宮方向

10:50 經過聚湖宮繼續往上走,路窄一點且是水泥路,這條馬路還蠻陡的耶~而且太陽晒時走起來還頗熱。經過像廢棄工寮或置物間的房舍,走到底是座墳墓,蠻大的墳墓,登山口在左邊的竹林,嗯~登山口沒有綁登山路條,不過是一條明顯的山徑(是說也可能是種植竹子採竹筍的農民走出來的路)現場休息一下,把水果拿出來吃,大家喊說,想不到這段從馬路上來登山口是目前最累的路。

路底式墓園,小金面的登山口在左側的竹林

路底式墓園,小金面的登山口在左側的竹林

10:50 休息5分鐘,大家把水果分一分減輕重量。
10:55 進入竹林開始走,我開玩笑說,剛剛從剪刀石一路下到登山口,再一路爬上來真搞剛(白忙一場的感覺),領隊剛不會要湊里程數還是累積高度吧!竹林中是蠻明顯的山徑一路往上,快走到山頂則植物變成整片芒萁。

小金面山山頂,植物是一大片芒萁

小金面山山頂,植物是一大片芒萁

10:59 小金面山,H129M,土地調查局圖根點。有沒有發現,剛剛放在金面山那塊紙牌,寫著小金面的,根本是這裡的吧!名稱和海拔高度都對得上啊~到底是怎樣被帶去金面山放的。這裡才是正港的小金面(不過據說這周圍有五座大小金面山,說不定以前的人把這邊發現的山頭通通叫金面省事吧!)

小金面山,H129M,圖根點。四周水泥空地不大,大概站幾個人就有點擠了,不過視野很好

小金面山,H129M,圖根點。四周水泥空地不大,大概站幾個人就有點擠了,不過視野很好

小金面山頂的視野很好,除了可以看下去內湖地區和遠望101外,更有趣的是我們聽到一陣聲音,轉頭看到在裸露的岩石路上行進,在登山步道上活動,來往剪刀石山的人。ㄌˋㄐ

從小金面山頂,看往剪刀石山的岩石登山路徑,可以看到有人在活動

從小金面山頂,看往剪刀石山的岩石登山路徑,可以看到有人在活動

小金面山頂旁的樹幹上,掛著紙牌寫往西湖山,約30~45分,免驚!沒有這麼遠,不知道是不是當初掛牌子的人要砍樹開路,所以這麼久?往西湖山的小山徑雖然兩旁都是茂盛的芒萁,但其實還是可以看到中間有條小徑,至少走起來不會要努力穿越草木和植物拉鋸。

從小金面山往西湖山的路徑,雖然牌子上寫要30分,其實很快就到了喔!

從小金面山往西湖山的路徑,雖然牌子上寫要30分,其實很快就到了喔!

不過這段路感覺走的人比較少(冷門路線),所以帶了一點原始粗曠風情,只要有路跡,不要我砍樹拔草或掉螞蝗,什麼風情我都可以啦!,

往西湖山,緩上坡

往西湖山,緩上坡

11:13 走上來至一小片禿禿的黃土空地(看樣子有被整理過),就到山頂了。西湖山,H196M,北市都市計畫處四等三角點(No.116)。領隊說時間好像還是會超過中午,那在這邊吃午餐吧!欸~是說今天中午要聚餐,我根本只帶行動糧啊!(糧啊涼啊糧啊涼~)不過這裡腹地實在太小,Tommy大說再幾分鐘就到下面寬敞的大平路了,不如下去路邊午休吧!

raw-image

11:19 下來到寬敞的大土路邊,下來後等等要往右走,路標是寫往剪刀石山步道。先自己路邊找位置坐,不要客氣,反正不會有車來。雖然鍋子爐子都沒帶,背包裡還是有些糧食的,就吃行動糧當午餐。

西湖山登山口

西湖山登山口

11:57 午休結束,出發,前方叉路口往右走(左邊往圓明寺步道)。我們在這邊失去了一些隊員!是Tommy等人車子停在內湖那端,如果走到士林對他們交通反而麻煩,反正這一區對他們來說跟逛後花園一樣,他們很知道怎麼繞回去或走下山,所以就跟我們道別了。

raw-image

12:02 這個不明顯的左叉路要轉進去,雖然路口有綁布條,不過沒路牌。

raw-image

12:06 路徑是清楚明顯的土路,途中經過的叉路口是往圓明寺的,走右邊土階往上走,會接上剪刀石山的步道後,左轉繼續走步道。

raw-image

12:12 就會接到這個眼熟的大涼亭,若走大崙頭大崙尾的主要步道的話,通常都會經過這個涼亭,除了會有很多山友在此休息外,還有貓喔!這裡也是重要的叉路口,左邊下去可往鄭成功廟,前方及右方都是去大崙尾,下一關就是大崙尾山。

有貓的休息大涼亭

有貓的休息大涼亭

選左邊的小徑,途中遇到幾個小叉路,就選右(這附近小叉路超多,有的是相通)

raw-image

12:19 走出來是柏油路(金龍產業道路)左轉走柏油路

左轉沿著金龍產業道路走

左轉沿著金龍產業道路走

12:21 在大馬路的轉彎處,車子停放處的棚子,走進去就可以往大崙尾山。

大崙尾山在金龍產業道路上的登山口

大崙尾山在金龍產業道路上的登山口

12:22 才從入口走進來不久就遇到叉路,直走是燕溪古道。要右轉走類似乾溪溝的土徑。

raw-image

12:27 接到水泥道路後,就順著水泥路走,其實在山裡(尤其兩旁樹木還蠻茂盛的)走這種水泥產道都覺得怪怪的,意思是有種繁華落盡感?以前是有什麼需求才鋪了這類平整的水泥路或柏油路吧!走一走左邊會出現觀光級的步道和地圖牌,是往中社路的登山口,都一直往前走就是了。

水泥道路,路面平整乾淨

水泥道路,路面平整乾淨

12:35 然後左邊的樹林內,就出現了很好笑的雕塑。福在眼前,這隻蝙蝠的表情很像豬臉。旁邊還有肚子破洞的山羊。這以前該不會是XX公園或XX樂園吧!(我近來越來越愛拍照這種帶著莫名趣味喜感的雕塑)

蝙蝠和山羊雕塑,就這樣出現在路旁的荒廢樹林內

蝙蝠和山羊雕塑,就這樣出現在路旁的荒廢樹林內

12:39 看到這片平地就妥當了,往前階梯爬上去就是大崙尾。

階梯一直爬上去就到大崙尾山

階梯一直爬上去就到大崙尾山

12:46 走石板步道上來後,看到涼亭,涼亭外就是大崙尾的基點。大崙尾山,H451M,三等三角點(No.1073)

大崙尾山的休息涼亭與基石

大崙尾山的休息涼亭與基石

大崙尾山山頂是平的,其實有很多休憩涼亭,還有躲在比較後方的。在基點旁這個涼亭的後方,還有一座涼亭,隊友休息時,我就說在旁邊有顆小基石喔!這顆真的不起眼,因為也只露出一點,是之前走內湖心心相印時,把大崙尾東西南北什麼峰都找出來。被取名為:大崙尾山北峰,市136基石。

大崙尾山北峰,市136號基石

大崙尾山北峰,市136號基石

12:55 出發往前走,順著有繩索護欄的水泥階梯步道往下。

raw-image

13:02 左邊有土徑步道往長壽坡的,我們說反正要下去翠山步道,就直接左轉抄近路下去吧!不過我知道步道叉路的右前方,有個被命名為大崙尾山東峰的點(我真的覺得是硬湊出來的啦!)大崙尾山東峰,H392M,士林街造林地境界,位在水泥步道邊,旁邊還有一根比較高的木頭(定向運動控制點)。ㄓㄢ

大崙尾山東峰,位於步道旁,對面就是轉下往翠山步道的叉路口

大崙尾山東峰,位於步道旁,對面就是轉下往翠山步道的叉路口

然後就離開水泥石板步道,走小山徑往下。

raw-image

13:04 中途若遇到叉路就左轉往下走,翠山步道在我們左下方

左轉往翠山步道

左轉往翠山步道

13:09 之字坡陡下(但是短短的)就接到翠山步道,左轉走翠山步道可以通到柏油路,之前帶朋友走翠山步道接大崙頭山就是搭公車到終站,翠山步道的入口走進來。地上有一顆類似界碑的小水泥基石,內湖周遭的步道上好多。

左轉走翠山步道

左轉走翠山步道

翠山步道平緩好走,就是老少咸宜的散步路線,而且全程有遮蔭。可通往大崙頭山、大崙尾山等很多變化

翠山步道

翠山步道

經過一處觀景台,有設立山頭解說牌,不過此處館景台旁的樹木遮住了一些視野,再往前走有處比較空曠的展望點,看出去對面是鵝尾山、小草山,以及今天雙獅縱走的最後一隻獅子(獅頭山)。

raw-image

來到大草地,這是舊有的靶場,水泥牆前還可以看到遺留的裝置。現在就是片大草地,讓大家散步曬太陽遛人遛狗。

舊的碧山靶場,現已經成為遊憩大草坪

舊的碧山靶場,現已經成為遊憩大草坪

13:22 走出來到翠山步道的入口。要往獅頭山則要往前走柏油路,右方下去中社路的社區。步道入口這邊有移動廁所,不然今天整條山路上是都沒有洗手間的。

翠山步道入口

翠山步道入口

一路一直往下走,看到沒路,但民宅圍牆旁有階梯就是走階梯直接下去,抄近路的概念。

raw-image

13:36 下來到有一些兒童玩樂器材的小公園,就是翠山公園。獅頭山的入口在公園邊,半圓形石椅子的右後方。我們抵達時,剛好有一隊伍從獅頭山走出來,請我們幫忙拍合照。(獅頭山的山徑和山頂其實很小,是沒有辦法容納這支隊伍的,所以就在登山口拍合照囉!)

士林獅頭山的登山口

士林獅頭山的登山口

山徑現在整理得很清楚,一條路先是微下坡然後順著上坡就會到山頂。途中還會經過界碑的水泥柱

raw-image

13:42 山頂就是一塊岩石,基石位於岩石上,再往前立在懸崖前的大岩石展望更好。獅頭山,H257M,中113基石。這是今日雙獅縱走行程的終點,所以要配合有兩隻獅子,再把代打的貓科同伴石虎請出來。,

獅頭山,H275M,中113基石

獅頭山,H275M,中113基石

前面這個展望點,也是大家喜歡拍網美照的地方,角度取好看起來就可以看起來很登高望遠的驚險感。我是故意放全景照,顯示真相,站上去石頭上其實很安全。對面那個山頂上有根天線還是鐵塔的,應該是小草山,往下看至善路也都很清楚。

獅頭山展望點

獅頭山展望點

13:54 從獅頭山下來,走出來到翠山公園,往右走可以到中社路,路口有間土地公廟(翠山雙福宮),照慣例跟土地公合掌拜一下,感謝土地公保佑今日大家行程順利下山。右轉馬路邊就有公車站牌。

翠山公園

翠山公園

13:58 公車站牌有2種車,往士林捷運站和往大直站的。我們當然是搭往士林的255號,要去士林捷運站下山聚餐啦!(還記得今日的最終目的是開春第一走的年初聚餐耶~)至於吃什麼,就不寫在這了,這裡主要是爬山的風景和行程紀錄,吃東西食記會放在其他地方(話說我還沒找到地方寫食記)。

獅頭山(翠山公園)出來的公車站牌-翠山街

獅頭山(翠山公園)出來的公車站牌-翠山街

本文提到好幾次的內湖心心相印(或說雙心縱走)行程,就是這兩年流行的走過的航跡可以畫出愛心,因為紀錄此行程的地方已經關閉,我也沒打算再往回寫(功課太多都寫不完,無力回溯),就貼張當初走的航跡圖參考囉!可以看到走完航跡是可以畫出大小兩個愛心(小愛心就是繞碧湖一圈)。

內湖心心相印路線走出來的航跡

內湖心心相印路線走出來的航跡

avatar-img
龜毛原蟲的沙龍
20會員
111內容數
藉由健行登山與旅遊,探訪這片土地上曾經活著的記憶。 以行程路線記錄為主,努力認識花草蟲獸為輔。 那麼"吃"呢?邊走邊吃是一定要的啊~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龜毛原蟲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在台北近郊內湖的山裡,藏著壯觀的巨岩群,巨岩組成的岩壁和石壁洞,令人漫步其間驚呼連連。此次從內溝溪附近的土地公廟福安廟出發,順著附近的稜線,拜訪小山頭,俯瞰翠湖,一一細數山頭與基石,眺望叭連港大尖山、新山與五指山,有拉繩上岩壁,有蒼勁黑松,可以鑽岩洞,可和巨岩比渺小,結束於福祿宮,感謝土地公保佑。
巨人之手這兩年變成打卡的景點,畢竟在山裡出現奇怪且略為破損的巨人塑像也是蠻獵奇的,看起來就像當初要設計成某個觀光景點,但是大家從以前至今都沒有聽過也沒看過營運。百川山的登山口,會經過巨人之手,我其實是為了看巨人之手才來爬山。一開始就要下到溪邊沿著溪床走一段,請在枯水期時去拜訪,避免於下大雨時前往。
佳暮部落有三雄:大母母山、麻留賀山、倫原山。中央山脈大鬼湖附近有條西南方向的支稜,遙拜、歡喜、倫原、大母母、戶亞羅、德文、三地山等如一座巨牆隔開三地門、霧台兩鄉的北排灣族和魯凱族。居住此地北排灣人稱高牆最高處為大母母「tjavuvu」,意為我們的祖先。大母母山是北排灣人的聖山,也是為台灣百名山之一。
全台很多地方稱為觀音山,每次看到觀音山,就會直的橫的瞧瞧是哪裡像觀音?新北的觀音山位於五股、八里、林口三區交界,由火成岩所構成,據說從淡水口北岸遙望,山形像觀音斜臥於淡水河畔,登山望海風景佳,為古時候淡水八景之一,稱盆嶺吐霧。且觀音山因火山火山關係產安山岩,自清代起就常作為建築與雕刻使用,稱觀音石。
新竹尖石的李棟山、大混山區域為日治時期的理蕃、隘勇線據點,煤源山至尖石山的山徑旁是沒看到這些遺址,李棟山至大混山的路線上才有看到。現在從煤源山至那羅山或煤源山至尖石山的路徑全都被打通,但叉路多且有數個不同登山口,有不同的山腰路,雖大部分的叉路口都有做路牌,但是有航跡較好,叉路或路徑還有點不清楚。
特富野步道串聯特富野和達邦兩社,步道長度約1100公尺,大部分以石板、木棧道構築,一路穿梭在咖啡樹、油桐、樟樹和竹林間,沿途可見鄒族傳說的遺跡,天神的腳印、售巫師詛咒的崩塌地、祈求天降甘霖的祈雨台、共禮之石等,漫步其間,沿途滿滿的咖啡豆,路邊的愛玉果等,欣賞這片大地賞賜豐富的果實。
在台北近郊內湖的山裡,藏著壯觀的巨岩群,巨岩組成的岩壁和石壁洞,令人漫步其間驚呼連連。此次從內溝溪附近的土地公廟福安廟出發,順著附近的稜線,拜訪小山頭,俯瞰翠湖,一一細數山頭與基石,眺望叭連港大尖山、新山與五指山,有拉繩上岩壁,有蒼勁黑松,可以鑽岩洞,可和巨岩比渺小,結束於福祿宮,感謝土地公保佑。
巨人之手這兩年變成打卡的景點,畢竟在山裡出現奇怪且略為破損的巨人塑像也是蠻獵奇的,看起來就像當初要設計成某個觀光景點,但是大家從以前至今都沒有聽過也沒看過營運。百川山的登山口,會經過巨人之手,我其實是為了看巨人之手才來爬山。一開始就要下到溪邊沿著溪床走一段,請在枯水期時去拜訪,避免於下大雨時前往。
佳暮部落有三雄:大母母山、麻留賀山、倫原山。中央山脈大鬼湖附近有條西南方向的支稜,遙拜、歡喜、倫原、大母母、戶亞羅、德文、三地山等如一座巨牆隔開三地門、霧台兩鄉的北排灣族和魯凱族。居住此地北排灣人稱高牆最高處為大母母「tjavuvu」,意為我們的祖先。大母母山是北排灣人的聖山,也是為台灣百名山之一。
全台很多地方稱為觀音山,每次看到觀音山,就會直的橫的瞧瞧是哪裡像觀音?新北的觀音山位於五股、八里、林口三區交界,由火成岩所構成,據說從淡水口北岸遙望,山形像觀音斜臥於淡水河畔,登山望海風景佳,為古時候淡水八景之一,稱盆嶺吐霧。且觀音山因火山火山關係產安山岩,自清代起就常作為建築與雕刻使用,稱觀音石。
新竹尖石的李棟山、大混山區域為日治時期的理蕃、隘勇線據點,煤源山至尖石山的山徑旁是沒看到這些遺址,李棟山至大混山的路線上才有看到。現在從煤源山至那羅山或煤源山至尖石山的路徑全都被打通,但叉路多且有數個不同登山口,有不同的山腰路,雖大部分的叉路口都有做路牌,但是有航跡較好,叉路或路徑還有點不清楚。
特富野步道串聯特富野和達邦兩社,步道長度約1100公尺,大部分以石板、木棧道構築,一路穿梭在咖啡樹、油桐、樟樹和竹林間,沿途可見鄒族傳說的遺跡,天神的腳印、售巫師詛咒的崩塌地、祈求天降甘霖的祈雨台、共禮之石等,漫步其間,沿途滿滿的咖啡豆,路邊的愛玉果等,欣賞這片大地賞賜豐富的果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