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不分系學生的故事|一場生涯實驗

2022/05/20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大家好,我是全校不分系學士學位學程的鐘民鈞,也是「史丹福微課程:對你來說,什麼是重要的?」的大四的課程輔導員 ( facilitator )。
我常常說:
我是一個教育體制下的得利者,也是受害者。
為什麼呢?
在一場我舉辦的不分系工作坊的工作照。 photo by 周明坤

一帆風順的國民教育學習生涯

回顧從小到大的求學經歷,其實就是個大家刻板印象中的「資優生」。
或許沒有厲害到成為國手,但就是在普通班中會玩、會念書、長輩緣又不錯,但在同學眼中會眼紅的那種討厭鬼,除了我常常說沒念書但都考得很不錯之外,也因為老師真的會對我們這群學生特別加以關注與栽培 ( 詳見:比馬龍效應 )。
所以呢,這段時光的故事似乎沒太多印象深刻的點,大概就是讀書、考試、補習、參加三個社團、大考前瘋狂念書+大量發牢騷,就是一般的學生生活。
就這樣,我很順遂地唸到了大學,當然,因為我高中就很篤定念「二類組」,所以我選擇進入了「成大電機系」就讀。
高中同學最常互相嘴砲的一句話XD

初入大學:想像落差與追求自由

上了大學後,我抱著很大的期待去迎接我的電機人生,或許當時有很多高中同學都跑去唸了台清交的電資學院,但那時心想好歹成大也是「五年五百億與企業最愛」的大學,應該也不錯吧!

於是我就開始了瘋狂的大學生活嘗試

抱持著不切實際的理想與崇高的期望,我參加各種活動,從友會、系會、學生會、營隊、學代會、單車節、獨立組織、合唱團、商業競賽、工作假期、獨旅、志工、演講分享等,幾乎只要你有聽過的活動型態我都參加過。( 系隊例外,我體育真的不行 )
當時的我覺得生活就應該要很充實緊湊,甚至有瘋狂的信念:
一天也不能浪費、一個活動也不能漏掉、一秒都不能休息。
於是我大一的日子不是再前往參加活動的路上,就是正在參加活動。
那大家可能就會好奇我什麼時候念書,我只能說那時候很常看日出。( 單押 )
但現在還是要跟所有大學生提倡一下:「睡覺很重要」!( 詳細的我們之後聊 )

挫折|每況愈下的身體與大學生活

在這些豐富生活的背後,我也慢慢覺察到了些微的不對勁:身體狀況變差了,越來越不能熬夜,我的自我認知上也產生了一點猶疑,我無意中開始思考
這真的是我要的嗎?我為何而跑活動?對我重要的事情是什麼?
( 所以推薦成大生,大一的時候就可以修這堂課程 )
( 你會發現,人們再痛苦時的思考,往往是最深刻的,既然直面內心,不妨好好探究。 )
網路上常看到的梗圖,來源已難以考究。
我也慢慢發覺到在參與課外活動的同時,也是靠以前累積的老本來應付系上考試,關於課內的那些理論知識與教授本身的教學方式和個人思想,我實在是沒什麼興趣、甚至有些厭惡,常常就是臨時應付草草完成,或是用番茄醬工作法來完成,也就是說,跑這些活動其實是「對於現實生活的一種逃避」。
這樣的狀況持續到了大二,課業的加重,成績越來越不堪,到了期末甚至完全不想念書,必修科目低空飛過,但課外活動的鳥事層出不窮,那時候非常痛苦、每天都在低潮,也開始有一個很強烈地想要改變現狀的慾望,想讓自己開始嘗試不一樣的生活,拿回自己生活的「自主感」。

一場演講的啟發:自主規劃的大學課表

為了找到新的生活模式,我在大二下之前的寒假到台北聽了很多演講,而最關鍵的那場就是「重新想像,實驗高教」—大專以上實驗教育國際想像會
在那場演講聽到了活動嘉賓曾柏文先生提到他在大學是因為化奧金牌保送台大化學系,卻因為個人的興趣堅持,硬是轉到了心理系。
我在聽完那個故事之後,馬上舉手發問,雖然我現在已經忘記問了什麼問題,但他的回答我到現在依然印象深刻
「你無法控制未來,但可以選擇享受不確定的未來與活在當下」
這段話與故事在我腦海中思考了整個寒假,到了二下開學第一週的時候,我就棄選了所有電機系的必修課,只留下一堂「專題講座課」、「超大型積體電路電腦輔助設計概論」當作單純興趣探索,剩下的空白課表,我就拿來上那些我過去想修,但沒機會修、衝堂的課程,而如果我沒有抽到的話,就去旁聽。
在那個學期,我修了各種通識( 魅力學、從德語認識哲學、資料素人之旅 )、外文系( 德語(四) )、心理系 ( 文化與社會認知 )、中文系 ( 詮釋學、莊子 ),而我旁聽了十幾場通識講座。
這學期幾乎是我這四年來最快樂的時光,我意識到「學習自由」對我的重要性,也因此計畫要轉到「不分系」。

再次挫折|進入不分系 ─ 「自由」的代價

當我以為只要在轉系之前訪問數名學長姐、做好自己的備審資料、錄好自己的影片就已經一切順利的時候,後面等著我的卻是更大的困境與挑戰。
我面臨了更大的自我懷疑與失望挫折,因為過去的我只要依照父母師長的期望走,就算失敗了,我似乎也可以怪罪給他們。但如今我必須自己選擇課表、選擇自己要做的專題,並且為自己的選擇負責,這時候我才體悟到「擇我所愛,愛我所擇」是非常難達到的目標,甚至可以說是「終極目標」。
當時的我連真正熱愛什麼都沒有太大的把握,更何況要在這個時候馬上斬釘截鐵地跟專題老師與各個外界說「自己為何選擇在某領域深入學習與投入」
我十分煩惱、焦慮、壓力超大。
不過,有一天我無意間翻開了自己的學生證,才有想起自己是成功大學的學生,成功大學對我的意義是什麼?就是...
成功大學是一所積極新創、學科齊全、學術實力雄厚、辦學特色鮮明的綜合大學,擁有世界一流的實驗室與師資力量,各種排名位於全球前列。

自我亮點的發現與投入

好啦,前面純屬虎爛哈哈哈。
真正讓我發現到自己的「正向資源」( 有些人會稱為優勢力 ),是我在大三開始進行的各種生涯探索活動,甚至是使用學校的心輔資源,而我終於發現到「因為過去在生涯探索的未竟事宜」困擾許久,但現今我重新詮釋,將這樣過去生命的遺憾,成了我現在致力於推廣「三生教育」( 生命、生活、生涯 ) 的各種活動與服務的動力。
而這篇文章,就是我第一篇在網路上正式留下的足跡。

所以,什麼對我最重要?

在大三之前,我還真的不知道,頂多是一個很模糊的感覺。
但現在,我可以跟你們說「助人」、「聊天」、「自由」、「陪伴」、「音樂」是對我來說最重要的生命元素,而這些結合起來,就是我現在在做的三生教育。
現今,我已經累積了兩年的三生教育經驗。
除了平常透過聊天的方式,幫助各種身邊的大學生釐清各種生活、生涯與生命困境外,也加入了張老師的培訓,提升自己的晤談技巧與心法,此外,我也參加各種演講的分享,並且在「史丹福微課程:對你來說,什麼對你最重要?」服務了24位積極想要探索生涯、改變生活的大學生。
此外,我也跟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經營了「小太陽自我實現組織」
小太陽自我實現組織,「自我實現」為核心,「互相支持」「去中心化」「價值取向」的三大自我驅動概念來運行的團體,達成扁平交流與有機生態。
我同時也提供關於不分系的轉系諮詢服務,歡迎有需要的同學私訊我的FB粉專
-
最後,下禮拜最重要的呢,就是我的外文系德文畢業公演!
因為變成線上非同步錄影,所以歡迎大家上YouTube頻道來看!
以上是我的故事,謝謝大家!
12會員
4內容數
在「結構化體制」中的意外碰撞,意識到了自己的「主體性」,就這樣破釜沉舟地從「社會期望之電機系」轉到「生死未卜之不分系」。 游牧在不分系森林,許多的沉澱回憶又再次被拾起。為了喚起剩餘的「隱而未現的意志」,便開啟了這個系列故事。 自我敘說將引發更多的「內心漣漪」與「大學生故事」,而每一個都值得再被敘說與傾聽。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