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在1945年脫離日據政權後就朝向政府公權力鬆綁的過程,然而在光復初期的動盪從整個國運格局而言始於財星崩壞,政府主體機構無法創造人民生產力,這引起了尚未享用分食其利益者的不滿,其中對於平民階層而言所怨更在於個人勞動產值的流失,輿論上的壓迫,這也使得台灣早期的社動盪。
然而占測國運本質上有其慣性,俗言有云積重難返,台灣的整體運程就是一步步的在政府機構解放其政策限制,在權力下放於民的過程中走到現在,因此最終將有可能形成政府干預越來越少的小政府主義,只掌握司法、金融系統的守夜人國家。
從2026年(更早會在幾個月前反應)開始,政府與社會的互動關係將會脫節並且行政效率失速,將會被放大檢視,同時對外貿易收益將會進一步受到壓縮,海外經濟可能會進一步轉向於內部經濟,諸如科技研發(或者科技園區建設發展、園區經濟)、影視娛樂產業(劇集、舞台劇、演唱會、藝文活動、線上娛樂),地方菁英的影響力或決策權將會逐漸超過政府本身。至於從2019年至今的民生經濟下滑的事態,事實而言疫情期間並非影響最深的時間節點,反而是2024年Q4開始,至2026年Q3左右仍然有下探的可能,實際回復到往日榮景可能要2028-2029年期間;而2025年11月、2026年6月、2026年Q3至2027年Q2期間都有可能是民生經濟最動盪的時刻,對於民間消費相關的從業者而言可能是最艱鉅的時刻。
然而,2019年至今開始興盛的產業或者行業類型將有機會迎來高峰期,但是蓬勃發展但也有可能是產業紅利期的末段,例如線上棋牌/競技賽事、身心靈產業線上諮詢、偏小眾風格與大批量可工廠流水線生產的飾品服裝、桌遊、品牌形象設計、帶有限量生產特性、能夠反映各式情緒或者心理特徵、或者商品的內容或呈現方式帶有不確定性、與客戶的心領狀態能相呼應等特徵;同時對於大部分人來說能力的平替將會是很重要的特質,不再於原本的職業是什麼,而是職務內容與其他產業相似度最高的是什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