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用完餐後,燁後突然跟我分享:
「媽咪,我跟妳說哦,我們班有一個同學也把別人講的好話聽成是壞話耶!」
兩個月前我開始與燁練習打羽球
一次我們去公園某處有屋頂的空間練習
燁難得接到我的球,並且打得很高
我興高采烈地答:「燁!你打到天花板了耶!」
燁臉一沉,很不高興地回:「妳剛才還不是一樣!」
然後氣噗噗很不開心地吊著三層豬肉在嘴上
我莫名其妙??誇獎了孩子,怎麼孩子這麼火大?!
問怎麼了燁也不回,只是持續不高興,
打球時要打不打的,最後我也不開心了:
「怎樣啊?幹麻突然生氣!如果大家都不開心,就別打了,回家吧。」
最後我們以不悅結束這回合。
後來我靜下來思考時,才發覺,燁似乎以為我是在「數落」他,但其實我是在誇獎他呀:他已經能將球打得那麼高了!
那天晚上睡前我與燁核對,果然如此,他以為我在說他打的不好。我真是啞巴吃黃蓮...也向燁表達:
「我講那句話,用意是想欣賞你,看見你已經能將球打那麼高了,高到都打到天花板了,我覺得你進步很多。可是講完後我卻突然卻被你生氣,我當下很不開心,其實更多的是傷心。還好我有問你,才知道你誤會我的意思了,你以為我在說你的不是所以才生氣,這也難怪,如果是我,有人數落我,我也會生氣。」
我以為自己很少對孩子說負向語言?
於是我與燁協議:「下次如果我又說了一些話,讓你感覺不舒服,你能不能問我一下、確定一下我的意思呢?因為媽咪平常很少說你不好啊,不是嗎?這樣我們才不會誤會彼此,好嗎?」
當然,燁說:好。
我很開心自己在事後有與燁核對,否則我的好話就真的被當成是壞話了,後來燁也真的會在不清楚我的語意時,與我核對。
-
昨天晚上用完餐後,燁後突然跟我分享:
「媽咪,我跟妳說哦,今天我們班有一個同學也把別人講的好話聽成是壞話耶!」
接著燁分享了C同學與老師的事。
燁說在玩桌遊結束時,老師跟C說:「你差一點點輸耶!」
結果C嗆老師:「阿妳自己還不是一樣,妳跟OO老師玩的時候也是差一點輸啊!」
據燁的說法,老師聽完有點愣住,並用有點難過的語氣回:「好吧!」就離開現場了。
後來老師又回來很生氣的問C說:「你怎麼可以這樣?!」
結果換C默默離開現場。
燁說,老師應該有點傷心,因為老師有哭一下下。後來老師跟C說:「我不跟你說話了!」然後就放學了。
我很訝異燁與我分享這件事!
這次,燁身為旁觀者,看懂了整個狀況:
C就像是羽球事件時的燁,而老師則是當時的我。不知道老師是否和當時的我一樣,既生氣又傷心,說不定也有些委屈…
小小的一個事件,短短幾分鐘,兩人的反應和對話,其實都起因於表達和理解效能不佳,有了誤會,卻沒說開...。溝通,真難!
希望有更多大人能帶著孩子,正確理解他人言語裡真正的意思,不再把別人的好話解讀成壞話。希望有更多大人能看懂孩子的「防衛機制」,不再因孩子為了保護自己的自動反應而感到失望和受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