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命10年》如果只剩下10年

2022/06/23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餘命10年》(2022) [7/10]
《餘命10年》給我的第一印象,是像《我想吃掉你的胰臟》《生命中的美好缺憾》《被偷走的那五年》那樣的絕症純愛電影,用有限的生命來映證故事的悲愴與愛情的偉大,雖然總是可以賺人熱淚,可是這樣的公式已經略顯老派。但在看完《餘命10年》後發現,它雖然仍是老公式的複製品,但它調整了劇情重心,將原本放在愛情的比重,挪用了更多比例到「生命」的摹寫上。

(以下有雷)
因為罹患絕症所以只剩10年壽命的茉莉,在同學會上遇到自殺未遂的和人,這兩個人一個渴望生命,另一個卻想要放棄,茉莉覺得和人怎麼可以如此對待他想要卻得不到的生命,因此發生口角,兩人的關係也微妙展開。

因為生命有限,所以要是沒有在某個歲數前達成特定成就,像是結婚生小孩、職位薪水、買車買房等等,就要承受社會觀感給的壓力,出現沒達到「時間里程碑」的焦慮。今天如果人類擁有不會凋零的生命,我想就不會有「時間管理」的問題了,反正來日方長,沒人會管你在什麼時候該完成什麼事。

所以很常聽到雞湯文說「把每天都當作最後一天去過」,告訴大家要把握當下,不要讓人生留下遺憾,但我覺得這句話有兩個很大的問題。一是可行性不足,想做的事通常不是可以一蹴可及,如果只剩一天,那應該很多想做的事都做不了;二是風險極高,要是今天並不是最後一天,已經豁出去了但明天卻還活著,那豈不就尷尬了?所以這句話雖然聽起來很激勵人,但並不會有人把它當作座右銘,因為已經不合理到失去它的激勵性。

而《餘命10年》做出一個很好的調整:「如果你只剩10年可以活,你下一秒會做什麼?」。生命只剩10年既有急迫感又不會過度絕望,同時可以讓人有動力去規劃未來,並且盡快做出行動。看到這句的當下有被當頭棒喝,突然好有動力去思考未來該怎麼規劃,我覺得它發揮了絕症電影該有的激勵性,而不是流於感性喊話而已。
但既然是不治之症,那它一定存在著走向生命盡頭的必然,而《餘命10年》的絕望是,死神給的10年反而是一種慢性死亡。茉莉正值花樣年華,有滿滿的人生待辦事項想去完成,但礙於身體狀況和僅剩的10年時間,讓他卡在進退兩難的狀態。想勇敢前進但家人會擔心,未來也會徒留愛人難過,但若選擇停滯卻會心有不甘,明明還有10年卻什麼都不做,不就和自殺沒兩樣?

尤其愛情的部分,面對和人的多次告白,茉莉一年又一年的拒絕,好不容易在一起之後卻又在和人求婚後,斷然離他遠去,讓兩人陷入悲傷中。雖然看電影的人八成會覺得「為什麼不好好把握當下?留個快樂的回憶也好吧!」,但我想以結果論者的思路來看,已經清楚知道結局注定是不好的,那就沒必要讓它發生,畢竟在一起很快樂,但分開的痛苦也是無法言喻的,既然如此何不讓彼此避開這樣的結局,去尋找其他可能呢?
雖然茉莉的愛情陷入矛盾,但剛好有寫作的專長,可以在身體可負荷的狀態下,將這樣的經歷抒發成小說。而和人也從一個求死的人,靠自己的努力開了一家店,並用茉莉作為店名。誰說生死戀只能悲傷的離別,他們倆人發展出各自的成就,並在成就達成時都想到對方,代表已經在彼此的生命中留下無可取代的一席之地,這樣的結局不也很美嗎?

唯美的畫面、輕柔的配樂、男女主角的顏質,再加上有櫻花、銀杏、雪地等等日本美景,很久沒出國的你肯定會認同《餘命10年》是一部賞心悅目的作品。如果你對於生死離別沒有抵抗力,那請多準備幾包衛生紙進場,和我同場的觀眾就有人哭到泣不成聲,我想在這樣宏觀的生命議題之前,多少都會讓人感受到自己的渺小與脆弱吧。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14會員
93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