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剖析|《最愛》:守護、掩護、替罪……聚焦於「愛」的懸疑故事怎麽寫?

2022/06/30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今天,將和大家分享一部之前大火的日劇《最愛》,此劇為口碑懸疑劇《為了N》的原班人馬打造。
夏天到了,讓我們帶著《為了N》劇裡海島上的淡淡海風,一起去品味《最愛》的劇情魔力吧!

一、片名就暗示了故事主題

當我們查看《最愛》的劇情梗概時,會發現:真田梨央是朝氣蓬勃的有名實業家,她在 15 年後再次見到曾經心意相通的大輝時,大輝是刑警,梨央是殺人事件的重要證人。時間回到 15 年前,高中 3 年級的梨央愛慕田徑部的王牌大輝,大輝也愛慕著梨央,決定向她告白。某天晚上,宿舍裏發生了事件……
《為了 N》雖然有湊佳苗的原作打底,但我們可以發現其劇情梗概是:2004 年的聖誕夜,某高級公寓內,野口貴弘及其妻子奈央子雙雙遇害,現場則有四個驚慌失措的年輕人……千絲萬縷將四個年輕人以及野口夫婦聯系在一起,每個人都有需要守護的「N」,他們用謊言編製了撲朔迷離的愛恨迷局……
兩部劇集的交叉點都在於「掩護和守護」。而這也恰恰證明了兩者的劇情都應該以懸疑向為主。故事的落腳點也在梗概內暗示了出來——一切因愛而起,也以愛而終。
《最愛》的片名即藏著它的故事主題,它在告訴我們:劇集的故事原點和終點都是愛,也都是因為了愛。
說回到創作上去,偉大的作家往往會將自己的故事聚焦於一個主題,聚焦於一個觀念,而這個主題一定是一個能夠點燃其創作激情的單一主題,也是一個他可以通過畢生追求而不斷翻新的精彩主旨。
譬如,海明威癡迷於如何面對生命的終結,即如何面對死亡;而狄更斯更偏向於表現命運的捶打;莫泊桑則在於表現社會的愚蠢與個人的無奈。
而《最愛》恰恰就是取材於社會派推理小說的常見主題——包庇與替罪,這麽做的基礎恰恰就來自於愛。

二、人設:人物的吸引力

一部典型的日式懸疑劇,吸引觀眾來看的因素有很多,譬如被建構出的故事場景,抑或是纏綿悱惻的愛情故事。當然最為重要的,是一個吸引觀眾看下去的人物。
《最愛》中,女主角首次出場時的畫面,有一種蛇蠍美人的既視感。
以往在浪漫愛情電影《橫道世之介》中出現的吉高由裏子,在《最愛》中卻搖身一變成了冷艷至極的女社長真田梨央。
她出身低微,亦是單親家庭內長大的長女,有著青梅竹馬的戀人,卻在一樁匪夷所思的事故中留下了些許慘痛的、細微的記憶。
這樣懷揣秘密和內疚的成功者,時隔多年目睹當年的戀人已然成為刑警,具有十足的戲劇性。
觀眾必然會被這樣的人物所吸引,從而進一步去接觸主角的內心,只為了滿足自己內心對於此類人物的憐憫與同情。
對寫作者來說,想要通過一份人設來寫出好故事也並非不可能。你需要在人設的基礎上進行發散,探索人設可以給出什麽樣的故事。
一般來說,為人物創作出一個好的人設一般需要遵循以下幾點方法:
1、故事中的人物人設能反映和提煉出人物的某種性格特點,以及這種性格能為人物的狀態和日常生活帶來了什麽樣的影響。
2、你要能從人物的人設中找到人物所具備的能力。而這種能力能使人物解決什麽問題。
3、你能從人設中提煉出人物之間的互動方式,並明確這種互動方式在特定人物間會碰撞出什麽火花。
4、你要能明確不同人設所暗示的故事類型,因為人設背後往往暗示著人物年齡和故事類型。
5、故事中的人物以這樣的人設生活後,人物周遭的人對這種人設有什麽反應?反應是支持、容忍,討厭或者嫉妒?這是否給人物的生活帶來麻煩?這個麻煩能否發展為某種戲劇沖突。
假若你對上述的要點有所掌握,你也就能洞悉在《最愛》中為何為吉高飾演的角色賦予這樣的、略顯「聖母」式的人設。因為編劇想要通過這樣的人設,為故事的最終發展賦予合理性。
到了終了,女主角拼命掩飾卻還是脫口而出的方言,不必說出口的默契,坦率地說出過往,卻還是要假裝不熟悉,也許這就是長大成人的代價。而有著輝煌現在的角色,最適合藏匿過去。
當我們深入到主人公的過往經歷中去時,會發現人物走到現在這一步曾付出過、犧牲過、痛苦過,這就會激起我們心中更復雜的情緒。這也是我們作為觀眾關心人物命運的原因,也可以說是主人公獨特人設所造成的深遠影響。

三、一些不足之處

雖然,《最愛》有著以上種種的優點,無論是配樂,抑或是節奏,乃至是演員的演繹都挑不出很大的毛病,但相比那些值得一再反復觀看的日式懸疑劇來說,它仍舊有著很多槽點,有些甚至是故事創作階段就發生的失誤。在此,我想就這些缺點,談一下個人的看法。
題材上,無論是湊佳苗,抑或是東野圭吾,讀者看到了市場上他們無數的作品之後,可能會對日式懸疑產生了閱讀疲勞。我可能不再想閱讀他們之後的新作,因為他們的創作看上去愈發地像是主題先行的命題作文,故事和深度都沒撐起來,於是故事常常流於說教。
邏輯設定上,在《最愛》中,最初矛盾是一個家庭內部的問題,而誘發這一問題的原因,卻好像在法律上並沒有那麽難以抗辯。
為了彌補並沒有那麽致命的失誤,繼而誘發出更多、更大的危機,實在讓人難以心情愉悅。我們好似被困在這個故事內,找不到情感的出口。大部分的人對少年犯罪的故事以及相關的法律條款都無比熟稔,所以主角們的行為動機常常令人感到缺乏常識以及邏輯。
不管人物的行動跟現實相比有多誇張,人物終究來自現實,其情感、行為模式也符合現實中的某種邏輯。也正因如此,觀眾才能共情於人物身上的共性,好奇人物身上的差異性。
除此之外,一部劇的出色之處的地方,除了故事的主角外,還應該有其他人物。
從戲劇沖突的角度講,我們往往將其他人物分為支持人物和對立人物。
支持人物就是幫助主人公實現目標的人,可能是朋友、家人、愛人、導師等等。對立人物可以是傳統意義上的反派。如果主人公被誣陷或真的犯罪的話,對立人物也可以是法律背後的人。總而言之,對立人物是一切阻礙或阻止主人公實現目標的人。
而在《最愛》中,充當支持主角實現計劃的次要人物都塑造得過於扁平和幹癟,而對立人物則是日劇中老生長談的無能檢警。這導致整部劇集的懸疑感並不是十分堅實,對立人物老套的無能行為也都在觀眾的預料之中。
以上,可能就是《最愛》創作過程中的一些不足之處。
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交流,談談對這部劇集的看法。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Storic故事研究所
Storic故事研究所
分享華文故事創作幹貨、文娛影視雜談,與創作益友共同探索文字的瑰麗世界。歡迎喜愛故事、熱愛創作的你,在這裏和我一起聊創作、享受創作!經營FB專頁:「Storic-創作·發現·分享好故事」。 來都來了,點個「追蹤」再走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