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趨勢」,主要是指時間上的某個可以觀察到的、有規律、可以大略預測的事情或狀態的延伸,英文Trend又可以是潮流的意思,意味著掌握了趨勢就是掌握了潮流,也可以更早地為可預見的未來充分準備,早日獲得豐厚的回報。
而如何掌握趨勢?自大數據這個詞變成buzz word後,各企業無不希望透過大數據獲得更有幫助的資訊,進而增加獲利。例如很有爭議的亞馬遜,就被很多人認為他們會透過分析賣家的大數據資料,然後針對最熱銷的產品推出自有品牌的版本,以更低廉的價格出售,不但吸引更多人購買,也把其他品牌的產品擠了下去。但是當然要舉證也是很困難的,如2020年科技巨頭聽證會上貝佐斯就曾說:「對於使用賣家數據來推廣自營品牌業務,亞馬遜是有明文規定禁止的,但是我不能保證這項規定從未被違反過。」,姑且不論對錯,這案例足以顯見大數據對於公司找到趨勢上的重要地位。
也因此,雖然大數據的使用在現代商業策略上成為一股旋風,但是尺度的拿捏就又成了另一個問題,也是因為如此,蘋果的ATT(App Tracking Transparency,ATT)政策自推出以來,大型企業掌握人們喜好的能力就宛如遭到一記重擊,當下載新的應用程式時,系統會詢問是否要讓用戶資料被追蹤,結果經統計會按同意得不到四分之一。因此就有公司早早就開始思考要如何用其他數據瞭解人們喜好,進而推出適合的產品或廣告,既然不能直接從用戶身上取得,那從大環境總可以吧。
IBM在2015年底斥資25億美元買下的大型氣象公司 The Weather Company 的數位部門。The Weather Company 會從全球數十億的預測點搜集數據,每小時搜集15次,再把這些數據資料回饋到IBM的AI模型中,再提供給各類型企業客戶做其他應用。如在雨季可以推播除濕機廣告、溫度即將飆高時把冰淇淋的櫃位移到門口,大大提高人們購買商品的動機及機率。這讓我想到可以有其他應用的場景,例如監測到塞車期間可以多推送遊戲或精品類型廣告,雖然聽起來邊開車邊看手機有點政治不正確,但是實際上就是會有高比例的人會這麼做,這也許也會是一個商機。
而企業們使用大數據的最大的阻礙其實就是隱私問題,相較FB(Meta)或google使用第一手數據的同時,Hugo Amos-前百事可樂數位行銷策略經理與其合夥人King創立了一家名為「Black Swan data」的大數據公司,透過查看數十億條推文、帖子、論壇主題、評論,然後過濾大約 400,000個不同的概念(例如“主題、成分”、“品牌、”、“產品類型”、“好處和需求”)等作為基礎,預測人們想要什麼,並與許多大企業如百事可樂、強生、卡夫亨氏、莊臣和寶潔合作,希望推出更符合人們理想中的商品。
「
Black Swan data」的成立基於反映了品牌可以更好地利用人們在網上公開談論的內容來幫助了解他們的行為、預測其所好。」King 說,「人工智能驅動的觀察研究和預測分析,已經顯著加速,這反映在公司的成長中……轉變的好處在於Black Swan從消費者的角度看市場,可以更早發現新興趨勢,並使企業能夠更加以消費者為中心,在創新戰略中保持領先地位。」
但是同樣的,這樣對於用戶隱私問題看起來仍然有很多值得討論的空間。但也開創了不同於以往由平台控制著數據的局面。
也因此,大數據的使用並沒有所謂的好或壞,端看使用者的角度,也許幫助人們探索他們想要的東西本身來說也是讓人類成長的動力。在未來,下一個潮流也許會更往上一層(事實上有很多公司都已經在開發),以人工智慧為主導的數據時代可能很快就會到來,到時候人類可能甚至無法理解機器為什麼會推送這些產品,但這些東西卻會是他們當下(或即將)需要的。當下連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為什麼需要,這也讓大數據的應用更增添了一點科幻的色彩,也再次應證掌握趨勢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