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發布了24年Q4財報,營收、EPS低於預期,唯一的看點在於強大的能源業務。財報理應大跌,但靠著馬斯克對於其光明未來的敘事,硬是讓當天開盤上漲,市場看到了什麼,以下是本季財報解讀。
營收數據
2024 年第四季,特斯拉總營收達到 257.07 億美元,年增 2%。營業收入 達 15.83 億美元,年減 23%,營業利潤率為 6.2%。淨利潤(GAAP)為 23.17 億美元,每股收益(EPS)為 0.66 美元,年減 71%,主要受到 2023 年高基數影響。若以 非 GAAP 計算,淨利潤為 25.66 億美元,EPS 為 0.73 美元,年增 3%。其中:
- 汽車業務營收:197.98 億美元,較去年同期 下降 8%,反映出電動車售價下降的影響。
- 能源發電與儲存業務:收入 30.61 億美元,年增 113%,顯示能源業務持續快速成長。
- 服務與其他業務:營收 28.48 億美元,年增 31%,受益於超級充電站擴張及相關服務的增長。
特斯拉第四季 毛利 為 41.79 億美元,毛利率為 16.3%,較第三季的 19.8% 下降 3.5 個百分點,主要受到汽車售價降低的影響。
分業務數據
電動車業務
- Model 3/Y 產量達 436,718 輛,較去年同期 下降 8%。
- 其他車型(含 Cybertruck)產量 22,727 輛,年增 25%。
- 交付量方面: Model 3/Y 交付 471,930 輛,年增 2%。 其他車型交付 23,640 輛,年增 3%。
能源業務
- 本季儲能裝置部署量達 11.0 GWh,年增 244%,創下歷史新高。
- 上海 Megafactory 於 12 月完工,將於 2025 年開始量產 Megapack。
各工廠概況
美國工廠
- 加州工廠:Model 3/Y 產能穩定,Cybertruck 量產持續增加。
- 德州工廠: Cybertruck 產量持續增加,並首次實現 正毛利率。 AI 訓練算力大幅提升,目前 H100 GPU 叢集已達 50,000 個,超過原訂目標。 Cybercab(Robotaxi 專用車)正在開發中,預計 2026 年量產。
中國上海工廠
- Model Y 成為 2024 年全年中國最暢銷車款,並在 南韓市場高速成長。
- 上海工廠的生產成本進一步降低,幫助特斯拉維持競爭力。
歐洲柏林工廠
- Model Y 在 丹麥、瑞士、瑞典、挪威、荷蘭 均為 最暢銷車款,並在歐洲整體排名第 二。
- 特斯拉連續 第四年成為挪威最暢銷品牌。
儲能工廠
- 拉斯羅普超級工廠:第四季生產 200 個 Megapack,成本下降,使能源業務獲得歷史最高毛利。
- 上海 Megafactory:於 12 月完工,計劃 2025 年第一季開始投產。
重要亮點
- 成本降低 每輛車的 成本降至歷史新低,低於 35,000 美元,得益於原物料價格下降和供應鏈改善。 但因車輛售價下調,毛利率有所下降。
- FSD 進展 FSD (Supervised) V13 發布,提升安全性與舒適度。 美國 Cybertruck 用戶獲得 端到端神經網絡高速公路駕駛功能。 預計 2025 年推廣至歐洲與中國。
- 充電業務 2024 年共 新增 10,000+ 超級充電站,年增 19%。 推出 V4 超充設備,最高支援 500kW 乘用車充電 和 1.2MW Semi 充電。
- AI 訓練 H100 GPU 叢集翻倍至 50,000 個,增強 FSD 訓練能力。
未來展望
- 2025 年電動車市場回溫 Model 3/Y 全球擴張趨勢接近尾聲,但 Cybertruck 和新車型 會接力帶動增長。 預計 2025 年電動車業務重回增長軌道。
- 能源儲存將成為成長動能 2025 年 能源儲存業務預計成長 50% 以上,超越電動車業務。
- 全新車型與 Robotaxi 2025 年 推出新車型,同時透過現有生產線生產,以降低資本支出。 Cybercab(Robotaxi) 預計 2026 年量產,採用 「unboxed」生產策略,大幅降低製造成本。
電話會議重點
- Tesla 在 2024 年第四季度的表現創下新高,交車年化率達近 200 萬輛,Model Y 更成為 2024 年全球最暢銷車款,超越所有燃油車型。Elon Musk 在會議中強調,這一成就證明了 Tesla 團隊卓越的執行力與產能提升能力。
- 自動駕駛技術(FSD)也持續取得突破性進展,公司計畫於 2025 年 6 月在德州奧斯汀啟動無監督 FSD 測試,並逐步推向更多城市。此外,加州弗里蒙特工廠已成功實施無人駕駛車輛的移動作業,未來將擴展到全球工廠,以進一步提高物流與生產效率。
- Tesla 對 Optimus 人形機器人的開發投入大量資源,該機器人的 AI 訓練需求可能是自動駕駛汽車的 10 倍,且用途與複雜度可能比汽車高出 1,000 倍。2025 年,Tesla 計畫生產 10,000 台 Optimus,初期用於內部工廠作業。根據目前的量產規劃,第一條生產線的月產能為 1,000 台,第二條將達到 10,000 台,而第三條預計可達 100,000 台。若一切順利,2026 年下半年 Tesla 可能開始向外部公司交付 Optimus,而當年產量達到 100 萬台以上時,單位生產成本預估將低於 20,000 美元。
- Tesla 認為 FSD 將帶來人類歷史上最大的資產價值增長,因為自駕技術能讓車輛的使用率從每週 10 小時提高到 50 小時以上,使汽車的資產價值大幅提升。這一變革可能讓 Tesla 成為全球最有價值的公司。為了支援這一發展,Tesla 在 AI 訓練與計算資源上投入大量資本,Optimus 的 AI 訓練需求甚至可能比汽車 AI 高出 10 倍。德州 Gigafactory 內的 Cortex AI 訓練中心已經上線,未來還將持續擴展基礎設施。目前,AI 相關的資本支出已達 50 億美元,2025 年的投資預計與 2024 年持平。
- 儘管 Tesla 持續擴大在地供應鏈,但關稅的不確定性仍可能對業務與獲利能力產生影響。多年來,Tesla 一直努力在各個市場推動供應鏈本地化,但仍高度依賴全球零件供應。隨著關稅政策的變動,公司正密切關注可能帶來的挑戰,而營運費用在 2024 年第四季度也呈現年比與季比成長。
- 在車款更新方面,Tesla 預計將同步升級所有工廠,以生產新款 Model Y。然而,這種全球同步的升級模式在汽車產業中極為罕見,因此短期內可能會影響產量。除此之外,公司也計畫在 2025 年上半年推出價格更親民的新車型,進一步擴大市場滲透率並提升銷量。
- 電池供應仍然是 Tesla 產能增長的短期瓶頸,2025 年的生產能力將受到電池供應的影響,公司正在尋找有效的解決方案,以提高 Gigawatt 小時的產量。同時,Tesla Semi 的量產計畫也在穩步推進,內華達州的新工廠已經封頂,設備安裝將於 2025 年開始,預計 2026 年初正式量產,這將為公司帶來新的收入來源。
- 能源儲存業務方面,2024 年第四季度的表現創下歷史新高。上海的 Megapack 工廠即將開始投產,預計 2025 年儲能業務將成長 50% 以上,進一步鞏固 Tesla 在電網儲能市場的領導地位。
- 在 AI 與自駕技術方面,Tesla 仍然是全球領先者。許多大型汽車公司對 Tesla 的 FSD 展現高度興趣,未來可能會選擇授權 Tesla 的技術來保持競爭力。Tesla Semi 也將與 FSD 技術結合,解決美國卡車司機短缺問題,並且透過自駕貨車來降低物流成本,這項業務未來可能成為百億美元級別的市場機會。
- Tesla 也在積極降低汽車生產成本,目前生產一輛車的成本已經降到 35,000 美元以下,但由於 AI 研發與擴張投資,公司整體的營運成本仍然較高。此外,公司正在考慮為部分 Hardware 3(HW3)車主提供 FSD 硬體升級,以確保 FSD 體驗的持續提升。
- 在太陽能業務方面,Tesla 並未放棄太陽能屋頂計畫,而是轉向透過屋頂承包商進行銷售,而非自行安裝。若搭配 Powerwall,這將提供完整的家庭能源獨立解決方案,提高電網儲能的穩定性。
- 展望 2025 年,Tesla 計畫將 FSD 無監督模式拓展至美國全境,並逐步推向全球。然而,歐洲與中國的監管仍是一大挑戰,公司正在積極與當地政府合作,推動相關法規的調整。
- Elon Musk 也重申 Tesla 不會採用 LiDAR(光學雷達)技術,強調純視覺方案才是最適合自駕的解決方案。他指出,目前 Tesla 在美國製造業的發展仍面臨挑戰,需要讓製造業變得更「酷」,吸引更多人才投入,而不是讓美國過度依賴法律與金融產業。
- Tesla 公布了 2024 年第四季度的車輛安全數據。數據顯示,啟用 Autopilot 的車輛平均每 590 萬英里才發生一次事故,而未使用 Autopilot 的車輛則平均每 70 萬英里發生一次事故,這進一步證明了 FSD 技術能有效提升行車安全性。
我的看法
- 特斯拉在 2024 年第四季度的財報顯示,其車輛銷售業務正在趨緩。然而,公司的未來發展並不僅限於電動車,未來的增長將來自於 Cybertruck、新車型以及 Robotaxi。隨著電動車市場的競爭加劇,特斯拉必須透過新產品來維持銷售動能,同時進一步降低生產成本,以確保在市場上的領先地位。
- 特斯拉的全自動駕駛技術(FSD)是公司未來最重要的增長引擎,不僅能提升車輛的附加價值,也可能讓特斯拉從一家單純的汽車公司,轉型為全球最大的移動服務提供商。當 FSD 進入無監督駕駛階段,特斯拉將能透過訂閱模式大幅提升獲利能力。這種模式的本質是將汽車轉變為一種長期產生收入的資產,而非一次性銷售的商品。未來,隨著技術成熟與監管政策的開放,特斯拉有機會在全球主要市場推出無人駕駛計程車服務,這將成為特斯拉營收的重要來源。
- 能源業務方面,特斯拉的能源儲存收入在 2024 年第四季度年增超過一倍,顯示該業務正在成為公司新的增長動能。隨著電網對儲能需求的提升,特斯拉的 Megapack 產品將持續受市場青睞。隨著上海 Megafactory 投產,特斯拉的能源儲存業務將具備更大的擴張能力,未來數年內可能成為公司最具盈利潛力的業務之一。
- 特斯拉的汽車業務雖然仍然是主要營收來源,但由於價格競爭激烈,毛利率已經開始下滑。特斯拉正在透過降低生產成本來應對這一挑戰,第四季度每輛車的平均生產成本已降至歷史新低,低於 35,000 美元。然而,儘管成本下降,售價的下調仍然導致毛利率下降,因此,公司需要尋找其他更高毛利的業務來補足這一缺口。長期來看,特斯拉的盈利模式將逐漸由硬體銷售轉向軟體與服務,特別是 FSD 及能源業務的訂閱服務,將成為特斯拉維持高利潤率的關鍵。
- Robotaxi 計畫的發展將重塑特斯拉的商業模式,公司預計 2026 年開始量產專門用於無人駕駛的 Cybercab,這將標誌著特斯拉正式進入共享出行市場。與 Uber 和 Waymo 等公司不同,特斯拉的優勢在於不需要依賴外部供應鏈,可以整合自家汽車製造、電池技術以及自動駕駛技術,打造一個完整的自駕出行生態系統。
- 如果 Robotaxi 計畫成功,特斯拉的汽車將不再只是一般消費者購買的產品,而是自動運營、持續創造收入的移動資產,這將帶來比傳統汽車銷售模式更高的利潤。 為了支援自駕技術的發展,特斯拉正在德州建立全球最大的 AI 訓練中心之一,當各家AI廠商紛紛為了幾%的優勢爭得你死我活的時候,特斯拉選擇的是實體AI引擎,這在幾年前也是很困難的,這也反映了特斯拉訓練資料的價值,也是其他廠商難以與之競爭的壁壘。
- Optimus 人形機器人計畫是特斯拉未來最具潛力的發展領域之一,如果能夠廣泛應用,將改變全球勞動力市場,降低許多產業的人力成本,成為特斯拉新的主要營收來源。 特斯拉的製造技術仍然保持領先,透過降低組裝步驟,減少零件數量,提高生產效率。透過這種製造方式,特斯拉可以進一步降低電動車的生產成本,確保在未來幾年內維持全球最低的電動車生產成本,並且有助於快速擴大產能,以應對日益增長的市場需求。
結論
特斯拉財報後股價小漲,儘管特斯拉財報各項數據都不盡理想,但投資特斯拉久了其實市場也都知道,現在的高估值是建立在未來的表現上,而公司的確有朝著正確的道路前進,而且也都讓人充滿想像,但轉型的道路是非常不易的,儘管當前市場面臨諸多不確定因素,特斯拉仍顯示出強勁的長期發展潛力以及信心,對長期投資者而言,各種看起來很酷的東西在特斯拉身上都看的到,但是回歸現實面,這到底能為特斯拉帶來多少營收,就如馬斯克說的,現在的FSD不是有了鐵軌才開始蓋火車,而是火車跟鐵軌是同時蓋的,未來的不確定性仍然很高,如何抱住正是投資人2025年的重要課題。
喜歡我的文章的話,希望你可以:1️⃣ 動動手按一下愛心❤2️⃣追蹤我的方格子3️⃣追蹤我的粉絲專業、IG4️⃣或不吝按下「贊助」不吝請我喝杯咖啡支持我持續創作,我也會把你們的支持當作動力持續更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