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圖書館員陽光下的手望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陽光下的手望
光陰的流轉
時光腳步從來不曾停止,過了立夏的陽光午後,我小跑步到達值勤定點,穿戴起防護衣、護目鏡、髮帽手套。什麼時候,行政人員比醫護更先一步接觸到民眾?什麼時候,二線人員站到第一線?就是現在,防疫正當時。自疫情後醫院為防疫超前部屬,除了病人分流、限制陪病與訪客人數,且加插健保卡防疫作業,至今已二年。
百手人生
今天輪值大門乾洗手,平日下午民眾一波波像沙丁魚般湧流而入;迎來每張臉龐,趕忙著為一雙雙伸出向上的手噴灑酒精。每雙手,都是一個人生縮影。佈滿滄桑山河的手背,翻轉出蒼白乾裂掌心,是插著鼻管爺爺一生辛勞;又一雙黝黑粗實辛勞的手,是穿著工地制服先生做工的痕跡;抱住嬰兒搖搖溫暖的手,是媽媽無盡的呵護、幫父母擦拭口水的手;小嬰兒嫩嫩的手、提著營養補品餐點的手、還有更多更多雙離鄉背井外傭的手……
留不住的故事
一個阿姨吃力推著輪椅走過來,上面坐著目測約莫80公斤的女性,或許為了好整理將頭髮理成平頭,一隻腳沒有踩在輪椅踏板上,在地上拖行。引起我注意的是她偏著頭微微抽搐,蒙上口罩還狂吃手,導致口罩凹濕了一塊。
「阿姨,我幫她噴噴手好嗎?看她一直吃。」
這位阿姨把她的手拉下來,無奈低聲叮嚀:「不要再吃了。」噴完酒精搓搓手後,我對著這位阿姨說:「您辛苦了!」要照顧這樣的家人,若沒有極其強韌的心智勇氣,斷是無法長久忍受。
又一會兒,一位先生紅濕著眼眶向我詢問病房樓層方向,他接到醫院「爸爸病危」通知,飛車急趕至醫院。
後來一對夫妻經過,我噴完太太,太太隨即回頭幫先生拉戴好口罩掩至鼻子,然後對著我說:「口罩要這樣戴才對!不然鼻子露在外面就沒有防護了。」我對太太比了個「讚」的大拇指手勢,稱讚她好有概念。
時間逼近傍晚,已經過了3個小時左右,我站得有點暈頭轉向之際,一位大姊拿著手機靠近我劈頭就問:「22週是幾個月?」我和旁邊的夥伴互看一眼之後回答大姊,一個月有4周,22週就除以4,大概5個半月。
「歐歐歐,謝謝謝謝,偶女兒懷孕了啦!唉唷~都5個半月了才跟偶說,什麼22周……」原來是個年輕阿嬤,喜孜孜的向我展示手機上的Line對話,眼睛都笑彎彎。「恭喜恭喜內!順走喔!」她一邊開心的跟我揮手說再見,一邊樂呵呵的回覆Line。
祈願祝福每一雙手
短短一個午後時光,接觸數百雙手,那一雙雙留不住的故事從我身邊匆匆流過,我與那些雙手的緣分只有點滴數秒,能做的是為大眾噴灑保護酒精。這些大眾是你我的家人,「我用我的雙手保護你們」這是防疫前線心底最真心誠意的告白。
下班時天色已暗,日子還是要繼續,祈願祝福每一雙手「健康‧平安」。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0會員
    35內容數
    我是小紅洵,斜槓醫學圖書館員,內心擁有不甘平凡的種子,這裡紀錄了我從實證醫學館員轉向諮商心理師的學習過程中發生許多挑戰自己也挑戰他人的故事,一起來聽!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洵找自己沙龍 的其他內容
    幫讀者鏟起第一道沙 這周接到一通來自臨床試驗中心的電話,來諮詢關於文獻檢索相關的問題。 協助讀者做檢索這十多年來,最常發現的就是在最一開始的時候那份「萬事起頭難」的感覺。讓我的思緒又飄回到在Cochrane Skin Group訓練的那一段時光。 英國醫學圖書館員相碰火花
    「人生必須往前走,但在往後看時最能理解人生。」 走出圖書館的圖書館員 最近我回顧了前往英國實證醫學皮膚科組織Cochrane Skin Group(CSG)的「實證醫學檢索策略學習之旅」想起了德國哲學家叔本華曾經說過的一句話:「人生必須往前走,但在往後看時最能理解人生。」 實證醫學最高殿堂
    很多人都覺得當「圖書館員」超爽,吹冷氣吹到飽,坐在那裏就好,對這個行業充滿了一定的好奇,為什麼館員看起來都像你小阿姨一樣年輕?(誤),館員們心情永遠看起來那麼面帶微笑地平靜嗎?對於讀者的要求永遠有求必應嗎?今天就要告訴你以為的圖書館員的幾項真實面貌。 你以為圖書館員只會「噓人」嗎?
    與讀者最好的交流場 週五下午,輪值流通櫃檯時,一個男性讀者上前,手上拿著親子類的期刊,封面主題是關於108課綱。 「沒想到你也開始關注這議題囉!」打了招呼後,與這位爸爸聊了起來。 「城鄉差距是原罪嗎?」我當下思考的問題。 「踢足球有什麼不好?」巴西不是也在踢足球嗎?
    是我不會查還是資料庫太難用?讓PICO來幫忙 PICO可先將問題分為下列四大部分 目前實證醫學亦增加「時間」(Time)和「文章類型」(Study type)之概念,因此可以在PICO之後再加上此兩者的影響。 而在此一步驟當中,實證醫學要解決的問題仍是屬於前景問題。 結語
    最近半年不知道怎麼了,可能是一個職業久了,從事醫學圖書館員的第17年,深深感到「老狗逐漸變不出新把戲」無力危機感突發迸現,除了一直厭世尋找同溫層取暖,難道沒有解套的方法嗎? 回頭爬梳人生 整合個人生命經驗與圖書館調性開出課程的果實 我不是一次就走到這裡。 〈期待之後的課程火花〉 ㄑ
    幫讀者鏟起第一道沙 這周接到一通來自臨床試驗中心的電話,來諮詢關於文獻檢索相關的問題。 協助讀者做檢索這十多年來,最常發現的就是在最一開始的時候那份「萬事起頭難」的感覺。讓我的思緒又飄回到在Cochrane Skin Group訓練的那一段時光。 英國醫學圖書館員相碰火花
    「人生必須往前走,但在往後看時最能理解人生。」 走出圖書館的圖書館員 最近我回顧了前往英國實證醫學皮膚科組織Cochrane Skin Group(CSG)的「實證醫學檢索策略學習之旅」想起了德國哲學家叔本華曾經說過的一句話:「人生必須往前走,但在往後看時最能理解人生。」 實證醫學最高殿堂
    很多人都覺得當「圖書館員」超爽,吹冷氣吹到飽,坐在那裏就好,對這個行業充滿了一定的好奇,為什麼館員看起來都像你小阿姨一樣年輕?(誤),館員們心情永遠看起來那麼面帶微笑地平靜嗎?對於讀者的要求永遠有求必應嗎?今天就要告訴你以為的圖書館員的幾項真實面貌。 你以為圖書館員只會「噓人」嗎?
    與讀者最好的交流場 週五下午,輪值流通櫃檯時,一個男性讀者上前,手上拿著親子類的期刊,封面主題是關於108課綱。 「沒想到你也開始關注這議題囉!」打了招呼後,與這位爸爸聊了起來。 「城鄉差距是原罪嗎?」我當下思考的問題。 「踢足球有什麼不好?」巴西不是也在踢足球嗎?
    是我不會查還是資料庫太難用?讓PICO來幫忙 PICO可先將問題分為下列四大部分 目前實證醫學亦增加「時間」(Time)和「文章類型」(Study type)之概念,因此可以在PICO之後再加上此兩者的影響。 而在此一步驟當中,實證醫學要解決的問題仍是屬於前景問題。 結語
    最近半年不知道怎麼了,可能是一個職業久了,從事醫學圖書館員的第17年,深深感到「老狗逐漸變不出新把戲」無力危機感突發迸現,除了一直厭世尋找同溫層取暖,難道沒有解套的方法嗎? 回頭爬梳人生 整合個人生命經驗與圖書館調性開出課程的果實 我不是一次就走到這裡。 〈期待之後的課程火花〉 ㄑ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這篇文章講述了一位在加護病房工作的護理人員的真實經歷,描述了她在救護過程中遇到的病人及其家庭的故事。文章突顯了病人的勇氣與樂觀,即使在重病中,依然關心他人,展現了生命的珍貴與人性的美好。這些故事讓作者深刻體會到珍惜每一刻的重要性,並反映了醫療人員的情感付出。適合對醫療、護理或人性故事感興趣的讀者。
    就在忙碌的工作,似乎是病人告訴我們這個假日是端午節 就在6/4這天,連續三個一起離開了。COVID-19期間 第一個阿嬤,就在家屬前來時,詢問我:請問可以進去看嗎?家屬眼神似乎期待我說好,但依照規定我拒絕了。不過病人病房位於電梯口旁,透過窗戶可以看見,我便帶著家屬前往時,我轉身訊間,聽到啜泣聲。
    Thumbnail
    這是一個發生在520的真實故事 在那充滿消毒水味的醫院走廊裡,我的同伴,那位一直懷揣著熱忱與愛心的護理師,正經歷著一場難以言說的痛苦。 她每天早早地來到醫院,以最飽滿的熱情投入工作,對待每一位患者都如同親人一般。 然而,不知從何時起,一些同事開始對她露出不友善的態度。他們會在工作中無端地指責她
    去年年中是疫情最嚴重的時候,母親節過後,每日確診人數以百為單位往上跳,健身房、運動場、KTV等地方連續好幾個月無法營業,然後開始不用到公司上班了,然後再連去外面都人心惶惶,安養院也是第一個被關閉的場所,因為裡面是長輩居多,一旦有防疫破口,後果不堪設想。 我記得前一次見到她是四月底,待嚴峻的疫情
    Thumbnail
    「阿姨身體瘀青剩下兩處比較明顯,我都會在洗澡時順便幫她熱敷,洗完澡後再幫她擦點藥膏,並且輕揉讓瘀青比較容易散些。」這是照服員在平台的留言功能給我有關照顧母親的訊息。誰說科技總是冷冰冰?自從我使用照護平台後,發現有了科技的幫忙,照顧這件事也會變得更溫暖、更有人性。   話說父母親年紀大了,雖然沒什
    Thumbnail
    Covid-19 疫情前,老媽的腳就因年老退化行走不便,不然就是擔心出門在外如廁不便,屢屢婉拒與我們一同出遊,這幾年來若非就醫,最多就是在社區中庭散步,維持基本的肌耐力。只是隨著年紀越大,加上生理上的病痛,走沒有幾步路就氣喘吁吁疲累猶生。看著老態龍鍾將近八旬的她,心裡不禁期盼「時間能走慢一點嗎」!
    Thumbnail
    那是一個燠熱的早晨,阿霞騎著腳踏車、戴著斗笠,在人潮洶湧的市場裡出攤。車子後座一箱又一箱的甜粿,最上層的是昨天半夜剛出爐的油飯。油飯的熱氣還沒散,氤氳而升,似乎還在加熱著直達米心。她才剛將腳踏車停妥,熟識的客人便簇擁而來。
    Thumbnail
    回憶在母親生病時的心情及手足之間的親情和支持。這種親情的溫暖在面對生活中的困難時顯得尤為珍貴。
    Thumbnail
    外婆躺在醫院的病床上,她臉上的肌膚晶亮圓潤得不像是個九十六歲的老人家!外婆長年用蛋清洗臉,每當她用沾著些許蛋腥味的兩手按摩臉頰時,她總是會說些一天裡發生過最好笑的事。題題四歲起,外婆就是這樣的一個人。       題題站在床邊,拉起外婆的手;那手,有些浮腫,青筋好似玉紋,愈顯透亮。
    Thumbnail
    2023歲末年終,與我的芳療好夥伴一同前往「臺北市私立童音老人長期照顧中心(養護型)」,擔任芳療志工。   我們用痠痛精油(冬青、樟、薄荷、伊蘭伊蘭、永久花、藍艾菊、德國洋甘菊、桂花精油等等)為長者塗抹肩頸;用乳香精油塗抹手部、腿部。   觸碰他們溫熱的手掌,想起自己阿嬤也是粗糙的雙手,指紋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這篇文章講述了一位在加護病房工作的護理人員的真實經歷,描述了她在救護過程中遇到的病人及其家庭的故事。文章突顯了病人的勇氣與樂觀,即使在重病中,依然關心他人,展現了生命的珍貴與人性的美好。這些故事讓作者深刻體會到珍惜每一刻的重要性,並反映了醫療人員的情感付出。適合對醫療、護理或人性故事感興趣的讀者。
    就在忙碌的工作,似乎是病人告訴我們這個假日是端午節 就在6/4這天,連續三個一起離開了。COVID-19期間 第一個阿嬤,就在家屬前來時,詢問我:請問可以進去看嗎?家屬眼神似乎期待我說好,但依照規定我拒絕了。不過病人病房位於電梯口旁,透過窗戶可以看見,我便帶著家屬前往時,我轉身訊間,聽到啜泣聲。
    Thumbnail
    這是一個發生在520的真實故事 在那充滿消毒水味的醫院走廊裡,我的同伴,那位一直懷揣著熱忱與愛心的護理師,正經歷著一場難以言說的痛苦。 她每天早早地來到醫院,以最飽滿的熱情投入工作,對待每一位患者都如同親人一般。 然而,不知從何時起,一些同事開始對她露出不友善的態度。他們會在工作中無端地指責她
    去年年中是疫情最嚴重的時候,母親節過後,每日確診人數以百為單位往上跳,健身房、運動場、KTV等地方連續好幾個月無法營業,然後開始不用到公司上班了,然後再連去外面都人心惶惶,安養院也是第一個被關閉的場所,因為裡面是長輩居多,一旦有防疫破口,後果不堪設想。 我記得前一次見到她是四月底,待嚴峻的疫情
    Thumbnail
    「阿姨身體瘀青剩下兩處比較明顯,我都會在洗澡時順便幫她熱敷,洗完澡後再幫她擦點藥膏,並且輕揉讓瘀青比較容易散些。」這是照服員在平台的留言功能給我有關照顧母親的訊息。誰說科技總是冷冰冰?自從我使用照護平台後,發現有了科技的幫忙,照顧這件事也會變得更溫暖、更有人性。   話說父母親年紀大了,雖然沒什
    Thumbnail
    Covid-19 疫情前,老媽的腳就因年老退化行走不便,不然就是擔心出門在外如廁不便,屢屢婉拒與我們一同出遊,這幾年來若非就醫,最多就是在社區中庭散步,維持基本的肌耐力。只是隨著年紀越大,加上生理上的病痛,走沒有幾步路就氣喘吁吁疲累猶生。看著老態龍鍾將近八旬的她,心裡不禁期盼「時間能走慢一點嗎」!
    Thumbnail
    那是一個燠熱的早晨,阿霞騎著腳踏車、戴著斗笠,在人潮洶湧的市場裡出攤。車子後座一箱又一箱的甜粿,最上層的是昨天半夜剛出爐的油飯。油飯的熱氣還沒散,氤氳而升,似乎還在加熱著直達米心。她才剛將腳踏車停妥,熟識的客人便簇擁而來。
    Thumbnail
    回憶在母親生病時的心情及手足之間的親情和支持。這種親情的溫暖在面對生活中的困難時顯得尤為珍貴。
    Thumbnail
    外婆躺在醫院的病床上,她臉上的肌膚晶亮圓潤得不像是個九十六歲的老人家!外婆長年用蛋清洗臉,每當她用沾著些許蛋腥味的兩手按摩臉頰時,她總是會說些一天裡發生過最好笑的事。題題四歲起,外婆就是這樣的一個人。       題題站在床邊,拉起外婆的手;那手,有些浮腫,青筋好似玉紋,愈顯透亮。
    Thumbnail
    2023歲末年終,與我的芳療好夥伴一同前往「臺北市私立童音老人長期照顧中心(養護型)」,擔任芳療志工。   我們用痠痛精油(冬青、樟、薄荷、伊蘭伊蘭、永久花、藍艾菊、德國洋甘菊、桂花精油等等)為長者塗抹肩頸;用乳香精油塗抹手部、腿部。   觸碰他們溫熱的手掌,想起自己阿嬤也是粗糙的雙手,指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