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它,你可能無法輕鬆擁有加密貨幣? 一文理解 ERC 代幣標準以及應用場景!

2022/08/01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用過以太坊、買過以太幣,也知道以太坊創辦人是誰,但你真正理解潛藏在以太坊公鏈背後的 ERC 代幣標準是什麼嗎?
ERC 代幣標準的出現,確保了以太坊上的所有智能合約能夠持續運作,假使沒有了這些東西,我們更可能沒辦法輕鬆購買到加密貨幣,甚至無法把 NFT 資產隨時保管在自己的錢包裡,到底 ERC 代幣標準為何重要? 藉由今日文章讓你了解到在幣圈與我們息息相關的話題。

什麼是 ERC 代幣標準?

要認識 ERC 代幣標準是什麼,首先我們要先理解何謂ERC。
ERC 全名為 Ethereum Request for Comment,中文翻譯為「以太坊提案請求」,可想而知這套規則建立在大家都不陌生的以太坊公鏈上,ERC 成立用意在於讓智能合約與去中心化應用程式能夠達成互動,像是搭建一條橋樑在公鏈上讓彼此能夠有效串連。
假如以太坊上沒有這些代幣標準成立,你便很有可能無法輕易將以太幣存放在個人冷錢包或交易所裡好好保存,也沒辦法藉由轉帳到朋友的錢包,請他幫你代買 NFT。
具體要成立一套 ERC 代幣標準,必須由智能合約人員撰寫相關文件檔,提交至以太坊改進提案(Ethereum Improvement Proposals )當中,該項提案會由以太坊開發者及社區人員共同審查文件,假使該代幣標準最終被接受,開發人員便會開放其代幣標準,並取名為 ERC 加一串數字,因此我們可以說每項 ERC 代幣標準皆起源於以太坊改進提案
鏈習生小站:
我們經常看到的 EIP-XXX
前面英文字母 EIP 就是以太坊改進提案(Ethereum Improvement Proposals )的縮寫喔!
鏈習生小站
許多人會將 ERC 與 EIP 搞混,但其實我們可以將兩者想像成以下關係:
舉一間公司來說 EIP 像是每週例會,需要各部門提出意見,而 ERC 像是延伸出來的改進提議,幫助公司擁有更好的生產效率,例如說 A 提議某項專案需要多兩位同仁負責、B 提議每週例會要延長一個小時,假使任一提議通過,則代表內容受到大眾認同,並啟動該項改進內容。

ERC 代幣標準有哪些?

提到 ERC 這個名詞,許多人會馬上想到 ERC-20,它是許多幣圈人士轉帳以太幣都會用到的一種交易形式,最初由以太坊兩位創辦人 Vitalik Buterin(幣圈人士多稱 V 神)和 Fabian Vogelsteller 於 2015 年提出,是一種簡單化的以太坊代幣形式,只要開發者遵循代幣規則,便可省下諸多開發時間,加速整個作業流程。
為了使以太坊生態變得更加豐富且完整,在以太坊上持續貢獻的開發者持續創建了新的代幣標準,以滿足市場需求,除了我們常見到的 ERC-20之外,還有幾種 ERC 代幣標準也經常被開發者或用戶使用到
  • ERC-20:一種發行代幣技術標準,提供以太坊上的發行代幣遵循規則。
  • ERC-223:該代幣標準主要用於用戶如發送到錯的智能合約地址,當取消時便可減少支付出去的以太幣,保護用戶發送錯誤時,資金損失的更多。
  • ERC-721:一種非同質化代幣(Non-Fungible Token)標準,通常用於藝術品或歌曲,簡稱 NFT。
  • ERC-721A:ERC-721 的代幣標準改進方式,使用戶鑄造多個 NFT 成本花費與鑄造一個相同。
  • ERC-725:一種數字身份標準,能夠讓個人或機器藉由與不同智能合約互動,定義彼此身份。
  • ERC-777:一種允許開發者在原生代幣之上建置額外的應用功能,例如用於改善交易隱私的智能合約,或者是緊急恢復功能,以幫助用戶丟失私鑰時,提供必要協助。
  • ERC-884:一種將股票進行代幣化的代幣標準。
  • ERC-1155:一種交易綑綁方式,從而節省交易者的成本;該代幣標准還允許用戶創建其他加密貨幣或 NFT 資產。
  • ERC-4626 -:一種代幣化的保險庫標準,主要用在優化和統一保險庫的技術參數。

代幣標準這麼多,使用場景在哪?

以太坊上代幣標準如此多元,我如何知道投資加密貨幣時,應該採用哪種代幣標準,才不會搞錯呢?
其實就一般進到幣圈的投資者來說,多半操作只會用到交易或轉帳功能,因此日常使用只會與 ERC 20 代幣標準有密切關聯,不過為了幫助鏈習生讀者更加瞭解代幣標準運作,實際舉例幾種真實應用場景讓大家知道。

ERC-20 用在哪?

允許開發者在以太坊上創建任何代幣,創建後的代幣可以被 DeFi 或其他去中心化應用程序使用;ERC-20 代幣同時也是一種可替代性代幣,意味著每種代幣與另一個相同代幣價值相等且無法區分,舉例來說:我手上擁有的一顆以太幣價值,就等於腦哥手上有的另一顆以太幣,可以進行等值交換。
ERC-20 代幣標準主要有三個可選擇功能,分別是代幣名稱、代幣代碼與代幣可分割性,其中代幣可分割性表示該種代幣最多可以支持到幾個小數點。
像是各國央行發行法幣紙鈔時,必須根據一定的規格與技術將所有鈔票印製出來,以便於民眾用於生活,由於每張相同面額的紙鈔等值,因此可以進行價值互換,例如我的一千元紙鈔,拿來跟腦哥一千元紙鈔交換,其價值不會發生改變,拿去消費也都是一樣的。
實際應用:你可以用 ERC-20 標準的以太幣,在 Opensea 上購買到心愛的 NFT。
鏈習生小站
ERC-20 出現,使得 2016 年至 2018 年間暴增了許多代幣,這導致了 ICO 熱潮出現,並造就了現今加密貨幣市場上擁有許多的山寨幣,其中 ERC-20 代幣標準最著名的例子包括預言機 ChainLink (LINK) 與 Maker DAO 發行的穩定幣 DAI。

ERC-721 用在哪?

從上述段落我們可以了解到該代幣標準主要應用在 NFT 發行上,且 NFT 與一般加密貨幣不同,例如我的一個無聊猿 NFT ,雖然價格上可能跟其他人的一樣,但兩者外觀與編號皆不相同,因此無法進行等值交換,屬於一種特殊類型的加密貨幣,通常該類代幣具備不同的個體特徵,用來區別彼此差異。
如同一間公仔模型店, 該模型店推出一套限量模型商品,並且設定每個樣式都不會重複到,在模型製作出來後,生產工廠為每個模型寫上生產編號,以便於識別及增加收藏價值;當消費者買到模型打開後,便拿到了獨一無二的公仔,且由於每個模型都不一樣,因此無法跟別的公仔持有者進行交換。
也由於 ERC-721 代幣標準的特性,因此時常被用作收藏品、遊戲寶物、活動門票、網路域名和實體資產所有權記錄。
實際應用:你將 MetaMask 錢包連上以太坊網路後看到的 NFT,幾乎都是 ERC-721 喔!

ERC-721 A 用在哪?

ERC-721 的代幣標準改進方式,讓 NFT 收藏者鑄造多個 NFT 時只需要花費鑄造一個的手續費,減少交易成本;該項標準由 NFT 項目 Azuki 提出,初步應用在自家項目當中。
就像是到超商使用代收服務,原本一張電子帳單需要酌收 10 元手續費,假如要同時繳納全家人帳單,便需要額外更多手續費;某天超商業者宣布每次繳納帳單,不管數量多寡都僅要收取一次手續費即可,此舉大大減少消費者支出。
實際應用:我在這個項目官網鑄造 3 個白名單出來,只要花費 3 個白名單價格加鑄造 1 個 NFT 的手續費,實在太佛心了吧!

ERC-1155 用在哪?

ERC20 和 ERC721 兩種代幣標準,要求每種代幣部署到單獨的智能合約上,這將會產生一個嚴重問題,以太坊區塊鏈上經常會出現大量的多餘字節碼,雖然看似對用戶影響不大,不過隨著 NFT 市場與 gameFi 賽道的興起,假使每次交易都要分成多次進行,極有可能出現網路堵塞以及交易成本過高的問題。
就像是網購 APP 購物車一樣,過去在實體店面買衣服,你必須一間一間逛,當然也只能逐次將商品分開結帳,但現在卻能在 APP 直接點擊一鍵結帳,讓不同網路店面商品,同一時間結帳完成,且支援共用運費,為你節省購物成本。
ERC-1155 出現,支援同時管理多種代幣的功能,用戶可以一次轉移多種代幣類型(如 ERC20+ERC721),從而節省交易成本,更消除過去用戶僅能批准單個代幣合約的需求,使區塊鏈工作效率提升,同時降低用戶成本,正可謂一舉兩得。
實際應用:你在 Opensea 上想一次購入多個 NFT ,只要簽署一次智能合約,就可以通通打包帶走!
(小資族表示:我的以太幣不會被扣光,揪甘心耶~)
鏈習生小站
ERC-1155 出現,讓 NFT 市場(如 Opensea)交易用戶能夠將 NFT 進行綑綁交易,一次購入多個 NFT 只要簽署一次智能合約,大大減少 gas fee 產生。
(反過來說:我的以太幣變更多了!?)

總結:

以太坊生態能變得如此蓬勃,有一原因要歸功於代幣標準的多樣化,不過這也與以太坊創辦人 V 神的建立以太坊理念相符合。
雖然說一般用戶平時感受不到代幣標準對於使用加密貨幣帶來的便利性,不過這些事物卻像極了房子底下的地基一樣,給予最穩固且堅強的後盾,讓所有開發者與用戶,能 24 小時不間斷的在區塊鏈世界裡頭探索。
由衷感謝那些在公鏈生態裡默默耕耘、持續貢獻的人們,也期盼未來有越來越多跟著市場需求誕生的新代幣標準出現在我們的生活當中。
Kirin
Kirin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