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的咖啡烘焙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在那個微小的咖啡烘焙的世界觀裡,烘豆師勤勤懇懇地將生豆到入烘豆機裡,期待烘焙完成後,咖啡豆呈現如想像中完美的風味。所謂的完美的風味,也許是精練數十年的烘焙經驗或是在烘焙比賽的冠軍所烘焙出來的結果?

還記得某個客戶跟我說他這輩子最美味的咖啡是去妻子家中提親時,帶了一整套的虹吸式咖啡壺,在妻子父母前巍巍顫顫的沖煮,問他還記得當時那杯咖啡的味道嗎?
「早忘記了,但是很美味!」客戶靦腆的笑著說。

即使烘焙數十上百次,仍然會質疑著這樣烘焙是好喝的嗎?所謂的經驗,也不過是比較不會那麼難喝的烘焙習慣而已,真的得去參加比賽獲得冠軍,才能確認自己烘焙的咖啡好不好喝嗎?
冠軍終究只有一個,那其他參加比賽的選手烘焙的咖啡都無法入口?也不至於如此;也許這鍋烘焙好的咖啡豆深了一點,或是淺了一點,但是沖煮後的香氣依舊,太深的苦味、太淺的酸味,正如生活中的不如意事十之八九。

在這個大量理論與經驗繚繞的咖啡烘焙世界觀裡,正確與否已經是不重要的了,更重要的是處於這個世界觀裡那種追尋不可得的過程,是讓烘豆師們如此的著迷,生豆的選別、各種處理法、更新更高價的各種烘焙、沖煮設備,那種期待與探究的過程就是最美味的風味了。

別太期待烘豆師們都能說出哪種是美味的風味,正如記憶中的那杯咖啡,每個烘豆師都有一杯最美好的咖啡,那種記憶中的美好,藉由烘焙的過程,期待再次的出現。

所以每一鍋烘焙都稱不上完美,只能試著接近,在記憶中的美好。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SOLIDER TSAI的沙龍
2會員
26內容數
SOLIDER TSAI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5/25
 一直以來,我都認為,學習烘焙咖啡豆,更需要的是大量的烘焙經驗。 會有這樣的認知,是從自己開始製作烘豆機,因為開始自己製作烘豆機,對於烘焙的原理與機械結構上的深入了解,累積起來的一些少許的經驗,讓我在烘焙上能稍微提出一些自己的歸納與淺見。 至於為什麼需要大量的烘焙經驗? 單就人類學習的歷程
2024/05/25
 一直以來,我都認為,學習烘焙咖啡豆,更需要的是大量的烘焙經驗。 會有這樣的認知,是從自己開始製作烘豆機,因為開始自己製作烘豆機,對於烘焙的原理與機械結構上的深入了解,累積起來的一些少許的經驗,讓我在烘焙上能稍微提出一些自己的歸納與淺見。 至於為什麼需要大量的烘焙經驗? 單就人類學習的歷程
2023/11/04
 從烘焙的本質來說,如何維持每一次烘焙的品質,通常是烘豆師最苦惱的部分。 就從專業的角度來說,煮一道菜要煮到每次的味道不會差太多,要練習過幾次才能做到?這一點對大多數人來說,也許就是會特別去餐廳吃飯的原因了。 同一個平底鍋,你會發現廚師大多用的都是便宜的平底鍋,廚師用起來卻像高級的鍋具,無論是蛋
Thumbnail
2023/11/04
 從烘焙的本質來說,如何維持每一次烘焙的品質,通常是烘豆師最苦惱的部分。 就從專業的角度來說,煮一道菜要煮到每次的味道不會差太多,要練習過幾次才能做到?這一點對大多數人來說,也許就是會特別去餐廳吃飯的原因了。 同一個平底鍋,你會發現廚師大多用的都是便宜的平底鍋,廚師用起來卻像高級的鍋具,無論是蛋
Thumbnail
2023/10/27
 就我而言,咖啡迷人之處除了風味外,更多是觀察每個咖啡店的個性。 所謂的個性,以人與人相處來說,在更多難以選擇的狀況下,必須花時間去了解對方並逐漸映照出本身的個性,人是會隨著環境適應的生物,人與人之間的互相影響,就會累積出很多火花或是難以理解的狀況。 而咖啡店,在提供咖啡或有餐點的前提下、進入店
Thumbnail
2023/10/27
 就我而言,咖啡迷人之處除了風味外,更多是觀察每個咖啡店的個性。 所謂的個性,以人與人相處來說,在更多難以選擇的狀況下,必須花時間去了解對方並逐漸映照出本身的個性,人是會隨著環境適應的生物,人與人之間的互相影響,就會累積出很多火花或是難以理解的狀況。 而咖啡店,在提供咖啡或有餐點的前提下、進入店
Thumbnail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