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的新市場、新方向?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就我而言,咖啡迷人之處除了風味外,更多是觀察每個咖啡店的個性。

所謂的個性,以人與人相處來說,在更多難以選擇的狀況下,必須花時間去了解對方並逐漸映照出本身的個性,人是會隨著環境適應的生物,人與人之間的互相影響,就會累積出很多火花或是難以理解的狀況。

而咖啡店,在提供咖啡或有餐點的前提下、進入店裡的客人與提供服務的店員,就形成了一個短暫又與外界隔離的一種獨特空間,這也是咖啡店的迷人之處。
開設小型咖啡店的有趣之處,是以空間為基礎,由開店者去填補這個空間,並提出對於空間與咖啡之間關係的畫面,與其說提供一杯咖啡,不如說在特定的環境中品嘗咖啡更為貼切。
一如野餐的美好大於不便之處,短暫與陌生的戶外環境,飲食的美好之處對於身處其中的人而言,會有更多的體驗。
也有不少高級餐廳提供對於美食的專注體驗,個人包廂與專屬的服務,讓位於餐桌前的客人能集中注意力在美食的風味轉換之中,忽而驚嘆忽而沉靜。

咖啡店就好些了,個人的堅持與高級餐的協作不同,個性的堅持體現在對於咖啡店裡應該要有什麼這件事情上;更多的咖啡師主要專注於吧檯後的設備與各種技術,而吧檯另一邊的客戶則是去體驗一杯在不同環境的咖啡。
這種雙方互相矛盾的衝突,造就了小咖啡店的生態,相較於集團的連鎖咖啡店所提供的專業而言,小型咖啡店更多是一種在矛盾與衝突中的互相妥協的樣貌。

這也體現出了身為人的自由本質,單純需要一杯咖啡其實就找最便宜的購買即可,單純就CP值來說,自己沖煮一杯咖啡或是去咖啡店喝一杯咖啡都是成本較高昂的選擇;然而人並非機器,每個個體與環境造就的一個人,在選擇咖啡是有自己可以選擇的自由。
因此無論什麼咖啡店都會有喜愛與厭惡的客群。
個人開設的咖啡店,也就有了身為自己的咖啡的魅力,單純從好喝與否,也僅是從咖啡上而言,但對於進入咖啡店的人而言,更多是體驗一種與日常稍稍不同的空間,咖啡香氣與風味只是其中一種體驗的因素與條件。

在追求效率與利潤的商業前提上,開設小型咖啡店也太過不符合商業了。
也許就是在這種不符合商業的前提上,人與人藉由咖啡的媒介,在名為「咖啡店」的空間中互相堆疊出一段名為「咖啡」的時空間。

成功的定義有很多種,但是僅討論成功,身為體驗人生的我們,好好體驗當下就是最大的成功了。


avatar-img
2會員
26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SOLIDER TSAI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終於,喝咖啡時會多注意一些訊息的你,開始認知,這杯咖啡比上一杯咖啡好喝。 「原來我比較喜歡喝水洗處理法的咖啡?」 也比較願意多花點心思看看咖啡的相關器材。 沒錯,開始喝咖啡,最快接觸的就是沖煮咖啡,正如想要吃泡麵,最快學習的就是沖煮泡麵的方法。至於用幾度的水沖煮什麼牌子的泡麵,水質軟硬是否影響麵體的
開始對咖啡感興趣的你,對於咖啡的世界中,沖煮、手沖、虹吸、義式、深焙、淺焙、果酸等大量的詞彙都還在沒看過至少有聽過的程度,至於這些詞彙在表達什麼呢?大概就跟原子、電子等,都算是有看沒有懂的範圍內。 一開始當然都是有看沒有懂,最好都先了解這些大量的詞彙才能稱之為懂咖啡的人嗎?這對於喝咖啡的人來說也太嚴
當你想試著對手上的咖啡多一點點點點的了解時,就進入的咖啡新手的第一步。 沒錯,就是這樣而已,不然你以為得對手上的咖啡有多少了解才會是懂咖啡? 只要開始對入口的那一口咖啡開始有想法,對咖啡的概念就會從提神飲料→咖啡。 你需要懂咖啡豆的烘焙度嗎?有沒有烤焦是不知道,有多苦倒是知道一點。 你需要懂咖啡的產
自從Artisan被大量使用在烘焙咖啡的溫度紀錄上時,溫度累積所繪製的曲線圖就變得可以被討論了。 這是什麼道理呢?因為利用網路之間討論烘焙咖啡通常會因為無法喝到對方的咖啡而有更多無法討論的基礎,至少曲線雙方都能看得到,喝不到、看個曲線一起聊聊總是不錯的。 於是從大量曲線中,去推敲與思考,就變成當下烘
烘焙好的咖啡豆終究是讓人品嘗的! 我還記得國中時期,外燴喜宴開始出現了生魚片冷盤,當時我覺得魚肉沒煮熟怎麼能吃?在好奇心下試著嘗了一口,說真的心理壓力大於實際入口的美味,是說那年紀的小孩都沒吃過生魚片的前提下,最好是能吃得出美味與否。 後來出社會後才逐漸知道壽司不是只有台灣的熟食壽司,還有更多生魚片
早期我對杯測主要抱持著有機會就測,沒機會就算了的心態。 主因是能挑的豆子並不多,既然能挑的不多,重點就會放在烘焙上的調整。 但是現在的生豆種類真的是太多,也許是市場上因應消費者的需求本來就有這麼多種,現在才陸陸續續進入台灣市場;或是被台灣進口商要求要多一點種類?這點不得而知,但生豆品項太多真的是實際
終於,喝咖啡時會多注意一些訊息的你,開始認知,這杯咖啡比上一杯咖啡好喝。 「原來我比較喜歡喝水洗處理法的咖啡?」 也比較願意多花點心思看看咖啡的相關器材。 沒錯,開始喝咖啡,最快接觸的就是沖煮咖啡,正如想要吃泡麵,最快學習的就是沖煮泡麵的方法。至於用幾度的水沖煮什麼牌子的泡麵,水質軟硬是否影響麵體的
開始對咖啡感興趣的你,對於咖啡的世界中,沖煮、手沖、虹吸、義式、深焙、淺焙、果酸等大量的詞彙都還在沒看過至少有聽過的程度,至於這些詞彙在表達什麼呢?大概就跟原子、電子等,都算是有看沒有懂的範圍內。 一開始當然都是有看沒有懂,最好都先了解這些大量的詞彙才能稱之為懂咖啡的人嗎?這對於喝咖啡的人來說也太嚴
當你想試著對手上的咖啡多一點點點點的了解時,就進入的咖啡新手的第一步。 沒錯,就是這樣而已,不然你以為得對手上的咖啡有多少了解才會是懂咖啡? 只要開始對入口的那一口咖啡開始有想法,對咖啡的概念就會從提神飲料→咖啡。 你需要懂咖啡豆的烘焙度嗎?有沒有烤焦是不知道,有多苦倒是知道一點。 你需要懂咖啡的產
自從Artisan被大量使用在烘焙咖啡的溫度紀錄上時,溫度累積所繪製的曲線圖就變得可以被討論了。 這是什麼道理呢?因為利用網路之間討論烘焙咖啡通常會因為無法喝到對方的咖啡而有更多無法討論的基礎,至少曲線雙方都能看得到,喝不到、看個曲線一起聊聊總是不錯的。 於是從大量曲線中,去推敲與思考,就變成當下烘
烘焙好的咖啡豆終究是讓人品嘗的! 我還記得國中時期,外燴喜宴開始出現了生魚片冷盤,當時我覺得魚肉沒煮熟怎麼能吃?在好奇心下試著嘗了一口,說真的心理壓力大於實際入口的美味,是說那年紀的小孩都沒吃過生魚片的前提下,最好是能吃得出美味與否。 後來出社會後才逐漸知道壽司不是只有台灣的熟食壽司,還有更多生魚片
早期我對杯測主要抱持著有機會就測,沒機會就算了的心態。 主因是能挑的豆子並不多,既然能挑的不多,重點就會放在烘焙上的調整。 但是現在的生豆種類真的是太多,也許是市場上因應消費者的需求本來就有這麼多種,現在才陸陸續續進入台灣市場;或是被台灣進口商要求要多一點種類?這點不得而知,但生豆品項太多真的是實際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無論是現在還是以前的我,都很喜歡到咖啡廳工作/唸書。 咖啡廳特有的輕微噪音、氛圍和周圍人的專注狀態,能讓人自然而然進入專注或「心流」狀態,幫助提高學習和工作效率,甚至帶來價值感。 還有偶爾讓自己脫離一下熟悉的日常,去不同的咖啡廳探險,也是很有趣的事情。
Thumbnail
咖啡館已成為現代人熱門的社交場所,咖啡更是多數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飲品之一,而心理諮商師林萃芬曾在《從習慣洞察人心》一書中分析10種咖啡口味的背後性格,例如喝黑咖啡的人,個性較為直來直往、做事重視效率;喝調和式咖啡的人,個性上比較享受安逸,不愛勉強自己吃苦。當然心境轉變時,咖啡的選擇也會跟著改變。
Thumbnail
一間咖啡店的成功味道並不是重點,聽起來有點難以理解,如果一間餐廳的東西不好吃你還會去吃嗎?但咖啡店就是這樣一個存在
Thumbnail
在人生中,我們總是與各種事物建立聯繫。溫暖咖啡廳以咖啡為媒介,帶給人們溫暖和慰藉。館主的故事展現了咖啡的力量,期望著在人們需要抒發、傾訴時,遞上一杯不只暖胃,也能暖心的咖啡。這個文章介紹了溫暖咖啡廳的特色和經營理念。
Thumbnail
《棲息咖啡館》的溫柔描述著生活中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和掙扎,透過不同的短篇故事讓讀者在共鳴中找到心靈的慰藉。故事中的人物表達了對自我的懷疑和尋找自己的個性,反映出人與人之間的比較和自我掙扎的真實感受。
Thumbnail
咖啡館就像是生活的停歇點,優雅、放鬆的氛圍有如與外界隔絕的另一度時空,擁有一個和自己獨處的小空間。有些咖啡館設計獨特的櫥窗則會令人流連忘返,今天人們仍然喜歡到咖啡館聽音樂、閱讀、與二三好友聊天,作為電影裡經典的約會地點更是從不退流行。
Thumbnail
用熱情沖泡的啡啡,香韻一定是特別的,但可惜的是,這是獨享杯~在職場上想要喝上一杯好咖啡(好際遇),還是得自己動手。 人生的咖啡,不見得能永遠情有獨衷,當我們不得不換款味道時,也祝福你可以用期待的心來迎接你人生中不同口味的咖啡,並從中感受到屬於它獨特的韻味。
開了咖啡店才知道咖啡不是主角...。...... 您又是為了甚麼到咖啡店呢? 客人們到底是為了什麼目的前來,之於老闆,雖然有淡淡的哀傷,但是開店就是要賺錢,有來的都是好客人。咖啡嗎? 主角通常消失得快,萬年配角才是王道。 成為優質的客人守則三: 請用實際的行動支持你心愛的咖啡店。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無論是現在還是以前的我,都很喜歡到咖啡廳工作/唸書。 咖啡廳特有的輕微噪音、氛圍和周圍人的專注狀態,能讓人自然而然進入專注或「心流」狀態,幫助提高學習和工作效率,甚至帶來價值感。 還有偶爾讓自己脫離一下熟悉的日常,去不同的咖啡廳探險,也是很有趣的事情。
Thumbnail
咖啡館已成為現代人熱門的社交場所,咖啡更是多數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飲品之一,而心理諮商師林萃芬曾在《從習慣洞察人心》一書中分析10種咖啡口味的背後性格,例如喝黑咖啡的人,個性較為直來直往、做事重視效率;喝調和式咖啡的人,個性上比較享受安逸,不愛勉強自己吃苦。當然心境轉變時,咖啡的選擇也會跟著改變。
Thumbnail
一間咖啡店的成功味道並不是重點,聽起來有點難以理解,如果一間餐廳的東西不好吃你還會去吃嗎?但咖啡店就是這樣一個存在
Thumbnail
在人生中,我們總是與各種事物建立聯繫。溫暖咖啡廳以咖啡為媒介,帶給人們溫暖和慰藉。館主的故事展現了咖啡的力量,期望著在人們需要抒發、傾訴時,遞上一杯不只暖胃,也能暖心的咖啡。這個文章介紹了溫暖咖啡廳的特色和經營理念。
Thumbnail
《棲息咖啡館》的溫柔描述著生活中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和掙扎,透過不同的短篇故事讓讀者在共鳴中找到心靈的慰藉。故事中的人物表達了對自我的懷疑和尋找自己的個性,反映出人與人之間的比較和自我掙扎的真實感受。
Thumbnail
咖啡館就像是生活的停歇點,優雅、放鬆的氛圍有如與外界隔絕的另一度時空,擁有一個和自己獨處的小空間。有些咖啡館設計獨特的櫥窗則會令人流連忘返,今天人們仍然喜歡到咖啡館聽音樂、閱讀、與二三好友聊天,作為電影裡經典的約會地點更是從不退流行。
Thumbnail
用熱情沖泡的啡啡,香韻一定是特別的,但可惜的是,這是獨享杯~在職場上想要喝上一杯好咖啡(好際遇),還是得自己動手。 人生的咖啡,不見得能永遠情有獨衷,當我們不得不換款味道時,也祝福你可以用期待的心來迎接你人生中不同口味的咖啡,並從中感受到屬於它獨特的韻味。
開了咖啡店才知道咖啡不是主角...。...... 您又是為了甚麼到咖啡店呢? 客人們到底是為了什麼目的前來,之於老闆,雖然有淡淡的哀傷,但是開店就是要賺錢,有來的都是好客人。咖啡嗎? 主角通常消失得快,萬年配角才是王道。 成為優質的客人守則三: 請用實際的行動支持你心愛的咖啡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