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八法則
19世紀的義大利經濟學家帕列托(VilfredoPareto),透過觀察人們的資產及賺錢模式得出一個結論,社會上佔比20%的少數人,擁有80%比例的社會財富,這個論點被應用在許多層面上都發現相當符合,後人奉為帕累托法則,也被稱為「二八法則」,套用在股市投資也是一樣,長期來說,只有大約20%的人成為最後的贏家,而80%的人都賠錢,這現象重複的發生在每個經濟循環週期,多數投資人都想用最快的速度賺到豐厚甚至是翻倍的獲利,而嘗試各種投資方法,但通常欲速則不達,失敗在對投資工具、方法、心態的偏差,最後成為80%的一份子。
合理報酬率是多少
會想要投資,通常是面臨一些經濟問題想趕快解決,或是對未來生活有期待規劃,但是長達20-30年的投資期程對多數人來說太漫長及無聊,所以都會想能盡快找到捷徑,最好能短期就獲利20%以上,能翻倍更好,但是大多數人投入股市,都是在股市氣氛高漲,人人都覺得很有機會賺大錢的時刻,但是股神巴菲特長期投資的年化報酬率僅15-20%,股市大盤長期年化報酬也才8-9%,大多數的專家或許某時期做對方向獲得高報酬,但長期來說都是輸給大盤。
縱使有許多股市投資達人某時期報酬率超高,但很可能是買在低點或是複利累積而相對報酬很高,或是剛好站上了上漲風口的幸運,畢竟對大多數人來都是少數例子,而且他們成功故事通常是股市高點才被廣泛報導或展露,一般人想效法時,都是已經在股市高點,進場沒多久就套牢的不在少數,既然厲害如股神巴菲特都只能「平均」年賺20%,多數專家也都輸給大盤,身為一般人的我們是不是應該追求合理的報酬才對?比照大盤8-9%的平均年報酬,長期投資,透過複利效應,資產也能大幅增值。
多久才能存到一千萬
以想讓自己的退休金累積到1000萬為例,我們用20年為投資期程,且假設就以大盤的平均年報酬9%來算,要一次投入多少單筆資金,或是該每月定期定額投入多少金額才有機會在20年後達成存到1300萬呢?這當然是很概略的計算,因為股市會波動,不可能每年固定都能有9%報酬率,20年後也不見得剛好總平均就會在9%,也未納入手續費、管理費及稅務問題,以下會展示的範例旨在說明複利與時間產生的資產累積效果,而非絕對數字。
從圖表我們可以發現,如果我們在初期以單筆約178萬的金額直接投入的話,20年後,就能變成1000萬,如果前期準備金是0,但每個月都乖乖定期定額投入約1.5萬,20年後也能累積到1000萬,我們把20年來每月定期定額投入的金額加總起來,算出約投入357萬,比單筆投入的方式恰巧也是多了178萬,也就是兩倍的金額,會有這樣差距就是因為早期投入的金額複利累積的效果。
如果已經有存一筆較大的金額可投入,累積的速度就會比較快,但是如果是剛出社會的小資族,或是目前手頭還沒累積大筆金額的人也沒關係,每個月只要拿出1.8萬投入,持之以恆,20年一樣能累積到1000萬,如果手頭較緊,一個月沒辦法存到1.8萬的朋友,也就量力而為,建議每個月領到薪資時就先把目標金額先扣下投資來不移作他用,其他非必要生活費用再想辦法縮減,另外除非是20幾歲的年輕人,可以把20年時間目標再拉長來累積,不然如果每個月只能存不到3000元,相對累積效果就會相對小很多。文末會附上試算網頁,大家可以自己計算看看。
第一桶金的意義
上面提到前期單筆投入較大金額累積的效果會好很多,實際計算結果也比用定期定額的方法少付出一倍金額,也是一些專家會建議的先存到「第一桶金」再來投入效果會比較明顯,以前一桶金的算法是100萬台幣,但是在通膨效應下,如果能存到300萬作為第一桶金目標,會更明顯看出效果,但重點並不是在投入金額,而是「儘早投入」還有「長期耐心」,當然選對投資工具也很重要,不同的投資工具及方法,比如股票個股、產業、地區、甚至是ETF類型都有其風險大小的影響,而多數投資工具長期來說都輸給追蹤整體股市大盤的ETF,在台灣這類型的ETF就以元大投信的台灣卓越50ETF(0050)作為廣為人知的市值型ETF代表,不人為選股,只定期篩選台灣上市公司市值前50大作為成分股,貼近台灣股市整體市場變化。
只要你確信台灣整體經濟未來趨勢是向上的,那投資這類型的ETF就能帶給你平均的市場報酬,從2003年0050累計下來的平均年化報酬達9.57%,是不是就符合上面計算式的報酬率需求了呢?不用花時間研究公司、產業或是其他技術指標,完全可以花極少心思在投資事務上,可以把時間花在提升工作收入、與家人的相處時光,且面臨的風險還比大多數投資者更低,讓金桶自己錢去滾錢,享受聰明、省力、省時的投資方法。
努力工作增加收入
----------------------------------------------------
※目前僅顯示部分內容,想看完整文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