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法學第2講:法律的解釋方法-律師的謀生技能2下/2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前情提要(觀察角度):法律的解釋方法,是怎麼設計的(Why)?總的來說,可分為「四種詮釋角度」:一種,是立於「現在」,對法律做「文義」的詮釋;一種,是立於「法律設計原意」,對法律做「忠於原貌」的詮釋;一種,是回到「法律設計之初的時空」,對法律做「忠於歷史」的詮釋;一種,是跳脫「法律本身」,基於「整部法律機器的全盤理解」,做「不讓這整部機器失能」的詮釋。
  何謂「現在文義」(A)的詮釋?法律語言,非常強調文義的「精準度」,是嚴格遵守文字基礎觀念的「標準用法」。
  何謂「忠於原貌」(B)的詮釋?諾貝爾發明炸藥的問題,即對於法律這項工具的思考(這玩意,到底幹嘛用的,For What的思考)
  何謂「忠於歷史」(C)的詮釋?別拿張飛打岳飛!一方面是對於「舊時代的社會型態VS新時代的社會型態」的理解;一方面是關於「舊時代的工具VS新時代的問題」的思考。
  何謂「對法律全盤理解」(D)的詮釋?則是關乎「Android系統與IOS系統,能否相容」的問題,乃是一種「體系之爭」的問題。

法律人的「技藝」

  有道是「橫看成嶺側成峰」,上述的四種(ABCD)詮釋方法,是四種對於法律的「觀察角度」,是四種「立場」,各有功能、各有千秋。既為「方法」,也可將它們看成是四種「工具」;既為「工具」,當然也就自帶工具的「侷限性」屬性,這是必須先予釐清、定調的觀念。若以為某一種「工具」可以「萬能」?大概率,只是一種自High型的過度想像。
  首先:理論上,任何一項法律規定,我們都可以透過「ABCD」去操作它,並且,透過「四次」「二分法」,我們可以得到一個「矩形」的圖像,矩形內的面積,其意義?即「合於A、合於B、合於C、合於D」,便為這項法律規定的「最優」詮釋(矩形外的區域,便為非A、非B、非C、非D)。若這套「矩形」的觀念,可以理解,那麼,當使用「任兩種」或「任三種」詮釋方式時,目的?便是在找「象限」的落點(任兩種,兩次二分法),找「三角形的內部面積區域」(任三種,三次二分法),試圖找出「最優」詮釋。簡言之,即Use「A、B、C、D」For找到「最優」詮釋。
  再者:知道「ABCD」的內涵是什麼,是一回事;會不會使用,是另一回事;用得好不好,更是另一回事。A倒是還好,但B、C、D,任一種的應用,都需要對於法律規定的相關背景知識,有廣泛且深入的研究,是沒辦法速成的功夫。若說「法律的邏輯構造」(二分法),是法律人的「基本功」;那麼,「法律的詮釋方法」(四種角度),便是法律人的「技藝」。
  最後,司法實務(法院、檢方、律師),究竟在做些什麼呢?大概95%以上的案件,都是著墨在「A」的工作;這很正常,道理便如同醫療體系般,大部分的病人,都是小病小痛,會需要進到加護病房、動大刀的病人數,相對是少數。A的工作,就不重要嗎?還是挺重要的,EX拿到一把兇刀,兇刀上有某人的指紋,指紋可以證明什麼?可以證明某人曾拿過這把刀,就這樣!沒了!回到第1講內容,元素與化學式的觀念,兇刀、指紋…等證據,為的是確認是否符合「殺」這個「要件」(元素),進一步確認是否符合「殺人」這個「犯罪事實」(化學式)。因此,我們平時所看到的社會新聞,或是大家喜歡追劇的警匪片、法庭劇、CSI…等,幾乎都還是環繞著「A」在打轉,最被廣泛應用的詮釋方式,還是「A」(強調精準度的文字標準用法)。
  只是,若遇到相對的「疑難雜症」,尤其是法律的應用面,呈現不合理的情形,欲「挑戰法院的傳統立場、見解」,除非修法,否則,使用B、C或D的詮釋方式,就是唯一的途徑(遊戲規則,就是這麼設計的)。法院,向來是保守的,遊戲機制的設計,也希望法院保守,因為有助於社會穩定;如果司法機關對於法律的見解,非常易變,每月、每次都不一樣,人們會不知道該怎麼安排自己的生活。律師的執業心態,可以傾向防守(以A為主,畢竟最大宗),也可以傾向進攻(琢磨B、C、D的技藝);只是,律師這個角色的「社會功能」,其實,還被賦予「推動社會法治觀念前進」的期許,因為「挑戰法院的傳統立場、見解」,也是律師的「天職」之一。

結語

  頭兩篇,分別介紹法律人的「基本功」(法律的邏輯構造,二分法),以及法律人的「技藝」(法律的詮釋方法,四種角度)。意在提供法律的「常識」,為的是提高你對於法律的「辨識力」,以利於讓你能夠「分辨」:「法官的判決書,有沒有在亂寫」、「律師,有沒有盡心在處理你的案子」。除非你(妳)對於法學真那麼有興趣,或者,須靠這類的知識為生,否則,你(妳)無須過度深入這方面的「知識」。

補充(幹話時間)

  我平時怎麼「辨識」出某人是法學的高手還是低手?看某人的「技藝」(法律的詮釋方法,四種角度),會不會用、用得好不好,能否達到「出神入化」的程度,來判斷某人是不是個「咖」。「大道至簡」,我認為,是做學問的至理。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公司治理、領導、管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不可否認「專業」必有其存在價值性,但是對於「專業程度」如何判定,是一件相當值得關注的事,再者該如何屏除本位主義也是不容忽視的議題。
Thumbnail
筆者從警以來,每天都有民眾來派出所詢問各種法律問題,但法規多如牛毛,有些因不常用,連同事間都是口耳相傳,一知半解。這時除了找律師諮詢外,也能透過上網以類似案件判決書查詢,讓法官或主管機關直接告訴你答案。今天筆者不藏私,分享3個常用網站,民眾除可增進法律知識,更能解決自己或親友的法律問題,捍衛應有權益
Thumbnail
相信嗎?法律人最會坑殺法律人。 法律人的層級領域與意識形態相當多元化,並不是一般無知的,僅在台灣本土職業的傳統民刑訴土訴訟律師,認為法律人僅能是大學及研究所都是就讀法律系,才是正統的法律人。 在這目前多元開放的領域的全球化世代下,懂越多且跨領域專才者,才是市場潮流。 還有!以美國而言,完全不同
Thumbnail
行政爭訟所涉的行政法律關係種類繁多,準據法規多如牛毛,牽涉的法益異於一般私法爭訟,待證事實也千奇百怪,故舉證責任之分配法則、證據方法與調查程序及方式,亦與民、刑訴訟不盡一致。甚至,為追求爭訟事件所涉事實之真相,有時尚非依循一般舉證責任法則與證據方法所能獲得。 故最高行政法院109年度判字第44
Thumbnail
生活中難免遭遇民事、刑事案件煩心,但如果能在訴訟過程中,遇到一位值得託付的律師協助釐清案情並進行訴訟,想必是多數人的願望。然而讀者徵詢的人是否是真律師?如何分辨真假律師?是否可以透過政府提供的管道查詢律師?如果你對於相關問題有所疑惑,法洛威將為你解答相關問題。對於律師專業度足夠與否有興趣的讀者,歡迎
Thumbnail
法律是門日常生活中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專業,然許多法律概念,就算經常聽到但如果沒有深入研究,就會陷入自行「腦補」而錯誤解釋法律的情況!此時「小則破財」,更麻煩的是會有「牢獄之災」的風險。 此時尋求有專業法律知識的律師協助解決問題,無非是陷入訴訟糾紛的民眾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本篇法洛威將說明遇到糾紛或訴
Thumbnail
業務性質變更 VS 調動5原則 「業務性質變更」,除重在雇主對於全部或一部分之部門原有業務種類(質)之變動外,最主要尚涉及組織經營結構之調整,舉凡業務項目、產品或技術之變更、組織民營化、法令適用、機關監督、經營決策、預算編列等變更均屬之。 (最高法院109年度台上字第1396號民事判決參照)
Thumbnail
  在談實用主義的建築法規之前,必須先談何謂實用主義的法律?法律難道也是屬於經驗、經由經驗、為了經驗嗎?沒錯,實用主義者認為:「法律的生命並非邏輯,而是經驗。」   為何法律的生命非邏輯而是經驗?因為法官的任何判決,必然是先決定了某方面的可能性,然後才依法推論。此決定便是透過每個法官不
Thumbnail
遇到法律問題,多數人的第一反應都是求助律師。當然這的反應是正確的,但根據多數法律網站的諮詢經驗統計,有不少人的提問方向都是錯誤的。有很多人都把律師直接當成法官,劈頭就問「會怎樣判」、「有沒有罪」,甚至將滿腹苦水都倒給律師聽,彷彿只要「多博取一個人的認可」,就能直接影響案件審理結果。
從大一開始,不論是老師講台上的講解,或是自行在書本上習得之解釋方法說明,把重心放在哪一種解釋方法比較好,一路搞不清楚狀況的讀法條。到近來才驚覺「每種解釋方法都有其價值」,沒有哪一種就一定比較好,而是提供不同面向的觀點。 各種的解釋方法,原來是相輔相成。重點是要讓個案能夠有妥適的結果。法律是社會科學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不可否認「專業」必有其存在價值性,但是對於「專業程度」如何判定,是一件相當值得關注的事,再者該如何屏除本位主義也是不容忽視的議題。
Thumbnail
筆者從警以來,每天都有民眾來派出所詢問各種法律問題,但法規多如牛毛,有些因不常用,連同事間都是口耳相傳,一知半解。這時除了找律師諮詢外,也能透過上網以類似案件判決書查詢,讓法官或主管機關直接告訴你答案。今天筆者不藏私,分享3個常用網站,民眾除可增進法律知識,更能解決自己或親友的法律問題,捍衛應有權益
Thumbnail
相信嗎?法律人最會坑殺法律人。 法律人的層級領域與意識形態相當多元化,並不是一般無知的,僅在台灣本土職業的傳統民刑訴土訴訟律師,認為法律人僅能是大學及研究所都是就讀法律系,才是正統的法律人。 在這目前多元開放的領域的全球化世代下,懂越多且跨領域專才者,才是市場潮流。 還有!以美國而言,完全不同
Thumbnail
行政爭訟所涉的行政法律關係種類繁多,準據法規多如牛毛,牽涉的法益異於一般私法爭訟,待證事實也千奇百怪,故舉證責任之分配法則、證據方法與調查程序及方式,亦與民、刑訴訟不盡一致。甚至,為追求爭訟事件所涉事實之真相,有時尚非依循一般舉證責任法則與證據方法所能獲得。 故最高行政法院109年度判字第44
Thumbnail
生活中難免遭遇民事、刑事案件煩心,但如果能在訴訟過程中,遇到一位值得託付的律師協助釐清案情並進行訴訟,想必是多數人的願望。然而讀者徵詢的人是否是真律師?如何分辨真假律師?是否可以透過政府提供的管道查詢律師?如果你對於相關問題有所疑惑,法洛威將為你解答相關問題。對於律師專業度足夠與否有興趣的讀者,歡迎
Thumbnail
法律是門日常生活中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專業,然許多法律概念,就算經常聽到但如果沒有深入研究,就會陷入自行「腦補」而錯誤解釋法律的情況!此時「小則破財」,更麻煩的是會有「牢獄之災」的風險。 此時尋求有專業法律知識的律師協助解決問題,無非是陷入訴訟糾紛的民眾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本篇法洛威將說明遇到糾紛或訴
Thumbnail
業務性質變更 VS 調動5原則 「業務性質變更」,除重在雇主對於全部或一部分之部門原有業務種類(質)之變動外,最主要尚涉及組織經營結構之調整,舉凡業務項目、產品或技術之變更、組織民營化、法令適用、機關監督、經營決策、預算編列等變更均屬之。 (最高法院109年度台上字第1396號民事判決參照)
Thumbnail
  在談實用主義的建築法規之前,必須先談何謂實用主義的法律?法律難道也是屬於經驗、經由經驗、為了經驗嗎?沒錯,實用主義者認為:「法律的生命並非邏輯,而是經驗。」   為何法律的生命非邏輯而是經驗?因為法官的任何判決,必然是先決定了某方面的可能性,然後才依法推論。此決定便是透過每個法官不
Thumbnail
遇到法律問題,多數人的第一反應都是求助律師。當然這的反應是正確的,但根據多數法律網站的諮詢經驗統計,有不少人的提問方向都是錯誤的。有很多人都把律師直接當成法官,劈頭就問「會怎樣判」、「有沒有罪」,甚至將滿腹苦水都倒給律師聽,彷彿只要「多博取一個人的認可」,就能直接影響案件審理結果。
從大一開始,不論是老師講台上的講解,或是自行在書本上習得之解釋方法說明,把重心放在哪一種解釋方法比較好,一路搞不清楚狀況的讀法條。到近來才驚覺「每種解釋方法都有其價值」,沒有哪一種就一定比較好,而是提供不同面向的觀點。 各種的解釋方法,原來是相輔相成。重點是要讓個案能夠有妥適的結果。法律是社會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