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四地公投入俄毫無懸念,但俄羅斯將迎來三大挑戰

2022/10/02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莫斯科時間9月23日至27日,頓涅茨克(Donetsk)、盧甘斯克(Luhansk)、扎波羅熱(Zaporizhzhia)和赫爾松(Kherson)四地舉行加入俄羅斯聯邦的公投。
根據當地選舉委員會27日晚公布的投票結果,四地選民對於加入俄羅斯聯邦的贊成率分別為:頓涅茨克99.23%,盧甘斯克98.42%,扎波羅熱93.11%,赫爾松87.05%。由於四個地區的投票率都超過法律規定的50%門檻,故公投結果被俄方認定為有效。
9月30日,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又譯作普丁、蒲亭及蒲廷)先是簽署政令,承認赫爾松和扎波羅熱獨立,再於午後至克里姆林宮簽署文件,將烏克蘭公投四地正式「納入」俄羅斯。普京隨後在演說中談及「新領土入俄」,稱此為「數百萬人的意願」,是他們在聯合國憲章中規定的「不可分割的權利」。盧甘斯克等四地領導人亦出席儀式,與普京熱情會晤。
從開始投票至「正式入俄」,烏克蘭四地的公投結局毫無懸念,以超過85%的支持度、全球普遍的不承認、俄羅斯的火速兼併告終。戰火下的「過場式」公投,勢必難被當今的國際法體系所接受;但對普京而言,此一動作足以向國內宣告,「特別軍事行動」已收穫階段性成果,且能為後續的政治、經濟項目提供基礎。
由此視角觀之,「四地入俄」不過是戰火下的一瞬歡慶,俄羅斯的挑戰仍在繼續。

政治挑戰:為既成事實爭取正當性

首先,在政治挑戰上,普京仍希能為「四地入俄」爭取一定程度的正當性。
回顧4月26日,普京於克里姆林宮會見了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António Guterres)。在談及頓巴斯主權歸屬問題時,普京援引了聯合國國際法院對科索沃的判決,即任何國家的內部領土在行使「自決權」時,都沒有義務向該國中央當局申請宣佈主權。普京強調,頓巴斯地區也有同樣權利宣佈其主權,對此古特雷斯雖回答「聯合國不承認科索沃是一個獨立的實體」,卻遭普京反駁「但國際法院確實承認了這點。」
普京進一步強調,如果科索沃模式開創了先例,頓巴斯的「共和國」自然也能適用。「世界上很多國家,包括我們在西方的對手,都這樣對待科索沃問題」,普京也提到,頓巴斯地區的兩「共和國」皆要求俄羅斯為其提供軍事援助,「我們有權利這樣做,完全符合聯合國憲章第七章第51條。」
當然,若詳細比較科索沃與烏克蘭四地,可以發現兩者仍有本質上的差異,但普京的用意僅在傳達一個重點:在以「自決權」支解他國領土上,俄羅斯與西方同樣「樂於助人」。若國際能對科索沃的既成事實睜隻眼閉隻眼,為何不能以同樣態度對待烏克蘭四地?
而回到此次烏克蘭四地公投,其同樣是對科索沃敘事的實際展演。平心而論,戰火下的公投確實缺乏代表性,但普京不求「完勝」、只求「平局」,也就是以公投結果數據、四地領導人來俄會晤場景,製造「烏克蘭四地等於科索沃」的模糊敘事,為俄羅斯兼併他國領土爭取輿論理解。
當然,若要鞏固此一敘事,還需烏克蘭某種形式的「默認」,也就是俄烏雙方通過談判簽訂協議,為前線熱戰畫下句點。故普京於9月30日的演說中再次呼籲,烏克蘭須立即停止所有軍事行動,重返談判桌,「我們對此持開放態度,我們已說過很多次了」。
而雖說要烏克蘭正式承認「四地入俄」應屬緣木求魚,但在談判場域,俄羅斯同樣不求「完勝」、只求「平局」,也就是只要基輔實質放棄收復四地,便可視作對既成事實的「再確認」。正如2008年2月17日科索沃自行宣佈獨立後,塞爾維亞同樣是在北約與聯合國的壓力下,宣佈「絕不放棄科索沃主權」,但同時保證「絕不使用武力阻止科索沃的獨立」。

軍事挑戰:鞏固公投結果

然就當今戰場態勢來看,恐怕只有俄烏其中一方無力再戰,才有可能促成談判。
以科索沃為例,其同樣是經歷了漫長的流血鬥爭後,才形成了塞爾維亞被迫妥協的局面。1991年科索沃舉行獨立公投,支持獨立者多達98%,但公投結果被宣佈無效;1995年起,科索沃游擊隊與塞爾維亞治安部隊發生多起衝突,戰火一觸即發,北約隨後在1999年空襲南斯拉夫聯盟,形成維和部隊進駐、科索沃在聯合國託管下實質獨立的既成事實。簡言之,若無1995年至1999年的血腥衝突,便不會有2008年的「科索沃獨立」。
而這一道理放諸俄烏戰場亦然。衝突爆發至今,西方的經濟制裁沒能拖垮俄羅斯,莫斯科的軍事攻勢也未能擊潰烏克蘭的抵抗意志,俄烏雙方似乎仍在血腥鏖戰的階段裡徘徊。
對眼下的烏克蘭來說,恐怕只有美國為首的北約不再提供支持,或是基輔爆發政變、烏軍譁變,導致其抵抗意志潰散,才有可能重返談判桌;俄羅斯的情況亦是如此,普京已賭上政治生命宣佈戰爭動員,若非遭遇政變或軍方譁變,莫斯科應不會主動停戰要求和談,普京演說中所謂「烏克蘭應重返談判桌」、「我們對此持開放態度」,乃是創建在一個前提上:是烏克蘭主動,而非俄羅斯哀求。
故既然雙方當下都無意停戰,談判短期之內應是難以成形。對俄羅斯來說,「解放頓巴斯」還是相對遙遠的目標,如何以軍事攻勢鞏固公投成果、避免9月10日以後的哈爾科夫(Kharkiv)大撤退重演,應是當務之急。只要缺乏俄占的既成事實,公投數據再華麗、莫斯科的歷史敘事再感人,都註定是無意義的自說自話;正如科索沃,沒有北約轟炸南斯拉夫聯盟、聯合國的實質接管,98%的公投數據就是一場違法喧鬧。

經濟挑戰:曾經的經濟重鎮百廢待舉

最後,俄羅斯還要面對戰區重建的經濟挑戰。
戰爭爆發前,頓巴斯、扎波羅熱與赫爾松皆是烏克蘭的經濟重鎮。其中頓巴斯地區是煤鋼產業的精華地帶,其工業生產占全烏克蘭的三分之一。然在俄烏交戰下,火炮嚴重毀壞鋼鐵廠區、重創此地產能,包括馬里烏波爾(Mariupol)的伊里奇鋼鐵廠(Illich Iron & Steel Works)與亞速鋼鐵廠(Azovstal iron and steel works)。
眼下伊里奇鋼鐵廠已開始重啟工作,頓巴斯俄占區也在8月迎來第一批扎波羅熱鐵礦石,標誌着俄占區產業的連通與共生。但據各方推測,要讓頓巴斯的主要鋼鐵廠恢復生產,需要一年左右的時間;要讓此地的鋼鐵業全面復甦,則需用上好幾年。
而扎波羅熱地區本在戰前支撐25%左右的烏克蘭電力,但伴隨俄軍推進佔領,此地電廠多遭易主,包括眾多火力發電站,以及全歐洲最大核電站:扎波羅熱核電站,其裝機容量近6,000兆瓦,占烏克蘭年發電量的五分之一。
然而扎波羅熱核電站建於1980年代,必須通過持續的現代化改造,才能維持電站壽命。2017年,其3號機組完成了現代化改造工作,將使用壽命延長10年至2027年;2021年,其5號機組完成了現代化改造工作,將使用壽命延長10年至2031年。眼下俄羅斯既已據有核電站,便必然要負責其維修和現代化工程,否則其最多只能發電至2031年。
赫爾松地區則有肥沃黑土,可耕地面積更是烏克蘭第一,生產全烏克蘭6%的大麥、10%的小米、6%的油菜籽、8%的大豆、6%的小麥。但戰火導致了烏克蘭的經濟人口流失,不論是成為軍人或難民,其都不可能返回農地進行播種,故要恢復赫爾松地區的農業產值,也需要一定時間。
烏克蘭四地入俄,意味着俄羅斯不僅控制了亞速海,也獲得了烏克蘭的工業重鎮、部分黑土區與重要電站,足以讓各區在輸血克里米亞外互相支援。然而基礎建設毀於砲火、勞動人口離散,是俄羅斯必須應對的艱困挑戰,往後更有建設醫院、學校以及社會援助機制等任務,好為當地居民創造安穩的生活條件。簡言之,四地入俄長遠來看是極佳的戰略利好,但前提是俄羅斯必須耗費大筆預算與人力,進行重建。
9月30日的歡欣鼓舞,不是這場「特別軍事行動」的終點。俄羅斯在四地的真正挑戰,方興未艾。
原文發表網址:
2022.10.1
烏克蘭四地公投入俄毫無懸念 但俄羅斯將迎來三大挑戰 | 香港01 https://www.hk01.com/article/820985?utm_source=01articlecopy&utm_medium=referral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67會員
340內容數
國際時事與政治評論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