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切都開始於對知識系統的渴望與危機感
記得應該是 2021 年 10 月開始使用 UpNote 吧?我其實也不記得了,那時候一心想找個 Evernote 的替代方案,發現了這個看起來很相似的服務方案,有相似的外觀,但內在完全是不一樣的東西,如同它的標語“
Organize Your Ideas”。
為了方便大家閱讀,先上結論。
UpNote 的優點
- 版面簡潔。
- 比 Evernote 行距的稍大,在桌機版與手機版閱讀上都更舒適。
- 以圓角方式呈現圖片更為精緻,圖片使用大、中、小快速尺寸,方便調整。
- 容易上手:編輯頁面簡單,且相容於 markdown 語法。
- 費用便宜:免費版可記錄 50 則記事,專業版月費 $0.99 美金或終身 $24.99 美金。
- 同步快速:記事儲存於裝置中,專業版可進行跨裝置同步。
- 手寫中上:手寫功能目前僅開放 ios 裝置,並使用 ios 的手寫介面。
- 標籤功能:除了使用 markdown 語法的 # 標籤方式外,還有建議標籤功能。
- 連結指向:可指向筆記中的“標題段落”,類似notion的“區塊連結”。若是要使用內文 / 區塊連結,可將文字設定為 H4 大小,同樣能達到效果。按住 Ctrl 移動游標,也可以做到類似 Obsidian 的預覽功能。(2023/6/13 作者更新底線部分)
- 雙向連結:可追蹤連結來源與指向的筆記或位置。
- 搜尋功能:中文搜尋順利,可儲存搜尋記錄,但目前不支援圖片內文搜尋。
- 持續更新:繁體中文、折疊區段等等...
UpNote 的缺點
- 暫時沒有行事曆與相關功能。
- 比較偏像是寫作工具,不是完整的 GTD,當然,這應該是被 Evernote 養壞了。
- 缺乏視覺化儀表板。
- 太冷門,缺少社群討論。
我為什麼開始使用 UpNote?
應該跟很多人的原因一樣,近年 Evernote 的幾次大改版都太讓人傷心,對於依賴 Evernote 的我來說,好幾次都是在驚恐中找回資料,尤其是打開 APP 發現 ToDo List 一片空白的時候,那真的很嚇人,更不用說很多次的跨裝置同步產生問題。我深深體悟到與其長時間被折磨,不如一次痛下決心換掉,資料雖珍貴,但還沒有貴到千金不換,沒什麼好損失的。
這段期間試過許多軟體,例如許多人推薦的 notion、obsidan,其他筆記軟體過於複雜,無法負擔學習成本。
使用最長時間應該就是 notion 了,我覺得應該歸類到專案管理平台,筆記軟體只是眾多功能的其中之一,算是不同量級的對手,更不用說近期還出了 AI 寫手功能,這樣真的合理嗎?
筆記轉換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 維護二個軟體的困難,不僅是時間成本,往往付出的時間不只是二倍。
- 容易看缺點不看優點,就讓人想放棄,但生產力軟體通常看的是幫我們解決多少問題,而不是帶來多少問題。
- 想要什麼都有的心態,沒有一個軟體是十全十美,應該思考的是回到解決生產力過程問題。
- 意志不堅定,心猿意馬真的是讓人最難受的,往往拖垮效率。
付出的成本有哪些?
- 金錢,但其實是最小的成本。
- 時間是最珍貴的資產,每次轉換筆記軟體都是龐大工程,同時還要維持現有工作的進行。
- 學習筆記軟體是個持久戰,往往耗時數週,持續心力的消耗,除了要嘗試新功能,也要維持原有工作進行(根本就是愛麗絲夢遊仙境的紅皇后),但獲得的經驗是無可替代的。
結論
最後,我想跟大家分享,這篇 UpNote 的記錄,是透過類卡片盒筆記的方式產出,整理過往在聲音、影像、文字等各種資訊來源,綜合整理出這篇文章,也算是自己對學習筆記方法的一種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