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演播人員和配音員是不一樣的!

原來演播人員和配音員是不一樣的!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是的,我本來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讓我意識到這一點的,是兩位我在小紅書上追蹤的博主,一位是知名的有聲書演播老師,一位是配音員。這位演播老師在某支視頻中大聲說「我不是配音員,我沒有受過配音員的訓練!」而在另一個配音員老師的日常練聲分享中 我也才意識到這是兩種不同的專業,或是說在聲音市場上的賽道是如此細分。

之後我又去看了一些相關的培訓背景,才進一步了解播音主持、配音員、演播是不同的訓練與要求。播音的訓練,除了口語表達外,在工作內容中還包括了在鏡頭前亮相;而配音員和演播員則不用,配音員也多指電視/電影/動畫/廣告/企業宣傳片等,也包括了記錄片。而演播的範圍部分與配音重疊,像是短視頻平台上的動畫/5分鐘看電影類的短視頻等等,這類為短視頻配說明的演播,和配音的範疇較為接近,更多是將文字轉化為聲音的形式,整個市場的收聽趨勢,不是「朗誦」風格,而是要有娓娓道來的講述感,讓聽眾有致身文章故事場景之感,所以稱為「演+播」。

目前在有聲市場中有名的演播老師,有部分是從播音員或配音員轉行,曾聽過一個由播音員轉行的老師分享,她說剛開始並沒有想像中適應得快,因為演播所要求的在播音的訓練中並非重點。不過即使如此,有過去聲音訓練的基礎,掌握起竅門還是比一般人快得多的。

在部分作品中演播員和配音員的重疊還是非常高的,不過即使聲音市場的需求多樣,有些老師仍然是以自己擅長的領域為主,即使粉絲引頸期盼,也不會跨足其他演播類型就是。


avatar-img
憶裳思思的沙龍
47會員
108內容數
有聲書、有聲劇、廣播劇....有什麼差別?一本書化成有聲書的過程中,一個演播人員是如何參與其中?在版權的面前,是作者、愛好者、市場…共贏成長的鎧甲?還是揮向誰的武器?在這個行業中的每個角色,又能從中學到什麼……除了有聲書,演播人員還能參與到哪些作品中?本專題將由演播人員的視角出發,觀察有聲市場的變化與需求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憶裳思思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網配圈在做什麼? "網配圈"是網絡配音圈的簡稱,也就是活躍於網路上的配音愛好者,除了喜歡各類配音作品外,也會組織小團隊創作完整劇作,大部分為非專職的興趣愛好者,也有部分人群是將之作為往專業方向的鍛鍊。 網配圈主要的創作類型為廣播劇、情感電台、有聲劇、有聲漫等。在中國有配音秀、戲鯨、麥萌這類的配音類a
說到AI朗讀,大家想到的是什麼?是google小姐的聲音?很機械音的冰冷感?如果是這樣那你一定沒有聽過好的AI朗讀! 因為最近一直在關注有聲書,AI朗讀有聲書已經發展多年,在演播人員哪裡找飯吃?一文中我故意漏掉了一點沒說,就是聲音授權研究和使用。大型的音頻平台在累積了大量的聲音庫之後,也同時做聲音的
這是一本博士論文,卻讓我讀得精神抖擻亢奮得睡不著覺。 作者:張毓如 博士 指導教授:范銘如 教授 國立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 (2018年出版) 閱讀連結:https://nccur.lib.nccu.edu.tw/bitstream/140.119/119041/1/950101.pdf 這是一
網配圈在做什麼? "網配圈"是網絡配音圈的簡稱,也就是活躍於網路上的配音愛好者,除了喜歡各類配音作品外,也會組織小團隊創作完整劇作,大部分為非專職的興趣愛好者,也有部分人群是將之作為往專業方向的鍛鍊。 網配圈主要的創作類型為廣播劇、情感電台、有聲劇、有聲漫等。在中國有配音秀、戲鯨、麥萌這類的配音類a
說到AI朗讀,大家想到的是什麼?是google小姐的聲音?很機械音的冰冷感?如果是這樣那你一定沒有聽過好的AI朗讀! 因為最近一直在關注有聲書,AI朗讀有聲書已經發展多年,在演播人員哪裡找飯吃?一文中我故意漏掉了一點沒說,就是聲音授權研究和使用。大型的音頻平台在累積了大量的聲音庫之後,也同時做聲音的
這是一本博士論文,卻讓我讀得精神抖擻亢奮得睡不著覺。 作者:張毓如 博士 指導教授:范銘如 教授 國立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 (2018年出版) 閱讀連結:https://nccur.lib.nccu.edu.tw/bitstream/140.119/119041/1/950101.pdf 這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