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顆心噗通噗通的亂跳,這個歌詞大概是最貼切的字面解釋了。
心律不整最大的問題就是影響到心輸出量造成身體灌流變差,典型心輸出不足的症狀就是昏厥(Syncope)、運動不耐、意識改變與虛弱等,有些年長的嚴重心律不整的患者會被主人誤認為可能是老了所以自然活動力變差,但其實經過適當治療病患就會活蹦亂跳的,這邊也暗示其實定期健康檢查的重要性,早期心律不整可以從聽診、心跳與脈搏一致性、血壓、脈象圖(Stroke volume variation)等略知一二,通常是出現相關症狀或在臨床檢查上出現異常時會強烈建議必須執行單次性標準診斷式心電圖外,也會建議必須裝置24小時居家背附式心電圖Holter(畢竟不是每次心律不整都會剛好會在門診期間被我們抓到)。
影響心輸出量的因子為心跳速率與單次的心搏量(stroke volume),心跳速率是診斷心律不診的根基,撇除掉那些快死掉的震顫式心律,多數有症狀的心律不整不是Tachycardia就是Bradycardia,而通常心跳落在正常範圍且非不均值心肌放電收縮的心律不整一般都不太會造成臨床症狀,也沒有立即得治療的必要性(但長遠上來看有些是必須監控來決定治療時機的)。
所以如何判讀心電圖?
第一步可以先看是不是每個P波後面都有QRS,是不是每個QRS前都有一個P波,會辨識PQRS後嘗試去計算P與QRS的速率是否一致?是否過快過慢?最慢的部分有多慢?最快的有多快?平均起來速率是多少?個別的節律是如何?
能做到這裡就會得到最基本的心電圖診斷了:
- 是不是竇性心律(sinus rhythm)?有房室分離(AV dissociation-P和QRS沒有必然傳導關係)嗎? 有Sinus arrest(PQRS突發性沒有出現)嗎? P和QRS無關係前提下速率差多少呢?
- 是屬於心搏過速(Tachycardia)、心搏過緩(Bradycardia)或正常心跳速率
- 根據發生時間與頻度分為- 非持續性(non-sustained)或持續性(sustained),更精細想分也能分成Self-limit、Paroxymal、Incessant、Permanent
- 規律性:大概三種排列組合- Regularly regular, Regularly irregular, Irregularly irregular
能夠回答到這裡大概七八成對病患具有顯著影響心律不整就可以下診斷了!舉例子: 非竇性心律的持續性房室分離性心搏徐緩,且P波速率明顯大於QRS complex速率,這邊就可以下三級房室阻斷(thrid degree AV block),建議裝置pacemaker;再舉一例:非竇性心律的持續性房室分離性正常心跳速率,P波速率約等於QRS complex速率,那我們可以下出等速性房室分離(isorhythmic atrioventricular dissociation),請優先查明是否有任何系統性疾病或藥物造成此心律。再舉一例:非竇性心律、無明顯P波但出現有Irregularly irregular QRS波的心搏過速,診斷為Atrial fibrillation,請控制速率與配合治療可能的心衰竭症狀。
再接再厲,上面的資料有了,接著就是從長寬高的數值著手了,主觀的型態如何?PQRST是否有任一者震幅過高、幅度過寬或間距過寬? 對於長寬高的變化和型態的變化通常會跟傳導系統是否異常(結構性->ex.纖維化、受損等/功能性->ex.自律神經性)、結構是否擴大或擺位問題相關,其他的問題還有心跳總司令pacemaker罷工造成心臟必須由其他結構自己開始跳動,這樣跳出來的速度就有可能較慢且形態上可能會有些變化,舉例來說:非竇性心律、持續性明顯無P波,QRS型態稍寬大(也可能長寬高算起來正常)的規律性心搏徐緩,可能就是高血鉀常見的atrial standstill。
心律不整診斷出來,然後呢?
除了像是atrial fibrillation非常有可能是心房擴大造成,多數的心律不整其實並非與心臟疾病本人有直接相關,多數時候心律都是一個被害者,心臟節律深受自主神經、氧合、酸鹼、離子、冠狀血流、激素等因素影響,甚至不少見與腫瘤、敗血與胃扭轉有相關,因此除非特定的心節律,不然還是會優先考慮病史、理學檢查、血檢、影像來逐一排除可能的全身性疾病,並且直接緩解根本原因,而不是劍指心臟立刻開心臟藥或立刻針對心律進行給藥,除非該心律不整已經開始造成無效的心輸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