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記|雨後春筍

2023/01/09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 The Blossoming of Dreams -- 跨域歷程記錄]
五月的第一天,天氣像個愛嬉戲的小孩,早上艷陽高照,午時的大風呼呼作響,傍晚時分卻下起了傾盆大雨,讓一天的煙塵靜默下來。方才喝的竹筍湯,是早上才和媽媽從山上選來的,難忘的拔筍子經驗。

山上一間養生餐廳的老闆,是媽媽的老友,房東有一塊竹林坡地,水木師陳叔叔正為餐廳外訂做一座精緻的竹門。年近六十歲的他,身手俐落,將鐵絲線繞過竹子成一片門。門旁邊有三隻土狗睡得正熟,叔叔說牠們喜歡跟著他,人移到哪工作,狗狗就跟去哪歇著。叔叔幫我們準備上山的工具,媽媽指著不遠的山說,等會我們要去那裡。喔~,當時沒多想,不過是爬山,山上有竹子。
桂竹

話不多說,戴上手套,跟大人走!過了馬路,眼前陡斜如土牆,是他們方才口中的「竹子山」。沒給我半點時間考慮,他們一人在前一人在後,我的右腳似乎受催眠,踏上還沾了水氣的土壤。叔叔要我順他的路徑,認他手抓過的竹子往上攀。My God,這兩個大人像猴子一樣,左臂一勾,右腳一跨,還可以空一隻手,指給我落在東南西北的筍子,要我去拔。「好~~~ 等~~~~ 媽妳小心~」其實是自己怕!

喜歡看媽媽的笑容,開心起來像個小孩,在她的熱情之下,辛苦與難題都不重要了。真像小孩似,來到她熟悉的山坡竹林,動作比我還靈活。媽媽說以前阿公家也有像這樣的竹林山坡,後來賣給人了,只留下果田。可是我記得小時候曾在阿公家溪邊旁的竹林裡自言自語演戲玩耍。「那是綠竹筍,不一樣!」「喔~,是我們以前常喝的那種竹筍湯。」「那是麻竹筍,麻竹筍比較大,像妳的小腿一樣。」媽媽的比喻很創意,我聽過蘿蔔腿,竹子腿,沒聽過筍子腿。=)

「綠竹筍比較小,得用沙土在周圍掩埋,往年冬天時,在竹子周圍挖個凹槽放養料,再把土埋起來推高,讓筍子有空間生長,跟外面空氣隔離才會甜。當清晨的時候,露水落上筍子上方,把筍子尖頭散裂開來,就可以把筍子挖起來了。」我記得在竹子旁土堆玩耍,大人要我別把土踢光。

媽媽又說:「麻竹筍比綠竹筍大,要用草掩蓋,沒蓋到草的麻竹筍會是綠色的,吃起來不夠細嫩,外婆會將它曬乾做筍乾。」媽媽說到我愛吃的滷筍乾,好希望現在就吃到阿嬤的筍乾。「那我們拔的是什麼筍?」平常只顧吃,第一回這麼認真認識筍子。「貴“直“~,很貴的貴,“直“子的竹」呵~,媽媽的台灣國語會轉彎,時而變調時而標準,很可愛。「為什麼叫貴,它很貴喔?」叔叔說在以前,這是拿來做家具用的竹子,所以貴。(事後確認是桂花的桂!😅)

「桂竹」的筍子不同於其他兩種筍子,長得細瘦筆直,出土約手掌大小就可以食用,但是叔叔說太小的先別拔,吃不了多少肉可惜,媽媽不聽話,說那會比較嫩。我忙著分辨竹子的顏色,綠色的或黑褐色的,在陡斜的山坡上,要抓綠色的竹子才夠韌度牢靠,不會滾到山下去。這時,我看到一個特高的筍子安靜在前方,原來這些茂密的竹子是這樣長高的,靠近一比,已有我肩膀的高度了。「以前小時候,別人都會來阿公家的竹林偷乾枯的竹子,回去當柴燒,那時的竹林乾乾淨淨的,不會像這樣到處是壞死的竹子,那時在乾淨的竹林裡找竹筍容易多了。」媽跟我兩個人才裝一袋,叔叔動作快,已兩袋滿滿了。

頭一回拔筍子很新奇,筍子拔起來,裡面充滿水分,好奇想嚐嚐看,怕有毒,沒試。拔筍子還算簡單,找到一個角度,往下壓折便行,可是為筍子去外皮可不容易了。記得一回在美國想吃筍子,三塊美金買來的筍子,清理過後,剩下不到二分之一,吃幾口就沒了,這個失敗經驗一直跟著我。看叔叔俐落地一次就可以把筍子外皮褪去,而我,不是拔到一半外皮碎裂,或把長長的筍折成兩段,再不然就是細嫩的筍肉都給我拔光了。叔叔不厭煩地一再示範,媽媽也在一旁解說,我還是只能學六七成,直到三袋的筍子都練光,也該下山了。叔叔說雨過還會有許多,邀我們下回再去。

跟我預料的不同,下山竟比上山容易多了,或許是膽子大了,也比較信任竹子的韌性,我跟他們一樣像猴子,右臂一勾,左腳一跨,還可以空一隻手照相,留住美麗回憶。回家媽媽左鄰右舍分送桂竹筍,三大袋的筍子,只剩下煮三次湯的份量。媽媽笑說本來是叔叔拔完後要送給我們的,她要求親自去拔,沒想到女兒也愛跟,一起玩更有意思,湯喝起來也更甜了~。
竹筍品種 (自由時報:一張圖認識台灣8大筍!)

121會員
313內容數
這裡有畫、有歌、有詩,有關於跨域觀察,體驗藝術人文的細微,目前每週更新親近藝文的內容工具,提供您參考。我是CC/希浠 -- CC是帶著缺的兩個圓圈,是記錄跨域生活使用的符號,靈感取自〈圈兒詞〉宋代女詞人朱淑真一封作弄夫婿的信;希浠是一條載著希望的小溪,盼與您一起/持續交流學習,謝謝您的來訪回饋與關注支持 .♡.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