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最古老的民謠之一〈こきりこ節〉

2021/07/31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相傳〈こきりこ節〉是日本最古老的民謠之一,而其非常具有特色的謎樣歌詞,也是這首民謠最獨特之處。

〈こきりこ節〉為富山縣民謠,發源自五箇山(ごかやま),流傳於五箇山(ごかやま)、上梨(かみなし)等地,與〈越中おわら節〉、〈麦屋節〉(むぎやぶし)並稱富山三大民謠。〈こきりこ節〉與〈麦屋節〉更被指定為日本的國家無形文化財產。

因為〈こきりこ節〉地位重要,因此網路上關於它的介紹也十分豐富。就從「世界の民謡・童謡,〈こきりこ節 富山県民謡〉」和「和楽器メディア,〈日本で最も古い民謡『こきりこ節』〉」主要介紹日本民謠的二個網站,來稍事整理一下關於〈こきりこ節〉的基本介紹。

越中五箇山民謡保存会2016年所演示的「こきりこ祭り」

こきりこ(昭和27年) | 動画で見るニッポンみちしる | NHKアーカイブス


最早的〈こきりこ節〉相傳為田楽(でんがく)。田楽大約是平安時代所出現的傳統藝能,是以農事耕作動作模擬入舞(田踊り),雖然源流仍有待考據,但多說為祈禱豐作所用,也有說其有受佛教傳入影響(渡来のもの)。大多帶笠而舞,曲調緩慢,舞姿華美。因爲是為祈禱所作,帶有濃厚祭祀色彩,多數也成為祭祀舞儀的一部分,如こきりこ祭り,是由奉納舞的女舞「しで踊り」,與戴「烏帽子」(えぼし)著狩衣手持「ささら」(由108片木板串起來的樂器)的男舞「ささら踊り」,伴以唱曲〈こきりこ節〉而成。現今五箇山地區到了每年9月的25、26日,都會舉行「こきりこ祭り」,已成為富山縣的重要節慶及民俗祭儀。

「こきりこ」一詞的起源,有說是因「こけら経」訛傳而來:飛鳥時代發布「大化改新」(大化の改新),唐代文化東傳,「コケラ経」被詠唱用來作為祈禱豐作之歌。「コケラ経」是寫於木片之上,「こけら」有木片之意;而用來唱曲伴舞的樂器「ささら」有108片木板,似乎也隱含與佛教108數的概念相合。

世界の民謡・童謡摘略前三葩的歌詞:

こきりこの竹は 七寸五分(しちすんごぶ)じゃ
長いは袖(そで)の かなかいじゃ
窓のサンサは デデレコデン
ハレのサンサも デデレコデン
向いの山を かづことすれば
荷縄(になわ)が切れて かづかれん
窓のサンサは デデレコデン
ハレのサンサも デデレコデン
向いの山に 鳴く鵯(ひよどり)は
鳴いては下がり 鳴いては上がり
朝草刈りの 眼をさます
朝草刈りの 眼をさます
……

第一葩的歌詞是不管哪個版本演唱的〈こきりこ節〉,都必定會首先演唱的(第二葩開始就依各個不同的歌者,有不同的版本)。

歌詞中所提到的「こきりこの竹」,就是用來伴奏此曲時所用的樂器:由二片竹片所成的打擊樂,漢字寫作「筑子」或「小切子」,長度就是歌詞中所說的,「七寸五分」(約23cm),若太長的話就會如歌詞所說的「被袖子給卡住」了。演奏的方式為雙手各持一片,迴轉互相輕擊(可見上方越中五箇山民謡保存会的演示影片中,右邊數來第三位的那位阿叔)。

歌詞中最富神秘色彩的,是囃子那二句仿若咒語般的「窓のサンサは デデレコデン ハレのサンサも デデレコデン」。囃子作為的作用大多是輔助或襯托歌謠的音調與節奏,有些會有涵義,有些則無(為單純無意義的聲語詞)。查了幾個網站,對於〈こきりこ節〉囃子有認為還無法很明確地知道意涵,也有認為並沒有那麼單純,〈こきりこ節〉起源為田楽,或許其中的「ハレ」、「サンサ」,可能都與特殊節日、作息、天氣有關?或者與男舞手持的器樂「ささら」有關係?紛說云云,有待民俗專家們繼續考據了。

3會員
26內容數
如果一台不夠,那就兩台|三味線、民謠學習筆記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