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海螺文化體驗園區
雙11搶到的北部2日遊,
先到永安漁港觀光魚市場,
不是來買魚和吃魚,
是到海螺文化體驗園區,
認識桃園海洋客家特色。
本行程在台鐵新烏日站集合出發~可以到中捷高鐵站逛逛
坐在車上從遠處慢慢靠近,
就被建物極簡白曲線外型吸引。
海港以冬季的強風,
表現歡迎觀光客的儀式。
無樑柱曲面屋頂,
和衛武營國家藝文中心,
感覺很相似但迷你一些。
中庭地景藝術裝置,
是一座九層風鈴,
微風吹來,
會發出吹海螺般的聲響。
在展覽區可以初步認識
桃園海洋客家文化。
大溪渡船頭纜樁
中午到大溪老街自理,
遊覽車停在月眉停車場,
第一次走不同的路到老街。
午餐決定再次到古味小棧,
每次都要排隊等很久,
所以要走快一點。
今天如願吃到鹹粥,
本日最後一碗。
絞肉、魚丸、蛋酥、
菜脯、青菜和白飯,
客家人樸實的止飢料理。
米粉和米粉湯不一樣,
米粉湯是煮好一大鍋,
已經煮好一大鍋,
用的是很粗的米粉條,
湯很濃郁,可看到蝦皮,
盛好後加入小腸和芋頭片。
米粉是每一碗現煮的。
上回點過米粉湯,
今天換點米粉試試。
回程慢慢走,
在大漢溪沿路,
發現了出土文物碼頭纜樁,
是當年渡輪到岸時,
讓船隻繫綁固定用的巨石,
保護了碼頭船隻的安全。
中央路市場與通議第-林本源發祥之地(冒出來像廟的建築)
「月眉通路」月眉古道的入口~月眉古道是大溪老街與月眉地區之間聯絡往來的道路。
這些纜樁大小不一,
平均大約高七尺、
寬四尺左右。
後來石門水庫竣工之後,
幾次颱風洩洪,
就把「纜樁」沖到下游去了。
「月眉觀音寺」信眾,
募集善款發以義舉,
將纜樁一一運回原址展示。
霄裡大池落羽松
霄裡大池落羽松秘境,
是午餐後的散步景點。
桃園素有「千塘之鄉」的美名,
乃因早年河川上游被截斷,
墾民需設法貯留天然的雨水,
以補充農作物之需,
而形成的特殊地理景觀。
具200多年歷史的霄裡大池,
不只是桃園第一座埤塘,
也是八德地區面積最大的埤塘。
乾隆年間平埔族人
以其社名「霄裡社」命名此地。
自從桃園大圳、
石門大圳陸續開鑿,
石門水庫供給充分的灌溉水源後,
多數的埤塘
喪失了原始的灌溉功能,
因此逐漸消失或荒廢,
慢慢改變為其他用途。
如今霄裡大池因種植落羽松,
成為秋冬遊客朝聖的景點。
環池步道一圈3公里,
大約走15分鐘。
落羽松其實屬於杉科。
葉片顏色的變化,
是葉片內葉綠素、花青素、
葉黃素和丹寧等色素,
彼此間轉變消長而形成。
春夏氣溫高葉綠素和成迅速,
葉片就呈現綠色。
秋天入夜氣溫降低,
葉綠素停止合成且開始分解,
殘存的葉黃素讓葉片變黃。
寒流來襲時葉黃素分解,
葉片中醣類轉換成花青素,
便形成紅葉的美景。
持續乾冷到冬季時,
所有色素都被破壞,
只剩下單寧就變成褐色,
接著就會乾枯落葉。
鶯歌陶瓷博物館
再次造訪鶯歌陶瓷博物館,
上次是2017年8月來參觀。
鶯歌以「陶瓷」著稱,
有「臺灣景德鎮」美譽。
遠在西元1805年,
鶯歌的土壤
就被發現適合捏製陶瓷,
當地又出產煤礦,
適以發展燒窯,
加上擁有水利之便及鐵路運輸,
於是開創了鶯歌陶瓷奇蹟,
最興盛時期廠家幾達上千家,
林立的煙囪使它變成「黑鄉」,
近年普遍改用瓦斯窯後,
情形才得以改善。
2017年7月到日本,
我們也到招財貓的故鄉,
盛產陶瓷器的常滑縣,
徒步踏訪了幾座老窯,
對鶯歌反而有些陌生,
真是覺得慚愧啊!
2017年我們自己開車,
先逛陶瓷藝術園區,
那裡設置親水區
與兒童互動體驗設施。
還有四角窯、包子窯
及仿古八卦窯模擬建物。
今天從不同入口進入,
發現博物館建築本身,
即是一座空間藝術作品。
清水模的灰色系外觀,
成為室外植物的畫布。
挑高的空間,
利用鋼骨架和玻璃帷幕,,
透視到戶外景象,
產生無限延伸和虛實的變化。
穿透玻璃的自然光,
不僅達到節能的效果,
也讓陶藝展品隨著陽光的變化,
呈現出豐富的質感與面貌。
一樓展示的藝術品,
陶瓷創作的花朵,
真是巧奪天工。
二樓常設展也更新了,
陶瓷在生活最多的應用,
就是食器的鍋碗瓢盆,
看到燉露用的燉盅,
感覺好親切喔!
以前的瓷器插座和開關,
瞬時拉回兒時記憶。
建築的磁磚和瓦片,
一直在演進和改變,
陶瓷也運用作宗教神像。
三樓的特展屬大型創作。
博物館對面有商店街,
販售陶瓷和玻璃製品,
它們主要客源是餐館。、
晚上入住三重雀客藏居,
我們搶購行程在前幾組,
獲得升等三人套房,
有臥室、書房、廚房、
客廳、淋浴和浴缸,
還有洗脫烘洗衣機。
晚餐由領隊推薦,
到「好石跡」火鍋用餐,
食材新鮮且價格實惠。
叨擾住新庄的老同學,
行程之外的大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