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6 假如開書店失敗了……

0116 假如開書店失敗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回想去年入秋,當時我的書店計畫一個字都還沒有,在和家人提到想開店這件事,我們直截討論「要是失敗了怎麼辦」。

家人擔心,如果創業失敗後要再回到職場,不僅浪費時間、資歷短少、存款見底,屆時無論跟小鮮肉或老鳥競爭,我都矮人一截。

但我認為,就算日後店開不起來,這段期間一定有累積有收穫──至少我可以從經營管理者角度來看專案計畫如何抓預算,計算營收/成本,一般求職者尤其新鮮人缺少此經驗。而勇於嘗試、突破自我,即使失敗了卻知道在哪裡跌倒,日後能從哪裡站起來,這也是面試官常常發問的情境題。

當然,還是要設想書店路走不下去這一天,更重要的是讓關心自己的人能安心——除了設停損點、留後路,每當家人對於我投入開書店一事有所疑問時,我盡可能回應他們我的想法(也是善意提醒,檢視自己有無想清楚);或是我還不曉得可以怎麼做,但我知道能尋求哪些資源協助——透過以上方式,讓他們放寬心。

更積極地,是用時間證明,開書店是能持續的。不說成功,就是實踐生活和工作的平衡,可以讓我見到顧客滿意的笑容、可以徜徉書海寫寫字、更可以讓我在店門口貼上固定公休,度過沐浴陽光下的家庭日。


*更多開店故事就在《想開書店荊棘日誌》,如對本店有興趣光臨者歡迎留言,開業後我會通知您喔!

avatar-img
時遇書店的沙龍
7會員
52內容數
開店荊棘路。記錄我在屏東披荊斬棘和貴人相助的故事。 在籌設書店的日子裡,每天利用半小時,回顧當天發生什麼事(盡量啦)。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時遇書店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文化部實體書店輔導訪視委員的蔡志浩 03/22 在臉書發表〈獨立書店:逛與不逛的掙扎〉,淺談個人買書、訪視書店 10 年的心路歷程。由於貼文提到「紙本出版 vs. 永續生活」、「(不)買書習慣」等觀點,引發多面向討論。
臺南國際攝影節(TIFF)即將於02/28結束,展區集中在南門路沿線一帶。文章以藝文愛好者角度分享觀展感想,包括攝影節策展概念、南門路沿途的展覽體驗,最後造訪憫堂書店完美結束臺南小旅行。
日子就這樣冷不防地走到2023年最後一個月。 12月,讓人想起什麼?
文化部實體書店輔導訪視委員的蔡志浩 03/22 在臉書發表〈獨立書店:逛與不逛的掙扎〉,淺談個人買書、訪視書店 10 年的心路歷程。由於貼文提到「紙本出版 vs. 永續生活」、「(不)買書習慣」等觀點,引發多面向討論。
臺南國際攝影節(TIFF)即將於02/28結束,展區集中在南門路沿線一帶。文章以藝文愛好者角度分享觀展感想,包括攝影節策展概念、南門路沿途的展覽體驗,最後造訪憫堂書店完美結束臺南小旅行。
日子就這樣冷不防地走到2023年最後一個月。 12月,讓人想起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