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看展一日小旅行〃台南國際攝影節

2024/02/27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展覽:城像.成相 台南國際攝影節 Tiff

▸備註:即將於02/28結束,各展區集中在南門路沿線一帶。


以下是L以藝文愛好者角度,分享觀展感想。由於過份專心看展,所以沒有太多照片。至於各式小吃小甜都進到眼睛和胃裡,吃的時候都在品味和配話,沒有網美照,有興趣者可以留言推薦南門路美食,以饗同好~~


​​​展區一:水交社文化園區

策展人黃建亮老師導覽策展背後的故事。

策展人黃建亮老師導覽策展背後的故事。



在園區中,我們非常有幸聆聽黃老師的導覽。

​策展團隊提到臺南國際攝影節的用意,不在突顯個人藝術家,而是匯集不同時期、場域照片,呈現單一主題多面向影像作品,而各子題形成整體策展架構。

以「文化流域」主題為例,可以見到臺南民間信仰與習俗裡的拜天公、做十六歲、吉貝耍阿立母夜祭、作醮、刈香儀式;也能見到不同年代的攝影家,在有如陰陽兩界的出入口——東嶽殿,留下數十年來,信徒在此祈求與盼望的身影。

如果觀眾不排斥動動腦的話,邊看邊揣測團隊在圖片編排上的邏輯,還滿有意思的。

比如取景巷弄光影的幾幅作品,在透光的窗邊排列在一塊;古蹟修復前/中/後的廟宇樣態,藉由不同攝影師在不同時期的鏡頭中,保存下來,這些都是看展時可以留意的環節。

藉由黃老師的解說,還得知一些照片小故事。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一張台灣1960年代的街拍,在畫面中充滿好幾個眼睛扛棒?老師說明,日本國寶漫畫家柘植義春,在1968年發行《螺絲型》漫畫中所創作的眼科街,曾被誤任該場景是參考攝影師王双全所攝〈臺南街景 1962〉。

日後經考證,柘植義春所參考的照片,是1963年由另一位攝影師朱逸文,在同一地但不同角度所拍攝的〈目〉。


展區二:南門路沿途、臺灣府城大南門城及南門公園


同行友人蓉有感而發:整個城市都是美術館。

攝影節化身為城市美術館,如何與常民生活共融共存,顯然耗費不少功夫。在南門公園親子運動區,讓阿公阿婆邊運動邊看照片?公家機關與校園外牆,如何讓行人匆匆一瞥後,駐足停留?

身為藝文愛好者與工作者,L在欣賞照片之餘,也趁機觀察與學習策展細節,畢竟展場基於文資保存與維護,活動規劃上勢必有所限制。

此外,人的問題更不簡單──看看人行道外牆的長幅作品,還有打燈佈線──想到這是橫跨、動員這麼多公家部門、民間商家串聯,促成這檔國際攝影節,內心除了多次讚嘆外,更覺得不虛此行,並且要好好寫一篇遊記了(握拳)!

還會特別有感的原因,是時遇書店去年曾經辦過老照片交流活動(https://pse.is/5dunv4 與 https://pse.is/5dfg6d ),之後L常常在想,老照片交流能否醞釀成為常態聚會,或是此類實體活動有什麼延伸可行性。

另外,行前已經知道臺南國際攝影節和台南建城400年的關聯,攝影節概念,以為期8年的時間,在 #史料整理、#人才培育、#文化扎根 基礎工作之上,以全新的創作呼應歷史照片。因此L在一邊看展的時候,同時也想著屏東市,古名阿緱即將在2026年建城200年,屏東(市)人,又會以什麼樣的視野,來看待這件事?

這樣想著,#臺灣府城大南門城及南門公園 、#臺南孔子廟及廟外街廓 策展作品,能有一些呼應吧!此區的攝影作品,緊鄰古蹟,甚至在大南門牆上的作品,透露文資與城市並存的概念。臺南雖為古都,但仍有隨著經濟發展、時代變遷而城廓、建物消逝的情形,策展團隊顯然留意此一面向,水交社文化園區展場,便有部分不復見場景的「府城紀事」作品。

有關城市發展、常民生活、居住正義與文資保存,彼時的紛紛擾擾、功過不在於何人一時半刻言語爭鋒中定論。透過攝影師記錄,無論南鐵東移後建築痕跡、海安路拓寬、中國城今昔,皆定格在圖像之中,留待後人觀看,內心自有分寸。

而待在南門公園的感覺,讓L想跟有意觀展的朋友說:請緩一緩步調,讓當下更有餘裕沉浸在影像環境中,感受數百年來時光流逝——樹苗如何茁壯、城門如何嬗變,街廓如何翻新——腦中自然而然浮現「天地悠悠」喟嘆。

在大南門牆上的作品,透露文資與城市並存的概念。臺南雖為古都,但仍有隨著經濟發展、時代變遷而城廓、建物消逝的情形,策展團隊顯然留意此一面向,水交社文化園區展場,便有部分不復見場景的「府城紀事」作品。

在大南門牆上的作品,透露文資與城市並存的概念。臺南雖為古都,但仍有隨著經濟發展、時代變遷而城廓、建物消逝的情形,策展團隊顯然留意此一面向,水交社文化園區展場,便有部分不復見場景的「府城紀事」作品。



​騎Ubike看展,累了還可以坐下來小吃小甜


行前兩天,我們發現展區集中在南門路一帶,而距離最遠的兩站點相隔大約2公里、半小時腳程。有運動習慣、腳力好的人,或是去日本玩多多長途步行的人,那麼準備一雙好的步行鞋,這樣的距離一定難不倒你!

如果像L欠訓練,那麼準備一張事前和Ubike系統綁定好的支付卡,就可以輕鬆兜風、簡單停車、無痛看展、開心吃喝。如此流暢的觀展體驗,精神、心靈與腹肚pak‑tóo兼顧,再次感受到策展團隊的細膩與用心了(食遇清單請見底下留言)。

熄燈前一訪: 憫堂書店 MingtangBooks


一日台南小旅行最後一站,我們造訪即將在3月1日歇業的憫堂書店。

我們是從水交社文化園區起頭,往北行的方向觀展,終點到臺南孔子廟及廟外街廓。後續在附近吃過晚餐,步行大約5-10分鐘就可以到憫堂書店。書店在18點開門營業,我們行程恰能銜接上去。

Google地圖顯然拿台南巷弄不是很有辦法,是我們造訪這家店的小趣味,不過滿幸運沒有迷失在巷弄裡,很快就遇到小趣味二:書店對面的阿伯彷彿深怕我們耐不住性子隨即離開,他推開住家大門隔著門縫說:店有開,內面lāi‑bīn有開。

因為都市傳說這兒不能拍照的樣子,請原諒我們沒有放書店照片。

會想來憫堂書店,一切都是緣分。在網路上,不太有媒體平台報導該店內容,印象中L是在年初偶然得知憫堂,那時想著有天要過去走走。後來跟友人約看展,剛好知道憫堂將在3月1日歇業,一併排程。

可能是因為頭家全場台語,我不禁跟著轉換聲道;可能是文史影像類的書籍;可能是一些新舊物件擺放起來的視覺平衡;也有可能是一陣陣的檜木味——如果有平行時空,也是L開書店的時空,那麼憫堂的擺設與氛圍,絕對是L放進其一時空裡的書店。

雖然和裡面的物件與紙本萍水相逢,但還真找到一直想珍藏的1980年代雜誌,也解鎖與頭家能聊上幾句攝影節,除了感到世界真小之外,也算是一種旅行的圓滿囉。

不知道為什麼,走的時候,感覺以後憫堂書店還是會在。過幾年再來台南國際攝影節,還能在某條巷弄通道繞來繞去,看見轉角處透著微光的屋子,引領讀者走進憫堂書店2.0。


⊛時遇書店 𝐵𝐼́-𝐻𝑂́ 𝐵𝑂𝑂𝐾𝑆
美好生活,時時相遇
屏東市一人書店 ✕ 安靜空間
🏠屏東縣屏東市公勤街𝟖𝟒號
☎️𝟎𝟖-𝟕𝟑𝟔𝟗𝟎𝟕𝟗
📪𝐛𝐢𝐡𝐨𝐛𝐨𝐨𝐤𝐬@𝐠𝐦𝐚𝐢𝐥.𝐜𝐨𝐦
https://www.facebook.com/bihobooks

7會員
52內容數
開店荊棘路。記錄我在屏東披荊斬棘和貴人相助的故事。 在籌設書店的日子裡,每天利用半小時,回顧當天發生什麼事(盡量啦)。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