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我的Flickr變成Geisha(藝妓)討論串了

忽然,我的Flickr變成Geisha(藝妓)討論串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事情要從在十年前遊日歸來,把在八坂神社偶遇節分慶典照的幾張相片傳上Flickr說起。

raw-image

搭著『舞伎家的料理人』熱潮,大家對於什麼是舞伎,什麼是藝伎或許已有概念。但十年前的我還沒有這些「知識」,盲目地覺得只要是在祇園出現,裝扮完整的或許就是藝伎吧。把照片傳了,全部上了「Geisha」的標籤,不一會就收到回應:「這應該是旅客喔」、「那應該是舞伎誰誰誰」。不到兩天,這幾張照片下滿滿都是用英文討論畫面中哪個女孩是哪家的(置屋)的哪位,哪個已經出道很久,應該快要可以升上藝伎的留言。是的,用英文,留言的是幾位南美洲的朋友。迅速又深入的留言讓我瞠目結舌,試著和他們小聊一下,原來藝伎在中南美洲有為數不小的粉絲團,粉絲中幾位少數有到過日本,大部分都是靠著網路「追星」,連「見習生」都如數家珍,甚至還有粉絲央求我把偶像的相片(如果我有的話)全數上傳,可見有多狂熱。

這位剛升上舞伎

這位剛升上舞伎



我問怎麼知道是旅客扮裝還是舞伎或藝伎等專業人員呢?這些粉絲們說舞伎或是藝伎的衣服、領子、頭飾都有特殊的規定,而頭飾、髮型更是每年要更新的,所以一看就知道哪些是真正的舞伎或是藝伎。根據『舞伎家的料理人』內容,在節分的表演場,舞伎也會上台獻奉他們的舞蹈給神明,祈求來年平安。在節慶現場,也有藝伎參與之後的撒福豆活動。




看著越來越多的Flickrer們你一言我一語從和服樣式到布料,舞伎髮型到頭飾,與舞伎藝妓們所隸屬的表演場討論起來,剛入行的舞伎也都像明星般有一群粉絲示愛。不只藝妓舞伎,連旁邊吹奏樂器的師傅(Jikata Geiko,有時也負責舞蹈)都能一一唱名,反而照片主人我完全插不上嘴,這時也見識到網路的無遠弗屆,天涯若比鄰。

我也好喜歡這些音樂師傅,每一位都很有味道

我也好喜歡這些音樂師傅,每一位都很有味道

今年節分又將登場,現場是哪些新成員上場?剛烤好的黃豆又是什麼滋味?剛好在京都的朋友不妨去現場親炙那節慶熱鬧氣息,順便抓一把福氣。

延伸閱讀:

福は内、鬼は外

「藝者geisha」、「藝妓geiko」或「舞妓maiko」


avatar-img
解璇玫的沙龍
36會員
120內容數
小小的,美好的,日常滋味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解璇玫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碧雅翠絲對湖區保存的貢獻,不僅在於避免該處遭到過渡開發的破壞,更重要的是藉由協助、支持長期在這塊土地辛勤耕耘的農人們傳統的生活方式,碧雅翠絲讓湖區的風光「活生生的」被保留下來,漫步湖畔,隱約傳來牧農們豪邁笑語,牛群悠然在坡地間跺步,遊人所感受的就是這百年不變的鄉村生活氣氛。
兩位老倫敦對倫敦的歷史、建築如數家珍,看著兩位眉飛色舞的指著哪棟建築說著哪位文人的韻史故事,以及建築的不同風格,總是會讓人有1001夜的迷幻感覺,希望腳步能一直走下去,故事能一直聽下去。
夜,已然來到,金黃色的聚落與海沈睡。
馬祖,是我第一個島嶼經驗,在十年前。 這幾年有機會接觸認識推廣馬祖話的掐米、以馬祖閩東語書寫的劉宏文老師,以及在桃園推動的「桃園。馬祖。人」計畫,還有更多不知道名字的活動與戲劇,馬祖的活力與韌性,一如當時在當地感受到的。 在一系列的影像與書寫中,獻上十年前的馬祖。
有時候,無用的東西反而是見證歲月時間的印記。
知道鳥取砂丘是因為植田正治,我想,有很多人也是。 去砂丘前並沒有什麼想像,畢竟我不會也無法拍編導式的擺拍,我單純只想看看,那個一望無際的砂丘是什麼樣子,風吹過來的話,又會是什麼光景?
碧雅翠絲對湖區保存的貢獻,不僅在於避免該處遭到過渡開發的破壞,更重要的是藉由協助、支持長期在這塊土地辛勤耕耘的農人們傳統的生活方式,碧雅翠絲讓湖區的風光「活生生的」被保留下來,漫步湖畔,隱約傳來牧農們豪邁笑語,牛群悠然在坡地間跺步,遊人所感受的就是這百年不變的鄉村生活氣氛。
兩位老倫敦對倫敦的歷史、建築如數家珍,看著兩位眉飛色舞的指著哪棟建築說著哪位文人的韻史故事,以及建築的不同風格,總是會讓人有1001夜的迷幻感覺,希望腳步能一直走下去,故事能一直聽下去。
夜,已然來到,金黃色的聚落與海沈睡。
馬祖,是我第一個島嶼經驗,在十年前。 這幾年有機會接觸認識推廣馬祖話的掐米、以馬祖閩東語書寫的劉宏文老師,以及在桃園推動的「桃園。馬祖。人」計畫,還有更多不知道名字的活動與戲劇,馬祖的活力與韌性,一如當時在當地感受到的。 在一系列的影像與書寫中,獻上十年前的馬祖。
有時候,無用的東西反而是見證歲月時間的印記。
知道鳥取砂丘是因為植田正治,我想,有很多人也是。 去砂丘前並沒有什麼想像,畢竟我不會也無法拍編導式的擺拍,我單純只想看看,那個一望無際的砂丘是什麼樣子,風吹過來的話,又會是什麼光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