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總是這樣開始的:剛踏上陌生的土地時總有股惶惶不安的感覺,甚至茫然;要呼吸了一會兒的空氣,踩踏了幾處所在,或是吃了喝了,與當地人講上幾句話後,才有腳踏實地的感覺,才覺得與這個地方有所連結。
初到北竿時也是這樣,從芹壁走往橋仔聚落的途中還在空間轉換的迷惘中。在橋仔吃完淡菜,與店主人聊了兩句後,心才定了下來。陽光下走回芹壁,聚落與初到時的灰暗截然不同,花崗岩石塊砌成的房子在陽光下閃耀。依著山勢層層落落的方正房子,襯著藍色的海天,這美麗的景色果然不負「馬祖地中海」的稱號。
馬祖的建築屬於閩東建築,而芹壁的閩東家屋是馬祖少數完整的閩東建築聚落。在極盛期有約100多戶在此居住,但在捕蝦漁業蕭條後人口外流,聚落人數便大量減少。而此地聚落建築保持相對完整,縣政府在2000年啟動芹壁聚落古厝修復計畫,進行「聚落保存、老屋再生」和「閒置空間再利用」,修復後以公辦民營的方式交由民間業者經營民宿與餐廳,我住的民宿大概就是其中之一。
在聚落外側漫步瀏覽這花崗石建築群,方正高大的房子,在金黃色的外牆上留著戰爭的痕跡。斑剝的碑牌上寫著「消滅朱毛漢奸」、「光復大陸」、「支援軍事作戰」等字眼,讓芹壁與其他渡假地有著截然不同的氛圍,還好這些字碑已被海風撫平了殺戮之氣,但,總是有那麼一點嚴肅的感覺。八月底的平常日,又是颱風將近的時間點,遊客稀落,整個聚落很安靜。我沿著階梯深入聚落,長著青苔的石階看得出歲月的痕跡,幾處黝黑、幾處崩落。拾階而上,發現聚落深處的房舍不若外圍氣派完整,有些房舍簡陋,也有房舍老舊,周圍的石塊剝落了幾處,這樣卻更能讓人看清楚閩東建築的構造:在石牆內側嵌著木造的建築體,精巧的木門與二樓突出的美人靠,不難想像三、四十年前這裡漁業、商業興盛之時的繁榮景象。無奈人口外移多時,有更多房舍屋頂崩落毀壞,更有些房子只剩前後兩面山牆。走在石階上,石牆邊,兩旁的花草和樹木恣意而生,倒有些像在歐洲的古老城堡中悠遊的感覺。
順著山勢往上走,眼前出現的是在制高點的一條馬路,頗寬,想必是島上重要幹道。站上馬路,眼前望去又是另一面開闊的海景,啊,我站在島嶼的中央呢!沿著沒走過的小路轉回芹壁,穿過人家家門前菜園後的通道,眼前黃澄澄的夕陽掛在海平面上,周圍漸漸暗了,只有海波上的金黃閃光持續閃耀,我不禁深吸一口氣,停下腳步怔怔地望著這無法言喻的美景。
回過神,有個女聲問了句話,但我聽不懂,原來是出門澆菜的婦人用福州話問了什麼。看反應知道我是外地人,他轉而用華語問我:「來玩嗎?」,我回過頭去答:「是啊。」,但眼睛仍捨不得地回望大海。婦人微笑地說:「很漂亮噢,我們這裡就是這樣的風景。」,再和他聊聊日常的柴米油鹽水電後,便與他道別。
夜,已然來到,金黃色的聚落與海沈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