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並非無懼,而是就算害怕依舊面對
週末連假,搭車回台東的火車上,後座的乘客手機播放出來,怪裡怪氣談話的聲音也很大聲,我心裡敢怒不敢言,息事寧人的態度,帶起了耳塞,不予理會,沒多久一旁的兒子顯得也很煩躁,我問他說,需要我跟後座的人反應嗎?兒子說算了啦,忍一時海闊天空之類的話,我想到幾件事,第一、要是妻子在旁邊,我想他會不卑不亢的請對方關掉音響,請他小聲說話;第二,我發現逃避正視問題,反而會在內心產生更大的衝突,隱忍到最後,有可能會以更加激烈的爆發;第三、兒子顯然也跟我有類似不愛面對的性格,也許我可以用成年人的方式,給他應有的示範。於是,我鼓起勇氣轉過身去,勁量壓抑我想要藉由生氣給自己壯膽的情緒,顯然不是太成功,音調仍然有些高亢,對方並沒有抬頭看我,只是喋喋不休的跟空氣「對話」,我恍然發現,這個人顯然精神狀況不太正常,我遇見神經病了!接下來他手機開始播放蚊子的聲音,他還會不時佯裝拍打蚊子,發出巨大聲響,我發現自己的血脈噴張,漸漸平緩,心中的不滿,在說出口後,已經紓解,對方是否改變,已不太重要,更何況,他可能是個神經病,我唯一擔心的事,他會不會做出不理性的事情,對於惱人的聲響,我反倒是可以平靜以對。
公司性格測驗,結果並不是我喜歡的,比方說愛搞孤僻,害怕衝突,外表冷靜,內心波濤洶湧..似乎在說我是一個懦弱的人,其實我不喜歡這樣的自己啊,似乎並不符合成功人士印象,赫然發現,我不給自己做自己,所謂的成功,只有一種方式?偽裝成另外一個假面人,是成功嗎?
我試著告訴自己,「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性格沒有對錯,父母給的,個性沒有好壞,生長環境造就的,我能夠控制的是我的行為,不愛衝突,不表示我無法處理衝突,也許正因為如此,我更該肯定自己的勇氣。勇敢,並非無懼,勇敢,是就算害怕,仍舊一往無前。
我仍不擅長處理衝突(conflict)情境,練習正視(confrontation)問題,或許是我可以開始下手練習的地方,不卑不亢則是應抱持的態度。
吸引力法則?
回台東住在二姐家,每次跟姊姊聊天,總是覺得很有收穫,我想我們都有著一種特質,總是想要更進步,更多的追求,特別是在情緒心靈的方面,或許是因為我們都有些匱乏,最近姊姊上了薩提爾的課程,似乎頗有體悟,也或許是我可以去的追求的面向。
接納自己,是我跟姊姊在探討的一個主體之一,特別是對於過去發生對的、錯的、好的、壞的,不帶價值判斷的看著,真的可以嗎?我似懂非懂,似乎是說,這一切始於覺察,很多時候,並不會覺察自己早已開始自我批判。
吸引力法則是我們另一個討論的話題,「幻想」著中樂透,那麼中樂透這件事,在我們的腦海中,已經發生了,不必等到中獎,也許開獎才是夢幻的破滅,不開獎,永遠可以擁有中獎的想像,開獎之後,就失去了想像的空間,或許我們期待的不來,不須急躁,沒有實現的夢想,至少也沒有被否認,有夢最美,在我們的夢中,所求不就己經實現?
功課
跟姐聊到一半,我心緒開始飄忽,我跟姐說,我有功課要做,無法跟他專心談話,姊姊說,你的功課好多喔,對啊,也沒有老師,我每天仍有做不完的功課,工作之餘,每天要靜坐冥想、寫日記、準備馬拉松比賽有訓練課表、每週要寫一篇文章,買了健身房的會員,應該要常去游泳、瑜伽、重訓...,姐問:我享受這些過程嗎?我說:我享受「做完」功課,跑步的過程,我未必享受,寫作的過程,有時腦袋空空,意思是我痛苦了半天,就是為了享受那登頂的霎那?受苦與成就,會不會太不成比例了呢?首先是,登頂的快樂,不只是在巔峰的短短幾分鐘,延續的快樂,在山下是有機會不斷重現的。當然,若能夠在旅程開始、過程、結束,都同樣享受,豈不更加美好?旅途前的期待、旅途中的體驗、旅途後的回憶,形成整體的美好行程,就算無法登頂,也不是失敗。
這個星期看了些書,也是我給自己的功課之一,幾本書跳著看,有所謂的經典《小王子》、《湖濱散記》,暢銷書《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回到台東家,又意外讀了外甥女的《解憂雜貨店》。
《小王子》據說很暢銷,有點像是寓言童話故事,但我看不出太大的心得,也許我太像作者所說的「大人」,忙碌在功利的世界,失去了純真的眼光,但很想跟作者說,你老人家何苦拐彎抹角,有話不能直說嘛?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也是童話故事改編,不確定為什麼主角是隻蛤蟆?蛤蟆先生是因為困頓而去尋求諮商師幫助,其實我認為每個人都需要有心理諮商師,不見得是因為有缺陷,就像是每個運動選手都應該有個教練,即使世界第一也都需要教練,不是因為不夠好,而是想要更好,因為「沒有最好,只有更好!」諮商師當然最好是專業的,其實我們身邊的家人朋友們,都是業餘的諮商師,或許有高明與一般分別,但總是好過自己吞嚥難以自行消化的情緒,朋友光是拉出一段距離,就是已經很好的起始點。《蛤蟆先生》的觀點,對我並不全然陌生,有些心理學觀點過分簡化,但也因為簡化,變得容易吸收,我印象最深刻之一的是,我們心中都住著一個小朋友,有著憤怒、悲傷、快樂與恐懼的基本情緒,還有一個父親或母親,或者慈愛與嚴厲的,最重要的,莫要忘了我們也是一個成年人,有能力以不卑(小孩狀態)不亢(父母狀態)的態度處理問題。
《湖濱散記》就像是《戰爭與和平》、《傲慢與偏見》之類的經典名著,就是書名耳熟能詳,內容從來也沒能好好看過的書,我還很假掰的買了英文版本,看了半天只懂得梭羅先生親手蓋了一個屋子,在名叫做Walden的小池塘邊,一住兩年兩個月,叨叨絮絮說了許多,不知是因為生字太多,還是悟性不夠,我感到不知所云,中文版本我恐怕仍是有困難的吧,但我一不錯二不休,再買了有聲書,打算邊聽邊看,讓聲音帶著閱讀進度,就算讀不懂,也可以「看」完整本書,閱讀一定要是享受的嗎?有時我把它當作功課來做。
《解憂雜貨店》記得是在上個公司,同事推薦的一本書,算起來也是八、九年前讀的,最近剛好另一同事提及,回台東就在房間一角瞥見,也是一種吸引力法則?其實只有書名記得,內容一時想不起來,重讀之後,才又逐漸喚起記憶。故事場景發生在一個雜貨店,貫穿了三十三年的現在與未來,劇情當然是很不可思議,但作者縝密的邏輯,又不至於顯得荒謬,一點一滴的揭露,充滿了原來如此的讚嘆,一路佈局,結束前再逐一收割,一切都恍然大悟般的合理。雜貨店裡的「諮商師」,其實不過幾個不成材的小混混,但因為他們沒有包袱,赤裸坦率的真話,反而直指人心最虛偽脆弱的一面,拉開三十三年的觀點,也提供截然不同的視野,尋求諮商的人,不見得需要別人的建議,只是在諮商一來一往的過程中,幫助自已的思考,畢竟最後需要做出選擇的人,還是我們自己。結論是《解憂雜貨店》是本高度娛樂又富含寓意的一本書,不愧是本暢銷之作。
連續假期,快閃台東,見了平常不見的人,看了平常沒空看的書,呼吸東台灣的空氣,累積了另一層的想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