獻給想改變命運的人!-----了凡四訓(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2 分鐘

○ 袁了凡先生教授兒子【改過容易成功】的心法 :

【原文】何謂從心而改。過有千端。唯心所造。吾心不動。過安從生。學者於好色好名好貨好怒種種諸過。不必逐類尋求。但當一心為善。正念現前。邪念自然汙染不上。如太陽當空。魍魎潛消。此精一之真傳。過由心造。亦由心改。如斬毒樹。直斷其根。奚必枝枝而伐。葉葉而摘哉。大抵最上治心。當下清淨。才動即覺。覺之即無。苟未能然。須明理以遣之。又未能然。須隨事以禁之。以上事而兼行下功。未為失策。執下而昧上。則拙矣。

【譯文】什麼是從念頭上改呢 ? 過失缺點有千百條,都是從念頭一想一動,接著口說、身行,做下種種惡言、惡行。自己念頭不想不動,罪過從哪裡生呢 ?

學習的人對於喜好男、女色(出軌、淫慾);喜好追求名聲(行善是為有好名聲;喜歡上電視);喜好購買物品滿足貪欲(浪費、奢侈);習慣常常發脾氣等等各種罪惡過失,不必一一去尋求。

只要一個念頭專注、理會在善的那一邊去,念念都是利益眾生、利益社會、利益國家,沒有絲毫自私自利的念頭,就是正念現前,邪惡念自然不會出現。就猶如太陽在天上,全部的黑暗都消失,這是最精要的方法,是 諸佛菩薩、古聖先賢的唯一真傳教育。

一切過失都由念頭所造,改過也從念頭上改起。就猶如要砍斷毒樹,直接挖砍掉它的樹根,何必去一一砍斷樹枝,摘除樹葉。最好的改過之法是修正觀念,不動惡念,在當下心念清淨,自己一動惡念就要察覺,一察覺就消除惡念,不再想它,惡念自然消無。

如果還做不到從念頭上改,不得已而求其次,就是要明理,道理明白了,邪惡念自然汙染不上。如果明理的功夫也做不到,就只好在自己的過失缺點上,去一件一件改除。

改過之法從念頭上改起並且同時從事相上改除惡言、惡行,這是很好的改過策略;若是只從事上去改言行,而不明理改正觀念,就會事倍功半,改過法就笨拙了。


【原文】顧發願改過。明須良朋提醒。幽須鬼神證明。一心懺悔。晝夜不懈。經一七二七。以至一月二月三月。必有效驗。或覺心神甜曠。或覺智慧頓開。或處冗沓而觸念皆通。或遇怨仇而回瞋作喜。或夢吐黑物。或夢往聖先賢。提攜接引。或夢飛步太虛。或夢幢幡寶蓋。種種勝事。皆過消罪滅之象也。然不得執此自高。畫而不進。

【譯文】所以發願改過,明面上可以請良友時刻提醒自己,念頭上就須鬼神監察證明,真正下決定努力改過不再犯,晝夜都不懈怠。經過七天、十四天,直到一個月、二個月、三個月後,鍥而不捨,必定有感應效驗出現。

有時覺得心神喜悅開闊;有時覺得智慧頓開;或是處理的事務繁忙雜亂也能條理清晰,輕而易舉的解決;有時遇到冤家對頭不會怨恨發脾氣,能歡喜以善心禮節來對待;或是在夢中吐出黑色的東西;或是夢到諸佛菩薩在夢中跟你說法;或夢到在空中飛行、騰雲駕霧;或夢到佛國、天宮寶幢寶蓋的七彩光明景象。這些種種勝事,都是改過行善、罪過消滅的現象,可是不可就因此而自滿,自以為已經做得很好了,就停止腳步不再繼續改過行善。


【原文】昔蘧伯玉當二十歲時。已覺前日之非而盡改之矣。至二十一歲。乃知前之所改未盡也。及二十二歲。回視二十一歲。猶在夢中。歲復一歲。遞遞改之。行年五十。而猶知四十九年之非。古人改過之學如此。吾輩身為凡流。過惡蝟集。而回思往事。常若不見有其過者。心粗而眼翳也。

【譯文】過去古賢【蘧伯玉】 (春秋時代衛國大夫),在二十歲時,就知道改過自新,斷惡行善,且已經覺得從前之過失都改除了。可是到二十一歲天天努力,改了一年,還是覺得改得不徹底;到二十二歲回顧二十一歲時,就猶如在作夢一般,改的不究竟。

如此年復一年,日日改過行善,到了五十歲,回頭仔細想想,覺得過去四十九年所作的過失還未除盡。古人改過行善的學問如此嚴謹,這是非常值得我們效法的。我們身為凡夫俗子之流,過惡之多有如刺蝟身上的刺一般,聚集在一起,而回頭想想過去的歲月,好像沒有查覺到自己有什麼過錯,這是因為太粗心,心、眼昏聵,所以看不到自己的罪過。


【原文】然人之過惡深重者。亦有效驗。或心神昏塞。轉頭即忘。或無事而常煩惱。或見君子而赧然消沮。或聞正論而不樂。或施惠而人反怨。或夜夢顛倒。甚則妄言失志。皆作孽之相也。苟一類此。即須奮發。捨舊圖新。幸勿自誤。

【譯文】可是一個人的罪過惡事深重的,也有一些現象可驗證。有的是心理糊里糊塗,變得沒有記性轉頭就忘;或是明明無人招惹、無是非之事,卻常常自我煩惱擔憂;或是見到正人君子,自己很難為情;或是聽到正直、正當的言論見解,自己不喜歡聽、不能接受;或是幫助人、送禮施人,別人雖接受卻不感激,自己反遭怨恨;或是夜晚作惡夢,語無倫次,醒不過來。

以上這些都是作惡多端、罪惡深重的現象。如果有自己有一樣這種現象,就必須馬上發奮振作,捨棄惡念惡言惡行,走向行善之道謀求新的人生,不可耽誤自己。

raw-image

(積善之方)

【原文】易曰。積善之家。必有餘慶。昔顏氏將以女妻叔梁紇。而歷敘其祖宗積德之長。逆知其子孫必有興者。孔子稱舜之大孝。曰。宗廟饗之。子孫保之。皆至論也。試以往事徵之。

楊少師榮。建甯人。世以濟渡維生。久雨溪漲。橫流衝毀民居。溺死者順流而下。他舟皆撈取貨物。獨少師曾祖及祖惟救人。而貨物一無所取。鄉人嗤其愚。逮少師父生。家漸裕。有神人化為道者。語之曰。汝祖父有陰功。子孫當貴顯。宜葬某地。遂依其所指而窆之。即今日兔墳也。後生少師。弱冠登第。位至三公。加曾祖祖父如其官。子孫貴盛。至今尚多賢者。

【譯文】《易經》曰:「積累功德行善之家庭,必定有許多餘福庇佑興旺下一代。」過去顏氏要將女兒嫁給叔梁紇時,述說叔梁紇往上一代一代的祖宗,都是長年積德行善的人家,所以預料他們家的子孫一定會興旺。

孔子稱讚「舜」是大孝子,是孝順父母盡孝心的模範,後代子孫會立宗祠祭祀他,子孫會一代接一代興旺的傳承下去,都是至理名言。現在我用歷史上這些積善之家,他的後人發達顯貴的事蹟例子來證明。

少師楊榮,建甯人,他的先祖世世代代都是從事於河上擺渡(渡船)的行業,家境艱苦。有一次久雨溪水暴漲,淹沒了鄉村民居,也淹死了很多人。溺死者順流而下,一般人划著船都去撈取貨物,不顧淹在水中的人,唯獨楊榮的曾祖父、祖父只有救人,絲毫不拿漂浮的財物。( 少師 : 是太子的老師)

鄉里人看到都嘲笑他們的作為,都說他們愚笨,救人有何用? ( 不要財物只救人,這是積德) 到楊榮父親出生,家境漸漸富裕,此時有一位神人化作道長,告訴楊榮的父親 : [ 你的祖父曾救過很多人,有功德,子孫一定會顯貴。],並指示他一塊風水很好的寶地,死後可葬其地。

楊榮的父親便將他的祖父葬在道長所指之地,就是現在所說的「白兔墳」。後來生下楊榮,他二十歲考中進士,官位一直做到三公。皇帝追封他的曾祖、祖父、父親為少師,子孫多有官位且昌盛,現在還有很多賢人。( 這是以楊榮一家來證明 :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 少師是屬於三公之一)


【原文】鄞人楊自懲。初為縣吏。存心仁厚。守法公平。時縣宰嚴肅。偶撻一囚。血流滿前。而怒猶未息。楊跪而寬解之。宰曰。怎奈此人越法悖理。不由人不怒。自懲叩首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如得其情。哀矜勿喜。喜且不可。而況怒乎。

宰為之霽顏。家甚貧。饋遺一無所取。遇囚人乏糧。常多方以濟之。一日有新囚數人待哺。家又缺米。給囚則家人無食。自顧則囚人堪憫。與其婦商之。婦曰。囚從何來。曰。自杭而來。沿路忍饑。菜色可掬。因撤己之米。煮粥以食囚。後生二子。長曰守陳。次曰守址。為南北吏部侍郎。長孫為刑部侍郎。次孫為四川廉憲。又俱為名臣。今楚亭德政。亦其裔也。

【譯文】有一位浙江寧波人,楊自懲先生在縣衙當文書官,他心地仁厚,推己及人、守法、公平,當時縣官(市長)非常嚴肅,有次偶然鞭打一個囚犯,打得滿身是血,怒氣還未消,楊自懲心生憐憫,便跪下替此囚犯求情。縣官說 : [ 怎奈此人越法悖理,使人無法不生氣。],楊自懲叩首說 : [ 朝廷本身有過失,人民對朝廷失去信心,如他真的作惡多端應該重判,長官你也要憐憫他,不能心喜,喜尚且不可,怎可發怒? ]

縣官聽楊自懲一番話後,深思後便不發怒了。楊先生家境非常貧窮,一切賄賂、餽贈都不收取,大公無私。有時遇到囚犯缺糧,想方設法請慈善人家捐糧幫助囚犯,令他們吃飽。有一天新來的幾個囚犯沒飯吃,自家中又缺米,若給囚犯吃,自家人沒得吃,若只顧自己,囚犯又很可憐。於是與妻子商量,妻子問 : [ 囚犯從何地來? ],楊先生說 : [ 從杭州來,一路上忍著飢餓,面黃肌瘦。]

因此將家中的米分出一半,煮粥給囚犯吃。之後楊先生生了二個兒子,長子名叫守陳;次子名叫守址。官位各是南北吏部侍郎(行政院副部長);長孫是刑部侍郎(法務部副部長);次孫是四川欽差大臣(首席法官)。他的子孫都是有名的賢德大臣。現在楊楚亭、楊德政也都是楊先生的後代。


【原文】昔正統間。鄧茂七倡亂於福建。士民從賊者甚眾。朝廷起鄞縣張都憲楷南征。以計擒賊。後委布政司謝都事。搜殺東路賊黨。謝求賊中黨附冊籍。凡不附賊者。密授以白布小旗。約兵至日。插旗門首。戒軍兵無妄殺。全活萬人。後謝之子遷。中狀元。為宰輔。孫丕。復中探花。

【譯文】明朝英宗正統年間,盜賊【鄧茂七】在福建地區危害作亂,民間追隨他一起作亂的人很多。英宗派鄞縣的【張楷】帶兵南征,最後用計平定叛亂。鄧茂七被抓後仍有許多餘黨,朝廷又委派布政司 (中央掌管軍事機關) 的謝都事,搜殺東路的餘黨,【謝都事】先想方法蒐集賊黨的名冊,凡不附屬於賊黨的,密秘授以白布小旗。(都事、都憲都是一個官名)

官兵進城搜查時,有小白旗插在門上的,就嚴禁官兵騷擾錯殺,保全萬人活下來。之後謝都事的兒子謝遷,考中狀元,官位做到宰相(行政院長),孫子也考中探花。


【原文】莆田林氏。先世有老母好善。常做粉團施人。求取即與之。無倦色。一仙化為道人。每旦索食六七團。母日日與之。終三年如一日。乃知其誠也。因謂之曰。吾食汝三年粉團。何以報汝。府後有一地。葬之。子孫官爵。有一升蔴子之數。其子依所點葬之。初世即有九人登第。累代簪纓甚盛。福建有無林不開榜之謠。

【譯文】福建林氏的先祖母好善,常常做粉團送於窮人,有人來要就給,毫無吝嗇厭倦。有一仙人化作道長,每天都來索取六七個粉團,祖母也每日給,每天歡歡喜喜地做,三年如一日。(莆田 : 福建)

這位仙人知道老太太出於真誠救人,就告訴她 : [ 我每日吃你六七個粉團,吃了三年,我以什麼來報答你呢? ],你家後面有一塊寶地,將來死後葬其地,你的子孫作官的人就會像一升芝麻那麼多。她的後代依照道長的話,將林氏葬在其地。果然第一代就有九個人中進士,累代作官的人很多,所以在福建有「無林不開榜」這一句話,只要每當辦科舉時,中舉人、進士的,林家人最多。


文章摘錄翻譯自《了凡四訓》講記

祝大家福慧雙修 法喜充滿 !! 阿彌陀佛!!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幸福的人生
27會員
134內容數
太上感應篇,相傳晉抱朴子葛淵所作。開宗明義曰:[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蓋彰善癉惡,勸誡世人,知所警惕,而有所趨避取捨! 稽之內典:[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一切行事、善惡、禍福、吉凶、悔吝之間,有其果者,必有其因。施之人者,報受諸己;如形影之相隨,聲響之相應。廣宇宙自然之理,釐然不爽!
幸福的人生的其他內容
2024/03/26
○印光大師法語 : ---【修禪者】、宗教【修行者】須要改過行善方為真修道者。 人人都需要正義和正直,國家社會要安定更是需要正直。 正直的標準是什麼呢? 是在個人,還是在社會風俗中? 人人都自認為正直之時,其實卻不是;而社會認為不正直之事,其實卻是真正的正直。 古聖先賢為你說明何謂【正直】的標準!!
Thumbnail
2024/03/26
○印光大師法語 : ---【修禪者】、宗教【修行者】須要改過行善方為真修道者。 人人都需要正義和正直,國家社會要安定更是需要正直。 正直的標準是什麼呢? 是在個人,還是在社會風俗中? 人人都自認為正直之時,其實卻不是;而社會認為不正直之事,其實卻是真正的正直。 古聖先賢為你說明何謂【正直】的標準!!
Thumbnail
2024/01/30
印光大師及[ 太上老君 ]強調了做好人和明白因果報應的重要,以及給出了許多證例證明這些道理。
Thumbnail
2024/01/30
印光大師及[ 太上老君 ]強調了做好人和明白因果報應的重要,以及給出了許多證例證明這些道理。
Thumbnail
2024/01/02
○ 印光大師法語 : --- 龍鳳子女來自於(父)母親修身修德,篤行其職責。 ○男人為一家之主的角色,對於女子的言語要謹慎思考分辨,以免不孝父母,使家庭崩毀。 ○人類習慣喜新厭舊的愚行,對一切物質應該要節儉惜物,對於親友要長情珍惜故舊。 ○善人表裡如一,誠信待人;惡人是口是心非,表裡不一。
Thumbnail
2024/01/02
○ 印光大師法語 : --- 龍鳳子女來自於(父)母親修身修德,篤行其職責。 ○男人為一家之主的角色,對於女子的言語要謹慎思考分辨,以免不孝父母,使家庭崩毀。 ○人類習慣喜新厭舊的愚行,對一切物質應該要節儉惜物,對於親友要長情珍惜故舊。 ○善人表裡如一,誠信待人;惡人是口是心非,表裡不一。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以下為蔡師兄現場請示開示時的精華淬句(由筆生紀錄並經過蔡師兄與多位師兄姐多次校正),歡迎多多流通分享!道理就這些,事實就是如此,務必持續看,哪天就突然開竅了!   →電子檔案下載:https://drive.google.com/drive/folders/1wjgPbqyYMQDnDT  
Thumbnail
以下為蔡師兄現場請示開示時的精華淬句(由筆生紀錄並經過蔡師兄與多位師兄姐多次校正),歡迎多多流通分享!道理就這些,事實就是如此,務必持續看,哪天就突然開竅了!   →電子檔案下載:https://drive.google.com/drive/folders/1wjgPbqyYMQDnDT  
Thumbnail
妄念成幻想,這是多數人的記憶,也是我的記憶。我們常常會起很多妄念與幻想,比如說:發大財,工作上位,等等。當一個人能力不足時,這些妄念會成為自己的絆腳石,一路走來坎坎坷坷,最後受傷的是自己。因此消除這些妄念是最重要的功課,如何消除這些妄念,就是消除過多的慾望,當慾望不在了,自然就心寬了,心寬就坦蕩了,
Thumbnail
妄念成幻想,這是多數人的記憶,也是我的記憶。我們常常會起很多妄念與幻想,比如說:發大財,工作上位,等等。當一個人能力不足時,這些妄念會成為自己的絆腳石,一路走來坎坎坷坷,最後受傷的是自己。因此消除這些妄念是最重要的功課,如何消除這些妄念,就是消除過多的慾望,當慾望不在了,自然就心寬了,心寬就坦蕩了,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阿伯說:「修行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修行的考驗也很多,並不好修;然而,只要用心,道心會隨著努力的程度逐漸堅固。」 近日在修行群組裡討論,一位師姐分享:「每個人都有習氣、都有盲點,只是多跟少的差別而已。修行,就是要把握當下,歷事練心,去除無明、貪嗔癡。」當下聽到這句話真的好動容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阿伯說:「修行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修行的考驗也很多,並不好修;然而,只要用心,道心會隨著努力的程度逐漸堅固。」 近日在修行群組裡討論,一位師姐分享:「每個人都有習氣、都有盲點,只是多跟少的差別而已。修行,就是要把握當下,歷事練心,去除無明、貪嗔癡。」當下聽到這句話真的好動容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聖嚴法師《放下的幸福》─煩惱與愚癡: 「眾生都不知道自己的愚癡是假的,不是永恆的。然而就是因為眾生不知道愚癡是愚癡,才把苦當成樂,一直在愚癡顛倒中。所以,只要知道愚癡為何,就不會以苦為樂,而佛法就是當眾生遇到煩惱時,讓我們提高警覺的良方。」 學佛之後,知道因果輪迴,有因必有果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聖嚴法師《放下的幸福》─煩惱與愚癡: 「眾生都不知道自己的愚癡是假的,不是永恆的。然而就是因為眾生不知道愚癡是愚癡,才把苦當成樂,一直在愚癡顛倒中。所以,只要知道愚癡為何,就不會以苦為樂,而佛法就是當眾生遇到煩惱時,讓我們提高警覺的良方。」 學佛之後,知道因果輪迴,有因必有果
Thumbnail
了凡四訓: 第一篇 立命之學 第二篇 改過之法 第三篇 積善之方 第四篇 謙德之效 了凡四訓這本書,是中國明朝袁了凡先生所作的家訓,教戒他的兒子袁天啟: 1-認識命運的真相。 2-明辨善惡的標準。 3-改過遷善的方法。 4-行善種種的效驗。 傳達積德及謙虛以改造他自己命運的經驗,來「現身說法」;可以
Thumbnail
了凡四訓: 第一篇 立命之學 第二篇 改過之法 第三篇 積善之方 第四篇 謙德之效 了凡四訓這本書,是中國明朝袁了凡先生所作的家訓,教戒他的兒子袁天啟: 1-認識命運的真相。 2-明辨善惡的標準。 3-改過遷善的方法。 4-行善種種的效驗。 傳達積德及謙虛以改造他自己命運的經驗,來「現身說法」;可以
Thumbnail
★人人為了生活、夢想,很辛苦的長時工作,但又時常的憂慮,自己所努力獲得的家庭、工作等物質生活會失去,患得患失。 以下的[知過不改,知善不為],就是太上老君教導我們,要有正確的觀念志向,告訴我們為何會失去我們所在乎的事物的原因,及要如何能順利的擁有我們所在意的夢想或是工作事業的方法,解決我們的憂慮!
Thumbnail
★人人為了生活、夢想,很辛苦的長時工作,但又時常的憂慮,自己所努力獲得的家庭、工作等物質生活會失去,患得患失。 以下的[知過不改,知善不為],就是太上老君教導我們,要有正確的觀念志向,告訴我們為何會失去我們所在乎的事物的原因,及要如何能順利的擁有我們所在意的夢想或是工作事業的方法,解決我們的憂慮!
Thumbnail
「若器倒覆,及縱向上然不潔淨,並雖潔淨若底穿漏」此乃斷器三過。斷器三過六種想,病想,醫想,藥想,療病想,善士想,久住想。這六種想念過經典的人都知道,可是往往很難去修持住。現在就來簡略這六想概念如何修持慢慢菩提路。 思惟說法所有勝利,發起承事大師及法,以何意樂加行而說,於何等境應說不說所有差別。 發起
Thumbnail
「若器倒覆,及縱向上然不潔淨,並雖潔淨若底穿漏」此乃斷器三過。斷器三過六種想,病想,醫想,藥想,療病想,善士想,久住想。這六種想念過經典的人都知道,可是往往很難去修持住。現在就來簡略這六想概念如何修持慢慢菩提路。 思惟說法所有勝利,發起承事大師及法,以何意樂加行而說,於何等境應說不說所有差別。 發起
Thumbnail
何謂從心而改。過有千端。唯心所造。吾心不動。過安從生。學者於好色好名好貨好怒種種諸過。不必逐類尋求。但當一心為善。正念現前。邪念自然汙染不上。如太陽當空。魍魎潛消。此精一之真傳。 了凡先生教授人都可以學習照做的改過之法,改過就是行善,同時有罪惡深重、德善深厚的驗證現象,人人都可反思自己是否過惡太多?
Thumbnail
何謂從心而改。過有千端。唯心所造。吾心不動。過安從生。學者於好色好名好貨好怒種種諸過。不必逐類尋求。但當一心為善。正念現前。邪念自然汙染不上。如太陽當空。魍魎潛消。此精一之真傳。 了凡先生教授人都可以學習照做的改過之法,改過就是行善,同時有罪惡深重、德善深厚的驗證現象,人人都可反思自己是否過惡太多?
Thumbnail
袁了凡先生對兒子說,一生要保持謙虛、改過的觀念、言行。 並將親身努力奉行【功過格】的心得,傳授給兒子,教授他改過、明理的方法。第一要有羞恥心;第二要有畏懼心;第三要有勇猛心。 並且勉勵兒子不要懈怠、效仿聖賢的心法、言行,方能有幸福的人生。
Thumbnail
袁了凡先生對兒子說,一生要保持謙虛、改過的觀念、言行。 並將親身努力奉行【功過格】的心得,傳授給兒子,教授他改過、明理的方法。第一要有羞恥心;第二要有畏懼心;第三要有勇猛心。 並且勉勵兒子不要懈怠、效仿聖賢的心法、言行,方能有幸福的人生。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來文照登: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本世的善惡緣,除了過去世的造作外,這世的心性好壞和是否用心修行,更是重要的。」   「修行要修清淨心、不動心,每個念頭都要作光明想;心思要清淨,若是雜思多,起惡念,就會跟外道相應。」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來文照登: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本世的善惡緣,除了過去世的造作外,這世的心性好壞和是否用心修行,更是重要的。」   「修行要修清淨心、不動心,每個念頭都要作光明想;心思要清淨,若是雜思多,起惡念,就會跟外道相應。」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