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需要「數位解毒」一下嗎?

你也需要「數位解毒」一下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你覺得「出門沒帶手機」,或是「手機在外面沒電了」,哪一個比較可怕?


前幾天在IG限時動態詢問大家意見,結果顯示「出門沒帶手機」讓人更焦慮,表示手機真的是人們不可或缺的生活用品了,沒帶手機可能連付款都不行!


先前寫過一些關於社群媒體如何影響身心健康的文章,想要多瞭解的可以看看Netflix紀錄片《Social Dilemma》。

影片中邀請過去曾在Google,臉書,Instagram 社群媒體工作的前工作人員,談談這些社群媒體如何用演算法操控了人們逐漸社群媒體的上癮症狀,以及看起來無害的滑手機,讓我們逐漸過上無法想像沒有手機的日子。

去年在邀請我演講的單位裡,對國小學生的演講內容已經多數聚焦在網路交友和誘騙;青少年則是關於社群媒體如何影響審美觀;而大學生則是在如何增加因為社群媒體引起的焦慮與自卑心理。

總而言之,所有年齡層都有相關的議題就是網路與社群媒體,手機方便了我們的生活,但是也讓我們沒有它彷彿活不下去!

去年12月底我去了歐洲旅行一個月,我原先想只要買一張歐洲的sim卡給我先生使用,它可以分享網路給我,殊不知真是太天真了。

首先在沒有網路的地方,一路上我只能不斷地連機場、車站、火車或是餐廳商店的Wi-Fi。

基本上常常心理處在一種需要網路但沒有的惱怒心理,即使有時候請波爾分享給我,也會因為他暫時沒有用手機,網路就斷線了!(那個瞬間我也覺得我的理智線要斷了)


之後發生更荒謬的事,就是義大利的四天旅行,我連手機都忘記帶上(收聽81集podcast就知道,生活上不能信任我,我從小就常忘記東西)。

就這樣依靠波爾先生拍照留念,他也安慰我手機沒網路,有沒有帶沒有差太多,帶了可能還會被偷(哪門子安慰法?)

所以我從一開始的慌張不適應,到逐漸習慣沒有手機的生活。

反而在旅行期間更投入在當下的風景或與友人相處的時光,沒有手機讓我分心,無法上傳動態或回朋友訊息,久了也沒那麼不安了,由此可知習慣還是可以養成的。

即使回來之後發現有一些工作或私人訊息沒有回覆,但整體而言沒有什麼實際的損失,而且其實也沒有那麼多人找(大家怕沒手機會錯過什麼重要的事,但並不一定有這麼多事,還有還是有其他方式可以聯繫的)。

以我個人的親身實驗結果顯示,旅行那四天的焦慮感和錯失恐懼感(FOMO)急速下降,心情也平穩許多,因為再焦慮也不能怎麼樣,不如放棄一直想著手機的念頭。

如果你有機會試試一兩天放下手機,數位解毒一下吧,或許會有驚訝的發現喔!



avatar-img
不務正業邱總監/邱意婷諮商心理師的沙龍
65會員
76內容數
從我的生涯經歷,以及我曾經訪談過的人物,還有書籍的閱讀,對生涯探索有更多不一樣的思考方式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 今天工作時,和個案聊到每段人生經歷和做過的工作,如果可以不在意別人的眼光,那就只是一段段有意義的時光。 ⁡ 「走過的路不會白費」,這句話可以完全體會的人,多半是要有些年紀(我認為至少要25歲以上),才會真的有感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 從我開始做不務正業邱總監這個專頁後,就在想我曾經學過的這些專業
「你家裡一定很有錢,才可以出國念書吧!」、「在國外一定過得很爽,沒什麼壓力吧!」、「花了這麼多錢,那你英文應該很厲害吧!」 以上這些言論,或許是身為留學生的你曾經聽過的,但聽到時或許也覺得心裡挺不平衡的話。或許並沒有生活拮据,但在海外生活的辛苦,唯有你真的親身經歷過,才能懂得那種辛苦。 回想自己曾經
⁡ ⁡ 這一週追了《台北女子圖鑑》到第五集,覺得沒有太深的感觸。並不是因為南北偏見的大戰,而是「想成為怎樣的自己」,這個出發點好像很薄弱,好像只是想「成為像台北人的樣子」,但不知道為什麼? ⁡ 雖然我也是北漂族,但對主角從一開始追求成為台北的一份子,到越高的職場或社會地位,卻越覺得空虛。 ⁡ 所以這
⁡ 今天工作時,和個案聊到每段人生經歷和做過的工作,如果可以不在意別人的眼光,那就只是一段段有意義的時光。 ⁡ 「走過的路不會白費」,這句話可以完全體會的人,多半是要有些年紀(我認為至少要25歲以上),才會真的有感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 從我開始做不務正業邱總監這個專頁後,就在想我曾經學過的這些專業
「你家裡一定很有錢,才可以出國念書吧!」、「在國外一定過得很爽,沒什麼壓力吧!」、「花了這麼多錢,那你英文應該很厲害吧!」 以上這些言論,或許是身為留學生的你曾經聽過的,但聽到時或許也覺得心裡挺不平衡的話。或許並沒有生活拮据,但在海外生活的辛苦,唯有你真的親身經歷過,才能懂得那種辛苦。 回想自己曾經
⁡ ⁡ 這一週追了《台北女子圖鑑》到第五集,覺得沒有太深的感觸。並不是因為南北偏見的大戰,而是「想成為怎樣的自己」,這個出發點好像很薄弱,好像只是想「成為像台北人的樣子」,但不知道為什麼? ⁡ 雖然我也是北漂族,但對主角從一開始追求成為台北的一份子,到越高的職場或社會地位,卻越覺得空虛。 ⁡ 所以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