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儉」的現代意義

2023/03/15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儉」是節制消費之意。在我中學時代,國文課曾學過一篇清代[李文炤]寫的<儉訓>,開頭就說「儉,美德也」。
古代的人普遍不富裕,為了換取生活所需或應付無法預期的災難,錢要省著花;再者,古代工業不發達,物資倚賴手工、人力生產製造,產量無法充分供應,所以要呼籲愛惜使用,叮嚀世人「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古人提倡「儉」,期使一人或一家免於匱乏,安度生存危機,自然是美德。
為地球環境的永續美好而節制消費 (陳傳義 拍攝)
今天,許多人比起古人寬裕得多,花錢不必像老祖先考慮再三了,就算遇上急難,現代社會的互助制度,鮮少令人因為囊中空虛而陷入絕境;另外,現代工業大量生產,運輸發達,不必擔心物資缺乏。那麼,在21世紀裡,還有必要提倡「儉」嗎?當然有,而且非常重要,但是我們要賦予「儉」字新的意義--不再只著眼於個人的存活和裕足,而是為地球所有物種與人類的延續而節制消費。且容鄙人簡述其間的道理。
我們知道,人類所消費的農產品和工業製品,其生產、運輸過程中,必須消耗許多能量、資源,而經過消費之後,則成為我們不要,甚至有害的垃圾、廢棄物。當今大量生產與消費的模式,使人類可用的物資越來越少,快速趨於耗盡,而廢棄物則快速在環境中積聚。於是衍生海洋魚源枯竭,農產漸感養不起全球人口,潔淨的淡水逐漸不敷需求等等後果;而人類排入大氣中的廢氣、煙塵、二氧化碳,以及流進大海的塑膠垃圾,則已導致溫室效應加劇,極端氣候愈發頻繁,塑膠微粒侵入食物鏈,PM2.5空污粒子滲入人們的內臟與血液。這些在在都危及地球上每一個生命,甚至令某些物種面臨滅絕,人類也無法脫逃。我們消費越巨量,各種問題就越嚴重。
海漂的垃圾和嚴重的空汙,危及所有生命 (圖片取自網路)
欲解決上述問題,有賴各國政府合作,擬訂政策以抑制人口膨脹,管控汙染,減排廢棄物,並鼓勵新科技的發明,以求加速滌除遺留在環境中的垃圾與汙染物,或提升回收效率。然而這些事大多數人其實難以著力,沒關係,我們可以從踐行節制消費的生活來做出貢獻--
 養成省水省電省油習慣,實踐適量消費而不超量浪費,使地球資源不過早耗盡;
 將所購買的物品多發揮使用機會,不為虛榮、流行而太快汰換丟棄,也可轉讓給別人繼續利用,以延遲物品變成垃圾,讓製造與消費過程產生的環境汙染物減緩累積,降低傷害;
 在無關健康衛生情況下,盡量避免使用一次性物品,諸如包裝袋、容器、飲食器具等等;
 樂於使用回收再製商品,以鼓勵資源回收,不致變成散入環境的垃圾。
每一個人的努力儘管棉薄,卻不可忽視,假若能集合千萬人一同努力,成效必定更加明顯,為地球上所有生物大大減輕生存壓力,為環境的清明潔淨往前推進一步。如此為天地萬物而「儉」,其情操莊嚴,其目標良善,肯定是更崇高的美德。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13會員
110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