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兩會後成功集權 卻對政權危機仍一籌莫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中共在3月的前兩週召開了政權的橡皮圖章立法機構和最高政治諮詢機構的年度會議。到3月13日兩會結束時,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已經獲得了中國國家主席的第三個任期,確定了幾個親信的關鍵職位,並推動了改革,使政府基本上屈從於黨務系統。
長期以來,習近平一直在鞏固權力,著眼於排擠派系對手,提高北京的「執政能力」,從而更好地帶領中共政權走出危機。到目前爲止,習近平在權力鬥爭中取得了進一步的成功,但在執政能力方面幾乎沒有看到任何突破。我們認爲,習近平最近的集權鬥爭充其量只能略微增強北京的治理能力,甚至還可能適得其反。

黨領導政府

在中國的黨政機關平行運作的體系中,黨一直凌駕於政府之上。然而,從20世紀80年代到最近習近平的第二個任期,黨政之間的劃分更加清晰,部分原因是鄧小平在市場化改革時期與派系敵人作鬥爭並使公務員隊伍專業化。這意味着政府在制定和執行政策方面擁有一定程度的權力和脫離黨的「自治權」。
然而,擁有一個更「專業」的政府也有其弊端。中國共產黨對政府的控制力減弱,腐敗有了更大的滋生空間,包括官商勾結和一些基層組織的「黑社會化」現象增加。現在通過牢固確立黨對政府的領導,習近平希望解決一些危及政權的執政問題,推動政治和經濟改革,如2013年十八屆三中全會上公佈的改革,並消除北京長期沒有解決的「政令不出中南海」問題。
在兩會上,習近平通過第三次擔任國家主席、人事調整和改組國務院,對政府重新實施「黨和中央集中統一領導」。
在政府改革的過程中,成立了三個新的部門,以促進政權的科技發展,更好地監管金融部門,並監督中共科技極權社會的建設。改革計劃還試圖解決諸如金融監管、食品供應、中國人口迅速老齡化和人事管理等問題。兩會後,中共還設立了五個新機構,以加強黨中央對金融、科技、社會和港澳事務的領導,此舉間接削弱了國家對這些領域的控制。
加強黨對國家領導的最引人注目的人事調整是任命習近平執掌浙江時的前秘書和親信李強爲總理。在李強作爲總理的第一次記者會上,他只是一個聽命於習近平的「辦公室主任」,而不是一個有自己想法的政權二把手,他主要是重複中共的政策要點,而沒有具體說明他打算如何解決困擾該政權的無數問題。
同時,四個副總理的位置被習近平的親信或效忠者佔據,前辦公廳主任丁薛祥擔任第一副總理。許多新任國務院的部長也是習近平的人,幾乎沒有江胡時代的遺老。殘餘的江派在最高領導層中保留了一些影響力,他們中的三個人擔任了關鍵職位,這一新情況可能是與習近平陣營進行政治妥協的結果。趙樂際和王滬寧在中共二十大上提高了政治局常委的排名,並分別被任命爲新一屆的全國人大委員長和全國政協主席。韓正將取代習近平的長期盟友王岐山擔任國家副主席。

新瓶裝舊酒

習近平的人事調整和政府機構改革不太可能幫助他提高領導層的治理能力。
首先,習近平身邊可能有很多忠於他的人和親信,但其中有不少人缺乏經驗或資格勝任其職位。例如,習近平的一些新任副總理雖然曾經學習過金融或經濟,但並沒有在國家層面管理經濟和金融事務的經驗。新任總理李強也沒有管理國家經濟和在國家層面從政的經驗,他是直接從上海被提拔到中央政府的。在需要實際能力比忠於黨的「集中統一領導」更重要的關鍵時刻,最高領導層的經驗不足可能會使習近平反受其害。
如果浸染了黨文化的官員們不放棄低效和起反作用的執行政策的手段,那麼精簡官僚機構和使國務院服從於黨中央的努力也將是徒勞的。在執行「清零」政策時,習近平領導層已經告誡官員們不要採取過度或「一刀切」的方法當局努力控制疫情時,這些舉措幾乎肯定會導致許多地方發生悲劇。將個人利益置於黨的利益之上的官員有一種「寧左勿右」的傾向,在執行中央政府的命令時走極端。而與之相反的是,一些認爲當地發展沒有前途的官員可能會對黨中央進行消極抵抗(「躺平」等)。無論是哪種情況,中共官員的陋習都有可能使北京為使政府更加靈活有效而作出的努力付之東流,這反過來又使習近平領導層更難將政權從嚴重的危機中拯救出來。

強化認知

對習近平來說,更糟糕的是,他最近爲提高中國政府效率以維護政權並在以後挑戰美國所做的努力,可能會招來更多麻煩。美國及其盟友可能會更加警惕,他們認為習近平正在採取具體行動來規避他們最近爲應對中共威脅而採取的行動,因而加倍與中共對抗。
習近平在兩會上的舉動和聲明也會加強美國及其盟友的看法,即中共一心想要推翻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並堅持其在台灣和俄烏衝突上的「修正主義」立場。值得注意的是,習近平說以美國爲首的「西方國家」對中國進行了「全方位的遏制、包圍和壓制」,而他的外交部長秦剛在一次新聞發佈會上恢復「戰狼」作風,爲北京的外交政策辯護,並呼應習近平對美國戰略態勢的評估。
總而言之,習近平在兩會上的舉動可能會加劇而不是緩解中共政權面臨的各種國內外危機。習近平本人可能會受到更嚴格的檢視,並因黨的所有弊病而受到指責。隨着政權生存空間的縮小,習近平可能越來越被迫考慮自己的政治遺產的問題。
※ 想要更多更深入的分析,請成為透視中國會員
avatar-img
3.2K會員
73內容數
「透視中國」團隊不受中共政權的影響,完全獨立。這對於我們提供中共精英政治的真實信息和分析至關重要。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透視中國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美國政客和主流媒體「小題大作」作將中國間諜氣球事件上升至「中國入侵」。 ◎中國間諜氣球事件讓拜登政府有意外收穫,可以達到一石多鳥的效果。 ◎事件讓美國對華政策正從「反習不反中共」向「反習又反中共」發展。
就像最初的蘇聯首先成工發射人造衛星一樣,中國間諜氣球和它潛在的意義可能會引發全球對如何對待共產黨中國的思考。這對習近平和中共來說是個壞兆頭,並可能預示着中國的政治黑天鵝。
大規模的人死於疫情,可能會導致中共精英對習近平和整個政權完全失去信心,並想辦法自保和維護自己的利益。隨著習近平和中共在國內外受到更大的壓力,就可能會催化中國出現政治黑天鵝,並引發「柏林牆時刻」。
數字人民幣由於定位在現金,若廣泛使用,將給脆弱的中國金融系統帶來更大的不穩定。若推廣不出去,將成為新的雄安新區式爛尾樓。
目前中國房地產業面臨的不是行業恢復景氣的問題,而是巨大泡沫何時引爆金融危機的問題。
無論派系鬥爭是否是胡錦濤事件的一個因素,江派可能不久就會發現自己被架在火上烤。
◎美國政客和主流媒體「小題大作」作將中國間諜氣球事件上升至「中國入侵」。 ◎中國間諜氣球事件讓拜登政府有意外收穫,可以達到一石多鳥的效果。 ◎事件讓美國對華政策正從「反習不反中共」向「反習又反中共」發展。
就像最初的蘇聯首先成工發射人造衛星一樣,中國間諜氣球和它潛在的意義可能會引發全球對如何對待共產黨中國的思考。這對習近平和中共來說是個壞兆頭,並可能預示着中國的政治黑天鵝。
大規模的人死於疫情,可能會導致中共精英對習近平和整個政權完全失去信心,並想辦法自保和維護自己的利益。隨著習近平和中共在國內外受到更大的壓力,就可能會催化中國出現政治黑天鵝,並引發「柏林牆時刻」。
數字人民幣由於定位在現金,若廣泛使用,將給脆弱的中國金融系統帶來更大的不穩定。若推廣不出去,將成為新的雄安新區式爛尾樓。
目前中國房地產業面臨的不是行業恢復景氣的問題,而是巨大泡沫何時引爆金融危機的問題。
無論派系鬥爭是否是胡錦濤事件的一個因素,江派可能不久就會發現自己被架在火上烤。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中共官媒人民日報重申中國經濟以「公有制」為主體,復歸社會主義經濟的道路!這項評論形同打臉胡錫進。三中全會《決定》中國走上向社會主義復歸的道路、揭示大變局,也可能發生大亂局! 三中全會《決定》毫無解方,中國社會瀰漫不滿情緒,「習式蕭條」已成為熱詞潮語! 中國經濟走不出困境,現在屬於垃圾時間,大勢已去!
中俄關係生變?中國禁止高官帶公務手機到俄羅斯    自由 20240708 2022年2月4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俄羅斯總統普廷在備受矚目的會晤中,精心策劃了一場團結和友誼的展演,宣布2國之間的情誼「上不封頂」。儘管如此,中俄之間仍難以建立真正的信任關係,只是因為雙方的共同目標是破壞美國領導的全
Thumbnail
中國在城市搞「國進民退」,國有企業已佔到85%以上,接著農村搞「集體經濟公有制」,「人民公社」就不遠了!中國的「共同富裕」就可徹底落實了! 只是,好不容易改革開放努力,總算熬出頭,卻遇上習近平的共同富裕、新冠疫情、美中貿易戰的澆熄洗禮,中國人的「中國夢」,恐怕會是「辛辛苦苦幾十年、一覺回到解放前」!
Thumbnail
國民黨與民眾黨推動國會改革的行動引發討稐。美國《外交家》雜誌最近發表的一篇文章強調,台灣新任總統才剛上任,立法應避免忽略民主程序而急於改革;該文章還提出改革內容可能對中國有利,暗示「北京或成台灣匆忙通過新法案的得利者」。但該文章的撰文團體,去年共20位重要政策官員及學者組成的訪團拜會民進黨,雙方就對
被中共定調「賴清德與蕭美琴是獨獨配」的民進黨政府,賴清德上任後牽動美中台三方關係。中共從過去反獨促統,轉而優先遏制外部勢力、其次反獨、接續促統。   美國對中政策無論強度或優先順序都排第一順位,而對台政策是置於美中對抗之下,如此態勢很難在短時間內落幕,如果中國期待美國大選是美中關係的契機,恐
Thumbnail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最近訪問了歐洲,包括法國、塞爾維亞和匈牙利。他在不同國家的訪問引發了不同的公眾反應,包括對他在巴黎高規格接待的不滿、塞爾維亞民眾對中塞關係的正面看法以及匈牙利民眾對於中國的反應複雜。習近平此次訪問對中國與大歐互動產生重要影響,但也引起了爭議。
Thumbnail
這本書深入分析了21世紀中國的政治現實。作者指出學界對中國經濟成就存在誤解,忽略了專制政府的管制策略及體制下的黑暗面。他將書分為五個部分,探討領導人、政府言行、行動、生產、及中國本質。書中指出黨國體制是核心,意識形態是合理化權力的關鍵。習近平時代的中國面臨權力集中和未來展望的挑戰。
習近平於上任後2015年進行的軍事改革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歷史上的一次重大轉型,由三個陸海空軍種改為六種軍種,增加火箭軍、戰略支援部隊、聯勤保障部隊。把原本隸屬參謀總部的中央軍委聯合作戰指揮中心提高直屬中央軍事委員會,習近平自兼任軍委聯指總指揮。 原本支援三軍(陸海空)的戰略支援部隊、聯勤保障部隊,變
Thumbnail
習近平跟美國失敗的關係策略,現在已經是個遙遠的記憶。他於二○一三年提出這個宏圖大略時相對只是個新手領導人,初任共產黨總書記未滿一年,而如今,習近平已深信美國要往死裡打壓中國。先是歐巴馬的轉向亞洲政策,緊隨著是川普的貿易和科技戰,要和敵意如此之重的國家重新建構一段新關係
中國政治櫥窗秀2024年的兩會落幕,外界注意到有一些跟以往不同,如總理後會記者會取消,或是會期顯然縮短,且未見人事案如國務委員的缺額排上議程。其次,就看習近平與李強的報告,講了哪些又哪些沒有講,這些異常於是引起外界對中國政治脈動的高度關注。 在眾多關注中,李強報告中提及「祖國統一」,引發台灣媒體的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中共官媒人民日報重申中國經濟以「公有制」為主體,復歸社會主義經濟的道路!這項評論形同打臉胡錫進。三中全會《決定》中國走上向社會主義復歸的道路、揭示大變局,也可能發生大亂局! 三中全會《決定》毫無解方,中國社會瀰漫不滿情緒,「習式蕭條」已成為熱詞潮語! 中國經濟走不出困境,現在屬於垃圾時間,大勢已去!
中俄關係生變?中國禁止高官帶公務手機到俄羅斯    自由 20240708 2022年2月4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俄羅斯總統普廷在備受矚目的會晤中,精心策劃了一場團結和友誼的展演,宣布2國之間的情誼「上不封頂」。儘管如此,中俄之間仍難以建立真正的信任關係,只是因為雙方的共同目標是破壞美國領導的全
Thumbnail
中國在城市搞「國進民退」,國有企業已佔到85%以上,接著農村搞「集體經濟公有制」,「人民公社」就不遠了!中國的「共同富裕」就可徹底落實了! 只是,好不容易改革開放努力,總算熬出頭,卻遇上習近平的共同富裕、新冠疫情、美中貿易戰的澆熄洗禮,中國人的「中國夢」,恐怕會是「辛辛苦苦幾十年、一覺回到解放前」!
Thumbnail
國民黨與民眾黨推動國會改革的行動引發討稐。美國《外交家》雜誌最近發表的一篇文章強調,台灣新任總統才剛上任,立法應避免忽略民主程序而急於改革;該文章還提出改革內容可能對中國有利,暗示「北京或成台灣匆忙通過新法案的得利者」。但該文章的撰文團體,去年共20位重要政策官員及學者組成的訪團拜會民進黨,雙方就對
被中共定調「賴清德與蕭美琴是獨獨配」的民進黨政府,賴清德上任後牽動美中台三方關係。中共從過去反獨促統,轉而優先遏制外部勢力、其次反獨、接續促統。   美國對中政策無論強度或優先順序都排第一順位,而對台政策是置於美中對抗之下,如此態勢很難在短時間內落幕,如果中國期待美國大選是美中關係的契機,恐
Thumbnail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最近訪問了歐洲,包括法國、塞爾維亞和匈牙利。他在不同國家的訪問引發了不同的公眾反應,包括對他在巴黎高規格接待的不滿、塞爾維亞民眾對中塞關係的正面看法以及匈牙利民眾對於中國的反應複雜。習近平此次訪問對中國與大歐互動產生重要影響,但也引起了爭議。
Thumbnail
這本書深入分析了21世紀中國的政治現實。作者指出學界對中國經濟成就存在誤解,忽略了專制政府的管制策略及體制下的黑暗面。他將書分為五個部分,探討領導人、政府言行、行動、生產、及中國本質。書中指出黨國體制是核心,意識形態是合理化權力的關鍵。習近平時代的中國面臨權力集中和未來展望的挑戰。
習近平於上任後2015年進行的軍事改革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歷史上的一次重大轉型,由三個陸海空軍種改為六種軍種,增加火箭軍、戰略支援部隊、聯勤保障部隊。把原本隸屬參謀總部的中央軍委聯合作戰指揮中心提高直屬中央軍事委員會,習近平自兼任軍委聯指總指揮。 原本支援三軍(陸海空)的戰略支援部隊、聯勤保障部隊,變
Thumbnail
習近平跟美國失敗的關係策略,現在已經是個遙遠的記憶。他於二○一三年提出這個宏圖大略時相對只是個新手領導人,初任共產黨總書記未滿一年,而如今,習近平已深信美國要往死裡打壓中國。先是歐巴馬的轉向亞洲政策,緊隨著是川普的貿易和科技戰,要和敵意如此之重的國家重新建構一段新關係
中國政治櫥窗秀2024年的兩會落幕,外界注意到有一些跟以往不同,如總理後會記者會取消,或是會期顯然縮短,且未見人事案如國務委員的缺額排上議程。其次,就看習近平與李強的報告,講了哪些又哪些沒有講,這些異常於是引起外界對中國政治脈動的高度關注。 在眾多關注中,李強報告中提及「祖國統一」,引發台灣媒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