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益加劇的地緣政治和經濟風險最終將轉化爲習近平領導層的政治風險。
中國與美國之間的緊張關係在習近平與美國總統拜登於2023年11月舉行親自會晤前的幾個月有所降溫。舊金山峰會後的一段時間裏,美國和中國似乎進入了一個緩和期,一些觀察家稱之爲「新冷戰」。
這種緩和(如果有的話)是短暫的。2024年3月底,拜登政府開始指責中國出口過剩產能,支持俄羅斯對烏克蘭的戰爭,並與關切中國的盟友合作。華盛頓的舉動似乎是由最近的事態發展和長期遏制中共威脅的持續努力引發的,很可能會加劇習近平領導層面臨的政治和地緣政治風險。
自2024年開始,美國、英國和其他國家的經濟學家和媒體一直在對中國的產能過剩表示擔憂,並擔心會再次出現「中國衝擊」。拜登政府在3月下旬更加突出地強調了這一問題。
3月27日,美國財政部長耶倫(Janet Yellen)在佐治亞州的一次演講中說,中共當局過去對鋼鐵和鋁等行業的支持導致了「大量的過度投資和產能過剩,中國企業希望以壓低的價格向國外出口」。現在,「我們看到太陽能、電動汽車和鋰離子電池等『新』行業產能過剩」。耶倫還說,「中國的產能過剩扭曲了全球價格和生產模式,傷害了美國企業和工人,也傷害了世界各地的企業和工人。」
耶倫4月5日在廣州出席美國商會活動時說,中國「直接和間接的政府支持」正在「導致產能大大超過中國國內需求以及全球市場所能承受的水平。」她還說:「正如我之前所說,中國太大了,無法通過出口實現快速增長。如果政策只著眼於創造供給,而不是同時創造需求,就會產生全球溢出效應。」
中國拒絕接受耶倫關於其政策正在造成工業產能過剩的評價。根據中共官方喉舌新華社關於耶倫與國務院總理李強4月7日在北京會晤的報導,李強敦促美國「不要把經貿問題變成政治或安全問題」,而是要從「市場導向和全球視角」來看待產能問題。然而,李強的反駁不可能動搖華盛頓對這一問題的關注,和在未來採取行動懲罰和勸阻中國出口電動汽車、鋰離子電池和太陽能電池板等關鍵產品的過剩產能。
拜登政府也一直在加強針對中國的「科技戰」。據路透社報導,拜登政府在4月8日那一週向荷蘭施壓,要求其主要芯片製造商ASML Holding NV停止爲中國的一些工具提供服務。知情人士還說,華盛頓還希望增加一份限制中國芯片製造工廠接收荷蘭設備的名單。路透社在另一篇報導中表示,荷蘭很可能會與美國一道收緊對華出口限制。
4月初,拜登政府開始加強與日本和菲律賓的聯盟關係。
4月10日,拜登總統和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在華盛頓舉行會談,宣佈了一項軍事協議,該協議將重組駐日美軍司令部,並加強兩國之間的作戰計劃和演習。兩天前,AUKUS防長在一份聲明中說,兩國 「正在考慮與日本就AUKUS第二支柱先進能力項目進行合作」。
在 4 月 11 日拜登、岸田和菲律賓總統小馬科斯的三方會晤中,三位領導人對中國在南海的 「危險和侵略行爲」、東海局勢以及台灣海峽和平與穩定的必要性表示了 「嚴重關切」。三國領導人還決心 「推進三邊防務合作,包括通過我們三國和其他合作夥伴之間的聯合海軍訓練和演習」。
與此同時,拜登政府一直在警告其盟友,中國對俄羅斯的支持正在加深。
據英國《金融時報》4月5日報導,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在4月1日那一週的會議上警告歐盟和北約外長,北京正在「以令人擔憂的規模」援助莫斯科,並提供「工具、投入和技術專長」。一名知情人士說,布林肯的警告是「明確的」。該人士還說:「發生了轉變,會議室裏的人都感覺到了……這是一個新的發展。這非常引人注目。」
美國財政部長耶倫4月6日在廣州會見中國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時也對他說,包括中國公司在內的任何公司「不得爲俄羅斯對烏克蘭的戰爭提供物質支持,包括對俄羅斯國防工業基地的支持」,並警告說「如果這樣做,將會產生嚴重後果」。4月8日,耶倫在北京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說:「任何銀行如果促成把軍事或軍民兩用商品轉移至俄羅斯國防工業基地的交易,都會面臨美國制裁的風險。」
拜登政府對中國施加壓力,可能有幾個原因。首先,有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中共構成了威脅,而且人們也越來越意識到這一點,包括中共在南海騷擾菲律賓船隻和在台灣海峽中線上的滋擾、針對美國和英國的網絡攻擊以及其他影響力行動。其次,俄羅斯在烏克蘭的攻勢使前線面臨崩潰的危險,華盛頓越來越擔心中國爲維持莫斯科的戰爭努力所做的一切。第三,今年年底將舉行美國總統大選,拜登總統有動力表現出對中國的強硬態度,並與民衆的情緒保持一致。
美國加大對中國的壓力很可能會加劇困擾中共政權的諸多危機。例如,美國爲解決中國產能過剩問題而徵收的新關稅和採取的其他貿易行動將損害中國的出口,並對迅速惡化的中國經濟造成另一個拖累。美國的盟國和其他國家也可能採取類似的貿易行動,以儘量減少另一次「中國衝擊」的影響,這就讓中共當局更加頭疼。同時,如果美國及其盟國開始制裁支持俄羅斯的中國公司和中共當局,中共當局將更加難以吸引急需的外國資本和投資來穩定中國經濟的下滑。
中國日益加劇的地緣政治和經濟風險最終將轉化爲習近平領導層的政治風險。企業、投資者和政府在做出與中國相關的決策時,必須考慮到習近平和中國共產黨日益增長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