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習李鬥」的政治傳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不管謠言真假,但有關習近平的各種政治謠言表明,黨內對他所實施的災難性政策的不滿情緒正在上升。
英文原文於2022年5月17日在 VISIONTIMES 發表
作者:透視中國高級分析員 Larry Ong
根據4月底開始流傳的眾多網絡謠言,習近平對上海和中國其他地區爆發的新冠疫情的糟糕處理,使這位國家領導人陷入了嚴重的困境,甚至他最親密的同僚也不再尊重他的權威。
在中英文圈子中廣為流傳這些流言中,最突出的是關於習近平和中共國家總理李克強之間的分歧。
儘管各種危機考驗着中共的形象和執政能力,但如果與中共的正常運作、派系鬥爭和政權政治發展的現實一起分析,這些傳聞往往缺乏可信度。然而,這些謠言的時機和流行程度表明,國內外許多人都希望習近平下台,而這位中國領導人確實面臨其「強人」統治的風險。

習近平正失去權柄?

4月23日,中文圈出現了一則謠言,稱多名全國人大代表寫信給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栗戰書,要求將「賊近平」趕下臺。
一天後,一個關於中共辦公廳主任丁薛祥和廣東省省長王偉中取代上海市委書記李強和上海市長龔正的傳聞開始流傳。
5月2日,有傳言稱,習近平在領導中共的政治局常委擴大會議上宣佈放棄權力,並在中共二十大上退位。傳言還說,李克強將接管中央政府的運作,並在黨代會上正式接任中國和中共的領導人。
一些中國「自媒體」人士後來報道了這一傳聞,其中包括加拿大博主「老燈」,他聲稱一名黨內安全人士告訴他,一場「政變」導致了習近平下臺。
5月11日,《華爾街日報》援引「接近決策層的政府官員和顧問」的話報道說,李克強正在「力促」習近平,以「回調一些引導中國遠離西式資本主義並部分導致中國經濟放緩的措施」。
《華爾街日報》的消息來源稱,李克強是習近平最近放鬆房地產限制、放鬆對私營科技公司打壓的舉動,以及幫助受「清零」政策影響的工廠復工復產的幕後推手。
文章還說,李克強正試圖影響他的接班人的選擇,而汪洋和胡春華「可能正在獲得支持」。同時,習近平的「理想人選」李強「對上海新冠疫情的處理方式招致了黨內的一些批評」。
汪洋是7名中共政治常委的成員,而胡春華是25名政治局委員之一,也是李克強手下4名副總理之一。
在《華爾街日報》的文章中,李克強被描述爲一個「務實」的官員,他在視察後瞭解到習近平的政治運動所造成的災難,並正在努力消除這些損害。同時,習近平被認爲是一個極權主義的領導人,與政權創始人毛澤東一樣,將「意識形態置於旨在保持經濟強勁的務實舉措之上」。這篇文章在英文界的中國觀察界引起了一些關注。

實際發展

儘管這些謠言令人浮想聯翩,但當它們與中共的正常運作或中國政治舞臺的實際發展並列時,很容易被反駁。
首先,全國人大代表們最近沒有人被清洗,習近平的盟友栗戰書不會讓那些嚴重羞辱其政治靠山的人免受打擊。上海的最高領導層也沒有發生變化;李強和龔正仍在執政。
關於習近平被李克強取代的謠言,無論是自願還是通過「政變」,都被習近平主持5月5日的政治局常委會議所否定,他在會上加倍強調了「清零」政策的正確性。中共官媒連續數日強調習近平的「堅持就是勝利」的口號。
同時,像中央紀委解放軍這樣的中共組織發佈文章,呼籲「毫不動搖」堅持「動態清零」。特別是解放軍在5月6日發表的文章,呼籲所有官兵「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和習主席的決策和部署上來」,如果習近平按照謠言被邊緣化,那麼這一呼籲是不可能出現的。
《華爾街日報》關於李克強「憑藉自身影響力重新活躍起來」的文章在考慮中共正常運作時經不起推敲。作爲中共國家總理,李克強的工作之一是處理日常經濟事務的運行,向習近平提出政策建議,並在政策通過後去考察評估當地情況,看是否需要進行調整。
更重要的是,沒有習近平的批准,李克強的任何政策和建議都不會見光。儘管有《華爾街日報》的輿論導向,但這篇文章實際上證實了習近平足夠務實,可以根據不斷變化的情況批准政策調整,而且李克強一直在履行與他的職位相稱的職責。李克強推動某些候選人接替他的總理職位也沒有什麼不妥;同樣,李克強可以提供建議,但由習近平做出最終決定。
熟悉中共精英階層發展的澳大利亞中國異議人士和法學家袁紅冰5月12日告訴《大紀元時報》,習近平「全面控制」了中共的機構,包括軍隊、國內安全、宣傳和反腐機構。這種情況令李克強等人根本沒有能力在中共的政治邏輯之下,進行有效制約習近平的動作。
袁紅冰還認爲,李克強對誰來接替他沒有發言權。「如果他(李克強)完全服從習的政治安排,他將來有可能保持一個名譽性的地位,比如政協主席,如果他不配合,他將退出政壇。」

誰在「習李分裂」中受益?

幾年來,觀察家們一直在談論所謂的「習李分裂」或「習李鬥」的問題。他們引用了兩人在公開言論和政策上似乎存在的差異作爲證據,以證明分裂的概念。然而,就像最近的謠言一樣,習近平和李克強之間的許多「分歧」都被後來的發展所否定,或者被證明是對實際上是正常的黨內運作和制度的誤讀。
習近平和李克強幾乎肯定在政策上有分歧。也有可能是強人統治的壓力越來越大,使習近平對李克強和其他官員更加偏執猜忌。然而,習近平和李克強之間的明顯裂痕還沒有公開表現出來。
從中共精英階層的派系政治角度來看,習李兩人都沒有反目的動機。李克強與太子黨身份的習近平不同的是他出身於「平民」。即使李克強對習近平有所企圖,他也很難在黨內精英中爭取到支持,用中共太子黨們的話說,李克強並沒有「紅色血脈」。
習近平和李克強也是政治上的盟友,共同對抗曾經極具影響力的江澤民派系,江派在2012年王立軍事件後試圖發動政變,反對李克強的政治靠山胡錦濤和即將出任黨總書記的習近平。雖然江派的影響力正在下降,而習近平的實力一直在增強,但習近平和李克強都會警惕在他們之間挑撥離間、分裂習近平領導層的努力,這只會對江派和「反習聯盟」中的其他人有利。
事實上,我們有理由相信,習近平的政治對手是最近關於習近平和李克強的負面傳聞的幕後推手,或者至少廣泛傳播這些謠言。美國國務院前高級政策規劃官員余茂春告訴《華盛頓時報》,這種謠言,無論其真實性如何,都「經常被中共的敵對派別在頻繁的權力鬥爭中用作武器。」

越來越多的不滿

不管謠言真假,但有關習近平的各種政治謠言表明,黨內對他所實施的災難性政策的不滿情緒正在上升。從官方宣傳中使用某些短語也可以看出習近平在內部面臨一定程度的阻力。
例如,習近平在5月5日的政治局常委會議上呼籲「毫不動搖堅持『動態清零』總方針,堅決同一切歪曲、懷疑、否定我國防疫方針政策的言行作鬥爭」,隨後中共官媒不斷重複這句話,這表明有人對習近平的「清零」表示懷疑和否定。
此外,習近平要求各級黨委、政府和社會各界「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決策部署上來」,並「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表明相反的情況正在頻繁發生,足以引起北京的關注。
對習近平不滿情緒醞釀的另一個跡象可以從一套新的管理離退休幹部的意見中推斷出來。中共辦公廳於5月15日發佈的意見指示離退休幹部「不得妄議黨中央大政方針,不得傳播政治性的負面言論,不得參與非法社會組織活動,不得利用原職權或職務影響爲自己和他人謀取利益」,以及「堅決反對和抵制各種錯誤思潮」。
中共離退休幹部被明確警告要注意以上幾點,這表明這類活動一直在發生。習近平領導層努力禁止「妄議中央」和其他「軟政變」活動,很可能是爲了阻止他的政敵在中共二十大召開前針對他進行政治動員。如前所述,不利於政權的內部矛盾在中共內部不斷升級。
習近平和中共正面臨危機,但當有關黨內精英階層分裂的可疑信息出現時,中共政權的反對者不能一廂情願地猜測。中國異見人士袁紅冰在接受《大紀元時報》採訪時告誡說,不要接受不符合中共運作邏輯的謠言和傳聞。
袁紅冰警告說,這種信息會導致人們「活在幻想當中」,幻想多了就無法反抗中共了。
※ 想要更多更深入的分析,請成為透視中國會員
此篇文章會顯示動態置底廣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2K會員
73內容數
「透視中國」團隊不受中共政權的影響,完全獨立。這對於我們提供中共精英政治的真實信息和分析至關重要。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透視中國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鑑於有關劉亞洲的消息以及中共最近對台灣的言論,2022年發生台海危機的概率增加。
習近平在進入2022年時,需要確保打破常規連任。與此同時,習近平在國內外的敵人尋求將其趕下台。由於雙方有著巨大的利益衝突,習近平和他的對手都會尋求在2022年采取大膽、冒險的行動來實現各自的議程。
曲青山的文章,如果單獨看,確實像是公開表達了黨內對習近平的不滿。然而,如果考慮到文章的大背景、曲青山的背景以及江金權的文章,這種解讀就站不腳了。相反,這種輿論導向可為中共的「筆桿子」日後在處理「改革開放」時期中共領導層的「問題」和「錯誤」時,歸功於習近平引發的另一次「偉大覺醒」。
習近平的對手不太可能坐以待斃,可能會被迫采取「同歸於盡」的策略進行反擊。習江派系鬥爭的升級將反過來提高2022年中國的政治風險水平,為政治黑天鵝的出現創造條件。
◎習近平的「歷史決議」悄悄地為他將中共的「集體領導制」進一步轉向強人獨裁奠定了基礎。 ◎習近平的「歷史決議」將鄧小平的「改革開放」對中共黨史和總體政策的貢獻的重要性降至最低。 ◎習近平的「歷史決議」沒有提到江澤民對法輪功的迫害,盡管這是中共曾經聲稱取得「決定性勝利」的高調政治運動。
11月11日,中共在一次重要的黨內精英會議上通過了一項「歷史決議」。習近平通過宣傳和「歷史決議」人為地提高他的「權威」和形象,他現在面臨著巨大的政績壓力。
鑑於有關劉亞洲的消息以及中共最近對台灣的言論,2022年發生台海危機的概率增加。
習近平在進入2022年時,需要確保打破常規連任。與此同時,習近平在國內外的敵人尋求將其趕下台。由於雙方有著巨大的利益衝突,習近平和他的對手都會尋求在2022年采取大膽、冒險的行動來實現各自的議程。
曲青山的文章,如果單獨看,確實像是公開表達了黨內對習近平的不滿。然而,如果考慮到文章的大背景、曲青山的背景以及江金權的文章,這種解讀就站不腳了。相反,這種輿論導向可為中共的「筆桿子」日後在處理「改革開放」時期中共領導層的「問題」和「錯誤」時,歸功於習近平引發的另一次「偉大覺醒」。
習近平的對手不太可能坐以待斃,可能會被迫采取「同歸於盡」的策略進行反擊。習江派系鬥爭的升級將反過來提高2022年中國的政治風險水平,為政治黑天鵝的出現創造條件。
◎習近平的「歷史決議」悄悄地為他將中共的「集體領導制」進一步轉向強人獨裁奠定了基礎。 ◎習近平的「歷史決議」將鄧小平的「改革開放」對中共黨史和總體政策的貢獻的重要性降至最低。 ◎習近平的「歷史決議」沒有提到江澤民對法輪功的迫害,盡管這是中共曾經聲稱取得「決定性勝利」的高調政治運動。
11月11日,中共在一次重要的黨內精英會議上通過了一項「歷史決議」。習近平通過宣傳和「歷史決議」人為地提高他的「權威」和形象,他現在面臨著巨大的政績壓力。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中國房地產泡沫破裂崩盤,中共又拒絕拯救,中國經濟究竟將失落幾十年?房地產泡沫最後不一定會以一種經濟的形式化解或暴露,很可能會是以政治和社會現象暴露? 北京傳聞四起,習近平中風用替身?罹癌已換肝?政變遭軟禁?張又俠突然發表忠文?又傳出,習近平因為身體重病而下臺?北戴河會議決定要胡春華取代習擔任總書記?
Thumbnail
前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疑因錯誤解讀中共20屆三中全會決定遭到禁言!前車之鑑殷鑑不遠,中國駐美大使謝鋒接受美媒專訪,回應外界對中國經濟的疑慮時,竟然又稱20屆三中全會傳遞中國"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的重要訊息,將以改革促發展,並繼續主動對世界張開雙臂,邀企業共享中國紅利。他會跟胡錫進同樣下場嗎?
Thumbnail
中共官媒人民日報重申中國經濟以「公有制」為主體,復歸社會主義經濟的道路!這項評論形同打臉胡錫進。三中全會《決定》中國走上向社會主義復歸的道路、揭示大變局,也可能發生大亂局! 三中全會《決定》毫無解方,中國社會瀰漫不滿情緒,「習式蕭條」已成為熱詞潮語! 中國經濟走不出困境,現在屬於垃圾時間,大勢已去!
Thumbnail
中國在城市搞「國進民退」,國有企業已佔到85%以上,接著農村搞「集體經濟公有制」,「人民公社」就不遠了!中國的「共同富裕」就可徹底落實了! 只是,好不容易改革開放努力,總算熬出頭,卻遇上習近平的共同富裕、新冠疫情、美中貿易戰的澆熄洗禮,中國人的「中國夢」,恐怕會是「辛辛苦苦幾十年、一覺回到解放前」!
被中共定調「賴清德與蕭美琴是獨獨配」的民進黨政府,賴清德上任後牽動美中台三方關係。中共從過去反獨促統,轉而優先遏制外部勢力、其次反獨、接續促統。   美國對中政策無論強度或優先順序都排第一順位,而對台政策是置於美中對抗之下,如此態勢很難在短時間內落幕,如果中國期待美國大選是美中關係的契機,恐
Thumbnail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最近訪問了歐洲,包括法國、塞爾維亞和匈牙利。他在不同國家的訪問引發了不同的公眾反應,包括對他在巴黎高規格接待的不滿、塞爾維亞民眾對中塞關係的正面看法以及匈牙利民眾對於中國的反應複雜。習近平此次訪問對中國與大歐互動產生重要影響,但也引起了爭議。
習近平於上任後2015年進行的軍事改革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歷史上的一次重大轉型,由三個陸海空軍種改為六種軍種,增加火箭軍、戰略支援部隊、聯勤保障部隊。把原本隸屬參謀總部的中央軍委聯合作戰指揮中心提高直屬中央軍事委員會,習近平自兼任軍委聯指總指揮。 原本支援三軍(陸海空)的戰略支援部隊、聯勤保障部隊,變
Thumbnail
習近平跟美國失敗的關係策略,現在已經是個遙遠的記憶。他於二○一三年提出這個宏圖大略時相對只是個新手領導人,初任共產黨總書記未滿一年,而如今,習近平已深信美國要往死裡打壓中國。先是歐巴馬的轉向亞洲政策,緊隨著是川普的貿易和科技戰,要和敵意如此之重的國家重新建構一段新關係
中國政治櫥窗秀2024年的兩會落幕,外界注意到有一些跟以往不同,如總理後會記者會取消,或是會期顯然縮短,且未見人事案如國務委員的缺額排上議程。其次,就看習近平與李強的報告,講了哪些又哪些沒有講,這些異常於是引起外界對中國政治脈動的高度關注。 在眾多關注中,李強報告中提及「祖國統一」,引發台灣媒體的
Thumbnail
今天1月2日是選前可以公布跟討論民調的最後一天,本文將就目前各家的封關民調,做通盤的分析跟解讀,並且帶您了解現在的選戰趨勢。 趙少康在元旦辯論會中拋出辭去中廣董事長的話題,是因為侯康配的選情「穩了」嗎? 未來還沒有其他可能出現的變化?立法院未來可能出現的情況是? 這些將都會在本文中解讀。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中國房地產泡沫破裂崩盤,中共又拒絕拯救,中國經濟究竟將失落幾十年?房地產泡沫最後不一定會以一種經濟的形式化解或暴露,很可能會是以政治和社會現象暴露? 北京傳聞四起,習近平中風用替身?罹癌已換肝?政變遭軟禁?張又俠突然發表忠文?又傳出,習近平因為身體重病而下臺?北戴河會議決定要胡春華取代習擔任總書記?
Thumbnail
前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疑因錯誤解讀中共20屆三中全會決定遭到禁言!前車之鑑殷鑑不遠,中國駐美大使謝鋒接受美媒專訪,回應外界對中國經濟的疑慮時,竟然又稱20屆三中全會傳遞中國"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的重要訊息,將以改革促發展,並繼續主動對世界張開雙臂,邀企業共享中國紅利。他會跟胡錫進同樣下場嗎?
Thumbnail
中共官媒人民日報重申中國經濟以「公有制」為主體,復歸社會主義經濟的道路!這項評論形同打臉胡錫進。三中全會《決定》中國走上向社會主義復歸的道路、揭示大變局,也可能發生大亂局! 三中全會《決定》毫無解方,中國社會瀰漫不滿情緒,「習式蕭條」已成為熱詞潮語! 中國經濟走不出困境,現在屬於垃圾時間,大勢已去!
Thumbnail
中國在城市搞「國進民退」,國有企業已佔到85%以上,接著農村搞「集體經濟公有制」,「人民公社」就不遠了!中國的「共同富裕」就可徹底落實了! 只是,好不容易改革開放努力,總算熬出頭,卻遇上習近平的共同富裕、新冠疫情、美中貿易戰的澆熄洗禮,中國人的「中國夢」,恐怕會是「辛辛苦苦幾十年、一覺回到解放前」!
被中共定調「賴清德與蕭美琴是獨獨配」的民進黨政府,賴清德上任後牽動美中台三方關係。中共從過去反獨促統,轉而優先遏制外部勢力、其次反獨、接續促統。   美國對中政策無論強度或優先順序都排第一順位,而對台政策是置於美中對抗之下,如此態勢很難在短時間內落幕,如果中國期待美國大選是美中關係的契機,恐
Thumbnail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最近訪問了歐洲,包括法國、塞爾維亞和匈牙利。他在不同國家的訪問引發了不同的公眾反應,包括對他在巴黎高規格接待的不滿、塞爾維亞民眾對中塞關係的正面看法以及匈牙利民眾對於中國的反應複雜。習近平此次訪問對中國與大歐互動產生重要影響,但也引起了爭議。
習近平於上任後2015年進行的軍事改革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歷史上的一次重大轉型,由三個陸海空軍種改為六種軍種,增加火箭軍、戰略支援部隊、聯勤保障部隊。把原本隸屬參謀總部的中央軍委聯合作戰指揮中心提高直屬中央軍事委員會,習近平自兼任軍委聯指總指揮。 原本支援三軍(陸海空)的戰略支援部隊、聯勤保障部隊,變
Thumbnail
習近平跟美國失敗的關係策略,現在已經是個遙遠的記憶。他於二○一三年提出這個宏圖大略時相對只是個新手領導人,初任共產黨總書記未滿一年,而如今,習近平已深信美國要往死裡打壓中國。先是歐巴馬的轉向亞洲政策,緊隨著是川普的貿易和科技戰,要和敵意如此之重的國家重新建構一段新關係
中國政治櫥窗秀2024年的兩會落幕,外界注意到有一些跟以往不同,如總理後會記者會取消,或是會期顯然縮短,且未見人事案如國務委員的缺額排上議程。其次,就看習近平與李強的報告,講了哪些又哪些沒有講,這些異常於是引起外界對中國政治脈動的高度關注。 在眾多關注中,李強報告中提及「祖國統一」,引發台灣媒體的
Thumbnail
今天1月2日是選前可以公布跟討論民調的最後一天,本文將就目前各家的封關民調,做通盤的分析跟解讀,並且帶您了解現在的選戰趨勢。 趙少康在元旦辯論會中拋出辭去中廣董事長的話題,是因為侯康配的選情「穩了」嗎? 未來還沒有其他可能出現的變化?立法院未來可能出現的情況是? 這些將都會在本文中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