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熱門ETF保管銀行大搜查- 別讓匯費吃掉你的配息
台灣人幾十年來一直都非常熱愛高配息基金,而隨著ETF越來越熱門,相對低的內扣費用,也讓越多人捨棄基金而轉向開始存ETF。
而通常主打高配息的ETF,也相對會受到市場青睞,尤其是標榜季配息甚至是月配息的ETF,往往會受到市場投資人追捧,因為每一季或每個月流入帳戶的現金流,會給投資人一種踏實的感覺。
而對於已經退休的投資人來說,這種配息頻率高的ETF可能也變成偏好之選,因為適當的分配,可以達成每個月都有配息流入來支付生活所需。
而縱使還沒有到退休的年紀,不過因為薪資所得已經成長到一定程度,
所得稅率達到30%以上的投資朋友,這時候為了節稅,可能也會考慮把部分存股的部位,轉成海外債券ETF(延伸閱讀:A級公司債ETF比一比),這樣領到的債息,在670萬最低稅賦制度下,都不用繳稅,具有節稅的效果。
無論是上述哪種類型,一旦決定要配置這種以穩定領息現金流為目的的資產配置,有一個小眉角一定要知道,才不會默默發現報酬率被吃掉了不少。
省一分錢是一分錢,為什麼愛配息,就越要看清楚ETF的保管銀行
而這個小眉角,就是每個ETF 都會有所謂的保管銀行,而ETF配息的資金轉出就會由這個保管銀行所發起,如果你買進ETF所用券商的交割銀行跟保管銀行不同家,那麼每次配息的金額會被扣掉10元的匯費,才是你實際拿到手的配息金額。
這10元匯費看似不多,不過如果配息頻率比較高的ETF,像是月配型的,長期下來也是被吃掉不少。
又或是為了分散風險,分散資金在不同種類的債券ETF,像是投資級公司債,美國公債或是金融債等等,因為標的分散,每次這個匯費的損失就會跟持有的擋數跟配息頻率一路加成上去,也就會默默被吃掉更多的報酬率。
市值規模前20大ETF,保管銀行列表
下表是目前台灣市值規模前二十大的ETF,可以看到這些ETF中選擇用中信商銀當做保管銀行的比例最高,一共有六檔,,排第二的則是華南銀行的4檔。
限縮到市值規模前20大債券ETF,保管銀行列表
而如果跟勳仔一樣,一方面為了想利用海外債券配息來節稅,二方面覺得目前因為聯準會持續升息,導致債券價格承壓,當前的價格跟對應的殖利率都算有吸引力,因此想借這個機會,把資產配置重新調整,放入更多比例在債券上。
於是下表列出純債券型ETF的前二十大,而其中保管銀行使用中信跟華南銀行的ETF檔數還是最多,不過使用永豐跟玉山銀行的比例也有提升。
小資族需要為了省匯費到處開證券戶嗎?
匯費的影響對於部位很大的投資人來說,可能小到可以忽略,不過對於小資族來說,省一分錢是一分錢,而且因為資金少,匯費的耗損佔配息的比例就變高,尤其如果選到像中信高評級公司債這種月配的ETF,那匯費的耗損就真的可怕了。
那麼小資族真的要到處去開證券戶,然後只用特定的券商買入保管銀行跟交割銀行相同的ETF嗎?這樣好像很麻煩耶!
這題其實沒有標準答案,不過一個可能的做法是先用手上券商交割帳戶當做選ETF配置的起點,在同個保管銀行的條件下,在配置相對來說,規模跟流動性都還不錯的不同種類ETF。
而另一種作法,如果你本來就有蠻多家銀行的帳戶,那麼其實並不需要開很多個證券帳戶,
元大、
富邦、
國泰、
中信、
永豐等投信業者,有提供配息入帳帳號異動申請書,讓投資人可以更改入帳的帳號,而不一定只能用股票交割的帳戶。如此以來就能夠根據保管銀行的不同,把入息帳號改成跟保管銀行一樣,這樣就能夠節省匯費了。
對部位大的投資人來說,匯費損失佔比可能不高,可能可以豪邁的直接忽略這個不同銀行匯費的問題。不過對於還在累積資產的小資族來說,這些有機會節省的匯費,勳仔還是建議花點時間研究看看有興趣ETF 的保管銀行是那些,適當做一點調整來節省匯費,才能加速自己累積資產的速度,畢竟積少成多啊。
免責聲明: 本篇文章僅就公開資訊進行主觀分析,僅供投資朋友參考,不應當做投資依據,投資朋友仍然需要根據自身風險承擔能力作為投資判斷,盈虧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