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白雲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高山白雲〉
【高山白雲】

媒材:絹布設色
尺寸:42 X 62 cm
年份:1998年
玉山圓柏,
岔入雲湧的湛藍天頂,
一點人影緩步於雲深不知處。
〈高山白雲〉局部-圓柏
〈高山白雲〉局部-小屋
〈高山白雲〉局部-白雲
〈高山白雲〉局部-老人
※ 形式:
粗分前、後兩山─
前山點綴小屋、人家,
對比直竄天際的圓柏;
前、後山間,
銜著雲霧朦朧的山谷;
後山僅略染墨底,
襯托湛藍天空與稠白浮雲。
※ 技法:
後方適度留白,
再著以乾淨濃厚的色彩。
2003年所創作的膠彩、水墨、素描。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待蝶】 媒材:絹布設色 尺寸:70 X 60 cm 年份:2014/ 05/ 25 一叢嫣紅湛然芬芳, 覆著潤肥的貓球, 待那翩翩夢蝶。
【退潮時分】 媒材:韓國狀紙 尺寸:120 X 160 cm 年分:2013年 月灣緩吐, 潮水如紗輕褪, 裸露蜂巢斑斕的黯沉海岩。
【臨海小徑】 媒材:宣紙設色 尺寸:70 X 100 cm 年份:2010年 海風狂攪林木, 竹子摧折、灌木偃抑, 木麻黃與朴樹仍合抱小徑, 空下一隙平靜。
【晨光滉漾】 媒材:絹布設色 尺寸:55 X 110 cm 年分:2014年 鴛鴦泅巡晨風披襲的一湖清幽, 而孤島芭蕉則慵緩波動。
【海上暴雨】 媒材:宣紙設色 尺寸:33.5 X 70 cm 年份:2014年 天海綿連, 鷗鳥穿梭於雨簾間, 轉瞬即逝的狂隙。
【臨海遠眺】 媒材:宣紙設色 尺寸:70 X 100 cm 年分:2012年 越過稀疏掩映的防風林, 甘鹹海風陣陣掩面。
【待蝶】 媒材:絹布設色 尺寸:70 X 60 cm 年份:2014/ 05/ 25 一叢嫣紅湛然芬芳, 覆著潤肥的貓球, 待那翩翩夢蝶。
【退潮時分】 媒材:韓國狀紙 尺寸:120 X 160 cm 年分:2013年 月灣緩吐, 潮水如紗輕褪, 裸露蜂巢斑斕的黯沉海岩。
【臨海小徑】 媒材:宣紙設色 尺寸:70 X 100 cm 年份:2010年 海風狂攪林木, 竹子摧折、灌木偃抑, 木麻黃與朴樹仍合抱小徑, 空下一隙平靜。
【晨光滉漾】 媒材:絹布設色 尺寸:55 X 110 cm 年分:2014年 鴛鴦泅巡晨風披襲的一湖清幽, 而孤島芭蕉則慵緩波動。
【海上暴雨】 媒材:宣紙設色 尺寸:33.5 X 70 cm 年份:2014年 天海綿連, 鷗鳥穿梭於雨簾間, 轉瞬即逝的狂隙。
【臨海遠眺】 媒材:宣紙設色 尺寸:70 X 100 cm 年分:2012年 越過稀疏掩映的防風林, 甘鹹海風陣陣掩面。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雲花飄散, 彼岸之遙, 一葉扁舟, 待著崖的呼喚, 城邊遇見, 女孩與男孩, 枝椏掩映, 白月光下的冰湖面, 舞動心繫, 冬風搖曳的愛戀。 在那遠端, 白髮蒼蒼的你, 依然在那頭, 蒼茫的旅途中, 人生如浮雲, 時光如逝水, 但你我之間, 如彼岸
Thumbnail
淡抹斜陽 風景依舊 年去的風 拂過楊柳 依稀彷彿 深深醉過 醉醒時分 恍然隔世 學庸95.10.18/14:56
Thumbnail
沿山屋舍低為矮矮的磚瓦,無意承受太廣闊的天。 更往山裡行,杳然深邃的安全感漸次包圍我,知道林蔭終將覆蓋無以名狀的孤獨。
Thumbnail
站在圓山的小山頂上,我望向腳下廣袤的民俗村,一筆一筆的畫著,心中不禁生起一股敬畏之情。這個村落如同一座古老而美麗的城市,蜿蜒曲折的街巷彷彿融入了歷史的痕跡,仿佛每一塊石頭都述說著遠古的故事。 這裡的建築,一棟棟連在一起,蔚為壯觀。古樸的木屋、磚瓦舖就如同一幅幅畫卷,在陽光的映照下,閃爍著獨有的光彩
Thumbnail
柴山人仙居地圖上標示為觀景峯,地理位置較高,可以居高遠望大海,因為前無遮物又處於受風區,吹風特別大
Thumbnail
速寫的是淡水山區的景色,類似風景畫,描繪了山野中的村莊。色彩柔和,筆觸細膩。構圖以村莊為中心,遠處是連綿起伏的山巒,近處是茂密的樹木。村莊中房屋錯落有致,炊煙裊裊,呈現出一派寧靜祥和的景象。 山上田野的景色,是自然風光中的一道亮麗風景線。站在山坡上,放眼望去,可以看到大片大片的田野,像一塊塊綠色的
Thumbnail
送方外上人 / 送上人 唐代劉長卿 孤雲將野鶴,豈向人間住。莫買沃洲山,時人已知處。 詩中以孤雲野鶴比喻方外上人,表達了對上人高潔品格的讚賞,以及對上人隱居山林的勸慰。孤雲飄渺,野鶴閒適,兩者都是自然界的清靈之物。上人如孤雲野鶴般,不染塵世,超凡脫俗。沃洲山是唐代著名的隱居地,但如今已為世
幽夢老頭的這片迷陣竹林,除了竹樓後面的被竹海圍着的山,根本沒有其它的地方可以去。 雲風看見竹樓左邊有一條小徑,這條小徑和其它的不同,它沒有岔口,應該是通向山上的道路,雲風沿着一路走了進去,走到盡頭時,雲風看見了一個很大的湖泊在山崖下,山崖上有一個巨型瀑布,水流從山崖流下,下面的巨石也被這強烈的衝擊
這裏是一處看起來相當遼闊的山峯,碧綠清幽,足足有千米厚度,靜靜懸浮在白雲之中,呈現出一種浩渺姿態。 山峯的頂端,乃是一座規整的四方廣場,陽光照射之下,呈現出一種古樸色彩,一道道古老的紋理給人以滄桑感覺,似乎石臺已經存在數萬年。 此時廣場之上數百的少年已經到來。 他們看起來約莫都在十五六歲的年齡
Thumbnail
推開門聖稜線的嫵媚盡收眼底 春花秋葉夏雲冬雪融進陶土裡 山居歲月純靜中蘊涵萬千氣象 旋轉轆轤拉出胸中丘壑好愜意
Thumbnail
雲花飄散, 彼岸之遙, 一葉扁舟, 待著崖的呼喚, 城邊遇見, 女孩與男孩, 枝椏掩映, 白月光下的冰湖面, 舞動心繫, 冬風搖曳的愛戀。 在那遠端, 白髮蒼蒼的你, 依然在那頭, 蒼茫的旅途中, 人生如浮雲, 時光如逝水, 但你我之間, 如彼岸
Thumbnail
淡抹斜陽 風景依舊 年去的風 拂過楊柳 依稀彷彿 深深醉過 醉醒時分 恍然隔世 學庸95.10.18/14:56
Thumbnail
沿山屋舍低為矮矮的磚瓦,無意承受太廣闊的天。 更往山裡行,杳然深邃的安全感漸次包圍我,知道林蔭終將覆蓋無以名狀的孤獨。
Thumbnail
站在圓山的小山頂上,我望向腳下廣袤的民俗村,一筆一筆的畫著,心中不禁生起一股敬畏之情。這個村落如同一座古老而美麗的城市,蜿蜒曲折的街巷彷彿融入了歷史的痕跡,仿佛每一塊石頭都述說著遠古的故事。 這裡的建築,一棟棟連在一起,蔚為壯觀。古樸的木屋、磚瓦舖就如同一幅幅畫卷,在陽光的映照下,閃爍著獨有的光彩
Thumbnail
柴山人仙居地圖上標示為觀景峯,地理位置較高,可以居高遠望大海,因為前無遮物又處於受風區,吹風特別大
Thumbnail
速寫的是淡水山區的景色,類似風景畫,描繪了山野中的村莊。色彩柔和,筆觸細膩。構圖以村莊為中心,遠處是連綿起伏的山巒,近處是茂密的樹木。村莊中房屋錯落有致,炊煙裊裊,呈現出一派寧靜祥和的景象。 山上田野的景色,是自然風光中的一道亮麗風景線。站在山坡上,放眼望去,可以看到大片大片的田野,像一塊塊綠色的
Thumbnail
送方外上人 / 送上人 唐代劉長卿 孤雲將野鶴,豈向人間住。莫買沃洲山,時人已知處。 詩中以孤雲野鶴比喻方外上人,表達了對上人高潔品格的讚賞,以及對上人隱居山林的勸慰。孤雲飄渺,野鶴閒適,兩者都是自然界的清靈之物。上人如孤雲野鶴般,不染塵世,超凡脫俗。沃洲山是唐代著名的隱居地,但如今已為世
幽夢老頭的這片迷陣竹林,除了竹樓後面的被竹海圍着的山,根本沒有其它的地方可以去。 雲風看見竹樓左邊有一條小徑,這條小徑和其它的不同,它沒有岔口,應該是通向山上的道路,雲風沿着一路走了進去,走到盡頭時,雲風看見了一個很大的湖泊在山崖下,山崖上有一個巨型瀑布,水流從山崖流下,下面的巨石也被這強烈的衝擊
這裏是一處看起來相當遼闊的山峯,碧綠清幽,足足有千米厚度,靜靜懸浮在白雲之中,呈現出一種浩渺姿態。 山峯的頂端,乃是一座規整的四方廣場,陽光照射之下,呈現出一種古樸色彩,一道道古老的紋理給人以滄桑感覺,似乎石臺已經存在數萬年。 此時廣場之上數百的少年已經到來。 他們看起來約莫都在十五六歲的年齡
Thumbnail
推開門聖稜線的嫵媚盡收眼底 春花秋葉夏雲冬雪融進陶土裡 山居歲月純靜中蘊涵萬千氣象 旋轉轆轤拉出胸中丘壑好愜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