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老包:誰最台獨?!〉

閱讀時間約 15 分鐘

評〈老包:誰最台獨?!〉

【Comment】老包這篇關於謝長廷到中國的文章,涉及許多人際關係,其中很多只有當事人或少數人知道,實際上不應作為給眾人據以判斷謝長廷的證據。任何國家間的關係既廣且深,從文化、經濟、生活到安全。交流不可避免,交流也不代表只能做好朋友。當對方是壞朋友,也必須交流。這是成熟。一層面的交好,不代表另一層面無需警戒。國與國的關係是這樣的複雜,所以必須拋開個人或黨派喜好,以政策理性加以思考和藉以行動。台灣派已經遇到且應該正面接招的現實:台灣身邊有一個的巨大中國。進一步看,這個巨大國家對台灣派誤解很深。這兩個事實帶來下一個命題:台灣派絕不能無視中國的存在。中國派已經邁開步伐許久,但台灣派要如何學習自處與相處?過去半世紀,因為冷戰與鐵幕的原因,自由世界與共產世界少有無交往。肯楠於是提出對蘇聯封鎖與隔離的戰略。在那大環境下,台灣與中國的隔離具有比賦美對蘇大戰略的意義,從而也獲益於其溢出效果(喊喊堅守民主陣容等口號,換取加工出口區與美日生產技術等)。在那年代,隔離是正確的,仇視中國有益於台灣的整體利益。國民黨的教育內容,也是走在這條路線上。但即便如此,世界仍逐漸的變動。首先是美中在韓戰談判桌上的對峙(並阻止了日中的和平),逐漸演化到美中在越戰談判桌上的交流。然後有日中透過LT貿易的試探性交往。再來就是著名的「季辛吉肚子痛」,開啟了美蘇的正常化。日中正常化之後不久,美中也正常化。當冷戰的圍堵已經打破,蔣經國也被逼不得不開始改變蔣介石的「堅守」,而有開放探親的試驗。1989年鄧小平南巡開啟中國的改革開放後的巨大動能,讓台灣逐漸面對無法忽略中國的經濟存在,甚至於其政治與軍事存在。國民黨最先理解這趨勢的改變,所以也變得最快。相對的,北京也因此最了解國民黨。但北京偏頗性的與國民黨交往,卻讓自己失去理解台灣社會的機會──對台資訊完全被國民黨所壟斷,國民黨成功的從「美國在台灣的代理人」轉變或兼任了「台灣在中國的代理人」。這情勢台灣派雖要負一部分責任,而北京居然任憑其發生,更是不智。這或許要歸咎於江澤民,他為了要製造政權的正當性,必須製造敵人──日本是最主要的一個,而台灣派是另外一個。假使我是國民黨主席,當然也樂得讓台灣派繼續實踐過去仇視中國的慣性,證成自己的成熟與不可或缺,以及台灣派的孩子氣。如果台灣不可忽略中國,則謝長廷的中國行應該被視為交往前的試探。這個試探,也許成功也許暫時不成功,也許會較快走也許很慢。但必須試探。美國與日本對於中國的交往,從1949年起要經過30年才走完。但,劇變開始後就有許多人在努力構築垮下來的橋樑。是一條艱辛的路。至於謝長廷表演得好不好,應不應該招搖,是不是太招搖,都是謝長廷自己要負責的技術性問題。

台灣派對中國的改變似乎總是慢了時代很多個十年。從1992年算起,至少慢20年。從1979年算起,則長達20年以上。這多半由於國民黨冷戰仇恨教育的成功,或是台灣人純真把「政治宣傳」當教育。中共政權的缺乏人權、經濟上的不安定與安全上的威脅,台灣派不能無日不加警戒。執政,必須時時平衡風險與機會。弔詭的是,當台灣派專注於對中國的風險時,等於簽發了一張空白支票給國民黨,讓它們更無忌但的前行中國。反正有人扮演煞車者角色。那就是我們看到的「賣台」──有些是真的,有些見仁見智可好也可壞。假使台灣派曾執政失敗,也不願意只停留於在野,對於中國、美國以及許多國內事務就不能僅止於說NO。人們一定會問,台灣派也必須時時思考:假使換你執政,會怎樣面對?

老包:誰最台獨?!◎老包(2012.10.18)http://www.nownews.com/2012/10/18/301-2864232.htm

親愛的讀者,謝長廷「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中國行回來了,這一趟證明了會咬人的「老虎」並不在對岸中國,反而是在台灣內部──以本土報為大本營的「魔穴」,早就擺好隊形,等著謝先生踏入國門來接受它的資訊凌遲了。謝長廷會沒預料到這種非理性、無情的人格謀殺嗎?如果連這一點都沒有心理準備,那他還有資格去和一黨專政的共產黨,大談台灣利益嗎?這當然是早有心理準備的;在成行之前,我曾提醒他這一點,他也沒有咒罵或厭惡的表示,只是笑笑跟我說:「你不是常叫我要忍耐嗎?」我後來想到一件事,就不再多說了──二○○七年,民進黨總統初選期間,本土報為了幫助蘇勝出,對謝展開鋪天蓋地羞辱與謾罵抹黑(還派出金先生來「策反」我,要我別支持謝,理由是「新潮流很可怕,所以應支持游」,我說這一局就是謝和蘇在競賽,你卻要我從支持謝轉向游,這不是暗地裡在幫蘇嗎?他一時語塞,就不敢再亂扯了,然而這一套胡扯亂扯也一直是他在本土報的專欄,打謝的技法,就是在家中耍流氓罷了)。照理說,民進黨的黨員應該完全被發行量超大的本土報洗腦才對,未料投票結果一出來,謝先生竟然在黨員票就大贏,根本不必等到第二階段的民調!可見真正的「台派」(本土派),並不是本土報那一群趨炎赴勢派所想的,那麼好進行心靈奴役的;我記得初選勝出的隔天,我去探望謝先生,一見面他就跟我嘆口氣說:「恍如隔世」呢,可見當時本土報發動的毀謝攻勢有多大,簡直比廣島和長崎的原子彈還慘烈。在國際政治的經驗裡,世界各國要和中國打交道本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遑論台灣這種和它有著歷史糾纏的小國。過去國民黨和它打交道,基本上是把它奉為宗主國般的膜拜,然後踩著台灣的國家尊嚴,私人方面再去求點生意特權。因此,這一次謝長廷去到對岸,不但不必低聲下氣,還能技巧性表達台灣的價值優勢──得來不易的民主,以此和對岸大國「共勉之」,這真是一件不容易之事,不愧我一再稱讚他是政治家,也難怪美國的重要媒體 (時代雜誌)和中國通重量級學者,都要大表讚賞。此外,謝先生也向對岸提到某些智慧觀點,亦即不必用「求同存異」這種「互相忍耐」的人生態度,而要追求一種「超越差異」的境界──也就是隱含把「差異」化為對雙方有利的可貴價值,而不是一天到晚想著那種會讓彼此痛苦的「消滅差異」、「化差異為仇恨」歷史惡性循環。總之,這一趟,我認為謝長廷已經在歷史上留下了這些記錄──這些都不是本土報那些小人可以抹煞的──第一,不卑不亢,很有系統的向對岸解釋「沒有九二共識這個名詞」,一下子就化解了國共加在綠營頭上的魔咒。第二,很樂意將台灣得來不易的民主經驗,拿來和對岸分享,並祝福對岸將來也會有民主;第三,替弱勢台商爭取照顧,而不是很多人所追求的錦上添花、趨炎附勢;第四,大大方方為台灣爭取參與國際組織的空間,這件事的背後充滿想像空間,如果本土報真的是「台灣人的報紙」的話,理應有所報導及深入解析,但它卻選擇封殺這些有價值的資訊,實在很「了然」。在了解謝長廷這一次苦心孤詣,為台灣爭取國際空間的新聞事件之前,有兩件事相當值得一提:台灣自從七○年代被外來政權的老蔣害慘,退出聯合國之後,本來大家已經習慣在國際社會被當成抬不起頭來的「小三」,但在謝長廷擔任高雄市長後,有一天卻在大家都還在茫然過日子的情境下,宣布也已成功爭取到世運會!世運在他的前置規劃硬體建設下,加上軟體規劃建設(如大規模的市民參與、義工訓練…),幾年後在接任者陳菊也投注心血舉行時,讓世界各國見識到台灣是「真實而美好、努力存在著」的國家!謝這種替台灣爭取國際空間的功力,大家如不是被反謝的統媒及反謝的本土報洗腦影響,應很容易體會到。此外,這一次邀謝去當貴賓的國際調酒協會,台灣方面謝一直大力支持,這一次在北京舉行,也是大大方方以「台灣」名義與會;試問,這背後會沒有謝的獻策與「加持」嗎?此外,這一次在北京和謝會面的中國國務委員戴秉國,他除了是「當今」胡錦濤的親信以外,令人充滿想像空間的更是──他是「代表胡錦濤處理外交大事」、是「中國外交掌門人」(維基百科)──北京方面派了一個外交掌門人與謝會面,聆聽謝替台灣抱屈,希望不要干擾台灣的國際活動空間;試問,一向講究象徵意義的中國社會,以「外交」(重大事件)來看待謝,背後的訊息不是耐人尋味嗎?而我更感興趣的則是:戴在勸謝要「有點耐心」、「需要時間」的同時,說他們也有「輿論壓力」,又說:「當年國民黨在聯合國阻撓我們,我們也花了很長的時間努力。」這一段話不更是充滿「玄機」嗎?試想,謝長廷又不是國民黨,台灣人民也可以選擇不要國民黨執政,那戴秉國這一番話的精髓,不就是對謝先生背後的民進黨或台灣人民,有著化解恩怨的很大可能性存在嗎?在謝回台灣後,剛上任不久的美國駐台代表馬啟思,則是很嚴肅的念出美國官方正式聲明稿:「我們對此(謝訪中國之事)是表示歡迎的,因為我們認為兩岸的溝通將有助於互相瞭解,也對兩岸長期穩定有非常大的幫助!」從阿扁第二任總統以來,由於扁及新系頭人邱義仁的胡搞,遭美國官方「嗤之以鼻」的民進黨,總算在謝先生的努力之下,對美關係的一道魔咒,有了解除的希望。除了美國官方正式的肯定聲明,卜睿哲、李侃如也都有類似的說法,可見已成美方對綠營的美意基礎。當然也不是只有美國人才有此眼光,謝長廷正在北京「探虎穴」時,台灣這邊有一個了不起的神秘客,竟然將謝「憲法共識、憲法各表」列為高考試題!試想,那裡面如果是類似「台灣共識」這種空洞的東西,你又如何能出題,要考生寫出有內涵的申論呢?現在我們回頭來看看批鬥謝長廷最慘烈的本土報,它利用真正的「台獨頭子」黃昭堂去世之後,日漸失去向心力的「獨派」,出來痛擊謝;這使我這一陣子以來,更加懷念可愛的「黃主席」(台獨聯盟主席)──如果這個喜愛拉赫曼尼洛夫、帕格里尼的黃主席還在,他一定不會被本土報利用,來殘害自己的台灣菁英。我想到一件事,大家都知道黃昭堂和李登輝是交情超好的朋友,但是黃主席生前向我訴苦很多次:「老包社長,他(指老李)為什麼要一直說,台獨是假議題?」我最早聽到這個抱怨時,也替他感到不忍,因為他一輩子為台獨奉獻,傾家蕩產,還是台獨聯盟的主席,但自己的好朋友卻對外說「台獨是假議題」,這不是故意要讓他難堪嗎?第二次聽到類似的抱怨時,我於心不忍,就告訴黃主席:「可是你不覺得他(李登輝)其實『最台獨』嗎?」黃昭堂沒有回應我,但我隨即想通了,就沒再多說──試想,黃昭堂怎麼會不知道「李登輝其實最台獨」這種道理?用點頭腦想想吧,黃不曾為此駁斥李,他們還一直是最好的朋友呢,李登輝嘴巴說「台獨是假議題」(可能是不滿阿扁自稱台獨掌門人),其實李就是用力最深的台獨實踐者!至於謝長廷方面,二○○八年總統選舉時,有人自甘當馬英九的「敵後工作者」,在綠營猛攻謝是「謝一中時」,黃昭堂就親自造訪了謝,詳問「一國兩市」的原委;然後黃昭堂說真抱歉,他原先也誤會了謝,接著很坦蕩的挺謝了。這就是一種風範。黃昭堂如果還在,他最少會打個電話問我「憲法共識、憲法各表」是怎麼回事吧?而最近在本土報向謝放砲的這些人,也幾乎都是我的熟人,但是他們沒有一個來問我原委的,就向謝「萬箭穿心」了──最典型的例子,是被本土報「動員」的「法律學者、前海基會秘書長」陳榮傑,他先是很誠實的承認,「謝訪北京,提出『憲法各表』的主張,尚未見完整論述,但根據片段之資訊歸納……」我的天啊,謝的「憲法共識,憲法各表」,不僅提出完整論述,還出了書!這一本書就叫做「未來,不一樣的台灣」,謝帶了六十本去對岸,逢人就送,怎麼會「未見完整論述」呢?而未見完整論述,閣下又為什麼能夠據以批判呢?我今天倒是要來回應一下,在本土報用文革式手法辱罵謝的金先生,因為他一直將「謝長廷們」掛在嘴邊,好像我也成為當事人了。十多年前,金先生曾是我在負責的一本週刊,聘請來的首任總編輯,上任一個月後,他以體力不堪負荷來向我請辭,我勸他再撐看看,會多找人從旁協助他,我自己也可幫他分擔一些負荷…他答應考慮。未料隔天他帶著夫人來找我,他在我辦公室低頭不語,夫人卻站起身氣呼呼的向我嗆聲:「你在搞台獨,我們為什麼要幫你做事?」起初我很不諒解他自己不直接跟我說,卻讓沒有在公司上班的夫人來咆哮,實在很沒禮貌(堅辭也沒人奈何得了),但後來我想到他們夫婦都是外省籍,大概也承受不少壓力,馬上就釋懷了,笑笑的跟他說:「那好吧,不過我還是會當你是朋友」!總之,我是如此小心的在呵護這個朋友,因此他在扁執政後,忽然成為有給職國策顧問,也被本土報封為「台獨大老」,我雖然有點替黃昭堂主席抱屈,但也沒想過在扁面前講「不倫不類」,相信謝長廷也是這種呵護的心情。不過有一點我想告訴金先生:我也不是因為扁沒給我「好處」,才支持謝,這一點他倒是可以去向扁求證一下,看看我是不是向他表示不用顧慮我,要他去拉攏更多的支持者?而基於這些呵護的初衷,我今天不計較金先生最近說:「綠營是不可能執政的,顧好獨立建國就好」,是否就是本土報和老K合謀,絆住綠營執政腳步的大戰略一環(如同網路太多以反馬、堅持台獨為筆名的活躍群,其實就是老K滲透的網軍),是否正在複制二○○八年倒謝暗挺馬(金先生另一個同掛的女士,那時透過本土報發起「含淚不投謝,馬認同二千三百萬人決定台灣前途,就挺馬」運動)的戲碼…那我還是願意很有耐心的向金先生,以及本土報的寫手們,解釋什麼是台獨?最早民進黨的菁英是不直接訴求「台獨」的,因為那太制式化,不夠強悍;那時最受青睞的口號是「台灣共和國」,或「台灣共和國萬歲」,但很快就發現市場飽和了,因此謝長廷最早想到另行開拓市場的訴求,那就是「台灣命運共同體」,或「台灣優先」。緊接著沈富雄則發明了「台灣中國,一邊一國」,然而按照某些「吃重鹹」支持者的標準,這些其實都「血統不夠純正」呢。我講這一段歷史的用意,是告訴金先生:你們那一掛在高舉的「一邊一國」旗幟,在那個時代(閣下嗆我「搞台獨」的時代),其實只能算是「妥協派」呢。那麼謝長廷這一次「憲法共識、憲法各表」,又是在講什麼呢?由於本土報的刻意封殺資訊,你們根本都沒看到書的內容,那我可以很清楚的告訴你們:這一本書,是我見過最感人,也最有內容的「台獨書籍」之一,我喜歡的另一本「台獨」書籍,其實就是李登輝的「台灣的主張」。這一本「未來,不一樣的台灣」,除了耐心解釋「憲法共識,憲法各表」的意涵以外,它所要表達的就是「台灣是個主權獨立的國家」,這個國家的名稱「絕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等等價值,且「台灣民主之路,好比強流橫渡,碰到強流無法橫渡,有時迂迴是為了前進」等等。坦白說,這一本書如果你想帶進中國,保證在海關就被盤查且扣留了,但現在謝長廷不但將它帶到廈門、北京,還逢人就送;試想,在台灣,除了謝,誰有這個膽識和本事呢?我本來在想,我這樣寫會不會是「洩漏國家機密」呢?但想到本土報是這麼的冥頑不靈,也就不顧一切了──報告黃昭堂主席,您會不會怪我太多嘴呢?(作者「老包」,本名詹錫奎,新台灣新聞周刊社長,知名政治評論家。)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八十-二十法則提到,在多數生活的現象中,約80%的效果是來自於20%的原因,除了經濟學、學習理論外,這個法則同樣也可以應用在生活中的幸福感上。 我們需要認知到擁有的越多不一定會越快樂,反而有可能會因為無法專注在少數事物上而產生空虛、迷茫的感覺。「極簡」精神最重要的一點在於放下對於「多」的執著,將有
    Thumbnail
    1.加權指數與櫃買指數 週五的加權指數在非農就業數據開出來後,雖稍微低於預期,但指數仍向上噴出,在美股開盤後於21500形成一個爆量假突破後急轉直下,就一路收至最低。 台股方面走勢需觀察週一在斷頭潮出現後,週二或週三開始有無買單進場支撐,在沒有明確的反轉訊號形成前,小夥伴盡量不要貿然抄底,或是追空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龍涎居,台北排隊名店竟然高雄也吃的到. 她有各式各樣的雞湯料理, 真的超專業. 用餐環境寬敞明亮. 烏骨雞湯五告讚,夭壽好吃. 何首烏成分與功效如下:補肝腎、益精血、烏鬚髮、強筋骨、通便,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枸杞子平補肝腎、滋養明目,熟地黃滋陰補血,上述四味為補血藥;山藥補脾
    Thumbnail
    從目前來看,蘋果與 OpenAI 的這次合作,可以說是各取所需 – 蘋果擺脫在 AI 時代落後的形象,並且善用其掌握通路的優勢卡住了在 AI 經濟興起中的一個關鍵位置。OpenAI 則是獲得了一個獲取新用戶的巨大機會......
    Thumbnail
    校長、各位師長、各位貴賓、各位家長、各位畢業同學大家好; 我是屏東大學的副校長施百俊,很榮幸回到我的母校屏大實小(以前叫做屏師附小)參加畢業典禮,和各位畢業同學講講話。 民國七十一年,也就是整整四十二年前,我從附小畢業了,領到了"附小之光"。前幾年,母校還頒給我傑出校友的榮譽。人生啊,就是像
    Thumbnail
    我以前跑船的時候,每天看著一望無際的汪洋大海,有一個衝動想拋瓶中信,看誰能撿到,勾織成一個緣份! 1985年夏天在阿拉斯加的港口,看著洄游的鮭魚,讓我的想法更強烈了,於是,我跟餐廳要了個空酒瓶……
    我中學時期寫過一篇詞評,這次我是確定我寫的是林夕的〈不來也不去〉。十多年了,自然是不記得我當年評了什麼名堂出來。 前幾天我在網上剛好也看到一篇〈不來也不去〉的詞評,我不太同意他的解讀方式。當然,本來就沒有正確與否,所以我只是隨便寫寫,可能十多年後有機會再檢視一次。
    Thumbnail
    八十-二十法則提到,在多數生活的現象中,約80%的效果是來自於20%的原因,除了經濟學、學習理論外,這個法則同樣也可以應用在生活中的幸福感上。 我們需要認知到擁有的越多不一定會越快樂,反而有可能會因為無法專注在少數事物上而產生空虛、迷茫的感覺。「極簡」精神最重要的一點在於放下對於「多」的執著,將有
    Thumbnail
    1.加權指數與櫃買指數 週五的加權指數在非農就業數據開出來後,雖稍微低於預期,但指數仍向上噴出,在美股開盤後於21500形成一個爆量假突破後急轉直下,就一路收至最低。 台股方面走勢需觀察週一在斷頭潮出現後,週二或週三開始有無買單進場支撐,在沒有明確的反轉訊號形成前,小夥伴盡量不要貿然抄底,或是追空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龍涎居,台北排隊名店竟然高雄也吃的到. 她有各式各樣的雞湯料理, 真的超專業. 用餐環境寬敞明亮. 烏骨雞湯五告讚,夭壽好吃. 何首烏成分與功效如下:補肝腎、益精血、烏鬚髮、強筋骨、通便,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枸杞子平補肝腎、滋養明目,熟地黃滋陰補血,上述四味為補血藥;山藥補脾
    Thumbnail
    從目前來看,蘋果與 OpenAI 的這次合作,可以說是各取所需 – 蘋果擺脫在 AI 時代落後的形象,並且善用其掌握通路的優勢卡住了在 AI 經濟興起中的一個關鍵位置。OpenAI 則是獲得了一個獲取新用戶的巨大機會......
    Thumbnail
    校長、各位師長、各位貴賓、各位家長、各位畢業同學大家好; 我是屏東大學的副校長施百俊,很榮幸回到我的母校屏大實小(以前叫做屏師附小)參加畢業典禮,和各位畢業同學講講話。 民國七十一年,也就是整整四十二年前,我從附小畢業了,領到了"附小之光"。前幾年,母校還頒給我傑出校友的榮譽。人生啊,就是像
    Thumbnail
    我以前跑船的時候,每天看著一望無際的汪洋大海,有一個衝動想拋瓶中信,看誰能撿到,勾織成一個緣份! 1985年夏天在阿拉斯加的港口,看著洄游的鮭魚,讓我的想法更強烈了,於是,我跟餐廳要了個空酒瓶……
    我中學時期寫過一篇詞評,這次我是確定我寫的是林夕的〈不來也不去〉。十多年了,自然是不記得我當年評了什麼名堂出來。 前幾天我在網上剛好也看到一篇〈不來也不去〉的詞評,我不太同意他的解讀方式。當然,本來就沒有正確與否,所以我只是隨便寫寫,可能十多年後有機會再檢視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