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紫藤行(終)–三千院、寶泉院

2016/11/26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三千院正門】
三千院在京都市左京區的大原,較比叡山更北,我們在川端通三条京阪駅搭公車大原線直抵,資費500円,車程約1小時,已較從京都駅近了許多。
終點站下車後,沿著呂川旁的參道緩步約10分鐘即達目的地,不過這段路走多久都有可能,因為左岸賣吃食、器物的店攤櫛次鱗比,尤以各類盛在木桶內的蔬果漬物最搶眼,其中「志ば久」本舖成立於昭和20年(1945),據說其柴漬法已有千年歷史,乃平清盛(1118-1181)女兒建禮門院於大原寂光院隱居時所創,以當地所產紫蘇、茄子以鹽醃、乳酸發酵,產生特別的香氣與酸味,與酸莖菜、千枚漬並列京都三大漬物。但我對種種名物其實没啥興趣,故只瀏覽即過,倒對此間圖文雕刻常出現的大原女頗感好奇,留心查找了一番,原來古時大原的婦女,常從山區採集了薪柴,用頭頂著,步行到京都市區沿街叫賣,天哪!坐車都要這麼久,她們夠多強靭啊!而其傳統穿扮為藍染服飾,頭髮紮成一束,披著布巾,簡單樸實,大不同於京都婦女的繁麗,帶給市街一股清新樣貌,應是當年極為動人的風景。另因「里子」制度的薰陶,大原女的氣質也有別於一般「村婦」,所謂「里子」,是早年的皇親貴族、富商巨賈,為恐孩子因養尊處優而積弱不振,便送他們去接觸泥土氣息,形成委託大原婦女代為養育的風氣,交往頻仍的結果,大原女受京城貴冑影響,言行竟也帶著宮廷味了。又因為里子制的關係,大原的男子們常有機會去皇宮工作,便又得到免稅的特權,他們認為如此好處,是佛菩薩的恩典,常在村中廣場念佛舞蹈表達感謝,即所謂的「御赦免地踊」,這種舞蹈的影子,據說仍殘存在鄉土藝能表演中。如今已没有人下山販柴了,但為了緬懷那段古老的歲月,每年都舉辦「大原女祭」,當然,促進觀光是另一個重要目的了。
【往三千院呂川旁賣酢物的店志野,照片中可看到「大原女小徑」的指標,而店招上則畫著大原女圖像。】
【成立於昭和20年的「志ば久」本舖】
以「響亮」數字為名,一如三十三間堂,三千院讓人聞名而思一探究竟。它的來頭不小,最初是延曆7年(788)由當時才20出頭的傳教大師最澄在比叡山東塔山梨木下建的一間小寺廟,貞觀2年(860)清和天皇下令移至滋賀縣的坂本梶井,後歷經多次遷建,被稱做「圓融房」、「梨下房」、「圓德院」、「梨下門跡」、「梶井門跡」、等,明治4年(1871)在現地落腳,始名三千院,並納入往生極樂院,後者係平安時代末期寬和元年(985)即存在的阿彌陀堂,為重要文化財,其內所置彌陀三尊被指定為國寶,自是院中第一景點。另外客殿(龍禪院)大概也頗悠久,於天正15年(1587)再建,並在昭和42年(1967)大修理,宸殿則於昭和4年(1929)完成重建,因外形仿天皇辦公的紫宸殿而得名,是講懺法、行法儀之所。
三千院既有門跡之名,可知昔日曾以皇族為住持,與妙法院、青蓮院、曼殊院及毗沙門堂,為天台宗五座門跡寺廟之一,最早的皇家住持為元永元年(1118)堀河天皇的二皇子最雲法親王,並於保原元年(1156)被任命為天台座主。其後來之住持,即均由皇族擔任,包括歷史上有名的、曾任征夷大將軍的護良親王,於6歲時以尊雲法親王的身份在此出家,後來兩度出任天台座主,並因時勢需要還俗,涉入政爭。在圓融房有塊三千院歷史的掛牌,絡絡長的說明了歷代皇家、權貴與它的關聯,也不暇細看了。
【呂川沿岸步道盡頭北轉,攀過這段階梯即到三千院。從照片可見處處楓葉。】
【祖孫仨在殿門前合影】
三千院內有兩座庭園:客殿內側的聚碧園,為池泉觀賞式,此時節來,滿眼碧綠,真然園如其名;另一為往生極樂院、宸殿之間的有清園,池泉迴游式,一片布滿青苔、上植北山杉、當中有池的綠地,散布著情態各異的微笑小地藏石雕,頗為特別。過往生極樂院後順路向裡、向上走,先會來到據說7月八仙花盛開的紫陽花苑,但此刻只有些小紫色草花,穿過後,是金色不動堂及觀音堂,前者週邊有座草木供養塔,環繞著牡丹花圃,零星開著紅、白、粉色的花。不動堂旁的和心堂,無料供應金色不動水,妻和女兒喝了一杯,我則拍了一張。
【客殿內,背景為聚碧園。】
【在客殿靜賞聚碧園】
【有「三千院」大匾的宸殿】
【有清園與宸殿】
【有清園裡的各式微笑小地藏】
【國寶往生極樂院】
【往生極樂院供奉著國寶藥師如來‧阿彌陀三尊】
【金色不動堂,前景可見盛開的紅、白牡丹。】
【草木供養區】
【正在喝金色不動水的妻、女】
觀音堂右側近律川端,有座慈眼庭,裡面小橋流水、綠木成蔭,頗值一逛,律川邊有尊不起眼的石佛,居然製成於鎌倉時代,而且被當地居民暱稱翁地藏,三千院的案內圖則標為賣碳翁石佛,原來是有典故的,大原古來許多人以山林採木燒炭為生,曾經院後的小野山麓住著燒出天下第一炭的老翁,其聲名遠播,且被時人取為和歌、書畫題材,為一睹名炭而造訪三千院的人絡繹不絕,老翁逝後,居民們便在炭窰的爐灶處建了這座石佛紀念他。
三千院座落魚山上,山號即魚山,左右有呂、律二川包夾,山與川均由入唐僧慈覺大師圓仁(794-864)命名,都和聲音有關,如律、呂是中國古代的音律體系,魚山(在中國山東東阿縣)則為相傳帶給三國陳思王曹植首創漢音梵唄「太子頌」靈感的地方。圓仁正是在日本弘揚從中國帶回的「聲明」之學的大師,所謂「聲明」在此是指梵唄,即佛教儀式音樂歌詠之學,他最初在比叡山推廣,第9代弟子寂源在長和2年(1013)移到大原,重建835年由圓仁開山的勝林院做為傳播聲明的根本道場,勝林院以文治2年(1186)天台宗顯真邀請淨土宗祖法然上人在此與各宗學僧進行「大原問答」而著名,問答主要辯論是否純靠口誦阿彌陀佛即可往生西方極樂淨土,結果據說法然獲勝,因為本堂供奉的阿彌陀佛像突然手掌發光,出示唸佛普濟眾生的證據,使得質疑者噤聲(丂!丂!這段歷史大概是淨土宗寫的。)從三千院出來右轉,過律川即可望見勝林院那高古的本堂,其正中左右兩根木柱分別刻著「勝林院」和「大原問答」,時間有限我們没安排參觀,而是到它2座塔頭之一的寶泉院(另一為實光院)。
【獨據三千院最高點的觀音堂】
【在觀音堂前自拍的父女】
【當地人視如「土地公」、暱稱「翁地藏」的賣炭翁石佛。】
【慈眼庭內綠木成蔭、小橋流水】
【相當於三千院博物館的「圓融房」,平成18年10月16日落成,為「圓融藏」展示所,即三千院開創千二百年來之各種佛教及文、史資料。】
【老婆在圓融房前】
【走過圓融房前的僧侶,可惜有點模糊。】
【三千院右(北)側有「律川」,跨過其上的「末明橋」即可見勝林院大門在正前方。】
【没進去勝林院,只在門口打了一張,看過去兩門柱右刻「勝林院」,左刻「大原問答」。】
逛完三千院,已過了13:30,得先找地方吃飯,殿門正對面是整排商家,有間叫京美茶屋的,料理模型及照片頗吸引人,又有豆腐餐,素食不成問題,雖然一時無座位,但因時間不早,在內用餐者已近尾聲,只等了片刻便被招呼進去,且没多久就只剩我們這一桌。在名剎前的餐館價位想必不會便宜,但畢竟是山區,比起嵐山的湯豆腐,它1,800円上下一客的套餐,真算是物美價廉了,我們吃得很滿意。
【在「京美茶屋」點餐】
【背後的三片式短門帘中間也畫著大原女】
【四周都是這樣的玻璃窗,光線充足,外面景觀一覽無遺。】
【在京美茶屋點的餐】
寶泉院的入場券800円,相當貴,但包含一碗抹茶及若狹屋手做和菓子。該院創立於長和2年,以聲明研習地、「額緣庭園」、京都市天然紀念物 ─ 700年五葉松及血天井著名。其實院內庭園規模都不大,較古老的有「盤桓園」及「鶴龜庭園」,所謂「額緣庭園」是借建築物的額板、立柱「框裱」庭園景觀,從裡看去儼然一幅畫,當我們坐在書院邊賞「畫」、邊喝茶吃菓子時,一名院方人員手持細長竹棍,指著天花板對來客唸唸有詞,抬頭看,一塊長匾上寫著斗大的標題「血天井」,其後是數十行的說明,原來在攸關德川家康得天下的關原會戰前,豐臣秀賴率大軍攻打伏見城,德川家康的忠臣石田三成死守不敵,於慶長5年(1600)9月8日率370部眾自殺,因戰局混亂,2個月後始得清理現場,血水已深滲地板,無法去除,德川乃命人將之拆分至8間寺廟,寶泉院為其中之一,藉佛音梵唄,長慰亡靈。
【進入寶泉院,其大門並不起眼。】
【盤桓庭內著名的700年五葉松,由此側看,修成近江富士形,但禁止遊客從此門入園。】
【小巧的鶴龜庭園】
【在書院喝抹茶、吃菓子,賞「額緣庭園」,並不真有個叫「額緣」的庭園,而是結合建物的額板、立柱往外看盤桓園形成的。】
【享用抹茶、和菓子】
【從書院看五葉松】
【壯觀的京都三大名松之一,天然紀念物,寶泉院鎮院之寶,700年五葉松。(名銜會不會太冗長了?)】
【這些人也算「額緣庭園」裡的嗎?】
【這麼巧?手提袋印著「春夏秋冬」,是說這裡四季皆宜?】
【靜】
【書院窗框中的瓶插,其雅何如?也可入「額緣」之景。】
【女兒取景中】
【女兒靜坐中】
【你們看,這裡就是當年留下的血漬...。】
【血天井記事橫匾】
寶泉院書院一角,設有理智不二水琴窟,與一般「單音」不同的是,它為雙連式,兩根竹管突出木廊道上,貼耳聆聽,音色各異,下面承接滴水的為質地細密的讚岐岩,日本古時有用以做石琴的。在院內南側低地,平成17年(2005)新建庭園名寶樂,以岩組、花樹、白砂等表現神佛的廣大世界,當然得用心去感受,它的枯山水,有點迷你又迷你的銀閣寺味道。
寶泉院是此番遊日最後一個景點,但大原此區,到處可見櫻、楓,後者尤多,看著青楓想像秋紅美景就無任嚮往,故當即說定秋天必定再來,且要住它一晚,好趕早進三千院!我們實踐了「諾言」,不想卻遇上50年來楓況最差的一季而大大掃興,就等下輪旅記再述了。
【理智不二水琴窟,老婆聽完還要趴下去看怎麼回事?】
【寶樂園枯山水、石徑】
【寶樂園枯山水】
【寶樂園中,下環長石踏台,頗為特別的手洗。】
【寶樂園中奇峭的岩組】
12會員
1.8K內容數
自幼愛讀詩寫詩,甚至夢想以此為職志,經過為五斗米折腰的哀樂壯、中年,早已放下「不切實際」,但舊情難忘,老來得暇,重拾詩筆,漫寫生命中的吉光片羽,自娛而已。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