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真是一個山中小城而不是台北車頭嗎?】
三、老站新生若非親歷,真難想像這半山凹名不見經傳的小站,竟能積聚這樣多的人氣,火車總是滿載而來、滿載而歸。然而車埕自有它的滄桑,而其興衰,竟也與敝公司有牽連。日人於1916年為輸出埔里糖廠所產蔗糖而舖設輕便車鐵道至車埕,因蔗糖在此裝車轉運,常聚集上百台輕便車停駐,遂得車埕之名(閩南語車場)。後為興建大觀水力電廠,拓寬車埕至二水間的七分車鐵道,匯入西部幹線,1922年完工,即今集集鐵路支線,在重機具還不那麼先進的時代,可想見要聚集多少工程師、工人及小型客貨運車,為車埕帶來空前的繁榮,1937年電廠完成,工作人員撤離、貨運不再,小鎮遂趨沈寂。
車埕的再次繁榮是20年後,1958年,振昌興業董事長孫海標得南投丹大林區林班採伐權,因看上車埕腹地廣大且有鐵路運輸之便而在此購地設廠,經營木材內、外銷,鼎盛時帶來二千多人就業,致博得小台北別稱。70年代後,環保意識抬頭,林業政策轉向著重造林與國土保育,在禁伐令下,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振昌興業也只好任其廠房荒廢,就此走入歷史......
但「走入」歷史未必是壞事,如果,能把它的足跡「定格」並好好保存,反能以其舊而創造新,獲得「永生」的契機。比起我上篇急於PO出的水碓聚落未知的命運,再仆再起的車埕,可謂天之驕子。因為見證了台灣發展重要軌跡的農、林階段,參與了至今仍在運轉的古蹟級水力電廠的建設,加上貫串這一切的鐵路、驛站,積累了深厚的人文資產,終被日月潭國家風景區管理處慧眼發掘,將足堪做為珍貴產業遺址保存的振昌興業舊廠房重建為木業展示館,在2008年6月開放,從此車埕「搭上」知性、懷舊的鐵路觀光列車,邁向可期於「永恆」的旅程。

【看來是到此一遊的全家福】

【是到此一遊的祖孫倆吧!】

【到此一遊的母女?】

【到此一遊的小家庭】

【力拔車兮氣蓋軌?】

【車埕鐵道歷史展示館】

【車埕鐵道歷史展示館2】

【車埕鐵道歷史展示館3】

【車埕木業展示館】

【車埕木業展示館2】

【車埕木業展示館3】

【車埕木業展示館4】
四、巧遇
中午,老婆領我去「三合院」吃飯,她上次來時即在此用餐,說是鄰家媽媽的味道,最主要的是食材讓人放心。「而且真的是三合院哦!」妻帶著投我所好的語氣加了一句。
雖然已11月中,卻是個讓人想喝杯啤酒的大熱天,但店家没有,告訴我老街哪裡有的買,去繞了一圈,没看到,想說罷了,老闆見我空手而返,跨上單車親去「打」了瓶老台啤來。餐上了,才開始吃,眼角餘光瞥見有顧客騎著機車停在門前,並未在意,但妻卻盯著他瞧,遂不禁好奇地轉頭看,恰與他四目相接:「吔......!」二人同時驚呼,原來是以前的老同事,他幾年前調來的。根本没見過他的妻說:「我就有一種你們可能認識的直覺!」
「阿貴,今丫日呷焢肉吧,美賣喔!」老闆娘帶著對子姪的溫情對他說,隨而問:「伊係你同事喔?」得到肯定答案後,我們便有了她自漬的泡菜和梅子吃。
「怎樣?調過來還習慣吧?」我問阿貴。
「當然!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孩子們也很快樂!」
是啊!在大公司畢竟有這層好處,單位多,執著的話,總能調到想去的。
熱情的阿貴,不僅「偷偷的」把帳給結了,更堅持帶我們去大觀、明潭電廠逛逛,騎了摩托車回去換轎車來,最後更引導我們走了「秘密」通道,從明潭搭電梯下底層,出來後走没幾步路就又回到車埕。

【在車埕「三合院」巧遇老同事阿貴】

【忍不住「促狹」性格,偏要抓個老婆出糗的鏡頭!在大觀電廠,阿貴請我們吃冰棒,但老婆說她無法吃整根,我剩下一些給她就好,結果便留下這張照片啦!背後阿貴正熱心的對來訪者解說電廠設備模型。】

【在明潭電廠大覇上,阿貴仍盡責地解說。】

【在「秘密」隧道入口前】

【明潭電廠「秘密」遂道,到盡頭搭個電梯,出去後便是車埕了!】

【「秘密」隧道出口,果真別有洞天,從此走一小段路出「後門」便是車埕了。在此與阿貴告別,他下午還要接待一批訪客,做導覽員呢!】

【在「秘密 」隧道出口前的變壓器站前留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