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而時習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我是一位補習班老師。補習班老師在台上的教學就像一場表演。表演的好壞,有天分、有努力。沒天分靠努力,只能勝過有天分而不努力,卻贏不了有天分又努力的演員。所以,自稱補習班名師者眾,但能達頂者不多。

論語的第一句話:學而時習之。日文發揮到極致。学ぶ【まなぶ】、習う

【ならう】、 勉強 【べんきょう】意義有著細微的差別。純知識性的學習用「学ぶ」,技藝性需要熟練的學習用「習う」,為了達到某個要求,例如考試、測驗的學習用「勉強」。這應該就是論語的原意:學會了,還要時時刻刻練習。學生學習是如此,老師教學何嘗不是如此。

網路上有一句話:簡單的事情重複做你就是專家重複的事情用心做你就是贏家。大學時代修傅佩榮教授的哲學與人生,傅教授說他一年約有三百場演講。大一日文鍾芳珍教授要我們一句日文,聽著錄音帶,模仿日本人的口音,練習講五十次,面對日本人,才能不假思索地講出這一句日文。 情歌王子李聖傑唱成名曲《痴心絕對》唱了9998次。

以前剛入行,一整天從早到晚要上五個班,一周七天,三十五個班,同一內容,一周我上三十五次,當然下周有新主題,一年重複一輪。三十年下來,經典範例,台上講過500次以上。一般學校老師與現今不景氣下的補習班老師很難到達這個數字。量變產生質變愛因斯坦說:並不是我很聰明,而只是我和問題相處得比較久一點( It's not that I'm so smart, it's just that I stay with problems longer.)。這跟孔子說的溫故而知新,道理相通。我站在台上,每講一次,感覺會有一點點不同,下一堂課會進行調整。有些主題,上了好幾年,突然「頓悟(insight)」了新的感覺。直到今日,我都會反省檢討今天上課哪裡還有改進的空間,講義還可以如何更精進,同一套我還是有些新的體悟,還是會將課程進行微調,也許只是0.01%的調整。很多人覺得,你不是教30年了,講義不是都寫好了,教學不是都固定了嗎?大致上是對的,但永遠有進步空間。

自信與自大是一線之隔。有的老師自認為自己的教學很「完美」。既然完美,等於無須進步。我也追求完美,但我一直認為我的教學有進步空間,每一次上完課,我都會修改我自己的講義,那怕只是0.01%的進步。

受限於台灣的教育考試制度與場地的限制,我仍然認為我的教學離最完美的理想狀態有距離。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知識是有限的( Imagination is more important than knowledge. Knowledge is limited.)。Discovery頻道每一集的製作經費約為100萬美金,之前國科會願意出一小時10萬台幣的預算拍台版Discovery。如果我的教學能有一小時100 萬美金的預算,我有自信可以拍得比美國更好。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邱博文的沙龍
18會員
27內容數
當補習班老師快滿30年了! 分享一些教育的心得與觀點!
邱博文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12/01
今天是我家Cuty過世滿一年。農曆七月一日那天晚上我夢到在清洗浴室,Cuty乖乖地坐在洗手台上等我,Candy在地上。「緣生緣滅」的道理,你會說,我也懂。但科學理性主義的我,也是會落淚。「未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你若經我苦,未必有我善」。讀書人就是嚴以待人,寬以律己(=雙標)。 我也曾經迷失在金錢
Thumbnail
2023/12/01
今天是我家Cuty過世滿一年。農曆七月一日那天晚上我夢到在清洗浴室,Cuty乖乖地坐在洗手台上等我,Candy在地上。「緣生緣滅」的道理,你會說,我也懂。但科學理性主義的我,也是會落淚。「未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你若經我苦,未必有我善」。讀書人就是嚴以待人,寬以律己(=雙標)。 我也曾經迷失在金錢
Thumbnail
2023/06/07
我第一次聽到站立喜劇這個詞,是網路上流傳的博恩影片。本文不是要討論站立喜劇與脫口秀(talk show)或是單口相聲、落語的差別。 而是我第一次聽到這個詞的時候,我覺得跟我站在台上的感覺有87%相似。 我認為在台上教學是一種表演,當然很多老師會不認同。我用比較中性一點詞來說,就是「幽默風趣」。 同一
Thumbnail
2023/06/07
我第一次聽到站立喜劇這個詞,是網路上流傳的博恩影片。本文不是要討論站立喜劇與脫口秀(talk show)或是單口相聲、落語的差別。 而是我第一次聽到這個詞的時候,我覺得跟我站在台上的感覺有87%相似。 我認為在台上教學是一種表演,當然很多老師會不認同。我用比較中性一點詞來說,就是「幽默風趣」。 同一
Thumbnail
2023/06/07
記得在古代,也就是我小時候,在台大圖書館沒有電腦化的年代,去圖書館借書要用書名的筆劃數,在書卡櫃裡查索書號,抄下來,再去找書。 記得在古代,也就是我大學時代(1990s)。我想,如果把整本原文書掃描,然後用文字辨識軟體辨識成word,再用滑鼠點到這個字,這個字出現中文翻譯,或是把整篇翻譯成中文。附帶
Thumbnail
2023/06/07
記得在古代,也就是我小時候,在台大圖書館沒有電腦化的年代,去圖書館借書要用書名的筆劃數,在書卡櫃裡查索書號,抄下來,再去找書。 記得在古代,也就是我大學時代(1990s)。我想,如果把整本原文書掃描,然後用文字辨識軟體辨識成word,再用滑鼠點到這個字,這個字出現中文翻譯,或是把整篇翻譯成中文。附帶
Thumbnail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