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療癒的5W1H》第一篇:療癒是什麼?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療癒是什麼?

療癒,對於「二〇一一年十月第一次接受療癒,然後十多年來不間斷地向內療癒自己與向外療癒他人」的我來說,至今仍是一件神奇、好玩且富有樂趣的事情,雖然過程中不免得要去再次體會壓抑與塵封已久的情緒。

我的第一次療癒

當時,療癒師在傾聽了我的故事(八、九歲時,父親咬了我的胸口和大腿內側)之後,說出一個前所未聞的提問(那妳真實的想法是什麼?);這個提問,使我與闊別二十年的內在真實感受重新連接。而這樣的串連,讓我有一股由內而外的力量,並且順勢、破土而出地崩解由母親所覆蓋的「亂倫未遂受害者」定義。

這股力量,更讓我用「不僅沒有想要責怪,同時還願意去理解」的態度,主動地以「對我來說!那是過度玩鬧!請母親代為轉達的也只是『希望他不要再做這樣的事情!』的想法」為開頭,向父親談及此事,同時也希望他能放下「我被誤解了!」的受害者姿態、與我修復關係。

那次的對話到父親離世,中間相隔了十一年。在這段時間裡,最開始的一、二年之間,我曾經以為我與父親的關係算是和好的;但是,後來的互動,隨著居住地的改變、家庭成員的增加⋯⋯等等而再次降至冰點。我才知道,那只是我單方面在努力的方向,並不是我們的共識。

與此同時,因著父親始終沒有面對他的行為所造成的、在我們關係之中的破壞,我也更深一層地感受到以創傷為圓心、向外擴散的種種傷害,例如:母親,身為專門防治家庭暴力社工單位的主管,在向父親轉達我的想法(這樣玩,不好玩!請不樣這樣跟我玩。)的時候,添加了自己的評斷;以及,對我說出「為什麼妳沒有保護自己?」的回應之後,便將此事塵封,截至離世已超過三十年。

於是,接觸療癒過後的這十多年來,我持續地向內療癒自己,因為這道創傷看似只是一個小小的子彈入口,但是卻在我的內心世界旋出了一個又大又深的窟窿,並且四散且微小的火藥粉末也嵌入在難以察覺的地方,讓人隱隱作痛。

而每一次的療癒,都讓我因著更多地與自己連結,鍛鍊出更強大的心智肌肉。

因此,我不會將看見需要療癒的創傷視為畏途,而是會出現在遊戲裡玩到新關卡的時候會有的反應,例如:興奮、開心⋯⋯。因為,我知道:這是我的靈魂設定給自己的關卡,突破關卡會讓我更加地成長、茁壯,也會讓我完成此生的生命功課,而生命功課更是指引著我去趨近於人生使命

在這個過程中,我越來越認識「療癒」,也對療癒有了不同面向的理解和定義。


所以,療癒是什麼呢?

一、心靈創傷的修復

對我來說,療癒的直觀定義就是修復創傷。當創傷被確實修復的時候,心裡面會有種「對了!就是這樣!」的感覺,那是一種「身體—情感—靈魂」都被連貫、整合起來的氛圍,會有明顯的力量湧現,同時還能夠針對原本的困境做出反應,不會再繼續處於受害者的軟弱狀態,對整個狀況只能無能為力。

會有這樣的理解,是因為在療癒上述創傷之前,其實我也曾經試圖修復,無論是尋求諮商師,或是向關係緊密的女朋友、朋友訴說;但是,這樣的揭露,並沒有讓我得到原本以為會擁有的、更為靠近的連結,而是「妳受傷了!我需要小心、謹慎地與妳互動」的反應,而那其實並不會讓人感到舒服。

二、重建斷開的連結

療癒/修復創傷的時候,人會「聽見」自己真實感受,這樣的傾聽、理解和接納會讓人與自己整合,而那些受傷的部位,便會回到可以被使用、能夠提供力量的狀態。這些重新啟動的內在資源,不僅讓人有「我能夠依靠自己」的自我肯定,這樣的自我信任會讓人能夠對自己有安全感,不會深陷於「連我自己都無法保護自己」的慌亂、緊繃與焦慮之中。

而這樣有品質的、與自我的連結,會讓人更願意去理解自己的想法和情緒感受,以這樣堅固的基礎去與他人建立關係,無論是修復過去的關係,或者是開展新的關係,都能在面對「人際關係中一定會發生的『雙方無法立即理解彼此』」時,擁有足夠的心理空間去抱著「我們都是想要瞭解對方的,並且正在朝著這個目標前進」的意念來更認識自己和對方,然後擁有更為貼近的關係。

三、完成生命功課

前陣子,我發現:心靈的創傷會大量地吸取人的注意力,因為那就是一個會痛的地方,它會一直發出訊號,無論我有沒有要去關注它。

當我無法/不願意去照顧它的時候,它會佔去我的注意力流量,會用掉原本可以投注在關係、工作上的精力。相反的,當我願意正視、面對它的時候,它會引導我透過關注內在升起的情緒來更認識自己,對自己有一種「原來!在這樣的情況下,你會有這樣的反應和想法是這樣啊!」的了悟,而這樣一步一步地更多靠近自己的過程中,也會慢慢地完成原本設定給自己的生命功課。

以我的創傷為例,再加上這些年裡持續不斷的療癒,我經過彙整之後發現:創傷要我去練習的就是❶關係中的合作、衝突與和好,❷傾聽、理解與確認,以及❸情緒的界線。

過程中,這些課題會反覆出現,甚至會因著「不是療癒過了嗎?怎麼又來?」而感到挫折、氣餒;但是,在仔細的覺察後,又會發現這個課題看起來相似,但是其實是有更進階一些的。於是,我反過來想:而會需要反覆練習的,不就是生命課題嗎?就像數學家會一直練習數學那樣啊!

走在完成生命課題的路徑上,我就在一步一腳印地活出真實的自我,並且同步地朝著人生使命的大方向前進,然後也成為裨益大環境的一份子。


療癒,就是一直關注創傷?

曾經,有人在由我所經營的【療癒師的癒兒日誌】粉專貼文下面留了「就是一直看著創傷!」的話;說實在的⋯⋯是,但也不是。

療癒,的確會需要去看著創傷,但是那只是旅程的第一步,不是終點;就像身體生病了,去醫院看醫生,如果醫生只給一句「喔!我看到了!」,我們怎麼可能會滿意?我們的期待,當然是醫生可以做出處置,讓身體朝著痊癒的方向進步。

療癒的目的也是要讓心靈的創傷痊癒啊!

於是,我整理了能夠讓心靈創傷痊癒的、完整的療癒過程的五個必經階段,彙整成【療癒❺步驟】;並且將這套療癒的系統稱之為【心秩序】,因為「心」作為連結「身」和「靈」的中間者,心的情緒感受是非常關鍵的訊號,當心裡面響起「對!就是這樣!」的聲音時,就是「身—心—靈」串連在一起的時候。

之後,我會依序介紹【療癒❺步驟】,步驟❶覺察當前事件裡面的反射性情緒、步驟❷回溯原生家庭裡的舊有經驗、步驟❸理解自己與釋放情緒、步驟❹與自身秩序相符的、新的自我認知,以及步驟❺新行動。

如果你對於完成生命課題和人生使命有渴望、期待自己可以有處理創傷的能力,或是至少能夠照顧自身情緒⋯⋯都歡迎你追蹤和訂閱我的專欄喔!:)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琦琦/心秩序療癒師的沙龍
143會員
126內容數
「內在小孩轉大人」將書寫在生活中和內在小孩扯上邊的事,可能是我自己的事,發生在我和太座之間、或是與孩子之間;也可能是孩子的事,發生在和我們之間或與同儕之間。總之,包羅萬象因為「從生活中所發生的事,抽絲剝繭之後找到引發不舒服感受的源頭」的這檔事,真的太好玩了!
2024/04/04
「妳真的是一個很奇怪的媽媽!」混雜著不同感受的我,似笑非笑地這樣對女朋友說。 某日,小一的小女兒的聯絡簿上赫然出現「我發現您的孩子有說謊的狀況,需要您到校瞭解。」的紅字;然而,超出我的想像的,反而是女朋友的反應。她沒有帶著怒氣地跑去質問小女兒,而是按兵不動、一派輕鬆地等待隔天與導師對話的時間來到。
Thumbnail
2024/04/04
「妳真的是一個很奇怪的媽媽!」混雜著不同感受的我,似笑非笑地這樣對女朋友說。 某日,小一的小女兒的聯絡簿上赫然出現「我發現您的孩子有說謊的狀況,需要您到校瞭解。」的紅字;然而,超出我的想像的,反而是女朋友的反應。她沒有帶著怒氣地跑去質問小女兒,而是按兵不動、一派輕鬆地等待隔天與導師對話的時間來到。
Thumbnail
2024/03/22
第三個拿起的是「某個週末,我頂著鬼剃頭,從教會騎腳踏車回家。一個計程車司機,把車子停在路邊之後,示意要我坐進後座;我不疑有他地坐了進去。而他掏出生殖器官、將精液塗抹在頭頂光禿的地方;回家後,我趕忙去洗澡⋯⋯靠過來的母親,嫌惡地說出『妳的頭上怎麼黏黏的?而且還有尿味?』後,就沒再問過此事。」的情景。
Thumbnail
2024/03/22
第三個拿起的是「某個週末,我頂著鬼剃頭,從教會騎腳踏車回家。一個計程車司機,把車子停在路邊之後,示意要我坐進後座;我不疑有他地坐了進去。而他掏出生殖器官、將精液塗抹在頭頂光禿的地方;回家後,我趕忙去洗澡⋯⋯靠過來的母親,嫌惡地說出『妳的頭上怎麼黏黏的?而且還有尿味?』後,就沒再問過此事。」的情景。
Thumbnail
2024/03/17
母親,是讓創傷越演越烈的加害者? 只是,這一次碰觸到的創傷部位,和過去有非常大的不同;而這也讓我的眉頭因為揮之不去的鼻酸緊緊地皺了起來⋯⋯而我遲遲不敢隨著創傷指出去的方向看,因為那個人影不再是我過去一直認定的加害者:父親,反倒是那個一直依附、依賴和仰望的母親! 掀開讓黑影朦朧的布幕,我的胸口就像⋯⋯
Thumbnail
2024/03/17
母親,是讓創傷越演越烈的加害者? 只是,這一次碰觸到的創傷部位,和過去有非常大的不同;而這也讓我的眉頭因為揮之不去的鼻酸緊緊地皺了起來⋯⋯而我遲遲不敢隨著創傷指出去的方向看,因為那個人影不再是我過去一直認定的加害者:父親,反倒是那個一直依附、依賴和仰望的母親! 掀開讓黑影朦朧的布幕,我的胸口就像⋯⋯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最近,#MeToo在社群裡沸沸揚揚。 而我的思緒也跟著翻攪了起來,因為無論是受害者(在八、九歲時,被父親咬了胸口和大腿內側,並且被「在專門防治家庭暴力社工單位任職主任的母親」置之不理),或是加害者(在前一段親密關係中,曾經向對方做出肢體語言與暴力)的角色,我全部都扮演過。
Thumbnail
最近,#MeToo在社群裡沸沸揚揚。 而我的思緒也跟著翻攪了起來,因為無論是受害者(在八、九歲時,被父親咬了胸口和大腿內側,並且被「在專門防治家庭暴力社工單位任職主任的母親」置之不理),或是加害者(在前一段親密關係中,曾經向對方做出肢體語言與暴力)的角色,我全部都扮演過。
Thumbnail
在《關於療癒的5W1H》第一篇:療癒是什麼? 》裡面,我將療癒定義為❶修復心靈創傷,並且將修復創傷的時候會一起發生❷重建連結、❸完成生命功課一併納入。 於是,在這一篇裡要來談的就是:什麼樣的情況下,會產生心靈的創傷? 在執業超過十年的生涯裡,我歸納出三種常見的創傷類型。
Thumbnail
在《關於療癒的5W1H》第一篇:療癒是什麼? 》裡面,我將療癒定義為❶修復心靈創傷,並且將修復創傷的時候會一起發生❷重建連結、❸完成生命功課一併納入。 於是,在這一篇裡要來談的就是:什麼樣的情況下,會產生心靈的創傷? 在執業超過十年的生涯裡,我歸納出三種常見的創傷類型。
Thumbnail
療癒是什麼? 療癒,對於「二〇一一年第一次接受療癒,然後十多年來不間斷地向內療癒自己與向外療癒他人」的我來說,至今仍是一件神奇、好玩且富有樂趣的事情,雖然過程中不免得要去再次體會壓抑與塵封已久的情緒。 我的第一次療癒⋯⋯ 當時,療癒師在傾聽了我的故事(八、九歲時,父親咬了我的胸口和大腿內側)之後,說
Thumbnail
療癒是什麼? 療癒,對於「二〇一一年第一次接受療癒,然後十多年來不間斷地向內療癒自己與向外療癒他人」的我來說,至今仍是一件神奇、好玩且富有樂趣的事情,雖然過程中不免得要去再次體會壓抑與塵封已久的情緒。 我的第一次療癒⋯⋯ 當時,療癒師在傾聽了我的故事(八、九歲時,父親咬了我的胸口和大腿內側)之後,說
Thumbnail
活在當下,是靈性大師都會提及的。 如此重要、但又抽象的概念,在我成為療癒師的近十一年之中,也是透過反覆的體驗和不斷地反思來整理、更新自己對「當下」的體悟。 而首度察覺到「過去」與「現在」之間的不同,是第一次進行〔療癒〕的時候。
Thumbnail
活在當下,是靈性大師都會提及的。 如此重要、但又抽象的概念,在我成為療癒師的近十一年之中,也是透過反覆的體驗和不斷地反思來整理、更新自己對「當下」的體悟。 而首度察覺到「過去」與「現在」之間的不同,是第一次進行〔療癒〕的時候。
Thumbnail
原諒,對我來說,一直是一門不容忽視的課題。 隨著時間流逝,以「打開那道傷口」為起點來計算,也已經超過十一年。 回頭看十一年前的自己,因為那一次的療癒實在是帶給我根本性的轉變,便天真地以為「那道傷口已經痊癒」,然後急匆匆地將「沒有怪罪他們」的想法告訴了父親和母親⋯⋯而他們的迴避,讓我因為「想要給出的
Thumbnail
原諒,對我來說,一直是一門不容忽視的課題。 隨著時間流逝,以「打開那道傷口」為起點來計算,也已經超過十一年。 回頭看十一年前的自己,因為那一次的療癒實在是帶給我根本性的轉變,便天真地以為「那道傷口已經痊癒」,然後急匆匆地將「沒有怪罪他們」的想法告訴了父親和母親⋯⋯而他們的迴避,讓我因為「想要給出的
Thumbnail
十月的第二週,《如果不能怪罪你,我要如何原諒你?》終於要在我的粉絲專頁【療癒師的癒兒日誌】、每個月一次的〔愛說書〕直播裡進行分享了! 其實,我在七月底的時候,就已經收到這本書了。 但是,在「推薦書」的這件事情上,我總是堅持「先把書看完,然後再分享」;而且,在閱讀這類型書籍的時候,我會跟著作者的思路,
Thumbnail
十月的第二週,《如果不能怪罪你,我要如何原諒你?》終於要在我的粉絲專頁【療癒師的癒兒日誌】、每個月一次的〔愛說書〕直播裡進行分享了! 其實,我在七月底的時候,就已經收到這本書了。 但是,在「推薦書」的這件事情上,我總是堅持「先把書看完,然後再分享」;而且,在閱讀這類型書籍的時候,我會跟著作者的思路,
Thumbnail
任何靈性療癒都是輔助,療癒師是協助當事者看見自己、覺察自己的情緒,而不是給予個案答案。 個案預約服務:擴大療癒11天集體遠距療癒
Thumbnail
任何靈性療癒都是輔助,療癒師是協助當事者看見自己、覺察自己的情緒,而不是給予個案答案。 個案預約服務:擴大療癒11天集體遠距療癒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