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介紹】跨域交流-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如何透過精胺酸酮類對話?

閱讀時間約 0 分鐘

土壤中存在各式各樣的微生物,目前在土壤中最廣為研究的微生物可以粗分為細菌和真菌兩大類,他們在分類階層上分屬細菌域和真核生物域,可以說是天差地遠的兩類生物。然而,這兩類生物同住於土壤這個屋簷下,科學家其實一直很很好奇兩者之間會不會有一些「溝通」?他們之間的「跨域交流」可能是友好的合作宣言,也可能是入侵領土的最後通牒,而最近發表在《Nature Microbiology》的論文在這個領域取得了一些最新的進展。

在這篇論文中,Krespach等德國科學家發現鏈黴菌會分泌一類稱為「精胺酸酮(Arginoketides)」的化學物質,並且精胺酸酮類會觸發真菌的一些特定基因表現,讓真菌產生其他自然產物作為回應。

當鏈黴菌碰上真菌,那就來分泌一點精胺酸酮類

科學家首先將屬於細菌的鏈黴菌(Streptomyces sp.,雖然叫做鏈「黴菌」,但他們是一種細菌喔)和屬於真菌麴黴屬的小巢狀麴菌(Aspergillus nidulans)共同培養,並用一種稱為「基質輔助雷射脫附游離(MALDI)」的技術來觀測培養環境中精胺酸酮類濃度分布。結果發現,如圖一所示,鏈黴菌在靠近小巢狀麴菌的那一側分泌了大量的精胺酸酮類,並且經過幾天以後這些精胺酸酮類也會累積在小巢狀麴菌的體內;在旁邊沒有小巢狀麴菌的情況下,鏈黴菌就不會分泌精胺酸酮類。這樣的實驗結果顯示,鏈黴菌很可能就是因為遇到小巢狀麴菌才會分泌精胺酸酮類,雖然對話的速度有點慢,但是看起來鏈黴菌確實利用精胺酸酮類對小巢狀麴菌說了一些「話」,那麼小巢狀麴菌會怎麼回應鏈黴菌呢?

圖一、鏈黴菌在靠近小巢狀麴菌的那一側分泌了大量的精胺酸酮類 (在這裡是指阿扎黴素azalomycin)。

圖一、鏈黴菌在靠近小巢狀麴菌的那一側分泌了大量的精胺酸酮類 (在這裡是指阿扎黴素azalomycin)。

來自真菌的回覆

在確定鏈黴菌遇到小巢狀麴菌會分泌精胺酸酮類後,科學家把鏈黴菌中產生精胺酸酮類的基因去除,並且同樣將鏈黴菌與小巢麴菌共同培養。結果發現,在沒有去除基因的鏈黴菌組別中,小巢狀麴菌分泌了一些有機酸,其中以苔色酸較為重要;在去除基因的組別中,小巢狀麴菌則沒有分泌這些有機酸。這些結果間接證實精胺酸酮類很可能就是激發小巢狀麴菌分泌有機酸的機制。

後續的實驗以純阿扎黴素(一種精胺酸酮類)刺激小巢狀麴菌同樣發現苔色酸的分泌,這個結果更是直接證明精胺酸酮類就是促使小巢狀麴菌分泌天然產物的關鍵。

精胺酸酮語是「菌界」國際語言嗎?

對於人類而言,語言是一個極其複雜的系統,不同種族、地區的人們說著不同的語言。而對於土壤「菌界」的人民來說,精胺酸酮類是他們的國際語言嗎?

首先,科學家想要了解有那些細菌會使用精胺酸酮類這種語言,因此從土壤中分離出許多放線菌門的細菌,並且將他們和植入綠螢光蛋白基因的小巢狀麴菌一起培養。植入綠螢光蛋白是一種常見的基因技術,將螢光蛋白的基因植在苔色酸基因前面,小巢狀麴菌若要產生苔色酸就會順便產生綠螢光蛋白,因此,可以透過綠螢光蛋白的產生與否判斷小巢狀麴菌有沒有產生苔色酸。

實驗結果發現,在分離出的305株菌株中,有8株細菌菌株可以讓小巢狀麴菌產生綠色螢光蛋白(圖二),代表這8株菌株都有和小巢狀麴菌「溝通的能力」。進一步分析這八株菌株的基因體,發現這八株菌株都是鏈黴菌屬的一員,看來鏈黴菌屬確實有不少菌株「精熟」這門化學語言。

至於真菌,除了小巢狀麴菌之外,科學家發現精胺酸酮類也可以刺激另外一類常見的真菌「青黴菌屬」。對於青黴菌而言,受到精胺酸酮類刺激會產生一種稱為Carviolin(這個字沒有中文翻譯QQ)的蒽醌類色素,這和小巢狀黴菌有所不同,雖然目前還不清楚這些天然產物的功能,但是至少能確定「聽得懂」細菌精胺酸酮語言的真菌不只侷限於麴黴屬。

圖二、從土壤中篩選出的305株細菌中有8株成功啟動綠色螢光反應,這代表小巢狀麴菌有分泌苔色酸。

圖二、從土壤中篩選出的305株細菌中有8株成功啟動綠色螢光反應,這代表小巢狀麴菌有分泌苔色酸。

精胺酸酮類作為細菌和真菌溝通橋梁的生態意義

本研究發現精胺酸酮類可以被細菌作為與真菌溝通的訊號,然而,這些互動背後所代表的生態意義科學家仍不清楚,這就好像我們「聽」到鏈黴菌和一些真菌之間在說些甚麼,但是卻沒有人能夠將他們對話的內容翻譯出來。

根據現有線索,其實精胺酸酮類不只可以作為細菌對真菌的化學語言,更可能幫助真菌和藻類形成地衣、促使芽孢桿菌形成生物膜或透過真菌所分泌的有機酸再去抑制其他植物病原菌的生長(圖三)。總而言之,目前這個領域還在起步階段,希望有朝一日人類可以破譯精胺酸酮類這種化學語言。

圖三、精胺酸酮類細菌、真菌、藻類間化學語言的潛在生態意義。

圖三、精胺酸酮類細菌、真菌、藻類間化學語言的潛在生態意義。

註:本研究在不同實驗階段研究了不同種的精胺酸酮類,並且不同的精胺酸酮類可能也會有不同的效果。然而,為了使說明更加簡潔,本文統一使用精胺酸酮這個較高階層的分類名詞做說明。

參考文獻

  1. Krespach, M. K., Stroe, M. C., Netzker, T., Rosin, M., Zehner, L. M., Komor, A. J., ... & Brakhage, A. A. (2023). Streptomyces polyketides mediate bacteria–fungi interactions across soil environments. Nature Microbiology, 1-14. (圖片來源,所有圖片皆遵守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CC BY 4.0)規定)






    每天一分鐘,帶你了解科學前沿大小事。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上山採集相褒歌,傳唱閩南即興創作歌謠。——專訪:文史研究家林金城在收音機尚未問世的古早時代,閩系先民從事採茶、渡船、採礦等工作時,喜愛吟唱一種即興的七字四句聯,有相褒傳情,也有互虧互酸,以排解單調重複的工作壓力,稱為相褒歌(sio-po-kua)。一直到日治時代、1950年代,相褒歌仍風行,1970年後,因生活型態改變而沒落。林金城老師20多年來四處採集相褒歌,
    Thumbnail
    avatar
    新北市文化季刊
    2023-05-10
    [台北美食]型農本色雜誌二零二三年春季號十周年出刊發表會,香草料理研究家與三位型農交集、水果入菜派對更是好滋味分享 話說小編與型農本色雜誌結下緣分可說是一個巧遇。緣分從這可追朔到西元二零一九年三月時候第二十四期春季號分享會。至此之後小編就參加過多場分享會。這次再來參加二零二三年春季號出刊發表會也算是一個舊續吧。 型農本色雜誌分享會相關資訊:: 地址: 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一段66號2樓 (COOkINN TAI
    Thumbnail
    avatar
    bravejim
    2023-03-11
    閱讀筆記《剛剛好的生活練習:料理研究家的不堆積品味生活》★不是斷捨離就好,而是在生活裡的各個面向保持簡單的循環,日子自然就會保持剛剛好的質感和品味。
    Thumbnail
    avatar
    偶希都理
    2022-10-25
    《博物館/美術館的未來性:行政法人制度研究》以英法日三國制度設計為借鏡,助臺灣博物館事業迎向21世紀挑戰​​​《博物館/美術館的未來性》源於國藝會董事長 林曼麗博士所發想與主持的研究出版計畫。​計畫邀集張瑜倩、陳彥伶、邱君妮三位學者,以英、法、日三國為對象,分別爬梳在世界趨勢變化與國家政策變革中,三個國家於博物館/美術館法人制度的演進與變遷,並探討整理其相關法規的制定、執行...
    Thumbnail
    avatar
    Artco Books 典藏藝術出版
    2022-01-27
    DEX界后起新秀! MDEX研究报告原文連結:https://zb.house/dex界后起新秀-mdex研究报告/ 【本文章轉載自鑄幣局 - 提供專業的加密貨幣行業的研究成果的分析平台。】 技术特点: DEX 性能提升:延时低、高并发,3秒出块,TPS 可达500+,保障交易高效稳定; 团队和历程 2021.01.07 商业模式
    Thumbnail
    avatar
    ZB.House
    2021-12-16
    剑指成为NFT界的币安! 第一个NFT基金--虚拟货币NFTX研究分析原文連結:https://zb.house/剑指成为nft界的币安-第一个nft基金-虚拟货币nftx研究分/ 【本文章轉載自鑄幣局 - 提供專業的加密貨幣行業的研究成果的分析平台。】 虚拟货币代码: NFTX 推荐交易平台: UniSwap 懒人包 基本介绍 NFT 市场前景无限 问题分析
    Thumbnail
    avatar
    ZB.House
    2021-12-08
    龔鵬程 ✕ 賈萬馬德|私企研究與學術界研究的不同尤尼斯.賈萬馬德是德黑蘭沙希德.貝赫什提大學理學碩士 - 凝聚態物質和材料物理學碩士。德國德雷斯頓工業大學哲學博士 - 凝聚態物質和材料物理學博士(2018)。擔任量子軟體工程師,並在德國馬克斯.普朗克複雜系統物理研究所工作5年。主要研究量子計算,量子資訊和理論、凝聚物質物理,機器學習(經典和量子)
    Thumbnail
    avatar
    龔鵬程大講堂
    2021-10-08
    【第二屆亞洲演化生物學會議】三個超有趣研究。這屆亞洲演化生物學會議由日本主辦,因為疫情,會議以線上形式辦理,不過仍不減學術新知交流的魅力。雖然大部分內容屬基因體、分子生物的研究,比較不是我熟知的領域,我還是在其中找到一些感興趣的題目,在此跟各位分享。
    Thumbnail
    avatar
    陳政佑
    2021-08-22
    讀《料理研究家的餐桌生活學》之感— 料理的本質是專注於美好的生活!我覺得做菜很像作畫。菜的鹹淡就如同顏料的濃淡,至於,最終會畫成什麼樣子?拿著畫筆(鍋鏟)的人能夠盡情自由發揮是最可貴的精神,於我而言,過程為重,成品次之。 料理的本質能讓人更專於美好的生活本身。生活裡有許多故事都值得讓我們細細品嚐,不論是食物的味道,還是人情味,我個人認為兩者摻在一起吃,最是美味!
    Thumbnail
    avatar
    Lily Chen
    2021-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