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
含有「生物」共 729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付費限定
亦幻亦真百科
2025/06/18
第三章:神祇之眼
仿生艙體在紫色營養液中微微震顫,秦墨的視網膜上閃現最後一段人類記憶——十二歲那年他在青海湖畔仰望星空,銀河如碎鑽傾瀉在視網膜上。而此刻他的瞳孔正被奈米探針刺入,改寫虹膜紋理與神經突觸。 「意識上傳倒計時:三十秒。」 仿生工程師的聲音從擴音器滲出,帶著機械特有的冰冷回響。「記憶覆蓋程序啟動,原
含 AI 應用內容
#
宇宙
#
視網膜
#
地球
喜歡
留言
限時公開
A.H.科普(pScience)
2025/06/18
生物多樣性: 農地再野化策略
上個月我們的生物多樣性專題聊了海洋生物、環境知識本體(EnvO)、城市樹木和21個AI徹底改變保育工作的潛力關鍵議題。 今晨閱讀了英國生態與水文中心與西班牙大學和德國綜合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合作的最新研究,將所謂的「再野化」和農業相結合,以應對生物多樣性危機新策略,重新將議題再次。。。
5/5
農地再野化
#
AH科普生物多樣性專題
#
農地
#
再野化
17
留言
演化之聲 The Sound of Evolution的沙龍
2025/06/15
細菌如何讓東方果實蠅知道「這裡不能產卵」
...顯示更多
#
動物
#
生物
#
東方果實蠅
18
7
圓瑩
1 天前
1
原來細菌產生的氣體能讓東方果實蠅尋找另一個產卵地點,很有趣~ 雖然有點離題,我卻想到夏季人體的汗水+細菌產生的異味,也能成功把其他人「驅趕」到九丈遠呢~XD
1
演化之聲 The Sound of Evolution
發文者
1 天前
喜歡
圓瑩 有一個迴避病原體假說(pathogen avoidance hypothesis)認為人體流汗如果發出強烈臭味使人趨避,這可能是因為這個人的身體不夠健康,皮膚表面的特殊菌相所產生的氣味會讓人有厭惡反應🤔不過這只是假說的其中之一,但滿有趣的,生物的許多現象都是有其演化意義的。就像為何排泄物的氣味會使人厭惡,也是讓人對排泄物趨避的演化結果。而那些必須吃糞便進行二次消化的動物可能排泄物對牠們的觀感是好的。 水也佑
喜歡
流踢両的沙龍
2025/06/15
那段扮演系統的日子 第一章 緣起
第一章 緣起,重症病房。 凌晨時分,某某醫院五樓,其中一間重症病房裡,一名妙齡女子陷入昏迷之中,身邊陪伴的家屬,似乎也因心力交瘁,疲憊不堪地趴睡在病床之旁。 護士站兩名護士低語聊天之際,一名人形生物,猶如鬼魅般來到此處,悄無聲息。移動之時,亦未驚動周邊的任何人,彷彿無實體之魂,著實詭異至極。
#
患者
#
生物
#
周邊
1
留言
飄蓬客的沙龍
2025/06/12
幪面戰士 第167章 亞爾加們聯手出擊!
洛亞:“這個東西原本就是屬於你和我的……不!正確來說祂是屬於全伊甸人的!祗要我們能够找到祂,那麽所有的伊甸人就不會再害怕歐非利怪人,也不會再被歐非利人支配我們的命運,伊甸人就可以獲得眞正意義上的自由了!” 小斌:“咳咳咳……這是眞的嗎!?這到底是甚麼東西!?” 洛亞:“我們還是先找到再說吧……”
#
科幻
#
科幻小說
#
生物
1
留言
演化之聲 The Sound of Evolution的沙龍
2025/06/11
【古生物小百科】
...顯示更多
#
動物
#
古生物
#
生物
23
7
Rodrigo
6 天前
3
尤金齒目真的專門出產怪咖😆這邊幫忙補充一下,很長一段時間,古生物學界都不太清楚這種旋轉牙齒到底長在什麼位置,直到最近幾年透過斷層掃描的方式,才發現軟組織的痕跡,確定真的長在下顎裡面🤣附一張早期復原圖😂😂😂
3
演化之聲 The Sound of Evolution
發文者
4 天前
1
Rodrigo 感謝補充!早期復原圖也挺帥的🫠 白稜
1
一直都放在房間
2025/06/11
破解迷思:水克菲爾外型與起源的真相- 顆粒&方塊
從1899年Lutz文獻看見顆粒才是真相,辨識GBP也有科學依據 🌵 起源追溯:1899年Lutz發現的顆粒共生體 水克菲爾(Water Kefir,又稱Tibicos)最早的科學記載來自1899年,由法國生物學家 M. L. Lutz 所發表。他在墨西哥進行田野研究時,於仙人掌(Opun
#
科學
#
生物
#
真相
1
留言
一直都放在房間
2025/06/11
起源地尋找「野生水克菲爾菌粒」完整探勘指南
要在野外尋找、辨認並採集「野生水克菲爾菌粒」(tibicos, water kefir grains),因缺乏現場實拍照片與明確公開案例,確實挑戰極高。但根據現有文獻、菌粒特性、墨西哥當地生態與發酵知識,可以規劃出一套滴水不漏的探勘指南,幫助你驗證真偽、提高找到野生菌粒的機會。 ---
#
墨西哥
#
觀察
#
墨西哥城
1
留言
一直都放在房間
2025/06/10
男性壽命普遍比女性短, answer me~
當我們談到為什麼時,這不是一件單一因素可以解釋的事情,而是一連串「生物學機制 + 行為模式 + 社會文化期待」交互作用的結果。以下是更深入且系統性的文字說明: 🧬 一、生物學層面:從出生就輸在起跑點? 1. 染色體差異 男性為 XY,女性為 XX。X 染色體上攜帶了許多與免疫功能與細胞修復
#
男性
#
染色體
#
女性
3
留言
I'm Eva
2025/06/09
台灣啟動 OECM:保育新篇章,亦或潛藏「漂綠/藍」風險?
您知道除了保護區,還有「其他有效的區域保育措施」(OECM)嗎?台灣近期啟用 OECM,卻引發學者對於「漂藍」風險的擔憂。這篇文章將帶您了解 OECM 是什麼、為何會產生漂藍疑慮,以及近期聯合國海洋會議(UNOC3)如何看待這個全球保育新趨勢,幫助您我共同檢視台灣的保育行動是否真正有效。
#
永續發展
#
ESG
#
環境
1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