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介紹】原住民族的傳統知識,讓科學家更了解仙女圈的形成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本文轉載自泛科學

奇怪的仙女圈

如果你漫步在澳洲西部的旱地上,你可能會看到(圖 一)中的奇怪景象。
原本長滿鬟刺屬(spinifex)植物的土地上赫然出現一圈圈的紅土區域,上面沒有長任何植物,這種奇怪景象被稱為「仙女圈(fairy circles)」。
(圖 一)俯瞰仙女圈。圖/© Mike Gillam 2021Creative Commons
和神秘的麥田圈不同,他不是一夕之間所形成的,更沒有麥田圈一般詭異難解,事實上,自上世紀 70 年代科學家首度在南非發現這種特殊的現象後,就一直有許多科學研究嘗試以各種證據和理論解開仙女圈背後成因,時至今日,仙女圈的成因仍備受爭議。

既然不知道,何不問問「在地人」?

今年 4 月發表在 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 的論文"First Peoples’ knowledge leads scientists to reveal ’fairy circles’ and termite linyji are linked in Australia"嘗試從一個特別的角度來解決這個問題,那就是「馬爾圖族(Martu)的傳統知識」。
既然說是「特別的角度」,肯定代表這篇研究與其他有所不同。一般進行生態學研究時,很少會考慮當地原住民族對於生態系統的認識和見解,然而,原住民族通常已經在某一個生態系裡面生存非常久的時間,因此通常會累積大量的傳統生態學知識(traditional ecological knowledge),這通常牽涉到長期的觀察驗證,並不是現代科學方法短時間內可以做到的。
因此,科學家在探討仙女圈的形成原因時,決定先來「問」看看生活在澳洲這塊土地超過 65000 年的澳洲原住民族。
結果顯示,仙女圈這種特殊的構造確實烙印在馬爾圖族的文化裡,他們認為仙女圈的形成和白蟻之間有很大的關係,這樣的生態學知識不只出現在口耳相傳的文化中,也出現在古老的圖騰裡,例如(圖二)就顯示了澳洲馬爾圖族的祖先很直接地把仙女圈的出現以及白蟻(termite)連結在一起(圖二 b 中有些圈圈裏面像等號的白色圖騰就是白蟻,而圖二 d 中那些紅色的像熱狗的圖騰也是白蟻(沒錯,因為這些圖片給的授權只有 CC BY-NC-ND,所以我不能在上面加註釋))。
(圖二)馬爾圖族傳統藝術中的仙女圈和白蟻。圖/(b)© estate of the artist,
licensed by Papunya Tula Artists and Aboriginal Artists Agency. (d)© estate of the artist, licensed by Papunya Tula
Artists and Aboriginal Artists Agency. Creative Commons
根據馬爾圖族的生態知識,仙女圈是白蟻的「家」,而仙女圈外的區域則是白蟻的「通道」。除此之外,馬爾圖族還發現仙女圈的土表具有堅硬的特性,仙女圈的土表堅硬到可以用工具敲擊地面以使幫助穀物褪去外皮。

「在地人」說的到底是不是對的?

然而,前人研究的研究基本上已經抦棄了仙女圈的形成和白蟻有關這種想法,因為他們並沒有在仙女圈中發現很多白蟻。這代表原先的科學觀察結果和馬爾圖族的傳統知識有所出入,究竟誰更正確呢?
研究結果顯示,馬爾圖族的生態知識很可能是對的。
研究團隊實際挖開仙女圈以後發現仙女圈中真的有不少白蟻,挖的洞裏面有 41% 挖到白蟻。此外,在仙女圈中挖的洞中高機率含有所謂的「巢腔(chamber)」,巢腔的功用是育幼、休息以及儲藏食物排泄物等等,通常會集中在某一個特定區域形成「巢(nest)」。仙女圈外的區域則鮮少出現巢腔這種構造,但是仙女圈外的區域卻很容易挖到覓食用的通道(圖三)。
(圖三)仙女圈內(橘色)和仙女圈外(藍色)在巢腔數量、通道數量上出現顯著的差異。圖/© Walsh et al. 2023. Creative Commons
綜合馬爾圖族的傳統知識以及科學研究的結果,澳洲仙女圈的形成確實可能和白蟻的建築構造有關,因為仙女圈內外的白蟻建築構造有明顯的差異。雖然本研究作者最後並沒有對於仙女圈形成的確切原因給出特定理論,但筆者推測,可能正是因為白蟻巢室堅硬的構造造成仙女圈堅硬的土表,沒有良好的土壤結構而植物自然無法在仙女圈上生長。

傳統生態知識和西方科學知識擦撞出意外的火花

原住民族的傳統生態知識確實可以在科學進展上扮演重要角色,這篇研究就是一個很有趣的例子。
一般而言,科學研究所涉及的方法幾乎全都是所謂的「量化研究(quantitative research)」,然而,這篇研究卻先使用質性研究(qualitative research)的方法調查馬爾圖族的傳統知識(順帶一提,這篇研究的作者多達 39 位,其中有 23 位是澳洲馬爾圖族的專家和耆老),再以此為靈感進行科學調查,可以說是相當有趣的做法。
馬爾圖族對於仙女圈的傳統知識遠遠不僅止於此,仙女圈中間堅硬不透水的特性使其成為大雨後馬爾圖族的臨時蓄水池,這個蓄水池在人類文明和生態上扮演甚麼作用?馬爾圖族和仙女圈的故事還會繼續寫下去。

參考文獻

  1. Walsh, F., Bidu, G. K., Bidu, N. K., Evans, T. A., Judson, T. M., Kendrick, P., … & Williams, C. M. (2023). First Peoples’ knowledge leads scientists to reveal ‘fairy circles’ and termite linyji are linked in Australia. 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 7(4), 610–622.
喜歡今天的文章嗎?別忘了在方格子上追蹤我!另外,在Instagram和FB上面追蹤我可以獲得更多最新的生物知識喔!
Instagram:oneminutebiology
每天一分鐘,帶你了解科學前沿大小事。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沒去過玻利維亞沒關係!就從《高原上的家屋》一窺玻利維亞原住民族的高原生活人生中不一定有機會到玻利維亞,但我們可以過鏡頭欣賞玻利維亞荒漠高原的絕景。被選為屆奧斯卡最佳國際影片玻利維亞代表,《高原上的家屋》真實記錄著安地斯高原上日常生活與困境,真實而感動...
Thumbnail
avatar
多愁善感小女子
2023-01-25
古人的星空:台灣原住民族的天文神話雖然在之前的節目中也有零散的介紹過,但其實世界除了巴比倫與印度兩個古文明觀星體系以外,各地都有自己獨立發展的體系,例如中國、埃及、美洲原住民都有各自不同的系統。 但其實還有一些更小規模的體系,甚至不構成系統,例如台灣原住民族的星空故事,就不構成一整個體系。 關於這一點,其實也還滿常見的,很多山林部族
Thumbnail
avatar
momoge (毛毛牙)
2022-11-28
原獨火塘|釋憲判決與原住民族集體權的穀堆悖論這就好比一個人同意「蛋糕要用刀切」的原則,也同意「刀可以把蛋糕切成三塊」,但反對「同一把刀可以再把蛋糕切成四塊」,可是他不直說他「反對蛋糕被刀切成四塊」,卻說他「反對蛋糕要用刀切」。
Thumbnail
avatar
原獨俱樂部
2022-04-07
原獨火塘|反原住民族的聯合國氣候變遷解決方案:以自然為基礎大家都忽略了,原住民在自己的祖傳土地上安居樂業,本來是理所當然,就算原住民不加入拯救地球的行列,或者加入了但無能為力,難道就不能保有傳統領域嗎?
Thumbnail
avatar
原獨俱樂部
2021-11-04
跟著「斯卡羅」看建築(二):台灣原住民族的妻入和平入漢人建築是只有平入的,大概和強烈的中軸線思想有關。而日本的民家則是平入和妻入百花盛開。
Thumbnail
avatar
京築居
2021-09-08
原獨要聞|新的原住民族和老的薩滿蛇杖法案中將目前在俄羅斯佔領下的克里米亞韃靼人定義為「烏克蘭的」原住民族,顯然是透過立法來宣示對人的主權,動用「原住民族」的概念則更能邀人好感,顯示烏克蘭在人權方面的進步,而與兼併克里米亞的俄羅斯做出區別。
Thumbnail
avatar
原獨俱樂部
2021-07-04
原獨活動|原住民族語言的未來十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原住民族語言行動十年」是今年 3 月 22 日 UNESCO 成立的一個全球性任務小組,將明年起的十年(2022-2032)定為保護全球原住民族生存、復興推廣原住民族語言的十年。
Thumbnail
avatar
原獨俱樂部
2021-05-05
原獨火塘|流動的口傳,原住民族循環往復的儀式提出族群文化圈(ethnospheres)概念的加拿大人類學家戴維斯(Wade Davis)不僅觀察一般所謂的人文知識,也觀察原住民族圍繞著自然環境而建構的知識。長達四十年的研究讓他做出一個簡潔扼要的結論:「我們西方人對自然世界的理解,跟所有的原住民族都不一樣,是一種文化上的異常。」
Thumbnail
avatar
原獨俱樂部
2021-02-04
原獨要聞|原住民族傳統知識與現代科學的競合原住民的傳統河流捕鮭季節在鮭魚產卵完要返回海洋時才展開,既不會妨礙鮭魚的繁殖,還能獲得即時的鮭魚族群相關資訊。具體的捕魚方法是在河流中設置水中的圍籬陷阱,素材主要是石頭。這樣的石頭魚陷阱也會捕到各種各樣的魚,由前來收取漁獲的漁人負責揀選。漁人只會挑出要煙燻保存的鮭魚,其他魚類就可以回到河流裡。
Thumbnail
avatar
原獨俱樂部
2021-01-24
[藝文評論]孤島孵夢展覽,透視南島語系原住民族的創作激發,在美學創作的一個極致之融合創作展覽​ 台灣作為一個南島語系島嶼,十六個原住民族依靠不同的分布散居在台灣的各個地方。我們所世居的台灣島,以及南島語族遷徙散佈在太平洋各地的島嶼,都有條隱形的線牽引著。串聯南太平洋這條牽引線還真的很廣大,對於原住民乃至於一般民眾來說「孤島孵夢」這個展覽展示的便是一個精采的原住民的探索。 孤島孵夢展覽相關資
Thumbnail
avatar
bravejim
2020-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