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躁動的痕跡:夏烈《白門再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1990年出版《最後的一隻紅頭烏鴉》,2023年重新出版後,以其中一篇同名作品〈白門‧再見!〉為書名。本書分為兩輯,前半部是五個跨時代的短篇故事,後半部則是夏烈大學時期作品。作者夏烈是林海音的兒子,〈白門‧再見!〉刊載於《中央日報》副刊時,他年僅22歲。有趣的是,夏烈是工學院出身,卻在成功大學開設近代美國與日本文學課程。

出生於1941年,幼時住在古亭區,鄰近現在的建國中學、國語實小以及植物園一帶,他的母親林海音曾寫過《城南舊事》,紀錄北京的一切,夏烈的〈城南少年遊〉則發生在臺北,即使外面的世界動盪不安,從小學到高中的歲月依舊充滿活力,不過美好時光似乎也隨著驪歌消逝。〈城南少年遊〉的末尾透過作者與無法升學的同學間對話:「此後他的青少年黃金歲月,將要消磨在油墨、粗話、滿地髒紙和師傅的怒聲斥喝裡。我們站得如此近,眼前鋪開的卻是幽明相隔的兩條路。」(頁39)

1963年的〈白門‧再見!〉敘寫一群高中生嚮往著居住在白門後方的妙齡女子,像是半世紀之前的《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其實就像歌詞說的:「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高中生們前仆後繼地想追求白門後的女子,卻都不得其門而入,甚至謠言八卦滿天飛,任誰都不知道真相為何。「白門」成為這群高中生眼前的紅蘿蔔:「(白門)象徵著純潔、希望與美麗,同時,也象徵著一個揭不開的秘密。」(頁229)長大也許是從幻滅開始,然而過程所體會到的熱血與衝勁,似乎在每個時代都能看見。

在〈年輪〉與〈獵戶之星〉裡,感情注定摻雜個人或國家的命運,無論是年僅17歲就必須上戰場的子公,抑或文革時期不得不斷絕關係的邵肇良,他們都無法避開政治與國家風暴。〈虞美人〉描述的師徒關係也是如此,久別重逢卻隱藏著算計,風燭殘年的老師只能為人魚肉,他只能選擇相信眼前的學生不會背叛他(事實卻不是如此)。而〈最後的一隻紅頭烏鴉〉寫著獵人與獵物的關係,「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故事映照在徐兆鴻的逃亡路線上。

《白門再見》集結某個時代的臺灣生活片段,從少年到老年的人生階段,面對課業、友情以及愛情等各種困難,他們被迫或自願選擇某一條路。

碎碎念:有些句子與描述都非常具時代感,以至於偶爾會出現皺眉的狀況,例如癡肥的歐巴桑、或是類人猿小姐。同時,對女性的幻滅都出自於身材變形,以及搭配身旁不起眼的丈夫。

avatar-img
47會員
199內容數
看完書之後,找不到人對話,那就跟書說說話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Angus Ye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這是一本關於家族與疾病的紀錄,其實每個家庭都可以有這樣的記載,當身體被病菌寄生時,文字圖像甚至語音便成為一種出口。在治療與治癒的過程,時而前進時而倒退,當然也會影響著心理,還得分身處理「心理諮商」或「心理治療」。
根據作家東年的說法,鄉愁的解釋是「鄉,在空間是出生地方、長期住過地方,在抽象空間是一種境況,在時間是往昔;愁,是悲傷或慘澹情緒造成的愁苦或憂慮心境。因此,鄉愁就是懷舊往事或懷念故鄉。」(頁35)
劉以鬯在1970年發表於《明報晚報》的作品,出版時刪減五萬字,讓整篇故事顯得更為緊湊,雖充滿主角亞洪內心獨白,卻不覺得分心。如同喬伊斯的《尤里西斯》或吳爾芙的《達洛威夫人》,故事總圍繞著最平凡的生活細節,如何順利完成一件事情,似乎可以是現代人的成就。
《酒徒》被視為華文世界第一部長篇意識流小說,講述一位懷才不遇的小說家應該堅持理想或隨波逐流的故事,一方面回顧中國五四以來的文學發展,一方面感嘆當今物慾橫流的資本世界,早已沒有純文學的立足之地。
李琴峰一向擅長「打造語言豐饒之美」,在異鄉迸發的愛情,數著生活與感情的美好與無奈,彷彿對著讀者傾訴,於是相信這一切都可能發生在你我身邊。
作者克萊拉細數1152年至1204年的英格蘭歷史,在真實與虛構之間轉換,從艾莉諾與法國路易七世離異、嫁給亨利‧金雀花開始,一直到腓力二世攻佔阿基坦為止。這殘酷的戰爭之中,我們閱讀到王室的忠誠與矛盾、也感受到文學的細膩與優雅。
這是一本關於家族與疾病的紀錄,其實每個家庭都可以有這樣的記載,當身體被病菌寄生時,文字圖像甚至語音便成為一種出口。在治療與治癒的過程,時而前進時而倒退,當然也會影響著心理,還得分身處理「心理諮商」或「心理治療」。
根據作家東年的說法,鄉愁的解釋是「鄉,在空間是出生地方、長期住過地方,在抽象空間是一種境況,在時間是往昔;愁,是悲傷或慘澹情緒造成的愁苦或憂慮心境。因此,鄉愁就是懷舊往事或懷念故鄉。」(頁35)
劉以鬯在1970年發表於《明報晚報》的作品,出版時刪減五萬字,讓整篇故事顯得更為緊湊,雖充滿主角亞洪內心獨白,卻不覺得分心。如同喬伊斯的《尤里西斯》或吳爾芙的《達洛威夫人》,故事總圍繞著最平凡的生活細節,如何順利完成一件事情,似乎可以是現代人的成就。
《酒徒》被視為華文世界第一部長篇意識流小說,講述一位懷才不遇的小說家應該堅持理想或隨波逐流的故事,一方面回顧中國五四以來的文學發展,一方面感嘆當今物慾橫流的資本世界,早已沒有純文學的立足之地。
李琴峰一向擅長「打造語言豐饒之美」,在異鄉迸發的愛情,數著生活與感情的美好與無奈,彷彿對著讀者傾訴,於是相信這一切都可能發生在你我身邊。
作者克萊拉細數1152年至1204年的英格蘭歷史,在真實與虛構之間轉換,從艾莉諾與法國路易七世離異、嫁給亨利‧金雀花開始,一直到腓力二世攻佔阿基坦為止。這殘酷的戰爭之中,我們閱讀到王室的忠誠與矛盾、也感受到文學的細膩與優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我的愛情如此麻辣》是作家張小嫻於2011年出版的一部小說,描繪了女主角夏如星在失去父親後,接手火鍋店並尋找自我成長的過程。故事透過書信體的形式,展現了她與青梅竹馬李浩山的情感交流,以及與姐妹的相認與支持。此書不僅探討了親情與愛情,還揭示了克服生活挑戰的勇氣與變化,讓讀者深刻體會愛的真諦。
我許久沒讀吉村昭的小說了,有點因生活忙碌而疏遠朋友的愧疚感。所以,今天,取出他的短篇小說集《法師蟬》(新潮社,1993),就讀同書名小說〈法師蟬〉這一篇,因為我猜想這篇應該是他此選集中最得意的作品。   〈法師蟬〉篇幅不大,大概9千字左右,靜心定氣很快就能讀完。小說內容也不複雜,開頭寫道主角星野
Thumbnail
《鹿苑長春》是一九三九年獲普利茲獎的名作,張愛玲形容它是一本橫跨不同年紀都能品嚐箇中滋味的讀物。故事講述一名孩子從「小孩」轉為成熟「大人」的過程,原作者以近乎日常的詩意筆觸,鑽進角色的內核,疊加著張愛玲纖細的情緒展延,自此,一名男孩和他的幼鹿便在讀者心中奔馳了起來。
Thumbnail
廣場的這棵大樹, 從青翠走向枯黃, 再由凋零回歸茂盛, 就這麼輪迴著, 我總會想起白先勇的 樹猶如此,人何以堪。
Thumbnail
長大是不是就意味著變成那種我們討厭的人?我很喜歡書腰上的這一句話: 「當時,做了什麼決定,讓你變成現在的你?未來,又能做些什麼,讓以後的你不再後悔」 年輕的時候一定做過一些蠢事,如果有機會能夠再來一次,你願意把握這個機會嗎?
Thumbnail
故事對往日的回想和對「彼處」的期盼,不僅是對過去的追憶,更是對未來可能的展望和探索。在路的盡頭,周未難對「此處」、「那處」與「彼處」的反思和體悟,成為了他尋找自我、理解生命意義的關鍵。
Thumbnail
聽著聽著,心緒瀰漫著一片感傷。似水年華,可憶不可追,但彷彿青春欠了我什麼?抑或,我欠了青春什麼?好久了,我不曾有過鄉愁。
Thumbnail
白家和陳家是世交,所以白南辰和陳秋夜從小一起長大,從小學到高中都在同一個班級,他們也無話不談、無話不說,在外人看來,他們是最好的朋友 但一切,都在高三那年改變了,陳夜秋死了,被人殺死了,那晚他們一起去吃飯,吃完飯後很晚了,他們就去飯店睡覺,一醒來,陳夜秋就躺在血泊中,白南辰手上握著一把沾著血的刀,
Thumbnail
四十歲以上的台港東南亞華人的青春歲月裡,總有一塊是金庸駐留的。 而我,是高中開始結緣的。當時金庸還未解禁, 鹿鼎記封面書名是"小白龍 司馬翎著"。楊過跳下絕情谷就再也沒上來呢!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我的愛情如此麻辣》是作家張小嫻於2011年出版的一部小說,描繪了女主角夏如星在失去父親後,接手火鍋店並尋找自我成長的過程。故事透過書信體的形式,展現了她與青梅竹馬李浩山的情感交流,以及與姐妹的相認與支持。此書不僅探討了親情與愛情,還揭示了克服生活挑戰的勇氣與變化,讓讀者深刻體會愛的真諦。
我許久沒讀吉村昭的小說了,有點因生活忙碌而疏遠朋友的愧疚感。所以,今天,取出他的短篇小說集《法師蟬》(新潮社,1993),就讀同書名小說〈法師蟬〉這一篇,因為我猜想這篇應該是他此選集中最得意的作品。   〈法師蟬〉篇幅不大,大概9千字左右,靜心定氣很快就能讀完。小說內容也不複雜,開頭寫道主角星野
Thumbnail
《鹿苑長春》是一九三九年獲普利茲獎的名作,張愛玲形容它是一本橫跨不同年紀都能品嚐箇中滋味的讀物。故事講述一名孩子從「小孩」轉為成熟「大人」的過程,原作者以近乎日常的詩意筆觸,鑽進角色的內核,疊加著張愛玲纖細的情緒展延,自此,一名男孩和他的幼鹿便在讀者心中奔馳了起來。
Thumbnail
廣場的這棵大樹, 從青翠走向枯黃, 再由凋零回歸茂盛, 就這麼輪迴著, 我總會想起白先勇的 樹猶如此,人何以堪。
Thumbnail
長大是不是就意味著變成那種我們討厭的人?我很喜歡書腰上的這一句話: 「當時,做了什麼決定,讓你變成現在的你?未來,又能做些什麼,讓以後的你不再後悔」 年輕的時候一定做過一些蠢事,如果有機會能夠再來一次,你願意把握這個機會嗎?
Thumbnail
故事對往日的回想和對「彼處」的期盼,不僅是對過去的追憶,更是對未來可能的展望和探索。在路的盡頭,周未難對「此處」、「那處」與「彼處」的反思和體悟,成為了他尋找自我、理解生命意義的關鍵。
Thumbnail
聽著聽著,心緒瀰漫著一片感傷。似水年華,可憶不可追,但彷彿青春欠了我什麼?抑或,我欠了青春什麼?好久了,我不曾有過鄉愁。
Thumbnail
白家和陳家是世交,所以白南辰和陳秋夜從小一起長大,從小學到高中都在同一個班級,他們也無話不談、無話不說,在外人看來,他們是最好的朋友 但一切,都在高三那年改變了,陳夜秋死了,被人殺死了,那晚他們一起去吃飯,吃完飯後很晚了,他們就去飯店睡覺,一醒來,陳夜秋就躺在血泊中,白南辰手上握著一把沾著血的刀,
Thumbnail
四十歲以上的台港東南亞華人的青春歲月裡,總有一塊是金庸駐留的。 而我,是高中開始結緣的。當時金庸還未解禁, 鹿鼎記封面書名是"小白龍 司馬翎著"。楊過跳下絕情谷就再也沒上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