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與月的距離:讀李琴峰的《星月夜》

2023/05/30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李琴峰一向擅長「打造語言豐饒之美」,在異鄉迸發的愛情,數著生活與感情的美好與無奈,彷彿對著讀者傾訴,於是相信這一切都可能發生在你我身邊。
《星月夜》仍聚集離鄉背井的人們,一邊討論著日語意志動詞,一邊望著家鄉的夜空。玉麗吐孜出生在新疆、柳凝月則是臺灣人,他們是師生關係,也逐漸成為戀人。異鄉的生活並不永遠如意,可能因為溝通不良而產生衝突,玉麗吐孜的身分更讓她注定永遠只是「外國人」。
有趣的是,李琴峰把玩中文多重的指涉意義。例如「烏魯木齊」:在中國是地名,指的是美麗牧場;在臺語卻變成「亂七八糟的意思」。舊名「迪化」,啟迪教化帶著威權的影子。來自新疆的玉麗吐孜,不僅在北京旅遊曾遭遇盤查,就連在日本也因為沒有及時出示在留卡,而被帶到警察署。對於玉麗吐孜而言,新疆是故鄉,卻不是一個想回去就能回去的地方。曾經的七五事件讓維吾爾人恐懼,就連遠在日本的玉麗吐孜都無法感到自由,即使她「飛到聲音與棍棒都到不了的國度。」
於是問題在於:「什麼是自由?」柳凝月說:「所謂自由,就是成為一個好大人。」(頁55-56)而什麼才叫做「好」?是如果知道父母遠赴日本,柳凝月放棄發表論文的機會嗎?或是玉麗吐孜得知父親住院後,不顧一切回到故鄉呢?又或者,隨身攜帶在留卡的外國人才是好人?李琴峰的《星月夜》捕捉生活裡的困境,有無奈且無能為力的時刻,但即使「被時間拖著走,在一望無際的汪洋上盲目前行,」(頁188)總會找到方向。
柳凝月和玉麗吐孜共同欣賞星月並存的夜晚,他們背負個人、朋友、家庭、甚至是國家的問題。她們共同發光,卻也是孤寂的個體;雖然欣賞同一片夜空,但彼此沉默。看的見與看不見的阻礙讓她們保持距離。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43會員
186內容數
看完書之後,找不到人對話,那就跟書說說話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