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纏繞的身體:讀林黛嫚的《彼身》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這是一本關於家族與疾病的紀錄,其實每個家庭都可以有這樣的記載,當身體被病菌寄生時,文字圖像甚至語音便成為一種出口。在治療與治癒的過程,時而前進時而倒退,當然也會影響著心理,還得分身處理「心理諮商」或「心理治療」。這是一條漫長的路,林黛嫚以溫柔舒緩的語氣道出人生最沉重的事情,也許如同她的感受:「就從穿上襪子開始,此身已然成了彼身。」(頁91)

想起長輩們的病痛,無論是在醫院裡折磨、送到安養中心生活、或是在前面兩者之間奔波,印象最深刻的仍舊是看著爺爺的最後一面。在病毒的侵蝕之下,爺爺的身體越來越瘦弱,同時因為糖尿病復發而截肢。過世後禮儀師幫爺爺洗澡、去掉義肢、換上日常服,卻顯得小孩子穿大人衣服,我到醫院的第一反應是:「這真的是爺爺的身體嗎?」隔幾年之後換成奶奶,接著是父親。他們在家人面前離開後都變得嬌小,彷彿換了一個人似的。

如林黛嫚所言,我們都是疾病王國的子民,免不了身心的病痛。她引用Elizabeth Kürber-Ross主張人類遭遇悲傷的五個心理變化階段(否認、憤怒、討價還價、憂鬱、接受);也記錄心理諮商的六堂課(接受、溝通、黑洞、隱喻、餘生、禮物)。受到疾病攻擊後,每個人會有不同變化,但如何接受原本的身體已經消失?最終還是需要依靠自己痊癒。也許我們都曾聽過「活在當下」鼓勵病人的話,不過林黛嫚說:「罹患疾病初始,我要告別的不是壞習慣,不是幸福人生,而是未來。」(頁161)面對漫長的候診與檢查時間,或是手裡握著回診單,病人都要捨棄日常行程。

閱讀這本書的早晨,電視播放著罕病兒童的生活,他們被聚集在療養院,一年只有三節(大約三週)能跟家人團聚,前提是父母親沒有拋棄他們。看著他們不規則彎折的身體,有些病患是在五歲之後才開始發病,慢慢地他們的身體也變得跟嬰兒時期不同了。的確,他們會問:「為什麼是我?」他們會在一次又一次的治療之下存活,只是無法「回到健康王國那一邊,回到器官平靜的狀態。」(頁141)

《彼身》不僅是林黛嫚的病歷,也是她的家族史。文字化身為載體,傳下人們的回憶。

avatar-img
47會員
201內容數
看完書之後,找不到人對話,那就跟書說說話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Angus Ye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根據作家東年的說法,鄉愁的解釋是「鄉,在空間是出生地方、長期住過地方,在抽象空間是一種境況,在時間是往昔;愁,是悲傷或慘澹情緒造成的愁苦或憂慮心境。因此,鄉愁就是懷舊往事或懷念故鄉。」(頁35)
劉以鬯在1970年發表於《明報晚報》的作品,出版時刪減五萬字,讓整篇故事顯得更為緊湊,雖充滿主角亞洪內心獨白,卻不覺得分心。如同喬伊斯的《尤里西斯》或吳爾芙的《達洛威夫人》,故事總圍繞著最平凡的生活細節,如何順利完成一件事情,似乎可以是現代人的成就。
《酒徒》被視為華文世界第一部長篇意識流小說,講述一位懷才不遇的小說家應該堅持理想或隨波逐流的故事,一方面回顧中國五四以來的文學發展,一方面感嘆當今物慾橫流的資本世界,早已沒有純文學的立足之地。
李琴峰一向擅長「打造語言豐饒之美」,在異鄉迸發的愛情,數著生活與感情的美好與無奈,彷彿對著讀者傾訴,於是相信這一切都可能發生在你我身邊。
作者克萊拉細數1152年至1204年的英格蘭歷史,在真實與虛構之間轉換,從艾莉諾與法國路易七世離異、嫁給亨利‧金雀花開始,一直到腓力二世攻佔阿基坦為止。這殘酷的戰爭之中,我們閱讀到王室的忠誠與矛盾、也感受到文學的細膩與優雅。
「既然關不住什麼, / 就先關起自己吧!」〈錯誤〉。 楊宗翰在〈後記:大隱隱於詩〉裡談起創作理念,與小說或散文不同,寫詩成為一種逃脫術,避免將自己暴露於讀者前。如詩集所述關起自己。然而,寫詩也是在「面對真實,書寫現實,曲筆誠實。」(頁206)那麼,《隱於詩》究竟揭露什麼樣的現實呢?
根據作家東年的說法,鄉愁的解釋是「鄉,在空間是出生地方、長期住過地方,在抽象空間是一種境況,在時間是往昔;愁,是悲傷或慘澹情緒造成的愁苦或憂慮心境。因此,鄉愁就是懷舊往事或懷念故鄉。」(頁35)
劉以鬯在1970年發表於《明報晚報》的作品,出版時刪減五萬字,讓整篇故事顯得更為緊湊,雖充滿主角亞洪內心獨白,卻不覺得分心。如同喬伊斯的《尤里西斯》或吳爾芙的《達洛威夫人》,故事總圍繞著最平凡的生活細節,如何順利完成一件事情,似乎可以是現代人的成就。
《酒徒》被視為華文世界第一部長篇意識流小說,講述一位懷才不遇的小說家應該堅持理想或隨波逐流的故事,一方面回顧中國五四以來的文學發展,一方面感嘆當今物慾橫流的資本世界,早已沒有純文學的立足之地。
李琴峰一向擅長「打造語言豐饒之美」,在異鄉迸發的愛情,數著生活與感情的美好與無奈,彷彿對著讀者傾訴,於是相信這一切都可能發生在你我身邊。
作者克萊拉細數1152年至1204年的英格蘭歷史,在真實與虛構之間轉換,從艾莉諾與法國路易七世離異、嫁給亨利‧金雀花開始,一直到腓力二世攻佔阿基坦為止。這殘酷的戰爭之中,我們閱讀到王室的忠誠與矛盾、也感受到文學的細膩與優雅。
「既然關不住什麼, / 就先關起自己吧!」〈錯誤〉。 楊宗翰在〈後記:大隱隱於詩〉裡談起創作理念,與小說或散文不同,寫詩成為一種逃脫術,避免將自己暴露於讀者前。如詩集所述關起自己。然而,寫詩也是在「面對真實,書寫現實,曲筆誠實。」(頁206)那麼,《隱於詩》究竟揭露什麼樣的現實呢?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這篇文章講述了一位作者在面對家庭病痛、感情糾葛和精神疾病的過程中,如何從痛苦中汲取力量,重建自我的故事。母女之間的關係在艱辛的照顧中發生了變化,作者分享了自己的成長和心靈變遷,從疾病中找到愛與希望,在逆境中勇敢面對生活,並認識到心靈的力量和重建生活的重要性。
Thumbnail
一個關顧健康至極致的母親的小故事
Thumbnail
這是一本你讀了,會開始為老後生活做打算的書。 這本同時也是少數讓我邊讀邊心驚膽戰的書。 書中有些情景,有照護經驗的人讀到, 必定會心有戚戚焉,絕對笑不出來。 遇到了,你就知道什麼叫「人間即地獄」。 先父生前罹患漸凍人, 是由母親照顧他, 身材嬌小的母親為了照顧人高馬大的先父,
說來慚愧 父親生病住院時 我因為白天要上學 放學後還要打工或是去約會 所以能去醫院看望父親的時間與次數 遠不如兩個已經出社會的弟弟和母親..... 記得某次父親化療住院結束 正準備出院時 突然跟母親說 雙腿使不上力..... 後經過醫生檢查 原來是癌細胞壓迫到神經 導致下身癱瘓
Thumbnail
常人不能理解,什麼是憂鬱症患者。大多數人習慣以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態,對他人的人生指手畫腳,顯得自己多麼優越。 我知道心理生病不能只靠醫生,不能只靠吃藥,我運動,我喝亞麻仁油,我買了好幾本心理學的書。 我竭盡所能地,讓自己成為一個他人眼中正常的人, 有正常的心靈與軀殼,從來都不是那麼簡單的事。
Thumbnail
生老病死,每個人必定會面臨。 隨著年紀增長,回想人生的歷程與相遇的人事物, 不禁想到,是何緣分才讓這些人互相靠攏? 身體一天一天老去,身體的退化逐漸超越自己原本認知的狀態, 疾病也就慢慢地浮現,身體出狀況、前往醫院檢查看診,孤獨與淒涼的感受縈繞心頭,生病、衰老,使人們反思這一生所為何來?
Thumbnail
一位年輕患者的家屬,面對照顧與治療的掙扎,面對生死的抉擇,承受了極大的壓力。在家庭意見的分歧中,醫療團隊與家屬一同探討安寧照護的方向,最終做出適合患者的決定。生命短暫的停留,讓人思考著對於生命意義的理解和尊重。
Thumbnail
最近在看骨盆照護治療的書,裡面有一段:祖先與家族為你帶來的是禮物。作者提到,在她引導個案如何與自己骨盆連結時,個案常常會看到家族遺傳的模式,或是看到祖先流傳下來的能量仍然留存在家族中,只有去處理自己的家族遺傳,才能改變這些既存而不自覺的模式。 看到這個部分起初覺得有點荒繆,身體怎麼會攜帶著家族的傳承
Thumbnail
作者透過此書分享生命當中最重大的轉折:自身罹患淋巴癌的無措、治療、康復後的重生; 以及母親確診阿茲海默症的生疏、慌亂、家人間逐漸形成的默契 既是一場災難 也是審視人生的契機 這本書可貴的地方在於以病人視角描述所有心理、外在的感受 我們真的很難同理病人說不出口的掙扎與不適 除非自己落入相同的處境當中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作者父親因病,思索生老病死和家庭陪伴的故事,並分享瞭解失智症與糖尿病治療的經歷。文章內容著重於心理和生活觀念面對挑戰和困境。通過分享個人故事並將其連結到對書籍的書評,以及將探索哲學和生存之道帖出來面對生老病死這個題材。作者希望透過分享個人生活故事,幫助讀者正面思考挑戰,找到希望和善的影子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這篇文章講述了一位作者在面對家庭病痛、感情糾葛和精神疾病的過程中,如何從痛苦中汲取力量,重建自我的故事。母女之間的關係在艱辛的照顧中發生了變化,作者分享了自己的成長和心靈變遷,從疾病中找到愛與希望,在逆境中勇敢面對生活,並認識到心靈的力量和重建生活的重要性。
Thumbnail
一個關顧健康至極致的母親的小故事
Thumbnail
這是一本你讀了,會開始為老後生活做打算的書。 這本同時也是少數讓我邊讀邊心驚膽戰的書。 書中有些情景,有照護經驗的人讀到, 必定會心有戚戚焉,絕對笑不出來。 遇到了,你就知道什麼叫「人間即地獄」。 先父生前罹患漸凍人, 是由母親照顧他, 身材嬌小的母親為了照顧人高馬大的先父,
說來慚愧 父親生病住院時 我因為白天要上學 放學後還要打工或是去約會 所以能去醫院看望父親的時間與次數 遠不如兩個已經出社會的弟弟和母親..... 記得某次父親化療住院結束 正準備出院時 突然跟母親說 雙腿使不上力..... 後經過醫生檢查 原來是癌細胞壓迫到神經 導致下身癱瘓
Thumbnail
常人不能理解,什麼是憂鬱症患者。大多數人習慣以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態,對他人的人生指手畫腳,顯得自己多麼優越。 我知道心理生病不能只靠醫生,不能只靠吃藥,我運動,我喝亞麻仁油,我買了好幾本心理學的書。 我竭盡所能地,讓自己成為一個他人眼中正常的人, 有正常的心靈與軀殼,從來都不是那麼簡單的事。
Thumbnail
生老病死,每個人必定會面臨。 隨著年紀增長,回想人生的歷程與相遇的人事物, 不禁想到,是何緣分才讓這些人互相靠攏? 身體一天一天老去,身體的退化逐漸超越自己原本認知的狀態, 疾病也就慢慢地浮現,身體出狀況、前往醫院檢查看診,孤獨與淒涼的感受縈繞心頭,生病、衰老,使人們反思這一生所為何來?
Thumbnail
一位年輕患者的家屬,面對照顧與治療的掙扎,面對生死的抉擇,承受了極大的壓力。在家庭意見的分歧中,醫療團隊與家屬一同探討安寧照護的方向,最終做出適合患者的決定。生命短暫的停留,讓人思考著對於生命意義的理解和尊重。
Thumbnail
最近在看骨盆照護治療的書,裡面有一段:祖先與家族為你帶來的是禮物。作者提到,在她引導個案如何與自己骨盆連結時,個案常常會看到家族遺傳的模式,或是看到祖先流傳下來的能量仍然留存在家族中,只有去處理自己的家族遺傳,才能改變這些既存而不自覺的模式。 看到這個部分起初覺得有點荒繆,身體怎麼會攜帶著家族的傳承
Thumbnail
作者透過此書分享生命當中最重大的轉折:自身罹患淋巴癌的無措、治療、康復後的重生; 以及母親確診阿茲海默症的生疏、慌亂、家人間逐漸形成的默契 既是一場災難 也是審視人生的契機 這本書可貴的地方在於以病人視角描述所有心理、外在的感受 我們真的很難同理病人說不出口的掙扎與不適 除非自己落入相同的處境當中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作者父親因病,思索生老病死和家庭陪伴的故事,並分享瞭解失智症與糖尿病治療的經歷。文章內容著重於心理和生活觀念面對挑戰和困境。通過分享個人故事並將其連結到對書籍的書評,以及將探索哲學和生存之道帖出來面對生老病死這個題材。作者希望透過分享個人生活故事,幫助讀者正面思考挑戰,找到希望和善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