損益表 - 企業賺多少錢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 文內如有投資理財相關經驗、知識、資訊等內容,皆為創作者個人分享行為。
  • 有價證券、指數與衍生性商品之數據資料,僅供輔助說明之用,不代表創作者投資決策之推介及建議。
  • 閱讀同時,請審慎思考自身條件及自我決策,並應有為決策負責之事前認知。
  • 方格子希望您能從這些分享內容汲取投資養份,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判斷、行動,成就最適合您的投資理財模式。

投資入門這個專題中,「理解企業價值從解讀三大財務報表開始」 這篇提到「企業價值根本上只有兩件事,值多少錢與賺多少錢」,企業值多少在「資產負債表 - 企業值多少錢」 這篇作了討論,接下來這篇來看看,如何看出企業賺了多少錢,「損益表」提供了需要的資訊。

財務報表記錄的是某個時間區間,企業的財務狀況,但是計算「資產負債表」與「損益表」的時間區間並不相同,「資產負債表」描述的是財務報表記錄的時間區間結束時,企業擁有的資產狀況,而「損益表」則是整個區間的營收狀況。

資產負債表與損益表計算區間

資產負債表與損益表計算區間

上述的示意圖,假設B企業公佈 2023年1月到3月的財務報表,其中「資產負債表」是3月底最後結算出來的資產負債結果,而「損益表」是橫跨 1月到 3月的營運狀況。

瞭解區間的定義後,現在進一步來看損益表,這是在特定的財報期間,企業的營收與淨利等相關數字記錄,可以看出企業的獲利能力。

損益表依序記錄了企業於財報期間作了多少生意,花費多少成本,消耗多少費用,扣掉稅金後,最終賺了多少錢。

作了多少生意 → 成本 → 費用 → 稅金 → 最後賺的錢

作了多少生意即為所謂的「營業收入」,是公司因為銷售產品或提供商業服務獲取的收入金額,但在這個過程中,因為生產產品或是提供服務會產生相關的成本,例如購買原物料產生的帳款即為常見的成本,扣掉這些成本之後可以得到毛利,毛利也體現了企業最基本的獲利能力,但是無法看出企業

而企業為了營運還有額外的費用支出,例如人事管銷、研發等等,毛利再扣掉費用,就會得到營業利益,。

最終,企業賺錢還要繳稅,營業利益再扣掉稅金,就可以看出企業真正的淨獲利,也就是損益表最終揭露的關鍵資訊 - 企業在這段期間,到底賺了多少錢,整個過程以下方的公式作表示:

營業收入-成本 = 營業毛利→
營業毛利- 費用 = 營業利益 →
營業利益 - 稅金 = 淨利

「營業毛利」、「營業利益」以及「淨利」三項數字,是展現公司獲利能力最重要的三個指標,通常市場會根據這三個數字給予公司獲利能力的評價,這個評價也會間接或直接反映在公司的股價上。

從以上的基礎出發,損益表會進一步衍生出用來評估公司獲利能力變化的指標 - 三率 與 EPS。

損益表三率

以「營業收入」為分母,可以取得「營業毛利」、「營業利益」以及「淨利」三項數字對應的比例,分別是「毛利率」、「營業利益率」以及「淨利率」。

營業毛利 ÷ 營業收入 = 毛利率
營業利益 ÷ 營業收入 = 營業利益率
淨利÷營業收入 = 淨利率

毛利率可以初步檢視企業產品服務的競爭力,毛利愈高,對市場波動的耐受力愈高。

而營業利益率的部份,牽涉公司的經營管理能力,如果愈高,表示公司獲利被經營費用吃掉的金額就愈小,能為股東省下來的錢就愈多。

最後,淨利率是呈現企業獲利能力最實在的一項數字,淨利率愈高,能真正分配到股東的權益就愈多。

三率可以看出企業的經營實力、競爭力以及獲利能力,不過這必須是同一個產業領域的企業作比較,不同領域的產業,甚至同領域提供不同階段產品服務的企業,比較三率是沒有意義的,而除了同質企業的比較,市場看重的是數據的提升,假設 H 與 Q 兩間企業有相近的經營數據,但是 Q 企業接獲大量新訂單,預計可以貢獻大量的營收與淨利,推高三率的數字,在預期的心理下,股價就可能大幅上漲。

EPS

損益表上的淨利是最重要的一個數字,表示可以分配給股東的獲利金額,而淨利除以公司發行的股數得出的數字,表示本期淨利分配到每一股可以得到的利潤,這裏是 2.88元,一般簡稱為EPS。

淨利 ÷ 發行股數 = 每股稅後盈餘(EPS)

「營業毛利」、「營業利益」、「淨利」與 EPS 是公司獲利能力最重要的指標,這幾個數據相當程度影響公司的股價,不過要特別注意的是,這些數據不是絕對的,還要搭配其它的指標相對解讀,才能從從中看出企業真正的價值,作為個股投資的依據。




billionaire
billionaire
奉行長期價值投資,分享長期價值投資理念 系統性撰寫發表投資相關的知識文章 每日企業經營與個股動態觀察分享 ※ 免責聲明 ※ 文章提及個股與股價數字為個人投資展望,不構成財務、投資或其他任何個股買賣建議,投資有賺有賠,請審慎評估風險自負盈虧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