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捷與套裝軟體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近年來Agile  methethology的風潮席捲全世界軟體業,弄得好像哪個公司不懂Agile就落伍了一樣。我的公司現在也讓很多專案用Agile的方法做。我本人也是Agile methodology的信奉者。

最近有人問我說,為什麼大型套裝軟體的案子不能用Scrum (Scrum是Agile 的重要核心觀念)做。一個簡單的回答,就是依照Stacy matrix module, 套裝軟體的專案大部分都屬於simple, 頂多是complicated等級的案子。所以不適合用Scrum,比較適合以傳統PMP 方法為主的water fall 作法。

我舉一個組隊爬山的例子。如果有一個山從來沒有任何團隊爬過。爬山過程中不知道哪裡有懸崖哪裡有危險動物,我建議就用Agile (scrum) 去多方嘗試。但是即使再高的山(像是玉山富士山),其他人都已經爬過了,還把感想寫在FB上了,那我就建議用傳統water fall的方法,依照前人的路線(lessoned learn)來爬山。

之前SAP的導入為了搭上Agile的風潮並想要更快的導入SAP,就提出一個water fall和scrum混和的Activate的methodology。結果蠻失敗的,原因之一是專案範疇(scope)混亂。如今的商業環境不太能允許一個專案因為Scope不清楚而讓公司預算無法控制。

我們公司也有用Agile成功的案例,例如很多AI的案子,因為一開始不知道要用哪一套演算法(Algorism)所以透過Scrum一次次的sprint去找到對的方法來執行。這種案子不需要外部顧問協助;也沒有硬體支出。所以成本相對低廉,即使預算不可控也不會花太多錢。

台灣PMI創始人在一次演講中說,只懂PMP而沒有Agile的精神是觀念落後。但是什麼專案都拿Agile來套的話會是災難。

Agile methodology強調專案人數必須要控制在5-20之間的團隊的原因就是因為Agile可以做那種AI應用;小型自動化開發的案子。但不適合做ERP, MES等級的大專案。

我拿蓋房子為例,要讓Agile做室內裝修會是好工具;但是如果連土建架鋼筋都要透過一次次sprint來調整就沒辦法做了。在舉打仗為例子,agile像是五人一對的海豹特種兵部隊,可以執行各種困難的任務。但是你不能把這種部隊放在烏克蘭這種都是平原的戰場跟人家坦克飛機對打。

在技術日新月異需求越來越多元的今天,Agile絕對是有別於傳統Water fall的新的專案手法。但是ERP, MES這類套裝軟體這種在專案開始以前就很清楚專案scope的專案,就不可以用Agile來執行。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hilosi Kuo的沙龍
2會員
9內容數
hilosi Kuo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8/21
十五年前,一雙NIKE Air Jordan鞋子售價約三四千台幣,而一個液晶螢幕售價約兩萬台幣。然而,時至今日,一雙NIKE Air Jordan鞋子售價約四五千台幣,而一個液晶螢幕售價僅約兩三千台幣。這背後的故事是什麼呢? 當我曾在一家球鞋OEM公司負責專案時,NIKE嚴格要求所有有瑕疵的鞋子,
2023/08/21
十五年前,一雙NIKE Air Jordan鞋子售價約三四千台幣,而一個液晶螢幕售價約兩萬台幣。然而,時至今日,一雙NIKE Air Jordan鞋子售價約四五千台幣,而一個液晶螢幕售價僅約兩三千台幣。這背後的故事是什麼呢? 當我曾在一家球鞋OEM公司負責專案時,NIKE嚴格要求所有有瑕疵的鞋子,
2023/08/21
當我們在談Lean的時候,常常會提到標準化和改善這兩個精神。大家有沒有發現標準化和改善之間有衝突。就像自由和法治從某個角度來看是衝突的一樣。大家要標準化就是因為大家行為不一致;改善就是因為被標準化的規則沒有效率。也就是lean發展到今天已經成為自相矛盾的方法論? 我的堂弟曾經在網路上發表一套想
Thumbnail
2023/08/21
當我們在談Lean的時候,常常會提到標準化和改善這兩個精神。大家有沒有發現標準化和改善之間有衝突。就像自由和法治從某個角度來看是衝突的一樣。大家要標準化就是因為大家行為不一致;改善就是因為被標準化的規則沒有效率。也就是lean發展到今天已經成為自相矛盾的方法論? 我的堂弟曾經在網路上發表一套想
Thumbnail
2023/06/26
OEM這個名詞在亞洲人中非常普及,但在歐美卻相對陌生。許多歐美人難以想像,一個品牌的產品竟然是由另一家公司製造的。從產品本身來看,品牌公司很難控制其他公司生產的產品質量;從設計角度來看,這樣一來設計理念和技術不都被學走了嗎?從OEM公司的角度來看,沒有理由辛苦製造一個產品,最終利潤卻被品牌公司賺走。
2023/06/26
OEM這個名詞在亞洲人中非常普及,但在歐美卻相對陌生。許多歐美人難以想像,一個品牌的產品竟然是由另一家公司製造的。從產品本身來看,品牌公司很難控制其他公司生產的產品質量;從設計角度來看,這樣一來設計理念和技術不都被學走了嗎?從OEM公司的角度來看,沒有理由辛苦製造一個產品,最終利潤卻被品牌公司賺走。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