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看的實踐 給所有影像世代的視覺文化導論_第十章(視覺文化的全球流動)筆記

觀看的實踐 給所有影像世代的視覺文化導論_第十章(視覺文化的全球流動)筆記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本系列是針對本書發起的企劃,因談論許多現象或電影內容可援引當中的內容,但本書含索引近500頁,根據各篇章做簡要筆記,對於日後想針對特定內容做查詢會容易許多。

本系列已至最終章節,針對視覺文化---如同人類、貨品在全球化的架構下產生的變化與特徵。

1.現代化導致影像的移動有了大幅的提升(電視、衛星與網路)。

2.跨國文化的流動創造同質性的文化,以及多樣混合的全球閱聽眾。

3.由於影像的全球化,我們變成共同經歷相同歷史事件(例如911大廈倒塌的影片,或是福島核電廠的屋頂氣炸,最有名的可能是地球人登月,和後續拍下關於地球的影像,更說明了我們作為各人與全球主體的概念)

4.文化帝國主義~某一區的意識形態或文化、生活態度透過強勢影像入侵他國。這類入侵如圖看不見的戰爭,更為隱形,但能更為深入。最經典即以好萊塢為例,或是那些知名品牌的logo或影像(可口可樂等等)

5.承接4.,電影也經歷了全球化的流動,從原先歐洲作為電影重鎮轉移到美國好萊塢,後續港片的興起與好萊塢的吸收(合作),如不可能的任務找吳宇森,007找楊紫瓊(都是早期的片子)等等等。

6.影像也作為認同運動的表徵,在網上作為聚合人們的方式之一。

7.藝術品的全球流動較為微妙,包含著文化的複製(羅浮宮到杜拜開分館)、也包含所謂物歸原主的流動要求(當初可能是入侵或戰亂搶來的戰利品)。

8.視覺文化具備力量,可能是街上抗議標語,或是墨西哥邊界的地景(喚起居住議題),是我們能以此發聲、行動的基地。

avatar-img
Manson的沙龍
13會員
41內容數
本沙龍主要以介紹/賞析電影、動畫、展覽為主。 電影:院線或自選經典作品,以藝術表現/敘事手法/其他觀察為主。較熟悉的導演為王家衛、北野武、昆丁。 動畫:主要為今敏動畫賞析,陸續會新增宮崎駿系列。未來預計也會以近未來科幻(AKIRA/機動警察/攻殼機動隊)為主題做分析。 展覽:針對展覽做紀錄與觀察等分享。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Manso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終於來到倒數第二章。這個小企劃快結束了,算是完成今年的目標。本章主要是著重於影響在醫學領域的功能。
本章主要針對現代與後現代進行探討,兩者的時間分野不那麼明確,但後現代學者普遍認為會是1968,作為晚期現代主義+資本主義的發展與社會經濟變遷等所催生的產物。然兩者並非一個結束接續下一個,而是以"即和諧又緊張"的方式同時並存(p.341)。
這一篇章或許可說是本書最重要且最經典的一篇,論點切入直接,講述了滿多重要的觀念。 若未看過本書,前七章要挑兩篇讀,我會選第四章透視(觀看與藝術史結合)與本章(觀看與廣告行銷結合)。
終於來到倒數第二章。這個小企劃快結束了,算是完成今年的目標。本章主要是著重於影響在醫學領域的功能。
本章主要針對現代與後現代進行探討,兩者的時間分野不那麼明確,但後現代學者普遍認為會是1968,作為晚期現代主義+資本主義的發展與社會經濟變遷等所催生的產物。然兩者並非一個結束接續下一個,而是以"即和諧又緊張"的方式同時並存(p.341)。
這一篇章或許可說是本書最重要且最經典的一篇,論點切入直接,講述了滿多重要的觀念。 若未看過本書,前七章要挑兩篇讀,我會選第四章透視(觀看與藝術史結合)與本章(觀看與廣告行銷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