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管理】(21)在基本生存之外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我小時候聽過一個笑話:有個動物行為學家去南極研究企鵝的生活,他找來一百隻企鵝,逐一詢問牠們每天的生活作息。第一隻企鵝回答:「吃飯、睡覺、打東東。」第二隻也回答:「吃飯、睡覺、打東東。」第三隻還是回答:「吃飯、睡覺、打東東。」一直到第九十九隻都是一樣的回答。正當這位行為學家準備在第一百隻企鵝的口中聽到一樣的回答時,第一百隻企鵝卻說:「吃飯、睡覺。」行為學家大感驚訝,問牠:「你怎麼不打東東?」只見牠含淚回答:「因為我就是東東。」

先不管這個笑話的霸凌問題,回到本書所談的時間管理上,所有人類的行為是不是也可以化約成「吃飯、睡覺、打東東」?

我不是叫你去揍別人,我的意思是人類的行為如果簡單分類的話,其實從數百萬年前到現在都沒什麼變,都是在維持生理機能的運作之外,做各種事情,各種自己喜歡的或是沒那麼喜歡的事。

過去的社會因為資訊流通不發達,人們想方設法地要擴充資訊來源的管道,不然就只能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每天的時間好像還蠻空的。那樣的時代已經離我們很遙遠了,現代人的問題是資訊太多太龐雜,24小時都有電視節目可以看的生活早已是你我的日常,現在還有網路,讓我們能接觸到更遼闊的世界各角落。

根據網路節目木曜4超玩的「一日Google特派員」單元,Youtube部門的主管Isabel在訪談中提到,每一分鐘在全世界上傳的影片長度可達400小時,如果要把一天內上傳的影片全部看完的話,得花上六十幾年。就算只有台灣境內,我也常聽到學生或是待業者說坐在電腦前看Youtube影片就不知怎麼地過了一整天。

更何況,現代生活中還有數不清的資訊來源可以接到手上來玩一玩看一看,打打電玩、逛逛網拍、翻翻網路新聞文章、看看IG和抖音、瞄瞄交友軟體的通知、轉轉電視機遙控器……永遠不怕沒事做。

現代人的功課其實是「減法」。如同持續流行的斷捨離概念,鼓勵人們把環境清出空間才有走路和呼吸的餘裕;同樣的,我們每天會接收到的資訊,真的有那麼需要嗎?每個人的環境空間可能有大有小,還可以使用金錢來增加空間,但是時間都只有24小時,扣除前面說的種種生活必需之後,剩下多少?

那麼,究竟應該在這些剩餘的時間內填入些什麼,才是對自己有幫助、有意義的?可不可以先從捨去什麼開始?比方說無聊的應酬聚會或網路群組對話、哪個明星的八卦、逛網拍的頻率、講別人壞話的時間、過度的自我貶低或自我膨脹……畢竟生命有限,一天的時間也有限,姑且不提升到談論意義的層次,至少可以先試著讓生活的內容對自己來說有意思一點,哪怕只是把節省下來的時間用來好好休息,都比無謂地浪費給外界瑣事有幫助。

5會員
100內容數
本職是諮商心理師。 在這裡放一些以前寫的&正在(想)寫的東西。 現職: 朝陽科技大學兼任諮商心理師 哲石情感心理諮商所特約諮商心理師 台中張老師心理諮商中心特約諮商心理師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