滅絕一百多年重新出現的斑尾袋鼬

更新於 2024/10/07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最近有一則很神奇的新聞,澳洲南部有個農民,因為近幾個月常發現雞舍裡的雞不見,就設了陷阱捕捉,結果抓到一隻從來沒見過的哺乳動物,聯絡動物保育中心的人員處理,經鑑定後發現居然是已經滅絕一百多年以上的珍貴動物「斑尾袋鼬」。

根據文獻記載,人類最後一次見到是在1880年代,從此就沒有任何目擊的記載,被判定早已滅絕,沒想到居然在一百四十年後重新出現。

這是一種小型的有袋類哺乳動物,但也是澳洲最大型的肉食性有袋動物。能夠發現這已滅絕的生物可以說是個奇蹟,研究人員在方圓百公里之內,搭建新的陷阱,也安裝許多夜視攝影機,希望能了解這神祕生物的生活狀態,至於這隻斑尾袋鼬,正在進行基因檢測等等更進一步的研究。

看到這則圖文並茂的外電報導,有點半信半疑,不知道是不是網路上為博取流量所捏造的假新聞,但假如是真的,那就太令人振奮,也令人讚嘆大自然的神祕。

據生物學的常識,單獨一隻動物,是很難存活的,有所謂「最小動物族群」的估計,任何生物如過族群數量少於500隻,因為基因多樣性的不足,終究會走向滅絕。因此若真的有斑尾袋鼬,那一定不可能只有一隻、五隻、十隻,起碼要有數百隻上千隻,才得以讓族群健康地代代繁衍。也因為這樣的理論,台灣近年雖然偶有原住民看見台灣雲豹的傳聞,但是科學界相信台灣雲豹應該是滅絕了,不然不會這幾十年裡,只有這二、三次的目擊傳聞?

 

傳說中的雲豹重現蹤影?

    2019年春節前後,從南部傳來一個好消息:「在阿塱壹森林發現雲豹蹤影!」

    台東縣達仁鄉阿塱壹部落附近的巡守人員,共有三組人(每次巡守至少二人一組)在不同的時候看到雲豹,有二組目睹雲豹從樹上撲向峭壁的山羊,另一組更是遇到雲豹從機車前跑過,然後很快爬到樹上不見蹤影。

    雖然這還需要更精確地調查才能證實雲豹沒有從台灣滅絕,但是消息傳來還是令人振奮,畢竟這是三十多年來較為明確地目睹紀錄,因為最後一筆野外的雲豹紀錄是1983年由東海大學環科中心的張萬福研究員,在原住民獵人的陷阱中發現一隻已經死亡的幼豹。

    在1990年前後,國內外學者曾經進行大規模的調查,在最可能還有雲豹的大武山自然保留區設置了二千多個紅外線照相機,結果在長達數年的監測中,完全沒有發現雲豹的蹤影,自此,大家都認為雲豹應該是在台灣消失了。

    不過雖然沒有正式的發現紀錄,但是在民間口耳相傳中,尤其自稱是雲豹傳人的魯凱族,總不忍放棄對牠的想望,至今還是有不死心的學者與原住民,不斷入山追尋牠的蹤跡。還有一線希望的原因是,雲豹善與躲藏,以樹為家,不常留下足跡,即便在確定有雲豹的其他國家做調查,連續好幾個月找不到牠也是很正常的情況。

    台灣雲豹分布在海拔一千多公尺的森林,因為不喜歡濕冷的環境,所以在台灣北部山區從來沒有發現過的紀錄。牠是標準的肉食動物,除了台灣黑熊外,幾乎台灣所有野生動物都是牠們獵食的對象,不管是小型的松鼠、野兔、鼠、乃至較大的山羌、山羊、山豬,甚至台灣獼猴、水鹿,都逃不出牠們的掌心。

    台灣雲豹與分布在喜馬拉雅山東南部,從中國大陸、印度、泰國到印尼都有的雲豹很類似,尾巴短一點,是台灣特有的亞種。不過雲豹雖然有個豹的名字,但是跟豹一點關係也沒有,牠屬於貓科,是介於大型貓科動物,如獅子、老虎及小型的貓科動物,如石虎或家貓之間。這之間不只是指體型、而是牠的習性有的像老虎,有的又像家貓。

    比如說牠像獅子老虎,不會用前爪理毛梳洗,睡覺時也不像小貓般縮蜷四肢,而是前腳會向前伸;但是牠不像獅虎般會吼叫,而且瞳孔收縮時像小貓會成紡錘狀,大型貓科的瞳孔跟人一樣,收縮時從大圓狀縮成小圓粒。

    想到台灣還有這種動作優雅的大型獵食動物就令人興奮,而且這種位屬食物鏈中,生態位階最高的生物還存活著,表示整個生態系還算完整。

    不過也有學者抱持悲觀的態度,因為這麼多年的調查與追蹤,都沒有發現明確的存在證據,表示即便真的有,數量也是非常稀少,而一個物種要健康的繁衍,需要有一定的最低族群數,以確保基因的多樣性,若是個體少於一定的數量,那麼即便偶爾可以見到一些個體,但是也等於絕種了。

    這個最低族群的數量是多少,依不同的物種而異,但大致來說,至少野外自然存活的族群也要上百隻才足夠。

    不過,台灣從中央山脈到大武山,其實還有很多是人跡罕至的原始林,也許,在林蔭深處,一棵棵樹上有著一隻隻雲豹靜靜地伏臥著。

raw-image


 

    avatar-img
    1.5K會員
    2.1K內容數
    隨著歲月遞變,我自己還是有些主題想比較有系統地寫,另一方面也知道自己需要外力督促,不然恐怕會沉溺在書本裡,懶得動筆。剛好vocus找我進來寫作,或許對我而言,這是個好機會,可以更有效率地把幾個主題整理出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李偉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這一期的商業周刊(1873期,10月9出刊)用10頁的篇幅介紹了一個追夢的故事,今年8月31日晚上,我在日月潭畔的餐廳遇到商周的編輯團隊,一位文字記者,一位攝影記者及二位影音記者共四位專程從台北南下,第二天早上,9月1日在原聲國際學院開學典禮上,商周的劉佩修總編輯利用她自己的年休假專程來見證一個夢想
    金融時報主筆哈福特提出一個很簡單的方法,讓我們有機會搞清楚什麼才是真相——養成一個習慣,假設自己可能是錯的,並尋找證據證明自己的錯誤。 他的講法比較簡單,我這幾年到中小學講如何培養思辨能力的主題時(因為小學四年級國語課本的課文有收錄我一篇談媒體識讀的文章,這篇文章是從「看新聞學思考」這本書的自序改
    線上語言學習平台的創辦人趙捷平發現,因為AI的發展,線上教育產業可能整個消失,因為未來學生就可以直接與模擬真人語音的AI助理進行各種不同語言的對話,不受跟真人老師約時間的限制,同時這是個永不疲倦的老師,而且費用一定更便宜。 他也擔心,將來已經不會有人願意為知識付錢,有了AI,教育變成免費是一個不可
    在全世界都陸續邁入高齡社會時,養生已成為顯學,大家也都知道運動的重要性。     美國運動醫學會是最早發展對健康成年人的運動建議,在1975年的運動指南手冊提出「三三三運動」,也就是每周運動三次,每次三十分鐘,心跳每分鐘達一百三十下。     台灣在24年後跟進,1999年教育部開始在學校推廣三
    九月下旬寫了「為什麼秋天的虎頭蜂又凶又暴躁?」這篇文章在臉書上及粉絲團引起廣泛迴響(近二千多個分享轉傳),也有一些媒體引用與採訪。     我猜想這或許是因為大家沒有注意到虎頭蜂的生活史,牠與我們習以為常的蜜蜂不太一樣,蜜蜂的蜂巢若沒有遭遇攻擊,可以存續一年又一年,但是虎頭蜂從春天蜂后從土壤石縫中
    小時候中秋節除了吃月餅收集月餅上圓圓的標籤外,就是戴著柚子皮做成的柚子帽嬉鬧著。 長大後看到柚子總是想到這些小時候的記憶。 近年來,不少朋友總是會支持一些在地的小農,其中有位在中部開業的學弟,每年中秋就會寄一箱有機袖子來,因為是有機栽種,覺得應該整顆水果都可以好好利用,就嘗試一些作法。 最簡單
    這一期的商業周刊(1873期,10月9出刊)用10頁的篇幅介紹了一個追夢的故事,今年8月31日晚上,我在日月潭畔的餐廳遇到商周的編輯團隊,一位文字記者,一位攝影記者及二位影音記者共四位專程從台北南下,第二天早上,9月1日在原聲國際學院開學典禮上,商周的劉佩修總編輯利用她自己的年休假專程來見證一個夢想
    金融時報主筆哈福特提出一個很簡單的方法,讓我們有機會搞清楚什麼才是真相——養成一個習慣,假設自己可能是錯的,並尋找證據證明自己的錯誤。 他的講法比較簡單,我這幾年到中小學講如何培養思辨能力的主題時(因為小學四年級國語課本的課文有收錄我一篇談媒體識讀的文章,這篇文章是從「看新聞學思考」這本書的自序改
    線上語言學習平台的創辦人趙捷平發現,因為AI的發展,線上教育產業可能整個消失,因為未來學生就可以直接與模擬真人語音的AI助理進行各種不同語言的對話,不受跟真人老師約時間的限制,同時這是個永不疲倦的老師,而且費用一定更便宜。 他也擔心,將來已經不會有人願意為知識付錢,有了AI,教育變成免費是一個不可
    在全世界都陸續邁入高齡社會時,養生已成為顯學,大家也都知道運動的重要性。     美國運動醫學會是最早發展對健康成年人的運動建議,在1975年的運動指南手冊提出「三三三運動」,也就是每周運動三次,每次三十分鐘,心跳每分鐘達一百三十下。     台灣在24年後跟進,1999年教育部開始在學校推廣三
    九月下旬寫了「為什麼秋天的虎頭蜂又凶又暴躁?」這篇文章在臉書上及粉絲團引起廣泛迴響(近二千多個分享轉傳),也有一些媒體引用與採訪。     我猜想這或許是因為大家沒有注意到虎頭蜂的生活史,牠與我們習以為常的蜜蜂不太一樣,蜜蜂的蜂巢若沒有遭遇攻擊,可以存續一年又一年,但是虎頭蜂從春天蜂后從土壤石縫中
    小時候中秋節除了吃月餅收集月餅上圓圓的標籤外,就是戴著柚子皮做成的柚子帽嬉鬧著。 長大後看到柚子總是想到這些小時候的記憶。 近年來,不少朋友總是會支持一些在地的小農,其中有位在中部開業的學弟,每年中秋就會寄一箱有機袖子來,因為是有機栽種,覺得應該整顆水果都可以好好利用,就嘗試一些作法。 最簡單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燕歸雲首先出招,快得如雷如電,由上向下刺向童先生,正是《無雙十二劍境》的「飛仙逐月之境」。此招招數雖然簡單,但速度快威力大,童先生連續以弓步轉身避過,同時使劍由右向左直刺燕歸雲左腕。此兩招一躲一進,幾乎同時使出,燕歸雲忙閃身避過。 燕歸雲出手奇快,接著連出七八招,都是望左打右,觀上打下,採聲東擊西
    Thumbnail
    外貌可以是權力、是武器,那使主角成為人們眼中的尤物、不可多得的好運,誘使一個又一個男人,像是走入食蟲植物的消化液,為自己可憐的結局瞠目結舌,成就本片最具張力的設定:前一刻懸疑詭譎的配音頓時也吞沒無聲,他們赤身露體、張著口被悲慘的命運溺止,表情似是尚無法理解、未能接受怎麼會落入這個處境......
    Thumbnail
    出乎意料的恐怖科幻片。
    Thumbnail
    最近有一則很神奇的新聞,澳洲南部有個農民,因為近幾個月常發現雞舍裡的雞不見,就設了陷阱捕捉,結果抓到一隻從來沒見過的哺乳動物,聯絡動物保育中心的人員處理,經鑑定後發現居然是已經滅絕一百多年以上的珍貴動物「斑尾袋鼬」。 根據文獻記載,人類最後一次見到是在1880年代,從此就沒有任何目擊的記載,被判定
    Thumbnail
    當智人發現這個世界上有異己,而且在異己眼裡,智人就如同黑猩猩一般蠻荒時,眾人會有怎麼樣的反應⋯⋯。
    Thumbnail
    在滅絕數千萬年之後,要怎麼知道恐龍是什麼顏色?跑得多快?習性為何?兩百年前,恐龍化石第一次出現在世人眼前,但當時的人們對於這種滅絕了6600萬年的古生物幾乎一無所知,只能透過現生的爬行動物推測恐龍的樣貌:灰綠的體色、粗糙無毛、動作遲緩。然而,這樣的情況正在逐漸翻轉。四十年來,透過更先進的挖掘技術、更
    Thumbnail
    在人類的破壞下,「生物多樣性」正在消失,而極端氣候也正加劇這個狀況,世界自然基金會德國分會警告,在未來10年內可能有超過100萬個物種滅絕,將是自恐龍時代結束以來最大的大規模滅絕事件。 然而,以人類無窮無盡的欲望和需求為最高原則的思維,會帶人類走向興盛繁榮,還是自取滅亡呢?
    Thumbnail
    最近買了一本書叫【天才滅絕的職場】,作者將職場分為天才、秀才及凡人三種人,三種人的能力與生存方式各有不同,但湊在一起時,天才卻會漸漸被秀才與凡人做掉。 當然也幫助分析自己是屬於哪一類的人,若是屬於凡人,也不代表低人一等,而是要了解自己所特有的優勢,並發揮到極致。 【博客來購書折扣碼】:沒有這回事
    Thumbnail
    今天聽"聽天下"的Podcast,提到最新一期的經濟學人關心台灣珊瑚礁的狀況,我想成為這種世界的議題,那狀況應該很嚴重了,但到底珊瑚礁這種環保議題與經濟何關呢?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燕歸雲首先出招,快得如雷如電,由上向下刺向童先生,正是《無雙十二劍境》的「飛仙逐月之境」。此招招數雖然簡單,但速度快威力大,童先生連續以弓步轉身避過,同時使劍由右向左直刺燕歸雲左腕。此兩招一躲一進,幾乎同時使出,燕歸雲忙閃身避過。 燕歸雲出手奇快,接著連出七八招,都是望左打右,觀上打下,採聲東擊西
    Thumbnail
    外貌可以是權力、是武器,那使主角成為人們眼中的尤物、不可多得的好運,誘使一個又一個男人,像是走入食蟲植物的消化液,為自己可憐的結局瞠目結舌,成就本片最具張力的設定:前一刻懸疑詭譎的配音頓時也吞沒無聲,他們赤身露體、張著口被悲慘的命運溺止,表情似是尚無法理解、未能接受怎麼會落入這個處境......
    Thumbnail
    出乎意料的恐怖科幻片。
    Thumbnail
    最近有一則很神奇的新聞,澳洲南部有個農民,因為近幾個月常發現雞舍裡的雞不見,就設了陷阱捕捉,結果抓到一隻從來沒見過的哺乳動物,聯絡動物保育中心的人員處理,經鑑定後發現居然是已經滅絕一百多年以上的珍貴動物「斑尾袋鼬」。 根據文獻記載,人類最後一次見到是在1880年代,從此就沒有任何目擊的記載,被判定
    Thumbnail
    當智人發現這個世界上有異己,而且在異己眼裡,智人就如同黑猩猩一般蠻荒時,眾人會有怎麼樣的反應⋯⋯。
    Thumbnail
    在滅絕數千萬年之後,要怎麼知道恐龍是什麼顏色?跑得多快?習性為何?兩百年前,恐龍化石第一次出現在世人眼前,但當時的人們對於這種滅絕了6600萬年的古生物幾乎一無所知,只能透過現生的爬行動物推測恐龍的樣貌:灰綠的體色、粗糙無毛、動作遲緩。然而,這樣的情況正在逐漸翻轉。四十年來,透過更先進的挖掘技術、更
    Thumbnail
    在人類的破壞下,「生物多樣性」正在消失,而極端氣候也正加劇這個狀況,世界自然基金會德國分會警告,在未來10年內可能有超過100萬個物種滅絕,將是自恐龍時代結束以來最大的大規模滅絕事件。 然而,以人類無窮無盡的欲望和需求為最高原則的思維,會帶人類走向興盛繁榮,還是自取滅亡呢?
    Thumbnail
    最近買了一本書叫【天才滅絕的職場】,作者將職場分為天才、秀才及凡人三種人,三種人的能力與生存方式各有不同,但湊在一起時,天才卻會漸漸被秀才與凡人做掉。 當然也幫助分析自己是屬於哪一類的人,若是屬於凡人,也不代表低人一等,而是要了解自己所特有的優勢,並發揮到極致。 【博客來購書折扣碼】:沒有這回事
    Thumbnail
    今天聽"聽天下"的Podcast,提到最新一期的經濟學人關心台灣珊瑚礁的狀況,我想成為這種世界的議題,那狀況應該很嚴重了,但到底珊瑚礁這種環保議題與經濟何關呢?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