滅絕一百多年重新出現的斑尾袋鼬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最近有一則很神奇的新聞,澳洲南部有個農民,因為近幾個月常發現雞舍裡的雞不見,就設了陷阱捕捉,結果抓到一隻從來沒見過的哺乳動物,聯絡動物保育中心的人員處理,經鑑定後發現居然是已經滅絕一百多年以上的珍貴動物「斑尾袋鼬」。

根據文獻記載,人類最後一次見到是在1880年代,從此就沒有任何目擊的記載,被判定早已滅絕,沒想到居然在一百四十年後重新出現。

這是一種小型的有袋類哺乳動物,但也是澳洲最大型的肉食性有袋動物。能夠發現這已滅絕的生物可以說是個奇蹟,研究人員在方圓百公里之內,搭建新的陷阱,也安裝許多夜視攝影機,希望能了解這神祕生物的生活狀態,至於這隻斑尾袋鼬,正在進行基因檢測等等更進一步的研究。

看到這則圖文並茂的外電報導,有點半信半疑,不知道是不是網路上為博取流量所捏造的假新聞,但假如是真的,那就太令人振奮,也令人讚嘆大自然的神祕。

據生物學的常識,單獨一隻動物,是很難存活的,有所謂「最小動物族群」的估計,任何生物如過族群數量少於500隻,因為基因多樣性的不足,終究會走向滅絕。因此若真的有斑尾袋鼬,那一定不可能只有一隻、五隻、十隻,起碼要有數百隻上千隻,才得以讓族群健康地代代繁衍。也因為這樣的理論,台灣近年雖然偶有原住民看見台灣雲豹的傳聞,但是科學界相信台灣雲豹應該是滅絕了,不然不會這幾十年裡,只有這二、三次的目擊傳聞?

 

傳說中的雲豹重現蹤影?

    2019年春節前後,從南部傳來一個好消息:「在阿塱壹森林發現雲豹蹤影!」

    台東縣達仁鄉阿塱壹部落附近的巡守人員,共有三組人(每次巡守至少二人一組)在不同的時候看到雲豹,有二組目睹雲豹從樹上撲向峭壁的山羊,另一組更是遇到雲豹從機車前跑過,然後很快爬到樹上不見蹤影。

    雖然這還需要更精確地調查才能證實雲豹沒有從台灣滅絕,但是消息傳來還是令人振奮,畢竟這是三十多年來較為明確地目睹紀錄,因為最後一筆野外的雲豹紀錄是1983年由東海大學環科中心的張萬福研究員,在原住民獵人的陷阱中發現一隻已經死亡的幼豹。

    在1990年前後,國內外學者曾經進行大規模的調查,在最可能還有雲豹的大武山自然保留區設置了二千多個紅外線照相機,結果在長達數年的監測中,完全沒有發現雲豹的蹤影,自此,大家都認為雲豹應該是在台灣消失了。

    不過雖然沒有正式的發現紀錄,但是在民間口耳相傳中,尤其自稱是雲豹傳人的魯凱族,總不忍放棄對牠的想望,至今還是有不死心的學者與原住民,不斷入山追尋牠的蹤跡。還有一線希望的原因是,雲豹善與躲藏,以樹為家,不常留下足跡,即便在確定有雲豹的其他國家做調查,連續好幾個月找不到牠也是很正常的情況。

    台灣雲豹分布在海拔一千多公尺的森林,因為不喜歡濕冷的環境,所以在台灣北部山區從來沒有發現過的紀錄。牠是標準的肉食動物,除了台灣黑熊外,幾乎台灣所有野生動物都是牠們獵食的對象,不管是小型的松鼠、野兔、鼠、乃至較大的山羌、山羊、山豬,甚至台灣獼猴、水鹿,都逃不出牠們的掌心。

    台灣雲豹與分布在喜馬拉雅山東南部,從中國大陸、印度、泰國到印尼都有的雲豹很類似,尾巴短一點,是台灣特有的亞種。不過雲豹雖然有個豹的名字,但是跟豹一點關係也沒有,牠屬於貓科,是介於大型貓科動物,如獅子、老虎及小型的貓科動物,如石虎或家貓之間。這之間不只是指體型、而是牠的習性有的像老虎,有的又像家貓。

    比如說牠像獅子老虎,不會用前爪理毛梳洗,睡覺時也不像小貓般縮蜷四肢,而是前腳會向前伸;但是牠不像獅虎般會吼叫,而且瞳孔收縮時像小貓會成紡錘狀,大型貓科的瞳孔跟人一樣,收縮時從大圓狀縮成小圓粒。

    想到台灣還有這種動作優雅的大型獵食動物就令人興奮,而且這種位屬食物鏈中,生態位階最高的生物還存活著,表示整個生態系還算完整。

    不過也有學者抱持悲觀的態度,因為這麼多年的調查與追蹤,都沒有發現明確的存在證據,表示即便真的有,數量也是非常稀少,而一個物種要健康的繁衍,需要有一定的最低族群數,以確保基因的多樣性,若是個體少於一定的數量,那麼即便偶爾可以見到一些個體,但是也等於絕種了。

    這個最低族群的數量是多少,依不同的物種而異,但大致來說,至少野外自然存活的族群也要上百隻才足夠。

    不過,台灣從中央山脈到大武山,其實還有很多是人跡罕至的原始林,也許,在林蔭深處,一棵棵樹上有著一隻隻雲豹靜靜地伏臥著。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李偉文的沙龍
1.6K會員
2.2K內容數
隨著歲月遞變,我自己還是有些主題想比較有系統地寫,另一方面也知道自己需要外力督促,不然恐怕會沉溺在書本裡,懶得動筆。剛好vocus找我進來寫作,或許對我而言,這是個好機會,可以更有效率地把幾個主題整理出來。
李偉文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9
 不管過多少年,當我們見到荒野老伙伴,不管他是頭禿了還是身材臃腫,大家記得的仍會是當初彼此的原貌。真的是如此,一起在荒野為理想為公益一起努力,一起流汗也一起流淚,當然我們也一起大笑一起學習一起成長,大伙就像是同門師兄弟姊妹,即使過了很多年,大家都已練成各門各派的掌門人,但是在彼此眼中,還是那最初相識
Thumbnail
2025/04/29
 不管過多少年,當我們見到荒野老伙伴,不管他是頭禿了還是身材臃腫,大家記得的仍會是當初彼此的原貌。真的是如此,一起在荒野為理想為公益一起努力,一起流汗也一起流淚,當然我們也一起大笑一起學習一起成長,大伙就像是同門師兄弟姊妹,即使過了很多年,大家都已練成各門各派的掌門人,但是在彼此眼中,還是那最初相識
Thumbnail
2025/04/28
前些天老婆大人上網填了一些資料後,隔天就有汽車回收廠到家裡來把車子開走,全部過程我們不用付錢還可以收到八千元。 老婆的車子車齡已經二十多年,這幾個月常出狀況,這個地方修好沒多久另一個地方又有問題,再加上退休這五年,車子沒有經常開,更容易有問題,與其常為了車子操心,乾脆就處理掉,無車一身輕。
2025/04/28
前些天老婆大人上網填了一些資料後,隔天就有汽車回收廠到家裡來把車子開走,全部過程我們不用付錢還可以收到八千元。 老婆的車子車齡已經二十多年,這幾個月常出狀況,這個地方修好沒多久另一個地方又有問題,再加上退休這五年,車子沒有經常開,更容易有問題,與其常為了車子操心,乾脆就處理掉,無車一身輕。
2025/04/27
有時候在家沒事的時候,會到已離巢的AB寶房間,隨意翻閱房間裡面兩面書牆裡的書。 這些書有七成是我沒看過的,有三成是我看過推薦給她們看或者暫時借擺放在她們的書櫃裡的書。 今天隨手翻閱盧建彰導演寫的「感動,才有影響力」居然看到他寫到他們全家都喜歡看球賽的故事裡有提到我:「我以前不懂,以為只是爸爸喜歡
Thumbnail
2025/04/27
有時候在家沒事的時候,會到已離巢的AB寶房間,隨意翻閱房間裡面兩面書牆裡的書。 這些書有七成是我沒看過的,有三成是我看過推薦給她們看或者暫時借擺放在她們的書櫃裡的書。 今天隨手翻閱盧建彰導演寫的「感動,才有影響力」居然看到他寫到他們全家都喜歡看球賽的故事裡有提到我:「我以前不懂,以為只是爸爸喜歡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褐鷹鴞小檔案 名稱:褐鷹鴞 Northern Boobook 別名:北方鷹鴞、日本鷹鴞 常見度:少見 發現地點:香港何文田 首次發現日期:2023 10 21 叫聲:woo woo woo 體型:大 特徵: 和鷹樣貌相似的貓頭鷹,頭小又圓,頭上沒有耳羽,頭部灰褐色,臉盤扁,眼大呈金黃色,在
Thumbnail
褐鷹鴞小檔案 名稱:褐鷹鴞 Northern Boobook 別名:北方鷹鴞、日本鷹鴞 常見度:少見 發現地點:香港何文田 首次發現日期:2023 10 21 叫聲:woo woo woo 體型:大 特徵: 和鷹樣貌相似的貓頭鷹,頭小又圓,頭上沒有耳羽,頭部灰褐色,臉盤扁,眼大呈金黃色,在
Thumbnail
中大型貓頭鷹,有角狀大耳,深棕色為主,足強健,爪銳利,而今次看到的大貓是未成年,耳羽比成年鳥短,頭變成扁圓,樣子也較懵懂可愛。
Thumbnail
中大型貓頭鷹,有角狀大耳,深棕色為主,足強健,爪銳利,而今次看到的大貓是未成年,耳羽比成年鳥短,頭變成扁圓,樣子也較懵懂可愛。
Thumbnail
毛腿漁鴞是日本體型最大的貓頭鷹,但數量不多,是受保護的物種之一。
Thumbnail
毛腿漁鴞是日本體型最大的貓頭鷹,但數量不多,是受保護的物種之一。
Thumbnail
因為很喜歡看動物的關係,近期幾乎每個禮拜至少會去一次臺北市立木柵動物園散步兼拍攝,密集的跑木柵動物園以後,陸續也抓到了一些入園看動物的頻率和節奏。如果你很想在逛木柵動物園的時候,快速地知道有哪些動物可以看的到,又有哪些動物比較難看到,就跟著文章往下看吧!
Thumbnail
因為很喜歡看動物的關係,近期幾乎每個禮拜至少會去一次臺北市立木柵動物園散步兼拍攝,密集的跑木柵動物園以後,陸續也抓到了一些入園看動物的頻率和節奏。如果你很想在逛木柵動物園的時候,快速地知道有哪些動物可以看的到,又有哪些動物比較難看到,就跟著文章往下看吧!
Thumbnail
來西澳之前,我只知道袋鼠、無尾熊,這二三年因為朋友的介紹,陸續知道Quokka,還有一兩種有袋的動物,才知道原來澳洲大陸袋類動物不少,而且都只有此地才有。但這次到了凱維森動物園( Caversham wildlife Park)真正大開眼界,光袋鼠就有許多不同種類(也是我自己忘了,大驚小怪,若干年前
Thumbnail
來西澳之前,我只知道袋鼠、無尾熊,這二三年因為朋友的介紹,陸續知道Quokka,還有一兩種有袋的動物,才知道原來澳洲大陸袋類動物不少,而且都只有此地才有。但這次到了凱維森動物園( Caversham wildlife Park)真正大開眼界,光袋鼠就有許多不同種類(也是我自己忘了,大驚小怪,若干年前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